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1
作者 李健芸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5-107,共3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建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高校思政课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教育规律上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学理性与政治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建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高校思政课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教育规律上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学理性与政治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着力于扩大学生的学习内需、充盈教学内容的体系,选取新颖的教学方法、组建优质的教师团队、渲染浓厚的法治氛围等,充分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积极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高校思政课 教学全过程 法治教育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基础上的“新质民主”与“新质法治”的辩证统一
2
作者 莫纪宏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4,共13页
从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性质、内涵、特征、构成要素及意义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可以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和发展可能引起“新质生产关系”的形成,继而通过“新质经济基础”推动上层... 从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性质、内涵、特征、构成要素及意义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可以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和发展可能引起“新质生产关系”的形成,继而通过“新质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朝着“新质上层建筑”转变的重大法理判断。“新质生产力”所引发的社会变革是客观规律,民主与法治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呈现“新质民主”与“新质法治”的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质民主”的重要标志,而数字法治、涉外法治构成了“新质法治”的核心要素。法学界要及早规划、超前研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可能引发的包含了民主与法治等要素在内的上层建筑可能发生的深远影响,从法理上进行深入分析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关系 新质经济基础 新质上层建筑 新质民主 新质法治 全过程人民民主 数字法治 涉外法治
下载PDF
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
3
作者 李林 陈宇博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6,共14页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坚持“两个结合”的重大制度成果,是有效保障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坚持“两个结合”的重大制度成果,是有效保障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按照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要求,通过强化政治属性、优化制度属性、强化理论支撑、提升民主属性、增强人民属性等举措,与时俱进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有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政治制度 党的全面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面依法治国
下载PDF
过程民主化自我革命:党的政治领导法规之共同体价值论
4
作者 赵谦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共11页
党的政治领导法规作为执政党在政治建设目标、方向上的革新性规范表达,旨在设定巩固政治领导所涉功能目标层面的自我革命事项,并往往外化至执政党领导下的依宪执政共同体来予以确证。可依循全过程人民民主功能目标定位下的过程民主化自... 党的政治领导法规作为执政党在政治建设目标、方向上的革新性规范表达,旨在设定巩固政治领导所涉功能目标层面的自我革命事项,并往往外化至执政党领导下的依宪执政共同体来予以确证。可依循全过程人民民主功能目标定位下的过程民主化自我革命策略指引,从民主认同维度的共同体价值认同规范和民主创新维度的共同体价值创新规范这两个方面,来阐明党的政治领导法规的事项范围。共同体价值认同规范作为一种预设权威创制规范设定,具体指向实现价值层面宣示与教化的政治领导法规,以达到相应政治合法性基础的有机融合。共同体价值创新规范则作为一种预设权威变迁规范设定,具体指向实现价值层面形式与方法创新的政治领导法规,以切实推动执政党价值革新。基于此,应通过明晰这两个方面的规范事项表达要旨,来检视、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导向下人民民主与执政党领导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领导法规 全过程人民民主 自我革命 价值认同 价值创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与勘探潜力
5
作者 白雪峰 陆加敏 +5 位作者 李军辉 杨亮 孙立东 付秀丽 李笑梅 郑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1,共13页
松辽盆地作为一个多套优质烃源岩大面积发育的大型陆相叠合盆地,由于受多期构造与沉积的复合控制和改造,油气藏富集规律复杂多样。为进一步落实松辽盆地北部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基于全油气系统新概念,将松辽盆地北部划分为2个全油... 松辽盆地作为一个多套优质烃源岩大面积发育的大型陆相叠合盆地,由于受多期构造与沉积的复合控制和改造,油气藏富集规律复杂多样。为进一步落实松辽盆地北部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基于全油气系统新概念,将松辽盆地北部划分为2个全油气系统:以青山口组为生油岩,嫩江组为区域盖层的储盖组合,形成了常规油、致密油、页岩油多类型有序成藏的上部石油系统;以沙河子组为烃源岩,登娄库组为区域盖层的储盖组合,形成了营城组火山岩、沙河子组砂砾岩等多种气藏差异富集的下部天然气系统。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油气藏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常规-非常规油气的共生特征与油气分布情况。上部石油系统青山口组源岩经过生烃增压、幕式排烃后,地层压力释放,页岩储层形成自封闭体系,内部干酪根持续生烃、油气原位成藏,形成大规模连续分布的“立体式”页岩油藏;扶余油层致密油受生烃增压作用的控制、油气向下“倒灌”,形成断裂下排-横向运移、源-储侧向对接充注成藏。下部天然气系统沙河子组源岩持续生烃,受源储关系、储层特征和输导通道等成藏要素的耦合控制,形成中央古隆起“源储叠置、不整合输导、淋滤层聚气、高部位富集”,营城组火山岩气藏“下生上储、深断裂通源、高部位聚气”和沙河子组致密气“自生自储、断裂控砂、超压控富”等3种成藏模式。研究成果对松辽盆地不同类型油气资源分布预测和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全油气系统 青山口组 沙河子组 成藏规律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全油气系统成藏特征与有序分布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旭升 黄仁春 +3 位作者 张殿伟 李双建 申宝剑 刘天甲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3-758,共16页
