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ght interception and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esponse to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in winter wheat 被引量:10
1
作者 tao zhi-qiang wang de-mei +3 位作者 ma shao-kang yang yu-shuang zhao guang-cai chang xu-h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566-578,共13页
Improving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UE) of the canopy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wheat (Triticum aesfivum) production.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U) technology has previously been used to construct a uniforml... Improving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UE) of the canopy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wheat (Triticum aesfivum) production.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U) technology has previously been used to construct a uniformly distributed population structure that increases RUE. In this study, we used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to create a wheat canopy within which light was spread evenly to increase RUE. This study was done during 2014-2016 in the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China. The soil type was sandy loam. Wheat was grown in two sowing patterns: (1)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U); (2) conventional drilling (D). Four planting densities were used: 1.8, 2.7, 3.6, and 4.5 million plants ha-1. Several indices were measured to compare the wheat canopies: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intercepted by the canopy (IPAR), leaf area index (LAI), leaf mass per unit area (LMA), canopy extinction coefficient (K), and RUE. In two sowing patterns, the K valu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 but the K values of U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D. LMA and IPAR were higher for U than for D, whereas LAI was nearly the same for both sowing patterns. IPAR and LAI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ensity under the same sowing pattern. However, the difference in IPAR and LAI between the 3.6 and 4.5 million plants ha-1 treatments was not significant for both sowing patterns. Therefore, LAI within the same planting density was not affected by sowing pattern. RUE was the largest for the U mode with a planting density of 3.6 million plants ha-1 treatment. For the D sowing pattern, the lowest planting density (1.8 million plants ha-1)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yield. Light radiation interception was minimal for the D mode with a planting density of 1.8 million plants ha-1 treatment, but the highest RUE and highest yield were observed under this condition. For the U sowing pattern, IPA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 but yield and RUE were the highest with a planting density of 3.6 million plants ha-1.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planting density for improving the canopy light environment differed between the sowing patterns. The effect of sowing patternxplanting density interaction on grain yield, yield components, RUE, IPAR, and LMA was significant (P〈0.05).