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lanting in Furrow and Whole Plasticfilm Mulching on Double Ridges on Improvement of Degraded Desert Grassland
1
作者 朱建宁 彭文栋 +2 位作者 张秀红 刘华 高婷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6期1314-1319,共6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ologi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ing in furrow and whole plastic-film mulching on double ridges. [Method]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was used to re-se...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ologi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ing in furrow and whole plastic-film mulching on double ridges. [Method]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was used to re-seed the bunch Gramineous forage in the degraded desert grassland in Yanchi,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Four kinds of conservation treatments, namely, ridging with black film mulching, ridging with transparent film mulching, ridging with no mulching and the flatplanting with no ridging and mulching were conducted to the forage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each treatment on soil moisture and seedling growth. [Result] From July to November, the moisture contents of ridging with black film mulching, ridging with transparent film mulching, ridging with no mulching and the flatplanting were respectivery 9.88%, 9.24%, 8.75% and 8.13%,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reatments; the survival rates of re-seeding forage were 96.2% , 93.4% , 45.6% and 28.3% , and the mulching treatmen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e unmulching treatments in survival rate. The treatment with black film mulching showed great advantage that its moisture content on ridge top had the buffering effect of "load shifting", and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of black mulching treatment increased 21.5% than the flatplanting. Black film mulching also had the largest water supplement amount in soil below 1 m. Although mulching cost too much, its overall benefi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with no mulching. [Conclusion] This study lays th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ing in furrow and whole plastic-film mulching on double ridges in improving degraded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le plastic-film mulching on double ridges Desert grassland OVERLAY Impound EVAPOTRANSPIRATION
下载PDF
不同覆膜处理与行距互作对谷子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常利娜 张盼盼 +1 位作者 王小林 张雄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3-67,共5页