基于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现状和进展,以主力烃源岩为核心,依据成藏要素组合关系划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全油气系统,并分析各个含油气系统的成藏特征,总结常规-非常规一体化成藏规律,指明未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认为:(1)受多期伸展-... 基于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现状和进展,以主力烃源岩为核心,依据成藏要素组合关系划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全油气系统,并分析各个含油气系统的成藏特征,总结常规-非常规一体化成藏规律,指明未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认为:(1)受多期伸展-聚敛构造旋回的控制,四川盆地海相发育3套区域性烃源岩和3套区域性盖层,可划分出寒武系、志留系和二叠系3个全油气系统。3个全油气系统以独立成藏为主,单一系统内天然气具有亲缘性。同时,局部地区大型断裂带贯穿多套全油气系统,形成断控复式全油气系统。(2)全油气系统内普遍发育“陆棚相页岩气聚集—台缘相控气藏—台内断-相共控型气藏”的成藏序列,具有立体成藏、有序分布的规律。(3)优质烃源岩是大气田形成的基础,全油气系统内天然气具有近源和源内富集的规律,规模性储层的发育与保持是天然气富集的保障,“多元生烃、油气转化、动态调整”是海相油气成藏的特色,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天然气成藏的关键。(4)大型台缘带礁滩相带、深层页岩气与通源断裂相关的大型岩性复合体是未来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海相油气 全油气系统 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 油气分布规律 油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公共行政中人脸信息处理的立法规制
7
作者 陈潘 《法治社会》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数字时代以来,行政机关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以履行其职权,这在赋能行政履职的同时触及了公民身体权、个人信息权,且可能因不当处理致损其他人身权、财产权和平等权,如何对之进行立法规制就尤为重要。所触及权利的基本权利性质... 数字时代以来,行政机关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以履行其职权,这在赋能行政履职的同时触及了公民身体权、个人信息权,且可能因不当处理致损其他人身权、财产权和平等权,如何对之进行立法规制就尤为重要。所触及权利的基本权利性质,要求具有与之匹配的法形式对行政机关的人脸信息处理活动作出规定。由于法律与行政立法、地方人大立法在民意基础和制定程序上存在差异,宜以狭义法律的形式规范行政机关的人脸信息处理活动。在法的内容上,应为行政机关设定全过程的义务,包括对人脸信息的有限收集、有限使用以及个人参与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信息 身体权 个人信息权 行政法定 全过程义务
下载PDF
人工智能风险的全流程规制逻辑及制度因应
8
作者 胡小伟 刘丽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人工智能风险并非确定性、单一性的风险,而是蕴含着生成多元性、演化交替性、结果未知性的体系性风险,这成为人工智能风险全流程规制的逻辑基础。全流程视域下,人工智能风险可类型化为算法设计风险、数据要素风险、平台控制风险、网络... 人工智能风险并非确定性、单一性的风险,而是蕴含着生成多元性、演化交替性、结果未知性的体系性风险,这成为人工智能风险全流程规制的逻辑基础。全流程视域下,人工智能风险可类型化为算法设计风险、数据要素风险、平台控制风险、网络安全风险、自动决策风险等具体样态。人工智能风险规制立法应基于全流程规制视角,在规制范围上,加强全周期贯穿,实现人工智能风险的穿透规制;在规制进路上,注重全过程传导,实现人工智能风险的渐进规制;在规制内容上,强化全要素统筹,实现人工智能风险的一体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风险 全流程规制 人工智能法
下载PDF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重逻辑
9
作者 李弘雯 钱周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推进与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确立、运行与实现都离不开法治的领航与维护。事实上,自建党以来,我们党一直遵循在法治轨道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推进与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确立、运行与实现都离不开法治的领航与维护。事实上,自建党以来,我们党一直遵循在法治轨道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在法治轨道上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提升人们的法治素养,丰富基层实践形式,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面依法治国同向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轨道 全过程人民民主 制度化 三重逻辑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契合互动
10
作者 李晓波 袁萃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面依法治国”在生成逻辑、价值目标以及覆盖范围等方面高度契合。在此基础上,两者呈现出双向互动态势: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性质、形式和效能上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形成和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面依法治国”在生成逻辑、价值目标以及覆盖范围等方面高度契合。在此基础上,两者呈现出双向互动态势: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性质、形式和效能上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形成和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国”通过对民主的确认、引导和规制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断促进二者的融合互动,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协同发展水平,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政治和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面依法治国 契合互动
下载PDF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挑战与应对--基于浙江的考察
11
