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s of Temperature Regime on Germination of Seed of Wild Soybean(Glycine soja)
1
作者 LIAO Fang-lei JIANG Wu ZHENG Yue-ping XU Hang-lin LI Li-qing LU Hong-fei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4期480-483,540,共5页
As an important plant species with high protein contents,wild soybean(Glycine soja),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and appeared to be useful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soybean germplasms.Since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 As an important plant species with high protein contents,wild soybean(Glycine soja),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and appeared to be useful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soybean germplasms.Since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numer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germination of most plants,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germination of wild soybean(G.soja)seeds.Germination test was conducted by setting up thirty-six constant and alternating temperature regimes,ranging from 5 to 40 ℃(16 h night/8 h day).Responses in germination rate to these temperature regimes were then used to construct a quadratic response surface,giving estimated germination rates with confidence intervals at P ≤ 0.05.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ermination capacity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while exposed to constant temperatures of 25 ℃,and under the alternating temperature regime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ccurred at the 20/25,25/25,25/30 ℃ regime(16 h/8 h)with the amplitude widened from 0 to 5 ℃.Together with regional monthly climate data,these results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and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wild soybean(G.soja),making it available to develop the location-specific optimum seeding time and to apply weed-control trea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d soybean(glycine soja) Diurnal temperature regimes Mean temperature germination rate Quadratic response surface CULTIVAR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含量的多样性及地理分布 被引量:17
2
作者 徐豹 庄炳昌 +3 位作者 徐航 路琴华 王玉民 李福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69-274,共6页
根据原产中国各地5147份野生大豆种子的脂肪含量分析结果,发现:1.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04^(***))。2.4162份野生型(百粒重≤2.5g)脂肪含量为9.23%,542份半野生Ⅰ型(百粒重2.51—5g)为13.01%,443份半野生Ⅱ型(百粒重&... 根据原产中国各地5147份野生大豆种子的脂肪含量分析结果,发现:1.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04^(***))。2.4162份野生型(百粒重≤2.5g)脂肪含量为9.23%,542份半野生Ⅰ型(百粒重2.51—5g)为13.01%,443份半野生Ⅱ型(百粒重>5g)为15.23%。3.野生型脂肪含量与原产地经度(°E)呈显著负相关(r=-0.8862^(**)),与原产地纬度呈单峰曲线关系,高峰区出现在38°N。4.野生型脂肪含量最高区出现在中国西北高原区(38—39°N,104—109°E),其次为西南的西藏和云南高原区。低区出现在东北地区和29°N以南地区。5.半野生型大豆脂肪含量与纬度间呈双峰曲线关系,双峰间的低谷与野生型的高峰区接近。6.讨论了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Soja亚属大豆的进化、起源地之间的可能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 大豆 脂肪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遗传资源主要形态、遗传变异和结构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克晶 李向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7-928,共12页
介绍了我国野生大豆遗传资源主要的形态类型、物种内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进化的瓶颈不仅发生在由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也以另一种方式"分化瓶颈"出现于同性状的不同表型类型之间。野生大豆种内种子大小类型是否存在遗传分化?... 介绍了我国野生大豆遗传资源主要的形态类型、物种内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进化的瓶颈不仅发生在由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也以另一种方式"分化瓶颈"出现于同性状的不同表型类型之间。野生大豆种内种子大小类型是否存在遗传分化?野生和半野生大豆的边界在哪?半野生大豆如何产生的?半野生大豆遗传上密切于栽培种还是野生种?百粒重3~4g的小粒半野生大豆与百粒重8.5g以上的特大粒半野生大豆是否有遗传差异?百粒重8.5g以上的特大粒半野生大豆是否属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的种皮色和种子大小哪个更能反映进化程度?栽培大豆基因是否已经渗入到野生大豆?对这些在学术界常年存在的疑问本文介绍了我们的研究答案。我们认为"真"半野生大豆不存在于现在中国半野生资源收集品中;一些野生大豆中的白花、灰毛、无泥膜性状来源于栽培大豆的基因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内遗传分化与结构 进化瓶颈 半野生大豆 野生大豆 soja亚属
下载PDF