为研究覆膜处理与行距对谷子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晋谷21号为试材,设置3种覆盖方式(A1:全覆膜;A2:膜际;A3:不覆膜)与2种行距水平(等行距50 cm、宽窄行60/40 cm)互作栽培,以不覆膜为对照,共设置A1B1(T_(1))、A1B2(T_(2))、A2B1(T_(3))... 为研究覆膜处理与行距对谷子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晋谷21号为试材,设置3种覆盖方式(A1:全覆膜;A2:膜际;A3:不覆膜)与2种行距水平(等行距50 cm、宽窄行60/40 cm)互作栽培,以不覆膜为对照,共设置A1B1(T_(1))、A1B2(T_(2))、A2B1(T_(3))、A2B2-1(T_(4))、A2B2-2(T_(5))、A3B1(CK_(1))和A3B2(CK_(2))7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两种覆膜方式均能提高谷子光合能力和产量。其中,A2B1(T_(3))处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均最高,分别为23.38μmol·m^(-2)·s^(-1)、0.17 mol H 2O·m^(-2)·s^(-1),和133.07μmol·mol^(-1),A1B2(T_(2))处理蒸腾速率最低,为2.82 mmol·m^(-2)·s^(-1),较A3B2(CK_(2))降低了19.20%。A2B1(T 3)处理单穗重和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9.25 g和5793.2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A2B1(T_(3))处理,可显著增强谷子光合作用,提高产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作为一项重要的栽培措施在榆林地区谷子生产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覆膜方式 行距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赵明君 史帅营 +5 位作者 史田 高双成 周爽 王占超 周文斌 史国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
探索不同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轻简高效的盆栽牡丹管理方式,对盆栽花卉工程苗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覆膜是应对农业生产中降水少、热量不足的重要农艺措施,有助于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 探索不同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轻简高效的盆栽牡丹管理方式,对盆栽花卉工程苗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覆膜是应对农业生产中降水少、热量不足的重要农艺措施,有助于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盆栽不覆膜为对照(T0),设置5种覆膜方式:盆口上覆白膜(T1)、盆口上覆黑膜(T2)、盆口上覆白膜加盆底下覆黑膜(T3)、塑料盆上下均覆黑膜(T4)和塑料盆上下均覆白膜(T5),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盆栽牡丹基质的水热环境变化及其对植株发育和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0相比,冬春季T1和T5处理基质日最高温度均提高5.0℃以上,春季T1和T516天每盆分别累积节水1.065 kg和1.195 kg,说明覆膜方式显著影响盆栽牡丹基质的水热效应,改善盆栽牡丹基质的微生态环境。春夏季盆口覆白膜加快植株叶色由红转绿,增强植株的光合性能与生理代谢,有利于秋季落叶期各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各覆膜方式下牡丹秋季壮苗指数表现为:T1>T5>T3>T2>T4>T0,说明上覆白膜对植株生长发育最有利。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发育状况与植株壮苗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提高植株生物量及叶片光合性能是实现壮苗的基础。基于盆栽牡丹植株生长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将6个处理组合聚为三类,其中T1和T5聚为一类,为优势处理。鉴于仅盆口覆白膜不仅苗体长势最优,而且劳动生产成本低,符合轻简高效栽培原则,建议盆栽牡丹生产上优先选择盆口上覆白膜的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牡丹 栽培基质 温度 水分 壮苗指数 工程苗
下载PDF
暴雨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对大豆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林英杰 赵平 +4 位作者 于晓娟 葛海玲 张晓冬 刘文龙 刘满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44-46,共3页
为解决大豆播种后遇雨出苗不齐或者不出苗导致大豆产量降低的问题,以豆丰10号为材料,分别设置稻草(草苫)覆盖(T1处理)、单层遮阳网覆盖(T2处理)、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地膜覆盖(T4处理)和无覆盖(CK)5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为解决大豆播种后遇雨出苗不齐或者不出苗导致大豆产量降低的问题,以豆丰10号为材料,分别设置稻草(草苫)覆盖(T1处理)、单层遮阳网覆盖(T2处理)、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地膜覆盖(T4处理)和无覆盖(CK)5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取覆盖措施的处理均提升了大豆的出苗率,增幅59.00%~107.69%,极显著增加了大豆的出苗密度,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投入成本最高,地膜覆盖(T4)处理次之。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的投入产出比最高,达到了1.00∶4.41,单层遮阳网覆盖(T2)处理次之,地膜覆盖(T4)处理最低,仅有1.00∶2.41。综合来看,暴雨条件下,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增加了大豆的出苗密度,提高了大豆的产量,获得了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在生产中可进行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大豆 不同覆盖方式 出苗 投入产出比
下载PDF
黑土区玉米生理生长特性及产量对不同秸秆覆盖与施肥量的响应
5
作者 刘继龙 陈俊丰 +2 位作者 曹晓强 李济桢 吴耀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32,共6页