作者 卢剑峰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2-28,34,共8页
浙江“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通过率先出台综合行政执法地方性法规,坚持“整体政府”理念与数字化赋能,赋权镇街综合执法,重构了“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体系。当前该项改革进入深水区,正面临... 浙江“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通过率先出台综合行政执法地方性法规,坚持“整体政府”理念与数字化赋能,赋权镇街综合执法,重构了“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体系。当前该项改革进入深水区,正面临着来自理论体系、立法体系、改革方式、行政体制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为此提出了四方面的应对建议。理论上科学界定综合行政执法权责,立法上加强综合行政执法的法律制度供给,方式上注重推进“放管服”改革,体制上加强国家层面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统一指导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整体政府 行政体制 法律供给
下载PDF
柴可群教授运用四则四法论治乳腺癌经验
12
作者 郑婕 陈嘉斌 +1 位作者 胡琴琴 柴可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62-565,571,共5页
[目的]围绕柴可群教授提出的中医防治肿瘤四则四法理论,总结柴可群教授治疗乳腺癌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门诊,整理有关医案,分析柴可群教授对乳腺癌的认识,阐述柴可群教授运用四则四法理论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经验,并通过临床医案加... [目的]围绕柴可群教授提出的中医防治肿瘤四则四法理论,总结柴可群教授治疗乳腺癌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门诊,整理有关医案,分析柴可群教授对乳腺癌的认识,阐述柴可群教授运用四则四法理论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经验,并通过临床医案加以验证。[结果]柴可群教授认为,乳腺癌与肝、脾、肾以及阴寒毒邪相关,以肝郁气滞为主要病机,故疏肝解郁、全程调神尤为重要,并提出“话疗”这一治疗方法。柴可群教授采用扶正为本、祛邪有度、全程调神、随证而治的四则和健脾补肾、化痰解毒、疏肝解郁、温阳通络的四法进行辨证论治,所举验案在四则的指导下,以疏肝解郁为治疗大法,配合健脾补肾、化痰解毒的治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通过阐述四则四法的内涵以及在乳腺癌临证中的运用,总结柴可群教授治疗乳腺癌以疏肝解郁为核心、随证变化加减用药经验,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四则四法 全程调神 疏肝解郁 话疗 名医经验 柴可群
下载PDF
基于GIS的工程建设项目执法监察系统设计与实现
13
作者 刘日辛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5期112-115,共4页
为解决工程建设项目执法监察效率低、周期长和数据共享难等问题,本文利用GIS、GPS、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和遥感卫星、无人机倾斜摄影和感知设备监测等现代化测绘手段,优化了工程建设项目执法监察管理流程,构建了工程建设项目... 为解决工程建设项目执法监察效率低、周期长和数据共享难等问题,本文利用GIS、GPS、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和遥感卫星、无人机倾斜摄影和感知设备监测等现代化测绘手段,优化了工程建设项目执法监察管理流程,构建了工程建设项目执法监察数据库,搭建了“省-市-区(县)-街道”四级互联互通工程建设项目执法监察系统,实现了数据成果的“一张图”展示、违法案件全流程管理、移动巡查、执法监察以及系统集成等功能,让违法行为“发生在萌芽,解决在萌芽”,提高了执法监察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工程建设项目 执法监察 移动互联 全流程管理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14
作者 赵华 韩宏伟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民主制度内涵的最新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结合的整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民主制度效能,离不开健全法治体系的保障。将人民民主贯彻到法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民主制度内涵的最新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结合的整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民主制度效能,离不开健全法治体系的保障。将人民民主贯彻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建设进程中走上快车道,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方向性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面依法治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良法善治
下载PDF
“天下为公”与传统“德治”思想的历史进路
15
作者 常文相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4-40,共7页
“天下为公”作为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主张国家权力的组织运行应当遵循公平、公共原则,其以要求政治上选贤举能与经济上均财共利为主要表现,反映了古人对理想社会秩序的崇高愿景。而在历代治理实践中,“公天下”理想却在较... “天下为公”作为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主张国家权力的组织运行应当遵循公平、公共原则,其以要求政治上选贤举能与经济上均财共利为主要表现,反映了古人对理想社会秩序的崇高愿景。而在历代治理实践中,“公天下”理想却在较大程度上与世袭的“家天下”现实互相适应结合,既对君主制度构成一定伦理规范,又受到既有体制限定,无法实现“主权在民”的理论突破。伴随近代“民权”意识兴起,“天下为公”得以完成文化重塑,推动治理观念从“德治”向“法治”转换。在此期间,源于中国历史自身演进逻辑,“天下为公”所内含的全民性和公共性特征,发挥出巨大的时代衔接与价值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为公 国家治理 德治 法治 现代转型
下载PDF
在大国治理新征程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6
作者 沈国明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7,共1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系统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这样一个大国治理中,应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将其放在大国治理的伟大法治实践之中,深入社...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系统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这样一个大国治理中,应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将其放在大国治理的伟大法治实践之中,深入社会实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实践。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要义,系统梳理和总结当前学界研究成果,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大国治理的高度,在制度层面应加强如何“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如何进一步推动“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的研究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大国治理 法治中国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 被引量:3