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grain yield and RUE (t=0.880, P〈0.01), LMA (r=0.613, P〈0.05), andspike number (t=0.624, P〈0.05).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technique, particularly at a planting density of 3.6 million plants ha-0,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light intercep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unit leaf area. This leads to the production of more photosynthetic products that in turn lea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pike number (P〈0.05), kernel number, grain weight, and an overall increase in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extinction coefficient leaf area index leaf mass per unit area WHEAT
下载PDF
播种量对浅埋滴灌宽幅匀播春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何增国 李树旺 +1 位作者 杨珍 赵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64-568,共5页
为研究筛选甘肃河西地区浅埋滴灌条件下春小麦最佳播种量,以宁春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浅埋滴灌条件下春小麦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浅埋滴灌宽幅匀播栽培条件下,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春小麦的株高也随之逐渐提... 为研究筛选甘肃河西地区浅埋滴灌条件下春小麦最佳播种量,以宁春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浅埋滴灌条件下春小麦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浅埋滴灌宽幅匀播栽培条件下,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春小麦的株高也随之逐渐提高,穗长和穗粒数随播种量增加均呈先增后降趋势。春小麦播种量为675万粒/hm^(2)时,穗长最长,为8.02 cm;穗粒数最多,为38.05粒;千粒重也较高,为39.4 g;折合产量最高,为8175.0 kg/hm^(2),且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建议在甘肃河西地区春小麦浅埋滴灌宽幅匀播栽培中播种量以675万粒/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滴灌 播种量 春小麦 宽幅匀播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下载PDF
增密扩行对宽幅匀播胡麻抗倒伏能力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文芳 高玉红 +4 位作者 胡亚朋 崔政军 王一帆 剡斌 晁长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为进一步提高旱作农业区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抗倒伏能力和籽粒产量,本研究以胡麻品种定亚26为试验材料,于2021年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宽幅(10 cm)播种技术下增密(750、850和950粒·m^(-2))扩行(15、20和25 cm行距)对胡... 为进一步提高旱作农业区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抗倒伏能力和籽粒产量,本研究以胡麻品种定亚26为试验材料,于2021年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宽幅(10 cm)播种技术下增密(750、850和950粒·m^(-2))扩行(15、20和25 cm行距)对胡麻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胡麻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株高和重心高度均增大,850和950粒·m^(2)分别较常规播种密度(750粒·m^(2))平均增加8.96%和9.13%,茎粗、单株鲜重、茎秆强度、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分别降低9.58%、18.08%、11.11%、34.30%和22.46%,差异达显著水平。在950粒·m^(-2)密度水平下,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匀播有利于缓解胡麻株高的快速增长,增大茎粗,增强茎秆抗倒伏能力,其中10 cm幅宽处理下15和20 cm行距青果期茎秆强度、抗折力、抗倒伏指数分别提高1.71%和10.67%、6.58%和19.30%、13.62%和20.71%,且差异达显著水平;籽粒产量显著高出19.85%~30.46%,其中,20 cm行距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达1884.44kg·hm^(-2)。综上,10 cm幅宽和20 cm行距配合950粒·m^(-2)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陇中旱作农业区胡麻的抗倒伏能力和籽粒产量。本研究结果为旱作农业区胡麻抗逆高产栽培模式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宽幅匀播 密度 抗倒伏 产量
下载PDF
机插种植均匀度对水稻产量构建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4
作者 唐承翰 陈惠哲 +5 位作者 叶天承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王志刚 王亚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25-2636,共12页
