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large, wide-neck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被引量:5
1
作者 Qiao Deng Wenfeng Feng +1 位作者 Huanqi Hai Jianming Liu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2018年第4期229-233,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PFED) i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and wide-necked aneurysms in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PFED) i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and wide-necked aneurysms in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8 cases of large and wide-necked aneurysms in the ICA treated with this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 in Shanghai Hospital of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and Southern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February 2017 to June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6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a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 10 with a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 and 2 with a double tubride stent(1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 pipeline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in; and 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wo pipeline sten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to 18 months(average, 9.25 months). Among them, 63 cases had complete occlusion of the neck of the aneurysm(Raymondl Class I; MRS score 0; 80.8%). Aneurysms recurred in 12 cases(Raymondl Class Ⅱ; MRS score 1; 15.4%). Delayed ischemic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1 case(MRS score >2; 0.13%). There was 1 case of poor release of stent and 1 case of stent stenosis(0.13%).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wide-necked aneurysms in the ICA with PFED has a high total occlusion rate and good prognosis was better than coil embolization, but the placement of PFED still has some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DEVICE large wide-necked aneurysms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curative effect
下载PDF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的比较
2
作者 朱云中 周庆 +3 位作者 陈锐 周海静 韦展亮 卢双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04-208,共5页
目的比较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10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18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Solitaire支架45例,Neuroform支架7... 目的比较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10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18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Solitaire支架45例,Neuroform支架73例。结果术中所有支架均成功展开,无支架打开不良或移位,无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Solitaire支架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84.4%,38/48)与Neuroform支架组(86.3%,65/73)无统计学差异(P=0.683)。Solitaire支架组1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Neuroform支架组1例术后出现局部脑缺血;两例病人出院时均无明显神经功能受损。出院时,Solitaire支架组预后良好率(86.7%,39/45)与Neuroform支架组(87.7%,64/73)无统计学差异(P=0.874)。107例(90.7%,107/118)获得临床随访(102~458 d;平均145 d),Solitaire支架组末次随访预后良好率(86.0%,37/43)与Neuroform支架组(85.9%,55/64)无统计学差异(P=0.323)。88例(74.8%,88/118)接受影像学随访(213~817 d;平均264 d),Solitaire支架组末次随访动脉瘤完全闭塞率(92.1%,35/38)与Neuroform支架组(90.0%,45/50)无统计学差异(P=0.670)。随访期间未发生出血或缺血事件。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采用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二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Solitaire支架 NEUROFORM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单支架与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3
作者 张化彪 张本骏 +3 位作者 李亚华 张庆辉 徐苗 韩新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SSAC)和双支架辅助弹簧圈(DSAC)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颅内分叉处WNBA患者109例,其中SSAC栓塞68例和DSAC栓塞41例。比较两组术中支...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SSAC)和双支架辅助弹簧圈(DSAC)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颅内分叉处WNBA患者109例,其中SSAC栓塞68例和DSAC栓塞41例。比较两组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应用情况,手术时间、费用,术后即刻Raymond-Roy闭塞分级(RROC)以及出院时改良Rankin(mRS)评分;术后3~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支架内狭窄情况、RROC和mRS评分。结果:SSAC组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率、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和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应用率,出院时和术后3~6个月的mRS评分以及术后支架内狭窄率均低于DSAC组(P<0.05)。结论:SSAC治疗颅内分叉处WNBA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狭窄率低、并发症少,且手术耗时短、费用低,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支架辅助弹簧圈 双支架辅助弹簧圈 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在宽颈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杜安东 张学兵 +4 位作者 刘带林 蒯涛 白雅林 马东明 许世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Neuroform Atlas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Neuroform Atlas支架的辅助下成功完成介入栓塞手术治疗。采用Raymond Roy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改良Rankin量...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Neuroform Atlas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Neuroform Atlas支架的辅助下成功完成介入栓塞手术治疗。采用Raymond Roy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对术后并发症与动脉瘤复发进行总结结果在5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6例,前交通动脉14例,后交通动脉22例,大脑前动脉2例,基底动脉尖2例,椎动脉V4段2例,眼动脉段4例。40例破裂动脉瘤,12例未破裂动脉瘤。术后脑梗死2例,脑梗死合并出血2例,围手术期未见其他明显的介入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40例、瘤颈残留6例、瘤体小部分残瘤6例;随访6~12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46例,瘤颈残留4例,瘤体小部分残留2例。mRS评分在出院时:0分38例,1分10例,2分2例,3分2例;随访6~12个月,mRS评分0分46例,1分4例,2分2例。结论宽颈动脉瘤患者使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等优点,但需进一步跟踪观察其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弹簧圈栓塞术 Neuroform Atlas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现状与进展