国家基因库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资源最近十年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克晶 李向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7-514,共8页
总结了国家种质库最近10年野生大豆搜集进展和研究概况。我国野生大豆资源在1979-1982年间搜集并保存在国家基因库的为5939份;1996-2000年搜集了600份;2001-2010最近10年补充搜集了全国17个省(市、区)、318个县(市、旗)、930个乡镇(农场... 总结了国家种质库最近10年野生大豆搜集进展和研究概况。我国野生大豆资源在1979-1982年间搜集并保存在国家基因库的为5939份;1996-2000年搜集了600份;2001-2010最近10年补充搜集了全国17个省(市、区)、318个县(市、旗)、930个乡镇(农场)。其中新搜集县市178个,共收集典型野生大豆资源1979份,野生大豆收集样品新增资源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察 野生大豆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YD63和栽培大豆(G. max)ZD19茎秆解剖结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要燕杰 油清波 +8 位作者 赵为 郭葳 沈欣杰 李祥 张永兴 周蓉 赵剑 周新安 矫永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以野生大豆YD63和栽培大豆ZD19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茎秆解剖结构的差异,分析和阐述这些解剖结构与功能和环境适应性间的关系,旨在为大豆抗逆性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1.野生大豆表皮毛和腺毛多于栽培大豆,且角质层... 以野生大豆YD63和栽培大豆ZD19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茎秆解剖结构的差异,分析和阐述这些解剖结构与功能和环境适应性间的关系,旨在为大豆抗逆性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1.野生大豆表皮毛和腺毛多于栽培大豆,且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和表皮比例均大于栽培大豆,表皮和外皮层细胞的木质化和木栓化程度也高于栽培大豆;2.野生大豆皮层、韧皮部、木薄壁组织和髓的比例均大于栽培大豆,茎秆机械强度降低,可塑性升高,抗逆性增强;3.栽培大豆木质部、木纤维和总纤维比例均大于野生大豆,并且表皮细胞壁、韧皮纤维壁、木纤维壁和导管壁厚度均大于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组织木质化的比例大于野生大豆,茎秆的机械强度升高,可以更好地维持直立生长和形态构建;4.栽培大豆微管形成层的细胞层数和厚度均大于野生大豆。栽培大豆木质部的比例大于韧皮部的比例,而野生大豆两者比例基本相同;5.野生大豆韧皮部厚壁组织几乎是连续分布,仅在髓射线处中断,而栽培大豆是不连续的,呈片状分布,野生大豆韧皮部厚壁组织的比例大于栽培大豆;6.野生大豆导管壁强度(t/b)2和小导管比例大于栽培大豆,水分运输的安全性较高,但野生大豆木质部的连通性和水分运输的效率低于栽培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解剖结构 进化 抗性
下载PDF
冀东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耐盐碱性鉴定及耐性生理指标测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符杨磊 魏志园 +5 位作者 王宇 刘潇阳 王冰冰 乔亚科 李桂兰 张锴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16-2325,共10页
为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明确野生大豆耐盐碱生理机制,本研究对采集于冀东地区的349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耐盐碱性鉴定,测定了高耐材料2010-12和敏感材料2012-34、2012-49在0、100和200 mmol·L^-1盐碱胁迫下的丙二醛、脯氨酸和可... 为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明确野生大豆耐盐碱生理机制,本研究对采集于冀东地区的349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耐盐碱性鉴定,测定了高耐材料2010-12和敏感材料2012-34、2012-49在0、100和200 mmol·L^-1盐碱胁迫下的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电解质外渗率以及脯氨酸代谢关键酶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GmP5CS)、吡咯琳-5-羧酸还原酶(GmP5CR)、脯氨酸脱氢酶(GmPDH)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19(GsGST19)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表现耐性等级1级的高耐材料有2份(Yong 2和2010-12),表现耐性等级2级的耐性材料有22份,表现耐性等级3、4、5级的材料各有80、77和161份。与CK相比,高耐野生大豆材料2010-12在盐碱胁迫下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及电解质外渗率无显著差异。在高耐盐碱野生大豆材料中,GmP5CS、GmP5CR和GsGST19基因表达量上调,GmPDH基因表达量下调。以上结果表明高耐野生大豆材料在盐碱胁迫下脯氨酸合成通路激活,脯氨酸含量升高,说明脯氨酸在野生大豆对抗盐碱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筛选的高耐盐碱野生大豆材料可为培育耐盐碱栽培大豆提供优异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盐碱胁迫 生理指标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热击蛋白(HSP)的研究 Ⅱ.松花江下游和长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HSP诱导合成的比较
7
作者 陶丹 尹田夫 +4 位作者 王萍 宋海星 马淑英 李吉平 张让堂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3-357,共5页
本文对松花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01-32”和长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20122”的发育胚根在40℃条件下进行2,4,6,8和10hr的热击处理,分析比较其热击蛋白(HSP)诱导合成的种类、累积量及累积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对松花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01-32”和长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20122”的发育胚根在40℃条件下进行2,4,6,8和10hr的热击处理,分析比较其热击蛋白(HSP)诱导合成的种类、累积量及累积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HSP合成种类上,除热击2hr为松花江下游野生大豆多于长江下游野生大豆,其它热击时间均为后者多于前者;小分子量蛋白的种类,在各热击时间均为长江下游野生大豆多于松花江下游野生大豆。关于HSP的累积量,除热击6hr长江下游野生大豆略低于松花江下游野生大豆,其它热击时间均为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HSP 诱导合成
下载PDF
大豆Soja亚属内种子大小的遗传差异及半野生类型分类归属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洋 李向华 +1 位作者 肖鑫辉 王克晶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31-239,共9页