水稻种植均匀度对产量和品质有显著的影响,本试验旨在明确均匀度的提高协同产量和品质提升的机理。试验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常规粳稻浙禾香2号,杂交籼稻华浙优210为供试品种,设置4种不同种植均匀度处理:T_(1)(条播机插,种植均匀度65... 水稻种植均匀度对产量和品质有显著的影响,本试验旨在明确均匀度的提高协同产量和品质提升的机理。试验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常规粳稻浙禾香2号,杂交籼稻华浙优210为供试品种,设置4种不同种植均匀度处理:T_(1)(条播机插,种植均匀度65%~75%)、T_(2)(撒播机插,种植均匀度45%~55%)、T_(3)(人工模拟机插,种植均匀度100%)、T_(4)(人工模拟机插,种植均匀度50%),比较不同种植均匀度群体的分蘖动态变化、叶面积光合效能、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种植均匀度提高通过促进分蘖增加了群体有效分蘖数,3个品种平均分蘖高峰苗数表现为T_(3)>T_(1)>T_(2)>T_(4),不同品种在处理间变化趋势一致。(2)种植均匀度的提高增加了群体叶面积指数,同时显著提高了抽穗期上三叶高效叶面积指数。而且,增加均匀度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积累并促进了植株干物质转运,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T_(3)>T_(1)>T_(2)>T_(4),品种间趋势一致,但是T_(2)跟T_(4)差异不明显。均匀度提高对灌浆期茎鞘物质运转有一定促进作用,品种间存在差异,T_(1)、T_(2)和T_(4)间差异不明显。(3)不同均匀度处理下每穗粒数无显著性差异,但高均匀度下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的着粒分布更均匀。(4)高均匀度群体主要通过有效穗数提高产量,品种间趋势一致,T_(3)比T_(1)、T_(2)、T_(4)平均产量分别高8.16%、15.41%、15.61%。(5)提高种植均匀度提高了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降低了稻米垩白米率和垩白度。以上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均匀度能够促进群体分蘖,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提高有效穗数,从而提升了稻谷产量和出米率,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稻米品质。试验结果明确生产上采用精准条播育秧机插能够通过提高种植均匀度协同提升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均匀度 播种方式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王润琪 贾永红 +7 位作者 王玉娇 刘跃 李丹丹 董艳雪 古力尼尕尔·吐尔洪 张路路 张金汕 石书兵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8-1056,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产量形成规律的响应,为小麦节水高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新冬2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5种滴灌量处理:W_(1)(1800 m^(3)/hm^(2))、W_(2)(2250 m^(3)/hm^(2))、W_(3)(2700 m^(3)/hm^(2))、W_(4)(...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产量形成规律的响应,为小麦节水高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新冬2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5种滴灌量处理:W_(1)(1800 m^(3)/hm^(2))、W_(2)(2250 m^(3)/hm^(2))、W_(3)(2700 m^(3)/hm^(2))、W_(4)(3150 m^(3)/hm^(2))和CK(对照,3600 m^(3)/hm^(2)),以上5种处理每次滴灌量均为450 m^(3)/hm^(2),研究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产量形成响应。【结果】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各处理小麦旗叶SPAD值和干物质积累量均呈W_(4)>CK>W_(3)>W_(2)>W_(1);在小麦成熟期较CK相比,W_(1)、W_(2)和W_(3)分别节水50%、37.5%和25%,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分配率、穗长、有效小穗、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低于CK;而W_(4)较CK节水12.5%,其干物质积累量、主茎穗长、穗数、穗粒数和产量较CK分别高0.80%、0.69%、1.80%、3.57%和2.86%,主茎有效小穗、分蘖穗长、分蘖有效小穗较CK分别低0.71%、0.52%和0.00%。【结论】W_(4)处理(3150 m^(3)/hm^(2))可以满足冬小麦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量 冬小麦 匀播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基于实时点云重建的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测量方法
6
作者 王超柱 杨浩勇 +2 位作者 邬晓倩 丁永前 田光兆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3-227,232,共6页
传统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的测量需人工定位和计数,耗时耗力,效率较低。为提高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测定的速度和精度,研究利用实时点云重建技术实现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的自动测量。首先通过深度相机获取种子图像和环境稠密点云信息;接着进... 传统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的测量需人工定位和计数,耗时耗力,效率较低。为提高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测定的速度和精度,研究利用实时点云重建技术实现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的自动测量。首先通过深度相机获取种子图像和环境稠密点云信息;接着进行图像分割,计算种子形心的图像坐标;然后再从实时点云信息中筛选出种子的三维坐标;最后将该三维坐标转换至初始坐标系,并向水平面投影,进而根据投影结果实现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与人工测量相比,在水平方向的平均定位误差分别为2.08 mm和2.443 mm,单次测量耗时小于0.5 s,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误差为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点云 播种机 播种均匀性 变异系数 深度相机
