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玫瑰的花粉形态及其起源与演化的探讨 被引量:18
1
作者 冯立国 邵大伟 +2 位作者 生利霞 赵兰勇 何小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6-80,共5页
以采自山东(MP,RCH)、辽宁(ZHH)和吉林省(HCW,HCN,HCP)的6个具有代表性的野生玫瑰居群的花粉为试材,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形态进行系统地观察和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玫瑰的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观长椭圆形、长椭... 以采自山东(MP,RCH)、辽宁(ZHH)和吉林省(HCW,HCN,HCP)的6个具有代表性的野生玫瑰居群的花粉为试材,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形态进行系统地观察和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玫瑰的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观长椭圆形、长椭圆形偏矩形或椭圆形偏纺锤形,极面观三裂圆形,两极平截形或圆弧形,具三孔沟,以等间距环状分布,属于N3P4C5型花粉。野生玫瑰的花粉外壁属于条纹-穴状纹饰类型,外壁均具条嵴,嵴洼处散生有覆盖层穿孔,但条嵴及穿孔的形态和分布差异明显,花粉外壁纹饰可以作为野生玫瑰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HCW和HCN的亲缘关系最近,MP、ZHH和RCH三者的亲缘关系也较近,而HCP与其他5个野生玫瑰居群的亲缘关系较远。最后,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及花粉形态的演化规律,对中国野生玫瑰的起源及演化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玫瑰 花粉形态 聚类分析 起源 演化
下载PDF
不同种源野生玫瑰鲜花芳香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立国 生利霞 +2 位作者 陶俊 赵兰勇 邵大伟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94,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我国不同产地野生玫瑰鲜花的芳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野生玫瑰的芳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明显。牟平野生玫瑰共检测出64种成分,醇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荣成...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我国不同产地野生玫瑰鲜花的芳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野生玫瑰的芳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明显。牟平野生玫瑰共检测出64种成分,醇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荣成野生玫瑰共检测出48种成分,醇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珲春野生玫瑰共检测出56种成分,醇类和酯类化合物是它的主要香气成分;庄河野生玫瑰共检测出56种成分,醇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不同的芳香物质组成,使野生玫瑰产生不同的香气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玫瑰 鲜花 芳香成分
下载PDF
中国野生玫瑰种质资源调查及其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冯立国 邵大伟 +2 位作者 生利霞 赵兰勇 于晓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4-488,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山东东部沿海、辽宁南部沿海以及吉林珲春地区自然分布的野生玫瑰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形态特征及变异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野生玫瑰资源破坏严重,急需保护。其外部形态特征有变化,但较为接近...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山东东部沿海、辽宁南部沿海以及吉林珲春地区自然分布的野生玫瑰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形态特征及变异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野生玫瑰资源破坏严重,急需保护。其外部形态特征有变化,但较为接近,没有特别明显地、显著地差异。不同种群间的差异及变异主要表现在叶片、果实及种子形态特征上。珲春种群的形态变异极为丰富,而牟平、荣成和庄河种群的形态特征较稳定,变异较少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玫瑰 种质资源 调查 形态变异
下载PDF
玫瑰果实生长动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平 赵兰勇 +1 位作者 孙曰波 刘张璐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45-47,共3页
以玫瑰8个栽培品种和3个野生类型为试材,对其果实生长过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品种和野生类型横径生长规律不相同,"唐红"、"刺果"、"紫雁"、"一品紫衣"和"紫枝"5个栽培... 以玫瑰8个栽培品种和3个野生类型为试材,对其果实生长过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品种和野生类型横径生长规律不相同,"唐红"、"刺果"、"紫雁"、"一品紫衣"和"紫枝"5个栽培品种在生长过程中有一个相对快速增长阶段,其余3个栽培品种则呈现均匀稳定的增长趋势;3个野生类型均有两个相对快速增长阶段,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玫瑰果实纵径增长趋势大体一致,除"唐白"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一个相对快速增长阶段外,其余栽培品种和野生类型均呈现出均匀稳定的增长趋势,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果实纵径增长比较明显的阶段。到7月中下旬,果实纵横径逐渐停止生长,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 栽培品种 野生类型 果实横径 果实纵径
下载PDF
野生玫瑰与栽培玫瑰对盐胁迫反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志莹 赵兰勇 徐宗大 《山东林业科技》 2010年第2期43-44,50,共3页
以野生玫瑰和栽培玫瑰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材,分析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玫瑰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膜透性,并对野生玫瑰和栽培玫瑰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玫瑰叶绿素含量,膜透性及MDA含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 以野生玫瑰和栽培玫瑰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材,分析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玫瑰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膜透性,并对野生玫瑰和栽培玫瑰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玫瑰叶绿素含量,膜透性及MDA含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MDA含量增加,其中玫瑰品种‘紫雁’增加幅度较大;膜透性随盐浓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其中‘紫雁’的增加幅度相对较大。综合分析表明野生玫瑰的抗盐碱能力比‘紫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玫瑰 玫瑰品种'紫雁’ 盐胁迫
下载PDF
野生玫瑰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的细胞组织结构和内源激素变化对其休眠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思涵 杨涛 +3 位作者 张金柱 董婕 寇志玲 车代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7-394,共8页
以吉林珲春自然群落的野生玫瑰(Rosa rugosa Thunb.)为试验材料,探究野生玫瑰在果实形成过程中种子的发育及休眠性的形成和变化。选取青果期(1~35 d)、转色期(35~60 d)、红果期(60~75 d)的果实及种子,结合形态学、组织细胞学观察法及高... 以吉林珲春自然群落的野生玫瑰(Rosa rugosa Thunb.)为试验材料,探究野生玫瑰在果实形成过程中种子的发育及休眠性的形成和变化。选取青果期(1~35 d)、转色期(35~60 d)、红果期(60~75 d)的果实及种子,结合形态学、组织细胞学观察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果实各发育时期的种子形态、种胚及内果皮的发育进行研究,并分析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果实发育、种子休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和种子在青果期(1~35 d)时发育速度最快,种胚在花后24 d发育完全,种子不存在形态休眠。花后24 d内果皮开始沉积木质素并逐渐木质化,种子开始产生机械休眠。种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果实的发育、转色及内果皮的木质化密切相关,种子内源GA3和ABA含量在青果期(1~35 d)达到峰值,内源IAA含量在果实转色期(35~60 d)达到最大值,高浓度的ABA含量是种子尚未脱离果实时便已进入生理休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玫瑰 种子休眠性 果实发育 种胚发育 内源激素
下载PDF
野生玫瑰果实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建军 王景辉 +1 位作者 李亚东 王东升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9-421,共3页
本文报导了野生玖瑰果实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其中总糖8.21%,总酸1.08%,蛋白质0.89%,果胶1.43%,单宁1.63%,维生素C1857-2027mg/100g及多种无机元素和氨基酸。
关键词 野生玫瑰 营养成分 玫瑰 野生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