Soja亚属包括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三种类型,其中半野生型变异丰富,与野生和栽培大豆形态重叠。然而半野生大豆是属于野生种内还是栽培种的变异类型还存在争议。本研究使用421份包括两组野生大豆百粒重类型、三组半野生大豆百粒重类... Soja亚属包括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三种类型,其中半野生型变异丰富,与野生和栽培大豆形态重叠。然而半野生大豆是属于野生种内还是栽培种的变异类型还存在争议。本研究使用421份包括两组野生大豆百粒重类型、三组半野生大豆百粒重类型和小粒秣食豆类型大豆地方品种对Soja亚属内进行了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评价和对半野生大豆的分类地位归属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小粒组野生大豆(2.5g以下)和大粒组(2.5~3.0g)有明显的分化。大粒野生大豆和小粒半野生大豆(3.01~5.0g)遗传关系密切,百粒重5.01~10.0g和超过10.0g的半野生大豆组遗传关系密切。大粒野生大豆在遗传上与半野生大豆类型密切。从小粒野生大豆到大粒半野生大豆各类型的遗传分化与它们的百粒重大小有密切关联,即使与小粒秣食豆的百粒重相重叠甚至超过小粒秣食豆的半野生大豆都与小粒栽培大豆有显著的遗传差异。我们所获得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半野生大豆属于野生种内的变异而非栽培种内变异。百粒重大小可以当作评价野生大豆物种内的遗传分化或进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有其遗传上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进化 半野生大豆 soja亚属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a Core Collection for the Chinese annual wild soybean (Glycine Soja) 被引量:4
9
作者 ZHAOLimei DONGYingshan +3 位作者 LIUBao HAOShui WANGKejing LIXianghu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10期989-996,共8页
With more than 6000 accessions collected from across China, the Chinese National Crop Gene Bank (CNCGB) holds the largest collection of annual wild soybean (Glycine Soja) germplasm in the world. To facilitate the mana... With more than 6000 accessions collected from across China, the Chinese National Crop Gene Bank (CNCGB) holds the largest collection of annual wild soybean (Glycine Soja) germplasm in the world. To facilitate th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se germplasm collec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Core Collection. This study compares five sampling strategies, namely random, constant, proportional, logarithmic and genetic diversity-based, to establish a Core Collection for the annual wild soybean germplasm. Among the strategies evaluated, the genetic di- versity-based was found to be the simplest and most efficient. Using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in the genetic diversity diversity-based strategy, 652 accessions, accounting for 10.65% of the total 6172 accessions, were se- lected out to represent the total accessions. The established Core Collection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i) the 21 de- scriptors observed in the entire collection were compared by the Core Collection, all 18 quality characters of entire collec- tion were preserved by core collection,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average was 98.4%; (ii) the variant of 13 descriptors of the two collections was very similar, with the coincidence index being 0.96; (iii)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genetic diversity be- tween the two collections was 81.38% DNA alleles; (iv)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re collection was the same as the entire collection; (v) molecular marker analysis by 20 SSR primer pairs on 299 accessions showed that the Core Collection covered 83.64% of the entire collection. It thus is concluded that the established Core Collection is rep- resentative and will be a valuable entry point for better evaluation and mor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the genetic re- sources available in the annual wild soybean germplasm ba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生植物 大豆 遗传多样性 取样技术
原文传递
Circadian Rhythm of Root's Apical Meristem Mitosis Cells of Soybean 被引量:1
10
作者 Margarita Kozak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1年第5期364-368,共5页