下载PDF
基于RecurDyn仿真玉米育种精密播种单体的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栋泉 李国莹 +2 位作者 李振佐 曹潘冬 杨然兵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为解决育种小区玉米播种过程中播种质量和播深均匀性普遍较差等问题,设计出一种玉米小区精密播种单体。该单体针对东北地区采用的免耕形式,通过理论分析对单体的整体结构和关键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以前后连杆长度、弹簧刚度系数和弹... 为解决育种小区玉米播种过程中播种质量和播深均匀性普遍较差等问题,设计出一种玉米小区精密播种单体。该单体针对东北地区采用的免耕形式,通过理论分析对单体的整体结构和关键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以前后连杆长度、弹簧刚度系数和弹簧预紧力为试验因素,利用RecurDyn运动学仿真优化软件对安装拉力弹簧的播种单体仿形效果进行仿真与参数优化。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精密播种单体播深变异系数为3.47%,符合小区玉米精密播种的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育种 RECURDYN 运动学仿真 播深均匀性 播种单体
下载PDF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丁豪 高海涛 +1 位作者 毕香君 李升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9-19,共11页
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冬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济麦44’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潍坊市农业科学院昌邑试验农场和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岳洋专业合作社进行,在大田条... 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冬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济麦44’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潍坊市农业科学院昌邑试验农场和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岳洋专业合作社进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4种播种方式:冬小麦精播半精播(PS)、冬小麦宽幅精播(WPS)、冬小麦苗带少耕播种(LTS)和冬小麦耙压一体单粒匀播(SUS)。分别于小麦苗期、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测定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分蘖成穗率、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有效光强辐射以及产量,并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种群结构和生理特性之间的差异。试验表明,2年2点SUS平均分蘖成穗率相较于PS、WPS和LTS分别提高了14.94%、29.37%和15.03%;旗叶叶绿素含量于扬花期和灌浆中期分别提高了7.54%、7.06%、5.79%和8.30%、8.15%、5.50%;叶面积指数于扬花期分别提高了13.8%、8.88%和6.32%;旗叶净光合速率于扬花期分别提高了13.15%、11.50%和12.23%;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量于扬花期分别提高了17.10%、18.96%和10.73%;产量方面,SUS相较于其他3种播种方式,2年2点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增加了5.17%~8.93%、5.33%~9.52%和6.11%~14.86%。综合来看,SUS相较于PS、WPS和LTS可显著提升小麦的分蘖成穗率和旗叶光合特性,并最终通过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实现了籽粒产量的增加。冬小麦耙压一体单粒匀播方式(SUS)可显著改善冬小麦的光合能力,增加冠层截获的有效光辐射量,是实现冬小麦高产较合理的播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方式 耙压一体单粒匀播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甘南高寒阴湿区宽幅匀播青稞“3414”肥效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喜荣 徐冬丽 +4 位作者 王国平 胡再青 郭建炜 张忠广 刘梅金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59-363,共5页
为了将宽幅匀播技术与“3414”肥效试验相结合,应用于甘南高寒阴湿区青稞种植与示范推广中,推动该地区青稞种植产业发展。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以青稞甘青9号为指示品种,在宽幅匀播条件下研究了“3414”肥效试验对青稞生长及产量... 为了将宽幅匀播技术与“3414”肥效试验相结合,应用于甘南高寒阴湿区青稞种植与示范推广中,推动该地区青稞种植产业发展。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以青稞甘青9号为指示品种,在宽幅匀播条件下研究了“3414”肥效试验对青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青稞产量与氮、磷、钾施量之间的肥效回归方程,以提高肥效,促进甘南高寒阴湿区青稞生产优质高产。结果表明,宽幅匀播条件下,甘青9号最佳产量为6640.32kg/hm^(2)时,施肥量为N36.34kg/hm^(2)、P_(2)O_(5)55.86kg/hm^(2)、K_(2)O7.09kg/hm^(2);最大产量为6834.09kg/hm^(2)时,施肥量为N80.66 kg/hm^(2)P_(2)O_(5)62.31kg/hm^(2)、K_(2)O16.58kg/hm。肥效回归方程中施肥量与青稞产量拟合度显著,可应用于大田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幅匀播 青稞 “3414” 肥效 甘青9号