为揭示秸秆覆盖量与施肥量对东北黑土区玉米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机制,设置3种秸秆覆盖量(0.5,1.0和1.5倍)和3种施肥量(80%,100%和120%)的交互试验和常规施肥无覆盖对照处理CK共10种处理,研究分析不同秸秆覆盖量与施肥量下玉米叶片净光合... 为揭示秸秆覆盖量与施肥量对东北黑土区玉米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机制,设置3种秸秆覆盖量(0.5,1.0和1.5倍)和3种施肥量(80%,100%和120%)的交互试验和常规施肥无覆盖对照处理CK共10种处理,研究分析不同秸秆覆盖量与施肥量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和叶绿素SPAD等光合特性指标及株高、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等生长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各处理生长指标与光合特性参数和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综合指数法优选出效果最优的秸秆覆盖与施肥模式.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施肥均能提高叶片Pn,Gs和叶绿素SPAD,降低Ci,玉米功能叶片Pn和Gs均随生育时期先增加后减少,而Ci随生育时期先增加后降低;叶绿素整体变化趋势与Pn一致;各处理玉米产量随秸秆覆盖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除80%施肥量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玉米产量较CK处理增加8.9%~21.7%;秸秆覆盖量为8000 kg/hm^(2),施肥量为336 kg/hm^(2)时对研究区域内玉米生长生理及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秸秆覆盖 施肥量 生长生理特性 综合指数法
下载PDF
基于ALE法的海底电缆土壤覆盖物清理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武硕 程志 +4 位作者 刘巍巍 于嵩松 王亚东 樊冬梅 孙守林 《中国海洋平台》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ALE)方法,对海底电缆在位情况下土壤覆盖物射流清理过程进行探讨,并分析射流速度和海床强度在海底电缆土壤覆盖物清理过程中对海底电缆受力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床土壤相同时... 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ALE)方法,对海底电缆在位情况下土壤覆盖物射流清理过程进行探讨,并分析射流速度和海床强度在海底电缆土壤覆盖物清理过程中对海底电缆受力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床土壤相同时,射流速度越大,海底电缆受力越大,当射流速度为50 m/s时海底电缆将发生破坏;在相同射流速度下,海床土体的剪切模量、内聚力和摩擦角越小,海底电缆受力越大。在海底电缆覆盖物清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海床强度选择相对应的射流速度,以满足清理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海底电缆土壤覆盖物清理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土壤覆盖物清理 射流技术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 海底电缆损伤
下载PDF
不同覆膜模式下调亏灌溉对土壤积温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张小艳 张芮 +6 位作者 魏鹏程 王建旺 马永保 张真荣 温文 孙凯悦 焦兆祥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6,共8页
为了揭示不同覆膜模式下调亏灌溉对土壤温度、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效应,于2021年在兰州市永登县试验站基地开展玉米覆膜与调亏灌溉试验,设计覆盖普通白色地膜(M1)、黑色地布(M2)、生物降解膜(M3)、液态地膜(M4)4种覆膜模式,设置充分灌... 为了揭示不同覆膜模式下调亏灌溉对土壤温度、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效应,于2021年在兰州市永登县试验站基地开展玉米覆膜与调亏灌溉试验,设计覆盖普通白色地膜(M1)、黑色地布(M2)、生物降解膜(M3)、液态地膜(M4)4种覆膜模式,设置充分灌溉(D1)和轻度水分胁迫(D2)2种补充灌溉制度,共8个处理。以普通白色地膜覆盖结合充分灌溉(D1M1)为对照,分析各处理对土壤温度、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白色地膜(M1)增温效果最好,液态地膜(M4)增温效果最差;相同覆膜模式下,不同水分胁迫处理间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不同覆膜模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等影响有所不同,轻度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影响不显著,覆膜模式和水膜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表现为覆膜模式的影响大于水膜交互作用的影响。D2M1(白色地膜覆盖结合轻度水分胁迫)处理产量最高,为19761.32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1M3(生物降解膜覆盖结合充分供水)处理产量稍高于对照,考虑环境友好因素D1M3种植模式有利于灌区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长 覆膜模式 调亏灌溉 土壤积温 产量
下载PDF
新型旋耕起垄抛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8
