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渗透树脂和氟化物涂布对离体乳前牙白垩色斑块龋损的修复效果及两者渗透能力的比较
1
作者 王芹 王蕊 胥爱文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4期1681-1684,1729,共5页
目的比较渗透树脂和氟化物涂布对离体乳前牙白垩色斑块龋损的修复效果及两者的渗透能力。方法收集有白垩色斑块的早期奶瓶龋损患儿的乳前牙40颗,并制成标本。将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颗。对照组牙齿标本采用氟化物涂抹于牙... 目的比较渗透树脂和氟化物涂布对离体乳前牙白垩色斑块龋损的修复效果及两者的渗透能力。方法收集有白垩色斑块的早期奶瓶龋损患儿的乳前牙40颗,并制成标本。将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颗。对照组牙齿标本采用氟化物涂抹于牙冠龋损表面,实验组牙齿标本采用渗透树脂涂抹于牙冠龋损表面。所有标本处理完成后均浸泡于人工唾液内6个月。比较标本处理后6个月两组的渗透百分数(PP)、L*值、白垩斑评分。分别于标本处理前、标本处理后3个月、标本处理后6个月、再脱矿后,比较两组牙釉质显微硬度值[维氏硬度值(VHN)]。结果标本处理后6个月,实验组的P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L*值均较处理前降低,白垩斑评分均较处理前升高,且实验组L*值低于对照组,白垩斑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标本处理后3个月、6个月及再脱矿后的牙釉质VHN均高于处理前,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氟化物相比,渗透树脂在离体乳前牙白垩色斑块龋损的治疗中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对釉质硬度、白垩斑的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色斑块龋损 乳前牙 渗透树脂 氟化物 渗透能力 修复力 离体标本
下载PDF
高龋无龋幼儿菌斑致龋菌检出及与患龋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林焕彩 张蓉 +2 位作者 何巍 支清蕙 杨军英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比较高龋和无龋幼儿菌斑致龋菌的检出率,分析不同致龋菌检出情况与dmft的关系。方法调查818名广州城、郊3~4岁儿童患龋情况,根据结果抽取3~4岁高龋和无龋儿童各40名,采集乳磨牙颊面菌斑,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形... 目的比较高龋和无龋幼儿菌斑致龋菌的检出率,分析不同致龋菌检出情况与dmft的关系。方法调查818名广州城、郊3~4岁儿童患龋情况,根据结果抽取3~4岁高龋和无龋儿童各40名,采集乳磨牙颊面菌斑,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和生化实验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结果高龋组幼儿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乳杆菌的检出率分别是95、0%、32、5%和45.0%,均显著高于无龋组儿童三种细菌的检出率(P〈0.05)。高龋组儿童中,同时检出三种致龋菌的儿童的dmft为13.22±3.49,显著高于只检出一种或两种致龋菌的儿童(P〈0.05)。结论高龋儿童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乳杆菌检出率高于无龋儿童。菌斑致龋菌的种类越多,造成儿童口腔中具有更多龋齿的危险性也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龋病 菌斑
下载PDF
乳牙菌斑钙含量与患龋状况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魏华 石四箴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乳牙集合菌斑中钙含量与儿童患龋状况的关系,为龋病预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53例不同患龋状况的儿童集合菌斑中钙含量值。统计分析集合菌斑中钙含量值与龋病易感性的关系。结果:集合菌斑钙含量... 目的:分析乳牙集合菌斑中钙含量与儿童患龋状况的关系,为龋病预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53例不同患龋状况的儿童集合菌斑中钙含量值。统计分析集合菌斑中钙含量值与龋病易感性的关系。结果:集合菌斑钙含量为(0.931±0.384)mg/g,菌斑钙含量无龋组、有龋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无龋组、低危组、高危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菌斑钙含量无龋组高于低危组,低危组高于高危组;有龋组集合菌斑中钙含量与龋补牙数(dft),龋补牙面数(dfs),龋蚀指数(CSI)具有负相关性。结论:集合菌斑中总钙含量与龋患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预测龋病易感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菌斑 龋病 乳牙 儿童
下载PDF
患龋儿童菌斑致龋菌的检出及与患龋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建洪 王萍 +2 位作者 梁焕友 刁惠波 吴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540-2542,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菌斑致龋菌的检出率,分析不同致龋菌检出情况与dmft的关系,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6岁患龋儿童40名,对照组为无龋儿童40名,采集乳磨牙颊面菌斑,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和生化实验的方法进行鉴...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菌斑致龋菌的检出率,分析不同致龋菌检出情况与dmft的关系,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6岁患龋儿童40名,对照组为无龋儿童40名,采集乳磨牙颊面菌斑,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和生化实验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患龋组儿童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乳杆菌的检出率分别是97.5%、35.0%和45.0%,均显著高于无龋组儿童3种细菌的检出率(P<0.05)。结论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乳杆菌是儿童龋病的主要致龋菌,菌斑致龋菌的种类越多,造成儿童患龋的危险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龋病 菌斑 致龋菌
下载PDF