5
作者 吴文凯 杨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43-46,55,共5页
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但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尤其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由于WNBA特殊的解... 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但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尤其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由于WNBA特殊的解剖结构,传统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难以充分填塞瘤腔与保障流出道的通畅。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以及设备如类支架装置、血管内置物和囊内扰流装置等的开发与更新,使WNBA也能得到有效治疗。本文通过介绍新的介入技术和设备等内容,阐述血管内介入治疗WNBA的现状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支架辅助栓塞 囊内扰流装置 综述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马修尧 任超 +5 位作者 刘彬 成维鹏 胡萍 丁磊 周肖 范鹏坤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15-91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IWNA)病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IWNA病人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支...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IWNA)病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IWNA病人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支架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以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14%)少于对照组(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低于术前,而ADL评分高于术前,组内术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8.76±0.87)分]低于对照组[(9.82±0.96)分],ADL评分[(57.82±5.43)分]高于对照组[(64.52±5.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IWNA疗效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颅内宽颈动脉瘤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马学雷 耿守科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IWA)的效果。方法选取IWA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IWA)的效果。方法选取IWA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Raymond分级、脑血流灌注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分别为75.00%(27/36)、66.67%(24/36),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术后6个月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为83.33%(30/36),高于B组的61.11%(22/36)(P<0.05);A组术后6个月Raymond分级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术前局部脑血容量(rCBV)、颅内压(ICP)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和B组术后6个月rCBV均高于术前,ICP均低于术前,且A组术后6个月rCBV(2.18±0.42)ml/100 g高于B组的(1.95±0.33)ml/100 g,ICP(16.24±2.63)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B组的(18.52±2.70)mm Hg(P<0.05)。随访6个月,A组mRS评分0~2分占比94.44%高于B组的77.78%(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Enterprise支架相比,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IWA的完全闭塞率更高,同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和短期预后,而两种支架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Enterprise支架 Neuroform Atlas支架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12
8
作者 韩金涛 张宇翔 +5 位作者 贾子昌 姜除寒 刘恋 栾景源 梁飞 赵彦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患者共64个颅内动脉瘤,其中25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16个位于前交通动脉,10个位于颈内动脉C7段,5个位于颈内动脉C6段,4个位于基底动脉顶端,3个位于大脑前动脉A3段,1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2段。有49个动脉瘤采取单支架辅助栓塞,其余15个采用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Y”型14个和“X”型1个)。所有患者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评估动脉瘤的即刻栓塞效果(Raymond评分)和载瘤动脉血流情况。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临床随访为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影像学随访为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DSA评估患者动脉瘤闭塞情况(Raymond评分)和载瘤动脉通畅情况。结果:6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DSA显示:57个动脉瘤(89.1%,57/64)完全闭塞(RaymondⅠ级),6个动脉瘤(9.3%,6/64)瘤颈残留(RaymondⅡ级),1个动脉瘤(1.6%,1/64)瘤体残留(RaymondⅢ级)。3例患者(4.8%,3/62)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为术中血栓形成,予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后血流恢复,1例为术后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保守治疗出院时均无致残性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时55例患者获临床随访,均预后良好(mRS≤2分),7例患者失访。50例患者(52个动脉瘤)获术后6个月DSA影像随访:RaymondⅠ级45个(86.5%,45/52),RaymondⅡ级4个(7.7%,4/52),RaymondⅢ级3个(5.8%,3/52),12例患者失访。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有很高的技术成功率,并具有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Neuroform Atlas支架 支架辅助栓塞术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在双支架技术治疗复杂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韩金涛 李选 +5 位作者 贾子昌 栾景源 梁飞 张宇翔 赵世录 赵彦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 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在双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复杂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ide-neck bifurcation aneurysm,WNB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2月到2022年5月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以双支架辅助栓塞(... 