作者 张鹏程 申屠留芳 +2 位作者 孙星钊 张文毅 严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3,47,共7页
在起垄覆膜种植过程中,需要均匀有效地抛送土壤从而压实地膜。基于此,设计一种新型旋耕起垄抛土覆膜机械并对其抛土装置进行分析。首先对抛土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接着通过对抛土装置的离散元仿真分析,确定抛土刀片的长度及宽度参数,然后... 在起垄覆膜种植过程中,需要均匀有效地抛送土壤从而压实地膜。基于此,设计一种新型旋耕起垄抛土覆膜机械并对其抛土装置进行分析。首先对抛土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接着通过对抛土装置的离散元仿真分析,确定抛土刀片的长度及宽度参数,然后分析不同的刀片数量、转速、刀片倾斜角对抛土量的影响,最后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单因素试验进行方差分析,建立抛土量平均值回归模型。得到抛土量最优值的参数组合:刀片数量为4个,抛土轮转速为275 r/min,刀片倾斜角为130°。对最优参数组合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抛土质量为10.4 kg/s,满足农艺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土覆膜机 旋耕起垄 抛土装置 刀片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果园覆草在现代果园中的作用和方法
9
作者 张吴贞 何玉梅 刘福云 《北方果树》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果园覆草后病虫害发生较重,操作不当还会使树体受伤害,且用工多、用工贵、雇工难,草资源也较少等。但作者强调,覆草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持水土、改善气热状况、抑制杂草生长、节省除草用工、抑制返盐碱、减轻落果碰伤等作用,并... 果园覆草后病虫害发生较重,操作不当还会使树体受伤害,且用工多、用工贵、雇工难,草资源也较少等。但作者强调,覆草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持水土、改善气热状况、抑制杂草生长、节省除草用工、抑制返盐碱、减轻落果碰伤等作用,并提出果园覆草时间、方式、厚度、材料收集、肥水管理等具体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覆草 问题 作用 方法
下载PDF
筛分浮选法高效提取土壤中聚乙烯微塑料研究
10
作者 张杰 赖金龙 罗学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89-96,共8页
【目的】土壤中聚乙烯微塑料的高效分离、提取是研究聚乙烯微塑料环境污染、毒理等的关键环节,构建一种从土壤中原位分离、高效提取聚乙烯微塑料的分离方法。【方法】采用筛分浮选法、密度分离法和索氏提取法分别对土壤中的聚乙烯微塑... 【目的】土壤中聚乙烯微塑料的高效分离、提取是研究聚乙烯微塑料环境污染、毒理等的关键环节,构建一种从土壤中原位分离、高效提取聚乙烯微塑料的分离方法。【方法】采用筛分浮选法、密度分离法和索氏提取法分别对土壤中的聚乙烯微塑料进行提取,计算3种分离方法对土壤中聚乙烯微塑料的提取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聚乙烯微塑料表面微观形貌特征的变化;采用热重(TG)分析聚乙烯微塑料热解特性参数的变化;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聚乙烯微塑料特征官能团的变化。【结果】3种分离方法均可提取土壤中的聚乙烯微塑料,其中筛分浮选法的提取率最高可达95.58%,密度分离法的提取率最高可达89.60%,索氏提取法的提取率最高可达86.10%。SEM分析显示,索氏提取法分离的聚乙烯微塑料颗粒表面有细碎的鱼鳞纹或片状结构;密度分离法提取的聚乙烯微塑料表面附有大量的土壤杂质颗粒物;筛分浮选法分离的聚乙烯微塑料颗粒表面几乎没有土壤杂质,表面微观形貌特征未被破坏。TG和FT-IR分析显示,3种分离方法提取的聚乙烯微塑料主要成分均为聚乙烯微塑料且均没有破坏聚乙烯微塑料原有的官能团结构。【结论】3种分离方法的提取率为筛分浮选法>密度分离法>索氏提取法,微观表面特征完整性表现为筛分浮选法>密度分离法>索氏提取法,在提取率和保留提取物微观表面特征信息方面,筛分浮选法均优于其他两种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聚乙烯 提取方法 表面特征 土壤 筛分浮选法 地膜污染
下载PDF
水氮调控对向日葵生长、水肥利用效率和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锐 佟长福 +5 位作者 王军 秦子元 甄致新 郭淑豪 王虎 李小利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3-81,共9页
【目的】为鄂尔多斯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盐碱化灌区黄河水滴灌工程提出合理的水肥施用制度。【方法】采用田间膜下滴灌试验,设置3个灌溉定额,分别为:高水W1(1500 m^(3)/hm^(2))、中水W2(1200 m^(3)/hm^(2))和低水W3(900 m^(3)/hm^(2));田... 【目的】为鄂尔多斯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盐碱化灌区黄河水滴灌工程提出合理的水肥施用制度。【方法】采用田间膜下滴灌试验,设置3个灌溉定额,分别为:高水W1(1500 m^(3)/hm^(2))、中水W2(1200 m^(3)/hm^(2))和低水W3(900 m^(3)/hm^(2));田间施氮采用尿素,设置2种尿素用量,分别为:高肥N1(187.5 kg/hm^(2))、低肥N2(150 kg/hm^(2))。以当地灌水量和施肥量作为对照组CK。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向日葵生长指标、产量、土壤盐分、土壤水分的影响。并且采用熵值法对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偏肥生产率、0~40 cm土层平均电导率和果实率共5项指标计算权重,对各个处理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各个处理之间向日葵生长性状指标差异性不大,但均比CK处理更具有优势。