下载PDF
小麦机械化匀播无垄栽培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洪元 李勇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种植率较高的农作物之一,随着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小麦种植也从传统的人工种植向机械化方向发展。随着对机械化匀播无垄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其作为一种新型种植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与发展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对小麦机械... 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种植率较高的农作物之一,随着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小麦种植也从传统的人工种植向机械化方向发展。随着对机械化匀播无垄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其作为一种新型种植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与发展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对小麦机械化匀播无垄栽培理论与技术进行分析,论述小麦行垄种植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在对小麦行垄种植技术局限性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小麦机械化匀播无垄栽培理论与技术进行实践,证实了其技术的可行性,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机械化匀播 无垄栽培 理论 技术
下载PDF
油菜精量播种导种环节种子流有序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宜涛 孙迈 +3 位作者 廖庆喜 王传奇 郑娟 武安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3-35,共13页
针对油菜精量播种种子运移环节中排种器排出的单粒有序种子流在导种环节被破坏,造成播种均匀性降低的问题,该研究对导种过程种子流有序性进行分析,明确破坏种子流有序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种子与导种管管壁的随机碰撞,而导致碰撞发生的主要... 针对油菜精量播种种子运移环节中排种器排出的单粒有序种子流在导种环节被破坏,造成播种均匀性降低的问题,该研究对导种过程种子流有序性进行分析,明确破坏种子流有序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种子与导种管管壁的随机碰撞,而导致碰撞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导种管曲线、内径和长度。导种过程离散元仿真试验表明,在相同内径及长度的导种管中,种子通过直线型导种管较S型导种管碰撞次数变异系数平均降低2.1个百分点,时间变异系数平均降低1.8个百分点;较抛物线型导种管平均碰撞次数变异系数降低0.5个百分点,平均时间变异系数降低0.5个百分点;在相同曲线及长度的导种管中,种子通过32 mm内径导种管较25 mm碰撞次数变异系数降低7.2个百分点,时间变异系数降低2.6个百分点;在相同曲线及内径的导种管中,无论缩短导种管的哪一部分长度均能降低碰撞次数及碰撞次数变异系数。种子流通过某一导种管的碰撞次数变异系数越大,时间变异系数越大,种子流下落轨迹越离散,种子流有序性越差,导种管曲线对种子流有序性的影响小于内径及长度。台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直线型导种管较S型导种管粒距合格指数平均提高3.2个百分点,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平均降低2.0和1.2个百分点;较抛物线型导种管粒距合格指数平均提高2.8个百分点,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平均降低2.0和0.8个百分点;内径38 mm的导种管较25 mm导种管,粒距合格指数提高11.4个百分点,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分别降低4.6和6.8个百分点;长度20 cm的导种管较80 cm导种管,粒距合格指数提高27.6个百分点,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分别降低10.6和17.0个百分点;随导种管长度增加或内径缩小,粒距逐渐从以设定株距为中心的正态分布渐变为重播指数较高的指数分布。为降低导种环节影响,建议油菜精量播种机导种管曲线采用直线型、内径不小于25 mm、长度不超过40 cm。研究结果揭示了导种管结构对种子流有序性的影响机制,可为导种装置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油菜 导种管 播种均匀性 导种环节
下载PDF
灌草种子喷播机喷播系统设计与性能试验
12
作者 李银祥 杨跃文 +5 位作者 张凤鹤 塔娜 桑昊 张丽 尚海军 曹淑云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40-44,共5页
GBZP-3.6型灌草种子喷播机可用于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沙化退化草原等立地条件的灌草种子喷播作业,其关键部件风种混合负压仓的创新性结构设计和应用解决了喷播系统均匀出种问题,同时,扇形鸭嘴状结构的喷头和4个喷头的空间位置分布有... GBZP-3.6型灌草种子喷播机可用于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沙化退化草原等立地条件的灌草种子喷播作业,其关键部件风种混合负压仓的创新性结构设计和应用解决了喷播系统均匀出种问题,同时,扇形鸭嘴状结构的喷头和4个喷头的空间位置分布有效解决了漏播问题。本研究系统介绍了GBZP-3.6型灌草种子喷播机整机机构和喷播系统关键部件,并开展了灌草种子播量测试和喷播均匀性试验,评估了GBZP-3.6型灌草种子喷播机作业综合性能和应用效果,为该机型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GBZP-3.6型灌草种子喷播机灌草种子播量为17~178 kg·hm^(-2),可以满足沙地和草地修复治理中对播量的要求;播种箱排种轴的槽轮开口比例为25%,排种轴转速为60 r·min^(-1)和110 r·min^(-1)下的喷播稳定性较好;在沙化草地和平缓沙地作业适宜速度为3 km·h^(-1),作业带宽为4 m,平均落种量为339粒·m^(-2),落种均匀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草种子 喷播机 负压仓 播量 均匀性试验