目的 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在双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复杂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ide-neck bifurcation aneurysm,WNB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2月到2022年5月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以双支架辅助栓塞(dual stent-assisted coiling,DSAC)治疗的19例复杂WNBA患者临床资料。19例患者共19个WNBA,其中5个为破裂性动脉瘤。分布部位:10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7个位于前交通动脉、2个位于基底动脉尖。其中18个动脉瘤采取“Y”型DSAC、1个采取“X”型DSAC技术治疗。栓塞后复查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采取Raymond量表评估即刻栓塞效果和载瘤动脉情况。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影像学随访采取复查全脑血管DSA,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时动脉瘤闭塞情况和载瘤动脉通畅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手术步骤均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DSAC后复查DSA显示动脉瘤即刻闭塞情况:16个为RaymondⅠ级(完全闭塞)、2个为RaymondⅡ级(瘤颈残留)、1个为RaymondⅢ级(瘤体残留)。1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为分支动脉内血栓形成,予替罗非班治疗后血流恢复,苏醒后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术后3个月时18例患者获临床随访,均预后良好(m RS≤2分)。术后6个月时16例患者获DSA影像随访:RaymondⅠ级14个、RaymondⅡ级1个、RaymondⅢ级1个。结论 Neuroform Atlas支架用于DSAC治疗WNBA技术成功率较高,有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较传统支架有一定优势,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双支架辅助栓塞 Neuroform Atlas支架
下载PDF
两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龙祥 何强华 +2 位作者 郭文才 李炯 吴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1349-1354,共6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CE)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IWA)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巴中市中心医院108例颅内破裂IW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VIS组(54例,LVIS支架辅助CE治疗)、Enterprise组(54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CE治疗)...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CE)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IWA)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巴中市中心医院108例颅内破裂IW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VIS组(54例,LVIS支架辅助CE治疗)、Enterprise组(54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CE治疗),比较2组栓塞效果、脑血管反应性(CVR)、预后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与IWA复发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即刻栓塞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LVIS组术后6个月栓塞率高于Enterprise组(P<0.05);治疗后2组屏气后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及屏气指数均有提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内LVIS组并发症发生率3.70%,Enterprise组为9.26%,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VIS组IWA复发率(0)低于Enterprise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IS支架、Enterprise支架辅助CE治疗颅内破裂IWA近期疗效相当,预后良好,但LVIS支架辅助治疗远期疗效更佳,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 LVIS支架 Enterprise支架 弹簧圈栓塞 复发
下载PDF
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效果
11
作者 梁建锋 《大医生》 2023年第19期4-8,共5页
目的 研究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研究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LVIS支架辅助下的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血管内皮相关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术前,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高于术前,且观察组ET-1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NO及N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对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 弹簧圈栓塞技术 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
下载PDF
不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育志 韦可聪 +5 位作者 韦晗 周园贵 农道隆 韦宝珍 钟书 黄永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Lvis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8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所选用支架不同分为Lvis组(n=46)与Enterprise组(n=34)。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栓塞效... 目的:对比分析Lvis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8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所选用支架不同分为Lvis组(n=46)与Enterprise组(n=34)。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栓塞效果、手术并发症情况、影像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随访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Lvis组患者共50枚动脉瘤;Enterprise组共36枚动脉瘤。术后即刻,Lvis组有34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3枚动脉瘤近全栓塞,3枚动脉瘤部分栓塞;Enterprise组有15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3枚动脉瘤近全栓塞,8枚动脉瘤部分栓塞,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is组患者栓塞效果优良率高于Enterprise组(P<0.05)。术后6个月行DSA随访,Lvis组患者有37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2枚动脉瘤近全栓塞,1枚动脉瘤复发;Enterprise组有19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3枚动脉瘤近全栓塞,4枚动脉瘤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is组患者栓塞程度增加率高于Enterprise组(42.00%vs.19.44%,P<0.05)。结论:相对于Enterprise支架,Lvis支架辅助栓塞具有更高的即刻栓塞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Lvis支架 Enterprise支架 弹簧圈栓塞 疗效
下载PDF