17
作者 莫纪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通过全面和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从理念到制度并且最终得到政策的确认的历史发展过程,详细地论述了法治在确认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中所起到的重要制度保障作用。在此基础上,基于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 通过全面和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从理念到制度并且最终得到政策的确认的历史发展过程,详细地论述了法治在确认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中所起到的重要制度保障作用。在此基础上,基于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项基本特征和九项本质要求,全面阐述了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主要是通过法治确认“中国式现代化”的五项基本特征的地位和保障九项本质要求得到满足的状态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具体和明确的制度保障。此外,通过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突出强调了法治的人民性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强调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运用法治手段来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人民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主人翁作用,通过法治保障全体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主动权、话语权和决定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载PDF
新时代十年我国社会矛盾化解:政策历程、机制解构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晓康 刘顺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5,共13页
复杂多发的社会矛盾是我国当代社会空间结构中难以规避的必然客观存在。新时代十年,我国社会矛盾化解政策整体呈现渐进式优化特征,基本经历缺量弥合期、要素提升期和效能优化期三个阶段。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搭建起一种非排他性综合合作话... 复杂多发的社会矛盾是我国当代社会空间结构中难以规避的必然客观存在。新时代十年,我国社会矛盾化解政策整体呈现渐进式优化特征,基本经历缺量弥合期、要素提升期和效能优化期三个阶段。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搭建起一种非排他性综合合作话语程序,形成党委系统领导下社会系统构建的“安全阀”、行政系统构建的“分流阀”和司法系统构建的“裁判哨”在内的三级过滤结构。社会矛盾的成功化解与社会秩序的长期维系,离不开对法治的坚持、各主体的合作及压力分担、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手段优势的发挥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四条核心经验。在新发展阶段,精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需要进一步建构整体性政策体系、在政策执行中充分实现价值理性和大范围提升公众参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寓法于治 合作话语程序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载PDF
法治人才培养中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路径研究
19
作者 沈子华 秦月岩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12,共7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理论概括,需要在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予以回应,方能适应“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培养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法治人才培养有着密切联系,包括内在与外在两方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理论概括,需要在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予以回应,方能适应“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培养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法治人才培养有着密切联系,包括内在与外在两方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实践理解抽象法律规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法治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点,作用样态包括案例式的培养方法、模块化的知识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为其改革创新指引方向,包括“民主”与“法治”的相辅相成以及以数字技术辅助法治人才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法治人才培养 素材事例
下载PDF
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武增 被引量:4
20
作者 武增 封丽霞 《地方立法研究》 2023年第2期108-124,共17页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是继2000年制定立法法、2015年修改立法法后,对立法法的又一次修改。这次修改,贯彻实施党中央决策部署,总结新时代立法发展实践,进一步完善...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是继2000年制定立法法、2015年修改立法法后,对立法法的又一次修改。这次修改,贯彻实施党中央决策部署,总结新时代立法发展实践,进一步完善立法指导思想,明确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及相关制度举措,明确合宪性审查的程序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立法制度和立法体制。这是宪法实施的重要立法实践,有助于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法 立法体制 全过程人民民主 合宪性审查 宪法实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