高水的2个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向日葵整个生育期内,W1N2处理0~40 cm土层电导率值最低,为341.9μS/cm,W2N1水肥条件下土壤电导率值最高,为449.7μS/cm。生育期始末W1N1、W1N2、W2N1、W2N2、W3N1、W3N2处理和CK的电导率增幅分别为62.2%、29.4%、58.9%、52.9%、83.9%、56.3%和54.0%。对于60~100 cm土层含水率,高水处理与中水处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高水与中水处理相较于低水处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高水处理水源入渗方式接近于均匀入渗。不同灌溉定额形成的湿润区深度也不相同,灌水定额越大,湿润区位置越深,湿润范围越大。采用熵值法对各个处理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最优的为W1N2处理,结果最劣的为CK处理。【结论】土壤返盐程度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减弱,但过高的灌溉定额会降低作物活性,从而抑制作物生长。从各处理综合评估结果来看,鄂尔多斯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灌区向日葵水肥最优施用方案为:灌溉定额1500 m^(3)/hm^(2),尿素(含氮46%)150 kg/hm^(2)。生育期内,灌水5~6次,施肥2~3次,肥随水施入田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盐 土壤水氮 灌溉制度 膜下滴灌 熵值法
下载PDF
新疆典型覆膜地区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及贡献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迪 鲍龙龙 +1 位作者 林涛 汤秋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226-230,共5页
[目的]为明确新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及贡献情况。[方法]查询2000—201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及1990—2021年的相关文献。[结果]地膜覆盖在新疆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贡献,2000—2018年间,地膜的使用... [目的]为明确新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及贡献情况。[方法]查询2000—201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及1990—2021年的相关文献。[结果]地膜覆盖在新疆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贡献,2000—2018年间,地膜的使用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地膜覆盖变化率与主要作物单位面积变化率呈正相关,覆膜变化率从2002年的0.127增加到2018年的1.893,相应的单产变化率从0.270增加到2.112。此外,地膜覆盖面积同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面积相比,对产量的贡献率达到了0.534 8,仅次于化学除草面积,表明地膜覆盖对产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在农资投入方面,与众多农资投入指标相比,地膜投入费用与主要作物产量的关联度位居第二,达到了0.426 4。[结论]综上所述,地膜覆盖对新疆作物生产的贡献明显,研究其具体贡献状况有助于对新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使用量 覆盖面积 灰色关联法 产量 贡献率
下载PDF
不同微咸水灌溉方式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及pH空间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英豪 谭军利 +1 位作者 王西娜 董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共9页
掌握不同灌溉方式下压砂地土壤水盐及pH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微咸水的利用效率。利用田间取样、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对比分析了滴灌和微喷灌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微喷... 掌握不同灌溉方式下压砂地土壤水盐及pH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微咸水的利用效率。利用田间取样、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对比分析了滴灌和微喷灌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微喷灌的土壤含水率略低于滴灌,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属于中等变异性,且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微喷灌0~20cm土层土壤平均电导率和离散化程度小于滴灌,同时,2种灌溉方式下0~20cm和20~40cm土层电导率的空间分布均表现出中等变异且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20~40cm土层的平均电导率小于0~20cm土层。无论微喷灌还是滴灌,调查地块的土壤电导率表现为中间位置低而地边较高,土壤含水率则在中间位置高而地边低。灌溉方式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显著,其空间变异性属于弱变异,但微喷灌条件下pH值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压砂地抑制了表层土壤盐分累积,并存在向未覆砂的地块边缘聚积的现象。不同灌水方式下压砂地土壤水分和盐分均存在中等的空间变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而pH值空间变异性较弱。研究结果可以为压砂地的微咸水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灌溉 灌溉方式 土壤水盐 空间变异 压砂地