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桂芳 唐超 李雯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197-2201,共5页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10例,均行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观察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10例,均行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观察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的栓塞率、术后1个月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出院后随访6个月,在末次随访时采用神经功能预后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栓塞率为96.36%(106/110)。术后1个月有效率91.67%(99/108)。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及发热各1例,脑积水和尿路感染各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8%(7/108)。预后不良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瘤颈宽度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瘤颈宽度等因素均是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若伴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 Hess分级Ⅲ~Ⅳ级、瘤颈较宽时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增高,在诊治过程中应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介入栓塞 急性期 颅内宽颈动脉瘤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LVIS支架与EP支架辅助栓塞后交通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钟华 龙连圣 +4 位作者 方文杰 王伟 施顺孝 李夏良 盛文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5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探讨LVIS支架与EP支架辅助栓塞后交通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湖州学院附属南太湖医院治疗的84例后交通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VIS组(LVIS支架)、EP组(EP支架),各4... 目的 探讨LVIS支架与EP支架辅助栓塞后交通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湖州学院附属南太湖医院治疗的84例后交通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VIS组(LVIS支架)、EP组(EP支架),各4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物标志物水平、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结果 随访6个月,EP组临床疗效优于LVIS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VEGF、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IS支架与EP支架在辅助栓塞后交通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效果相当,安全性较高,实际临床中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VIS支架 EP支架 交通宽颈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下载PDF
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在支架下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后的应用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三平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6期97-100,共4页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对支架下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后患者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漳州市第二医院接收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列表法进行分组,各48例,两组均接受支架下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而...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对支架下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后患者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漳州市第二医院接收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列表法进行分组,各48例,两组均接受支架下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而治疗后研究组服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不良反应(颅内出血、迟发性缺血、局限性脑梗死)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5)。两组服药前后APT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两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研究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支架下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后中的应用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少,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替罗非班 支架 阿司匹林
下载PDF
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16
作者 王开杉 陈渝杰 +3 位作者 唐俊 朱刚 胡荣 缪洪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52-2259,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2022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6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影像,其中55例患者... 目的探讨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2022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6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影像,其中55例患者采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观察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缺血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量表评价患者出院及临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使用术后即刻及随访脑血管造影Raymond分级评估栓塞效果、术后随访CTA及MRA评估有无复发。结果55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均成功栓塞,未见支架打开不良、支架打折等不良事件;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1.82%),迟发性缺血2例(3.64%),未见围手术期出血事件。术后即刻造影致密栓塞(RaymondⅠ级)50例(90.91%),瘤颈残留(RaymondⅡ级)3例(5.45%),RaymondⅢ级2例(3.64%)。40例患者于术后6~24个月获得影像随访,造影RaymondⅠ级38例(95%),RaymondⅡ级2例(5%);9例患者行CTA或MRA复查未见复发;术后随访动脉瘤栓塞效果较术后即刻好转。出院时mRS评分0~1分50例,2分1例,3分1例,4分2例,5分1例。获得4~24个月临床随访预后,mRS评分0~1分50例,2分2例,3分1例,4分1例,6分1例;出院时mRS评分较差患者临床随访mRS评分好转。结论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率低,近期疗效可,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crossing Y形支架 弹簧圈栓塞 LEO支架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颈CT血管成像中改善图像质量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国选 张雷 +1 位作者 李玲 陈涓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09-1315,共7页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FIRST)算法对100 kV低剂量头颈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改善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10月在北京医院行头颈CTA检查的患者32例,对其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并分为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图像组、混合迭代(AI...