The circadian rhythms of apical meristem mitosis cells of the two types of soybean were investigated: wild soybeans - Glycine max (L.) Merr. (G. hispida Max.), G. soja Sieb., and Zucc (G, ussuriensis Reg. and Ma... The circadian rhythms of apical meristem mitosis cells of the two types of soybean were investigated: wild soybeans - Glycine max (L.) Merr. (G. hispida Max.), G. soja Sieb., and Zucc (G, ussuriensis Reg. and Maack); and the hybrids of their homozygous forms (F6). Representatives of the initial kinds and interspecific hybrids for reproduction were grown up in comparable conditions. Seeds of a soybean were grown up at 24℃ in Petri cups in thermostat in darkness during winter. For research of mitotic meristem cages activity the tips of roots were fixed temporal by acetoalcohol (fractional fixing) from 1 p.m. till 12 a.m., further up to 12 p.m. each 60 minutes. Acetokarmin was used for preparing the coloring. For researching of mitotic indexes, there have been analyzed from 6 up to 10 thousand cells at each stage (during each moment of time: 01 hour, 02, 03 06 ... 12, 13 ... 18 hours and further). Within a day (day + night) in cells of root apical meristem, three mitosis "waves" in each of the investigated forms with an absolute starting point of rest at 12 p.m., with precisely expressed further periodicity were found out. Each of the investigated forms misses in character of wave processes, on a degree of increase and recession of mitosis waves, on the level of mitotic indexes. Maximal mitotic activity at all the investigated forms is noted at 6 and 12 a.m. and 6 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cine max g. soja (g. ussuriensis - wild soybean interspecies hybrid circadian and ontogenetically rhythms ofmitosis germplasm.
下载PDF
中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SSR分析 被引量:39
11
作者 赵洪锟 王玉民 +2 位作者 李启云 张明 庄炳昌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2-176,共5页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不同纬度的野生大豆 (G soja )和栽培大豆 (G max )各 2 2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通过对所合成的 4 0对引物的筛选 ,12对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引物BARC -sat39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有特异谱带...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不同纬度的野生大豆 (G soja )和栽培大豆 (G max )各 2 2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通过对所合成的 4 0对引物的筛选 ,12对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引物BARC -sat39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有特异谱带。表明这个SSR标记是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有关的一个等位基因位点。通过对实验结果量化后数据分析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 0 176和 0 15 0 ,表明野生大豆的多态性比栽培大豆较为丰富 ;在遗传距离0 30 0处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被明显分为二类 ,与以往大豆属Soja亚属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 ,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分为二个种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遗传多样性 中国 纬度
下载PDF
中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AFLP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洪锟 庄炳昌 +1 位作者 王玉民 李启云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7期32-35,共4页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 ,对我国不同纬度的 2 0份野生大豆 (G .soja)和栽培大豆 (G .max)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 1)我国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较栽培大豆更为丰富 ;( 2 )根据AFLP分析结果 ,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完全划分为 2类 ,...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 ,对我国不同纬度的 2 0份野生大豆 (G .soja)和栽培大豆 (G .max)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 1)我国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较栽培大豆更为丰富 ;( 2 )根据AFLP分析结果 ,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完全划分为 2类 ,并发现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种特异谱带 ,说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作为 2个种是有遗传基础的 ;( 3)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纬度品种间纬度相近的首先聚在一起 ,表明不同进化类型的大豆其遗传距离与纬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为大豆分类、进化、起源等研究提供一定的证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遗传多样性 AFLP
下载PDF
不同尺度下野大豆种群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38
13
作者 府宇雷 钱吉 +2 位作者 马玉虹 李军 郑师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6-184,共9页