下载PDF
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番茄生长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明 雷涛 +3 位作者 郭向红 孙西欢 马娟娟 鞠晓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5,共8页
为了探明不同评价方法对水分-沸石耦合调控策略下交替膜下滴灌番茄生长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选取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和优化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处理下番茄株高Kh、茎粗Kt、根体积Rv、净光合速率Pn、叶面积指数Lai、维生素C含量VC、可溶... 为了探明不同评价方法对水分-沸石耦合调控策略下交替膜下滴灌番茄生长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选取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和优化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处理下番茄株高Kh、茎粗Kt、根体积Rv、净光合速率Pn、叶面积指数Lai、维生素C含量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产量Yield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共九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计算得出各处理的综合评价得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生长品质因子和水分效率因子两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4.420%和17.02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各处理综合评价得分排序为:Z_(6)W_(100)>Z_(9)W_(100)>Z_(0)W_(100)>Z_(3)W_(100)>Z_(6)W_(75)>Z_(9)W_(75)>Z_(3)W_(75)>Z_(0)W_(75)>Z_(6)W_(50)>Z_(9)W_(50)>Z_(3)W_(50)>Z_(0)W_(50)。运用熵值法得到各指标权重最大的三个依次为WUE、Kh和Yield。基于熵值法的各处理综合评价得分排序为:Z_(6)W_(100)>Z_(6)W_(75)>Z_(3)W_(100)>Z_(9)W_(75)>Z_(9)W_(100)>Z_(6)W_(50)>Z_(3)W_(75)>Z_(9)W_(50)>Z_(0)W_(100)>Z_(3)W_(50)>Z_(0)W_(75)>Z_(0)W_(50)。运用优化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权重最大的3个依次为Yield、WUE和Rv。基于优化层次分析法的各处理综合评价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Z_(6)W_(100)>Z_(6)W_(75)>Z_(3)W_(100)>Z_(9)W_(100)>Z_(9)W_(75)>Z_(6)W_(50)>Z_(3)W_(75)>Z_(0)W_(100)>Z_(9)W_(50)>Z_(3)W_(50)>Z_(0)W_(75)>Z_(0)W_(50)。研究中主成分分析法能反映出每个指标对研究目标的整体影响,但其在数据降维时会有信息丢失的问题。熵值法能较全面的反映每个指标对研究目标的影响和作用,但其在权重赋值过程中会使一些重要程度较高但离散程度较小的指标被赋予较低权重。而优化层次分析法能够兼顾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差异性,克服了其他两种方法的不足,为最佳综合评价方法。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综合排序得分结果各异,但均表现Z_(6)W_(100)处理为交替膜下滴灌番茄优质高产最优调控策略,Z_(0)W_(50)处理为最劣的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沸石耦合调控 交替膜下滴灌 番茄 多指标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熵值法 优化层次分
下载PDF
膜下滴灌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曹巍 刘宏权 +3 位作者 陈任强 王鑫鑫 薛宝松 商振清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51,共13页
为有效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紧缺,实现农田科学用水,发挥节水灌溉技术优势,提高玉米种植现代化水平,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膜下滴灌技术下玉米产量、品质及其土壤性质的响应规律,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评价。将膜下滴灌技术与传... 为有效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紧缺,实现农田科学用水,发挥节水灌溉技术优势,提高玉米种植现代化水平,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膜下滴灌技术下玉米产量、品质及其土壤性质的响应规律,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评价。将膜下滴灌技术与传统灌溉、浅埋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其他灌溉方式进行比较,系统论述膜下滴灌的特点优势、增产节水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总结不同条件下合适的灌溉方式。