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FIRST)算法对100 kV低剂量头颈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改善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10月在北京医院行头颈CTA检查的患者32例,对其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并分为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图像组、混合迭代(AIDR 3D)算法图像组及FIRST算法图像组。比较3组图像头颈部主要血管(颈总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C1、C4段,大脑中动脉M1、M3段,大脑前动脉A1、A3段)、背景(肌肉、脑组织)的平均CT值、噪声、信噪比及各血管的对比噪声比,并比较3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评估各重建算法对头颈部血管狭窄的检出情况。结果与AIDR 3D组、FBP组相比,FIRST组显著降低了头颈部血管以及背景(肌肉、脑组织)的图像噪声(t=-13.19~-7.28,P均<0.001),其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FBP组与AIDR 3D组(t=2.17~9.67,P均<0.001)。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C4段,大脑中动脉M1段、大脑前动脉A1段FIRST组的CT值高于AIDR 3D组(t=1.28~3.60,P均<0.05);FIRST组背景(肌肉、脑组织)的CT值显著低于FBP组与AIDR 3D组(t=-7.63~-4.03,P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头颈部血管的显示,FIRST组与AIDR 3D组图像满足诊断要求,主观评分均高于FBP组图像(P均<0.05),且FIRST组图像评分高于AIDR 3D组(P<0.05)。与DSA相比,FBP算法对于轻、中度狭窄诊断效能不佳,FIRST、AIDR 3D算法对血管狭窄程度评估结果与DSA一致。结论在100 kV低剂量头颈CTA联合扫描中,与传统FBP、AIDR 3D算法相比,FIRST算法可以有效改善头颈CTA图像质量,满足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头颈部 迭代算法 宽体探测器 混合迭代 低剂量
下载PDF
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建民 张鑫 +5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黄清海 张珑 赵文元 王永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总结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临床体会。方法 采用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对 18例患者 2 0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 ,先将微导管超选入动脉瘤内 ,再将不可脱卸球囊于动脉瘤颈处充盈覆盖瘤颈 ,电解可脱... 目的 总结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临床体会。方法 采用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对 18例患者 2 0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 ,先将微导管超选入动脉瘤内 ,再将不可脱卸球囊于动脉瘤颈处充盈覆盖瘤颈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填塞动脉瘤。结果  17个动脉瘤治疗成功 ,完全填塞的动脉瘤 12个 ,次全填塞 (>90 % ) 4个 ,不完全填塞 (<90 % ) 1个 ,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 ,平均随访 9.4个月 ,临床效果优良。结论 采用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 介入治疗 颅内宽颈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DSA检查 并发症
下载PDF
新型颅内支架Enterprise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23
19
作者 黄海东 赵凯 +5 位作者 顾建文 屈延 杨涛 夏勋 林龙 张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颅内支架Enterprise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6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直径<3mm,体/颈比<1.5)采用Enterprise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其中5例采用先放置支架覆盖动脉瘤颈...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颅内支架Enterprise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6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直径<3mm,体/颈比<1.5)采用Enterprise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其中5例采用先放置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动脉瘤腔填塞弹簧圈进行栓塞,1例将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弹簧圈栓塞。术后3~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结果6例全部技术成功,支架均满意到位,载瘤动脉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闭塞95%以上2例。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3~6个月临床随访无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结论联合使用Enterprise支架和水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微小 支架 ENTERPRISE 弹簧圈 栓塞
下载PDF
LVIS支架不同释放方式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20
作者 陈骅 苏浩波 +3 位作者 陈亮 罗良生 顾建平 张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2-88,共7页
目的探讨评估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压缩"和"灯笼"释放方式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LVIS支架治疗且支架形态发生短缩改变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5例(1... 目的探讨评估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压缩"和"灯笼"释放方式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LVIS支架治疗且支架形态发生短缩改变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5例(16个动脉瘤),均经全脑DSA检查明确诊断。"压缩"方式指通过操作使LVIS支架长度比标注释放数值短缩超过5 mm;"灯笼"方式指瘤颈处LVIS支架直径增宽。计算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内支架压缩后金属覆盖率,并于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1)采用LVIS支架辅助治疗的16个宽颈动脉瘤中后交通动脉瘤8个,眼动脉瘤6个,脉络膜前动脉瘤及大脑中动脉M2分叉梭形动脉瘤各1个;瘤颈1.8-8.0 mm,平均(3.9±1.7)mm;共置入LVIS支架15枚(1枚支架治疗两个动脉瘤者1例);均采用"压缩"方式释放支架,其中4例(4枚)同时并存"灯笼"方式。(2)LVIS支架术后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0个(62.5%),覆盖的分支动脉术后即刻均通畅。(3)围手术期未发生技术相关出血性和缺血性并发症,支架置入成功率100%(15/15)。(4)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内支架压缩后金属覆盖率为30.3%-38.5%,平均(35.0±2.8)%。(5)15例LVIS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均经全脑DSA随访3-5个月,平均(3.2±0.5)个月,其中14个动脉瘤达影像学治愈(RaymondⅠ级,87.5%),无动脉瘤复发病例。支架覆盖的所有分支动脉无闭塞,未发生支架内狭窄及载瘤动脉闭塞,总致残率为6.7%(1/15),无死亡病例。结论 LVIS支架通过"压缩"及"灯笼"方式可提高瘤颈金属覆盖率和短期治愈率,同时不影响覆盖的分支动脉。选择适宜病例行"灯笼"方式可能有利于瘤颈处分支动脉的短期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LVIS支架 颅内宽颈动脉瘤 推拉释放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