下载PDF
打印秸秆基质盘播种对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益涵 肖红娟 +8 位作者 沙春阳 许方甫 王秋君 雍宬 陈玲 曲萍 黄红英 魏海燕 孙恩惠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4,共4页
以宁两优1号为供试品种,比较分析了打印秸秆基质盘(T1)、秸秆基质盘(T2)、营养土(CK)所育秧苗的素质、移栽质量和水稻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播种后7 d,T1处理出苗数达2.50株/cm2,比T2处理和CK分别高出5.49%和2.88%,所育秧苗的株距离散... 以宁两优1号为供试品种,比较分析了打印秸秆基质盘(T1)、秸秆基质盘(T2)、营养土(CK)所育秧苗的素质、移栽质量和水稻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播种后7 d,T1处理出苗数达2.50株/cm2,比T2处理和CK分别高出5.49%和2.88%,所育秧苗的株距离散程度三者中最小,播种均匀度较T2处理和CK分别提高25.00%和50.00%;茎基宽、发根力和根系盘结力明显优于T2处理和CK,分别高0.04 mm、0.28 cm、0.12 kg和0.33 mm、0.35 cm、1.89 kg;移栽后漏插率和飘秧率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CK37.92%和58.98%,结实率分别比T2处理和CK提高1.95%和2.52%,千粒重分别增加1.56%和2.38%,产量分别提高6.27%和7.18%。结果可为水稻集中规模化育秧及推进机插秧水平进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基质盘 打印播种 育秧 播种均匀度 秧苗素质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宽幅匀播光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德蓉 刘广才 +4 位作者 高应平 邓晓奋 于涛 李博文 赵婧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428-431,共4页
宽幅匀播技术优化了作物群体结构,使小麦显著增产。为了给大面积推广宽幅匀播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以常规条播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旱地冬小麦宽幅匀播的光合效应。结果表明,从拔节期到灌浆期,旱地宽幅匀播冬小麦旗叶叶绿素SPAD值较... 宽幅匀播技术优化了作物群体结构,使小麦显著增产。为了给大面积推广宽幅匀播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以常规条播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旱地冬小麦宽幅匀播的光合效应。结果表明,从拔节期到灌浆期,旱地宽幅匀播冬小麦旗叶叶绿素SPAD值较常规条播高3.1~6.3;盛花期较常规条播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提高13.4%、气孔导度(Gs)增加34.84%、胞间CO_(2)浓度(Ci)降低16.05%、蒸腾速率(Tr)提高8.47%。宽幅匀播能显著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冬小麦光合特性,使小麦叶片能更有效利用胞间CO_(2),提高光合和运输能力,从而显著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幅匀播 光合效应 旱地冬小麦
下载PDF
磷酸二氢钾对春小麦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孝成 杨会锋 +4 位作者 耿青云 李晓娟 杨永祥 郭飞 安辉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5期18-22,共5页
为探究塔城地区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采用种肥分离、窄行匀播两种播种方式,研究开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对春小麦品种核春137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肥分施种植模式下,与开花期喷施200 g/667 m^(2)磷酸二氢钾及不喷施... 为探究塔城地区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采用种肥分离、窄行匀播两种播种方式,研究开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对春小麦品种核春137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肥分施种植模式下,与开花期喷施200 g/667 m^(2)磷酸二氢钾及不喷施处理相比,喷施100 g/667 m^(2)磷酸二氢钾的处理,花后35 d SPAD值、单株穗干重、籽粒千粒重均显著提高,但单株叶干重较低;而在窄行匀播种植模式下,与不喷施磷酸二氢钾的处理相比,喷施100 g/667 m^(2)及200 g/667 m^(2)的处理,花后35 d SPAD值、单株叶干重、单株穗干重均有所提高,但籽粒千粒重降低。以上结果说明,在种肥分施种植模式下,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有助于延缓SPAD值的下降,促进籽粒千粒重的提高,而在窄行匀播种植模式下,喷施磷酸二氢钾反而促进了叶片的衰老,降低了籽粒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种肥分离 窄行匀播 开花期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播深和镇压对机直播油菜成苗率、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尤晶晶 左青松 +4 位作者 李静 钱晨 郑经东 朱广龙 周桂生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4,共7页