在深入探究膜下滴灌施肥制度、灌水制度和水肥耦合的基础上,通过对玉米生长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讨论灌水和施肥的协同效应,旨在精炼出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玉米膜下滴灌的水肥阈值,实现节水、省肥、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由于膜下滴灌可将水溶性化肥、非常规水源等灌溉用水作用于土壤环境,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酶、土壤生物会受到影响,分析土壤生态系统做出的响应将对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养分流失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地膜污染、地下水补给降低和覆膜与滴灌的缺点等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式,以优化膜下滴灌技术的材料配置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发挥膜下滴灌技术的优势,从区域地下水埋深、不同灌溉方式相结合、构建作物生长模型、作物品质和生态问题、膜下滴灌适用条件方面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玉米生长 灌溉方式 水肥调控 土壤环境 研究进展 玉米产量 玉米品质
下载PDF
河套灌区垄膜沟灌模式对春玉米田水热运移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旭斌 冯浩 +2 位作者 董勤各 钟佳旺 赵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09,116,共11页
河套灌区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早春温度偏低影响春玉米生长,为改善灌区春玉米水热环境,以不同覆膜与灌溉组合为研究对象,探究适宜的保墒增温和提质增效的覆膜灌溉耕作模式,为河套灌区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试验布... 河套灌区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早春温度偏低影响春玉米生长,为改善灌区春玉米水热环境,以不同覆膜与灌溉组合为研究对象,探究适宜的保墒增温和提质增效的覆膜灌溉耕作模式,为河套灌区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试验布设4个处理:畦灌+不覆膜(CK)、畦灌+透明地膜覆盖(QB)、沟灌+透明地膜垄体覆盖(GB)、沟灌+黑色地膜垄体覆盖(GH),以探究不同覆膜灌溉方式下春玉米田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变化规律、春玉米产量及水热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垄膜沟灌可提高表层土壤含水率和根区储水量。播后61d,GH、GB和QB处理根区土壤储水量分别较CK增加36.01%、36.61%和21.37%,且垄膜沟灌显著高于覆膜畦灌。播后133 d,GH根区土壤储水量较CK和QB增加19.02%和17.40%。垄膜沟灌有效提高日均土壤温度,GB生育期日均土壤温度较QB和CK平均增加1.01℃和1.59℃,GH较QB和CK平均增加0.86℃和1.44℃。垄膜沟灌土壤有效积温显著高于畦灌处理,其中GB较QB和CK提高7.78%和16.70%;GH较QB提高6.26%,较CK提升14.46%。春玉米产量呈现出与百粒重结果相同的显著性差异,其中QB较CK提升16.19%,GB较QB提升13.64%,较CK提升32.04%。GB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土壤有效积温生产效率(TUE)较QB提升25.79%和5.41%,较CK提升45.69%和13.66%。GB可有效提升根区土壤储水量及温度,改善春玉米水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籽粒产量。综上,建议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推行沟灌+透明地膜垄体覆盖技术,以提高春玉米产量及水热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模式 灌溉方式 垄膜沟灌 水热特性 保墒增温 根区土壤储水量 土壤有效积温 春玉米产量 水热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众 王宏凯 +4 位作者 郑琪 赵智慧 刘愈之 丁志远 李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4-1004,共11页
为明确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春玉米的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设置Aa全膜双垄沟播冬前覆膜、Ab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Ac全膜双垄沟播播期覆膜、Ba半膜冬前覆膜、Bb半膜顶凌覆膜5个处理,通过测定0~200 cm土壤水... 为明确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春玉米的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设置Aa全膜双垄沟播冬前覆膜、Ab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Ac全膜双垄沟播播期覆膜、Ba半膜冬前覆膜、Bb半膜顶凌覆膜5个处理,通过测定0~200 cm土壤水分,探明不同覆膜方式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5个处理播种期耕层土壤含水量最高,15.99%~21.26%,平均18.81%,Aa、Ab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21.26%、20.33%,较Ac 15.99%增加33%和27.2%,Ba、Bb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8.41%和18.04%,低于同时期全膜覆盖,比Ac分别增加15.1%和12.8%。影响土壤水分的因素依次为,覆膜时期>覆膜方式。冬前、顶凌覆膜是旱作玉米蓄水保墒的有效措施且效果显著。苗期各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土壤含水量处于10.42%~13.95%之间。