为了阐明不同尺度范围内野大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方法 ,分别对我国 5个纬度 8个不同地点的野大豆 ( Glycine soja)种群及浙江金华地区 5个野大豆种群 ,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根据 RAPD数据计算相似系... 为了阐明不同尺度范围内野大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方法 ,分别对我国 5个纬度 8个不同地点的野大豆 ( Glycine soja)种群及浙江金华地区 5个野大豆种群 ,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根据 RAPD数据计算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 ,发现无论是不同纬度野大豆种群还是金华地区野大豆小种群均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 ,且不同纬度野大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与地理纬度有一定正相关。在对金华地区野大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 ,利用 Shannon指数估算了 5个野大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发现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野大豆种群间 ( 78.5 %) ,只有少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本文就此探讨了不同尺度下野大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并对其成因及维持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 种群 遗传分化 野大豆 RAPD 遗传多样性 Shannon指数 遗传距离
下载PDF
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病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永吉 刘玉芝 +1 位作者 胡吉成 徐豹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12-216,共5页
通过对800余份野生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接种鉴定,总结出适合于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病的鉴定方法。筛选出植株抗病材料2份,中抗材料11份,其余的材料都表现中等以上的感病。植株抗性与种籽传病率有一定关系但不呈正相关,选出5份种籽... 通过对800余份野生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接种鉴定,总结出适合于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病的鉴定方法。筛选出植株抗病材料2份,中抗材料11份,其余的材料都表现中等以上的感病。植株抗性与种籽传病率有一定关系但不呈正相关,选出5份种籽传病率稳定表现为零的材料。没有发现能抗大豆花叶病毒东北三个株系的材料。探讨了野生条件下不发或很少发生花叶病毒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野生 花叶病毒病 抗性
下载PDF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农艺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I.群体结构及关联标记 被引量:102
15
作者 文自翔 赵团结 +4 位作者 郑永战 刘顺湖 王春娥 王芳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69-1178,共10页
关联作图是一种利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检测自然群体中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变异的方法。利用60个SSR标记,对全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393份代表性材料)和野生大豆群体(196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变异进行扫描,分析两类群体... 关联作图是一种利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检测自然群体中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变异的方法。利用60个SSR标记,对全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393份代表性材料)和野生大豆群体(196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变异进行扫描,分析两类群体的连锁不平衡位点、群体结构,并采用TASSEL软件的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法对16个农艺、品质性状观测值进行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公共图谱上不论共线性的或是非共线性的SSR位点组合都有一定程度的LD,说明历史上发生过连锁群间的重组;栽培群体的连锁不平衡成对位点数较野生群体多,但野生群体位点间连锁不平衡程度高,随距离的衰减慢。(2)群体SSR数据遗传结构分析发现,栽培群体和野生群体分别由9和4个亚群体组成,亚群的划分与群体地理生态类型相关联,证实地理生态类型划分有其遗传基础。(3)栽培群体中累计有27个位点与性状相关;野生大豆种质中累计有34个位点与性状相关。部分标记在两类群体中都表现与同一性状关联,检出的位点有一致性,也有互补性;一些标记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相关联,可能是性状相关乃至一因多效的遗传基础;关联位点中累计有24位点(次)与遗传群体连锁分析定位的QTL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SSR 群体结构 关联分析
下载PDF
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对苗期干旱胁迫的生理反应 被引量:18
16
作者 纪展波 蒲伟凤 +2 位作者 李桂兰 乔亚科 张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8-604,共7页
以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为材料,在旱棚盆栽条件下进行苗期干旱胁迫试验。对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W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 以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为材料,在旱棚盆栽条件下进行苗期干旱胁迫试验。对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W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表现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而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POD活性则表现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干旱胁迫下不同类型材料各生理指标与正常供水条件相比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降幅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脯氨酸含量增幅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而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增幅变化顺序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在干旱胁迫下,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生理指标发生显著变化,3种类型大豆的变化幅度差异显著。野生大豆在干旱胁迫下生理指标的表现优于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半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资源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17