高龋无龋儿童乳牙牙菌斑的微生物差异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岩 严恒 +1 位作者 薛凯佳 卢友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龋儿童和无龋儿童的乳牙牙菌斑中微生物种类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WHO取样标本的3名高龋儿童和3名无龋儿童,每个高龋儿童取唇颊侧、舌侧和病损区菌斑3份,每个无龋儿童取唇颊侧和舌侧2份,提取全基因组DNA,行16SrDNA V1-V2区PC... 目的:探讨高龋儿童和无龋儿童的乳牙牙菌斑中微生物种类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WHO取样标本的3名高龋儿童和3名无龋儿童,每个高龋儿童取唇颊侧、舌侧和病损区菌斑3份,每个无龋儿童取唇颊侧和舌侧2份,提取全基因组DNA,行16SrDNA V1-V2区PCR扩增并构建文库,454焦磷酸测序。所得序列进行一系列处理后利用RDP分类器进行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高龋无龋儿童乳牙牙菌斑的微生物的不同。结果:牙菌斑的15份样本共得到324262条序列,每个样本平均约含有21617条序列,每条序列平均约长268bp;在高龋儿童中,唇颊侧组、舌侧组以及病损区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5个菌属是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纤毛菌属(Leptotrich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高龋组与无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5个菌属是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栖热菌属(Thermus)、产丝菌属(Filifactor)、Solobacterium、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结论:牙菌斑微生物的检出率在高龋和无龋儿童中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乳牙 牙菌斑 微生物 16SrDNA
下载PDF
CPP-ACP抑制乳牙人工釉质龋的显微放射定量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春华 黄洋 +1 位作者 李博 孙新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7-270,共4页
目的:观察5%酪蛋白磷酸肽-非结晶型磷酸钙(CPP-ACP)溶液对体外形成的乳牙人工釉质龋的抑制作用。方法:30个拔除的滞留乳下切牙唇面开窗,置于乳酸凝胶中30h形成初期人工龋后随机分为3组,各组从开窗区中央劈开分为2部分,一半作为龋损基线... 目的:观察5%酪蛋白磷酸肽-非结晶型磷酸钙(CPP-ACP)溶液对体外形成的乳牙人工釉质龋的抑制作用。方法:30个拔除的滞留乳下切牙唇面开窗,置于乳酸凝胶中30h形成初期人工龋后随机分为3组,各组从开窗区中央劈开分为2部分,一半作为龋损基线,另一半分别用5%CPP-ACP、2%NaF和去离子水处理36h,再次放入乳酸凝胶中30h。标本磨片拍摄显微放射照片并测定龋损深度及脱矿量。结果:5%CPP-ACP组和2%NaF组形成的人工龋损深度浅,脱矿量变化小,与去离子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5%CPP-ACP组和2%NaF组龋损深度及脱矿量处理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去离子水处理组处理前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5%CPP-ACP对乳牙人工釉质龋损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2%NaF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磷酸肽-非结晶型磷酸钙 乳牙 抑龋
下载PDF
激光协同CPP-ACP对乳牙早期釉质龋再矿化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江蓉 张齐梅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2期4585-458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协同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PP-ACP)对乳牙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口腔科治疗因乳牙滞留而拔除的乳前牙50颗,人工龋造模成功后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乳牙分为脱... 目的探讨激光协同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PP-ACP)对乳牙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口腔科治疗因乳牙滞留而拔除的乳前牙50颗,人工龋造模成功后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乳牙分为脱矿组(A组)、单纯激光组(B组)、单纯CPP-ACP组(C组)、先激光后CPP-ACP组(D组)、先CPP-ACP后激光组(E组)5组,每组10颗乳牙。采用能量色散X线光谱仪测定乳牙的磷和钙摩尔百分比含量;使用显微硬度测量仪对乳牙脱矿前后及再矿化后釉质表面硬度进行测量;使用扫描电镜获取电镜成像影像学图片。结果A组、B组、C组、D组和E组的磷和钙摩尔百分比总和分别为45.46±1.12、45.70±1.21、49.83±1.34、56.91±1.44、58.02±1.42,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D组和E组高于A组(P<0.05)。脱矿后和再矿化后,各组显微硬度呈升高趋势,B组、C组、D组和E组显微硬度高于A组(P<0.05),D组、E组显微硬度均高于B组和C组,E组高于D组(P<0.05),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图片结果显示,除A组外,其余4组均有矿物质沉积。结论激光协同CPP-ACP能够增加乳牙磷和钙摩尔百分比,增强牙齿显微硬度,促进乳牙再矿化,其促进大于单纯使用激光或CPP-A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釉质龋 激光 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 再矿化
下载PDF
电子探针分析乳牙釉质和牙本质钙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芸 石四箴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研究乳牙釉质和牙本质中钙含量及分布,探讨其与龋患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测定40颗离体下颌乳中切牙纵剖面上不同深度的钙含量,并以标本所在个体的龋患状况分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下颌乳中切牙标... 目的研究乳牙釉质和牙本质中钙含量及分布,探讨其与龋患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测定40颗离体下颌乳中切牙纵剖面上不同深度的钙含量,并以标本所在个体的龋患状况分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下颌乳中切牙标本的总计钙含量均值为37.13±1.10(wt%)。其中,牙釉质钙含量均值为38.31±0.94(wt%),牙本质钙含量均值为36.66±1.38(wt%);牙釉质表层下50μm、100μm处钙含量高于250μm处钙含量;牙本质釉牙本质界下50μm、100μm处钙含量分别低于450μm、500μm、550μm、600μm处钙含量。正常乳牙钙含量在无龋组、龋病低危组、龋病高危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正常乳牙钙含量与龋补牙数、龋补牙面、龋蚀指数之间均无相关关系。结论正常乳牙中钙元素分布呈非均质状态。牙釉质钙含量从表层向釉牙本质界方向呈逐渐下降趋势;牙本质钙含量从釉牙本质界向髓腔侧呈逐渐上升趋势。发育正常的乳牙钙含量不能作为反映个体龋患状况的单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牙釉质 牙本质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