2020-2021和2021-2022年度以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试验品种,设置播种深度(播深)和镇压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油菜苗期成苗率、成苗密度、成熟期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苗期成苗率为36.87%~44.81%,浅... 2020-2021和2021-2022年度以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试验品种,设置播种深度(播深)和镇压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油菜苗期成苗率、成苗密度、成熟期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苗期成苗率为36.87%~44.81%,浅播(2 cm)条件下镇压处理显著提高苗期成苗率,与不镇压处理相比,2020-2021和2021-2022年度分别提高16.41%、14.84%;深播(3 cm)条件下镇压与不镇压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镇压条件下,随着播深增加苗期成苗率显著增加;镇压条件下,随着播深增加出苗率显著降低,2020-2021和2021-2022年度深播较浅播分别下降10.51%、11.07。增加播深和采取镇压措施能提高成熟期植株整齐度,每角粒数、千粒重和含油率呈增加趋势,其中以镇压效果更为明显。机直播油菜高产一方面要求保证适宜的基本苗数,从而保证适宜的群体角果数,另一方面要求提高植株的整齐度,从而保证较高的每角粒数和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播深 镇压 成苗率 植株整齐度
下载PDF
绿洲灌区宽幅匀播和传统条播春小麦产量对水氮减量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桂平 程辉 +3 位作者 范虹 樊志龙 胡发龙 殷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461-2473,共13页
【目的】针对干旱绿洲灌区水资源匮乏、春小麦生产化肥投入量大等问题,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水氮减投对春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试区春小麦节水节肥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2016—2018年,在宽幅匀播(W)和传... 【目的】针对干旱绿洲灌区水资源匮乏、春小麦生产化肥投入量大等问题,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水氮减投对春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试区春小麦节水节肥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2016—2018年,在宽幅匀播(W)和传统条播(C)2种种植方式下,设2个灌水梯度为传统灌水(I2,2400 m^(3)·hm^(-2))、减量灌水20%(I1,1920 m^(3)·hm^(-2))和3个施氮梯度为传统施氮(N3,225 kg·hm^(-2))、减施氮肥20%(N2,180 kg·hm^(-2))、减施氮肥40%(N1,135 kg·hm^(-2)),研究宽幅匀播和传统条播下春小麦产量对水氮减量的适应性。【结果】宽幅匀播较传统条播增大了春小麦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V_(max))、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V_(mean))和抽穗期之后地上干物质积累速率,延迟了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度出现的时间(Tm)。宽幅匀播种植方式下减水减氮20%较传统条播传统灌水与施氮处理春小麦V_(max)和V_(mean)分别提高13.0%—23.4%和11.0%—16.9%,Tm延迟3.3—3.7 d,宽幅匀播可有效调控春小麦生长发育动态。宽幅匀播较传统条播春小麦籽粒与生物产量分别增加11.0%—17.3%与4.3%—9.6%,收获指数提高6.3%—6.9%。与传统条播传统灌水与施氮处理相比,宽幅匀播减水减氮20%增加春小麦籽粒与生物产量分别为16.0%—22.5%与5.6%—13.2%,提高收获指数8.2%—10.9%,宽幅匀播种植方式下减水减氮20%与减水20%传统施氮春小麦产量与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宽幅匀播减水减氮20%春小麦增产主要归因于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协同提升,较传统条播传统灌水与施氮处理依次提高3.9%—7.1%与18.4%—22.7%,以千粒重的提高幅度较大。通径分析表明,宽幅匀播减水减氮20%主要通过提高收获指数、增大千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结论】宽幅匀播可实现春小麦生产的水氮同步减量20%,是绿洲灌区春小麦水氮节约稳产高产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水氮减量 宽幅匀播 地上干物质 产量构成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晓奋 刘广才 +2 位作者 许德蓉 于涛 彭莉洁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技术是密植作物高产栽培新技术,其抗旱增产效果显著。为了给该技术在旱地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冬小麦普冰151为指示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冬小麦旱地膜侧宽幅匀播、膜侧沟播、常规条播三种不同... 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技术是密植作物高产栽培新技术,其抗旱增产效果显著。为了给该技术在旱地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冬小麦普冰151为指示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冬小麦旱地膜侧宽幅匀播、膜侧沟播、常规条播三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旱地膜侧宽幅匀播冬小麦产量极显著高于膜侧沟播和常规条播,折合产量为5902.8 kg/hm2较对照的增产率为24.54%。表明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集雨保墒效果好、抗旱作用显著,又利于密植和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膜侧宽幅匀播 增产效应