17
作者 霍云龙 朱振东 +2 位作者 李向华 黄俊斌 武小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唯一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本研究对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初步筛选,以期探讨野生大豆的抗性水平、分布和获得抗性野...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唯一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本研究对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初步筛选,以期探讨野生大豆的抗性水平、分布和获得抗性野生大豆资源。通过苗期接种大豆疫霉菌对4 12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有13 4 %的资源抗大豆疫霉根腐病,15 3%的资源表现为中间反应类型。对野生大豆资源的来源分析表明,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安徽省野生大豆资源抗性最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抗性 大豆疫霉菌 大豆疫霉根腐病 筛选 大豆资源 毁灭性病害 抗病性鉴定 大豆生产 抗病品种
下载PDF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农艺及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Ⅱ.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 被引量:54
18
作者 文自翔 赵团结 +4 位作者 郑永战 刘顺湖 王春娥 王芳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39-1349,共11页
在前文研究已检出与农艺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与性状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作解析,通过将携带某等位变异的所有材料表型均值与携带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材料表型均值做比较,估计等位变异的潜在表型效应增量... 在前文研究已检出与农艺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与性状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作解析,通过将携带某等位变异的所有材料表型均值与携带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材料表型均值做比较,估计等位变异的潜在表型效应增量(减量),进一步利用该信息估计位点增效(减效)等位变异的平均效应,鉴别出一批农艺品质性状优异位点、等位变异及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发现在栽培及野生种质中检出的优异等位变异有同、有异、有互补性。发现关联位点正、负效应等位变异均值间有差异,可根据育种目标性状选择要求,选取适合的位点及相应等位变异。同一标记位点可与多性状关联,其等位变异在不同性状间各有其表型效应的方向和大小;等位变异在相关性状效应上方向、大小的异同解释了性状间正、负相关的遗传原因。关联作图得到的信息可以弥补家系连锁法QTL定位信息的不足,并直接利用等位变异信息进行亲本选拔、组合选配及后代等位条带辅助选择以提高育种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SSR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变异 等位变异效应
下载PDF
中国一年生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许东河 高忠 +5 位作者 田清震 盖钧镒 北岛俊二 福士泰史 阿部纯 岛本义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39-443,共5页
选用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年生野生大豆200 余份材料,从形态性状、等位酶标记和细胞器DNARFLP标记的遗传丰富度和遗传离散度两方面分析了中国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国野生大豆天然群体存在着遗传分化,各地理... 选用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年生野生大豆200 余份材料,从形态性状、等位酶标记和细胞器DNARFLP标记的遗传丰富度和遗传离散度两方面分析了中国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国野生大豆天然群体存在着遗传分化,各地理生态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不同,南方群体最高,黄淮海群体次之,东北群体最低.南方为一年生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中心,也可能是起源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遗传多样性 野生
下载PDF
中国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遗传演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2
20
作者 盖钧镒 许东河 +4 位作者 高忠 岛本义也 阿部纯 福士泰史 北岛俊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3-520,共8页
对全国栽培大豆不同地理、季节生态类型和一年生野生大豆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大量材料 ,进行形态、等位酶和细胞器 DNA RFL P性状等不受人工选择直接影响的中性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 :( 1)我国栽培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地理生态分化明... 对全国栽培大豆不同地理、季节生态类型和一年生野生大豆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大量材料 ,进行形态、等位酶和细胞器 DNA RFL P性状等不受人工选择直接影响的中性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 :( 1)我国栽培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地理生态分化明显 ,遗传距离较大 ;同一地理群体内存在季节生态分化 ,遗传距离相对较小 ;南方春豆与东北春豆熟期组相近 ,但其遗传距离大于与南方其他生态型的距离。 ( 2 )中国栽培大豆在地理上和季节上表现由晚熟型向早熟型进化的趋势 ,东北、黄淮栽培大豆各种生态型与本地区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距离大于与南方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距离 ,因而南方原始野生大豆可能是各地栽培大豆的共同祖先 ,南方原始栽培类型在向北方扩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出各种早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生态型 遗传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