5个不同覆膜方式与覆膜时期下,播期土壤含水量>苗期土壤含水量>孕穗扬花期土壤含水量>乳熟蜡熟期土壤含水量,5个处理中20~40 cm土层含水量最低,土壤水分递减率表现为:半膜顶凌覆膜>半膜冬前覆膜>播种全覆膜>顶凌全覆膜>冬前全覆膜。Aa 667m^(2)产量969.02 kg,667m^(2)产值1807.2元,667 m^(2)纯收益1129元,较Bb增产22.43%,667 m^(2)增收307.3元,产投比2.17。综上,通过分析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揭示了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覆膜方式 土壤水分 产量性状 陇东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秋马铃薯产量与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雅超 凌永胜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64-69,共6页
为筛选泉州地区秋马铃薯高产适宜覆盖材料,采用黑色地膜覆盖(B1)、稻草覆盖(B2)和露地栽培(CK)3种方式,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对泉薯5号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土壤温度、水分与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泉薯5号生育期和单株结薯数B2>CK&... 为筛选泉州地区秋马铃薯高产适宜覆盖材料,采用黑色地膜覆盖(B1)、稻草覆盖(B2)和露地栽培(CK)3种方式,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对泉薯5号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土壤温度、水分与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泉薯5号生育期和单株结薯数B2>CK>B1,茎粗B1>B2>CK,株高、单株薯重、鲜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表现B2>B1>CK。全生育期地温均值B2<CK<B1,土壤含水率B2>B1>CK,土壤贮水消耗量B2>CK>B1,总耗水量B2>CK>B1,降水对耗水的贡献率B2>CK>B1。鲜薯和干薯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表现B2>B1>CK。本试验条件下,稻草覆盖(B2)是泉州市红壤产区秋种泉薯5号推荐的适宜覆盖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方式 马铃薯 土壤温度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育苗方式对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红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10期152-154,共3页
以刺槐为试验材料,分别设计不覆地膜、覆盖透明地膜、覆盖黑色地膜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育苗方式对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可有效缩短刺槐出苗期,提升刺槐出苗率,特别是覆盖透明地膜,比不覆膜出苗时间缩短了2.67 d,出苗率... 以刺槐为试验材料,分别设计不覆地膜、覆盖透明地膜、覆盖黑色地膜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育苗方式对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可有效缩短刺槐出苗期,提升刺槐出苗率,特别是覆盖透明地膜,比不覆膜出苗时间缩短了2.67 d,出苗率提高了29.30%;覆盖地膜有利于促进刺槐幼苗生长,提高刺槐幼苗苗高、地径、胸径、一级苗比例一级根粗,覆盖透明地膜还可有效提升刺槐幼苗根长及单根质量。可以认为,在刺槐育苗过程中,建议使用塑料膜进行地面覆盖,以提高幼苗成活率,促进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幼苗 育苗方式 地膜覆盖 生长 影响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坡面流水动力过程研究
20
作者 庄晓晖 马玉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7-152,共6页
降雨条件下径流流速对坡面水文和侵蚀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是水文和侵蚀模型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采用电解质示踪法,在不同降雨强度、秸秆覆盖量和坡长条件下,测量坡面流平均流速,流速变化范围为0.016~0.108 m/s。试验结果表明,降雨... 降雨条件下径流流速对坡面水文和侵蚀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是水文和侵蚀模型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采用电解质示踪法,在不同降雨强度、秸秆覆盖量和坡长条件下,测量坡面流平均流速,流速变化范围为0.016~0.108 m/s。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和秸秆覆盖量对坡面流流速均有显著影响,流速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减小。径流流速沿坡长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的速率不断减小,最终达到稳定流速,随着降雨强度和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覆盖坡面流流速达到稳定流速的距离逐渐减小。研究揭示了降雨条件下覆盖坡面流流速的变化规律,可为秸秆覆盖坡面土壤侵蚀机理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降雨强度 电解质示踪 坡面流流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