下载PDF
陇中旱作区胡麻膜侧宽幅匀播技术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19
作者 彭莉洁 马彦 +4 位作者 许德蓉 刘广才 顿小明 于涛 李松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陇中旱作区胡麻膜侧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土壤水温效应。结果表明:膜侧宽幅匀播技术能显著提高胡麻土壤水分含量、降水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温度。从出苗期到成熟期,膜侧宽幅匀播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膜...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陇中旱作区胡麻膜侧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土壤水温效应。结果表明:膜侧宽幅匀播技术能显著提高胡麻土壤水分含量、降水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温度。从出苗期到成熟期,膜侧宽幅匀播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膜侧沟播提高0.2~2.4个百分点,较传统条播提高0.6~4.6个百分点。膜侧宽幅匀播胡麻农田降水利用率为70.1%,较膜侧沟播提高3.2个百分点,较传统条播显著提高9.4个百分点。膜侧宽幅匀播胡麻水分利用效率为4.43 kg·hm^(−2)·mm^(−1),分别较膜侧沟播和传统条播显著提高19.1%和34.7%(P<0.05)。从出苗到成熟期,膜侧宽幅匀播0~25 cm土壤温度较膜侧沟播提高0~1.1℃;较传统条播提高0.1℃~2.2℃。膜侧宽幅匀播技术胡麻籽粒产量为1740 kg·hm^(−2),较膜侧沟播技术和传统条播技术分别显著增产24.5%和55.4%(P<0.05)。研究表明,胡麻膜侧宽幅匀播技术与其它两种栽培模式相比,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膜侧宽幅匀播 土壤水分效应 土壤温度效应 陇中旱作区
下载PDF
Sowing uniformity of bed-type pneumatic maize planter at various seedbed preparation levels and machine travel speeds 被引量:2
20
作者 Fiaz Ahmad Muhammad Adeel +4 位作者 Baijing Qiu Jing Ma Muhammad Shoaib Aamir Shakoor Farman Ali Chandi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21年第1期165-171,共7页
Precision planters are important machines in the regime of modern technological agriculture.Field conditions,seed metering system and machine operating parameters affect the pneumatic planter performance.The pneumatic... Precision planters are important machines in the regime of modern technological agriculture.Field conditions,seed metering system and machine operating parameters affect the pneumatic planter performance.The pneumatic planter was evalua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ree tillage levels(L1,L2,and L3)and four travel speeds(S1,S2,S3 and S4).The sowing uniformity of the planter was observed with respect to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seeds within a row and described by using the precision index(Ip),the multiple index(Imult),the miss-seeding index(Imiss)and the quality of feed index(Iqf).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illage levels(L)and travel speed(S)had a significant effect(p<0.05)on dependent variables.The maximum Imiss(22.12%)was observed at L1 and S4 whereas the maximum Imult was observed at L1 and S1.The mean values of missing-,multi-,quality-feed and precision indices were 5.14%,5.833%,89.03%and 17.85%at L3,respectively.The mean values of multi-index 17.59%,14.44%,12.40%and 10.18%,quality feed index 74.07%,75.92%,75.74%and 74.07%and precision indices 21.47%,23.26%,25.51%and 28.53%were at S1,S2,S3 and S4,respectively.The study showed that maize could be seeding within an acceptable precise range by bed-type pneumatic planter subjected to the proper seedbed preparation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wing uniformity pneumatic planter tillage levels travel spee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