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 London: A comparison of William Wordsworth's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and William Blake's London
1
作者 CHEN Y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8年第10期51-54,共4页
This paper is an exploration of how London is portrayed differently in two poems--William Wordsworth's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and William Blake's London. In Wordsworth's poem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 This paper is an exploration of how London is portrayed differently in two poems--William Wordsworth's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and William Blake's London. In Wordsworth's poem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the natural beauty of London is impressed deeply upon every reader. On the contrary, William Blake describes a dark, inactive and suffering city of London. With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texts of the two poems, this paper shows how the two poets express different views of Lond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DON william Wordsworth william blake DIFFERENT
下载PDF
Imagination and Emotion in William Blake's Poems
2
作者 XU Jian-gang HUANG Rong WANG Dong-q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1期17-22,共6页
Writer's imagination does not only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literary creation, but also contribute literature works with more dazzling brilliance.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British Romantic Poetry--William Blake, who... Writer's imagination does not only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literary creation, but also contribute literature works with more dazzling brilliance.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British Romantic Poetry--William Blake, whose poems are full of imagination, always concedes his emotion and thoughts in a variety of imageries, exposing the reality of his times within his poetry writing. However. William Blake's imagination is no castles in the air, but based on the religious mythology,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poet's life experience and dream pursuit. Only with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imagination in William Blake's poems can those hidden emotions and thoughts be grasped and appreci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INATION EMOTION william blake
下载PDF
Word-Image Intertwining:William Blake’s Illuminated Poetry and the Aesthetics of Compositeness
3
作者 Bowen Wa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1年第6期375-387,共13页
Bowen Wang Trinity College Dublin,Dublin,From ut pictura poesis to intermediality,the close,interactive,and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painting has been an inevitable subject under discussion througho... Bowen Wang Trinity College Dublin,Dublin,From ut pictura poesis to intermediality,the close,interactive,and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painting has been an inevitable subject under discussion throughout the historiography of literature and fine art.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interpretations to/on their sisterhood could come to a broad spectrum of interartistic ideas and practices.William Blake,an English Romantic poet,painter,and printmaker,links word and image by his invention of relief etching,or more understandably,the illuminated painting which juxtaposes his verse with in-text illustrations simultaneously on the same page.His technical strategy has already implied a dynamic and dialectical interrelation between word and image,like the treatment of earlier medieval manuscripts,yet in a more innovative rather than decorative manner.This article,therefore,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oth Blake’s verbal and visual representations,will first attempt to clarify two distinct modes of combining poetic language with visualisation vis-à-vis form and content,and then critically investigate how this word-image interaction can be used to reflect the poet’s Romantic thought about sociocultural changes and provide new possibilities of reading,interpretation,and aesthetic complexity in that specific epo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am blake illuminated poetry Romantic poetics aesthetics of compositeness word and image Ireland
下载PDF
A Brief Analysis on William Blake's London
4
作者 王珺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0X期292-293,共2页
William Blake(1757-1827) is a renowned British poet in the 18th centrury. His lyric poems display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tic spirit, and he is regarded as the forefather of the British Romanticism. His London is... William Blake(1757-1827) is a renowned British poet in the 18th centrury. His lyric poems display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tic spirit, and he is regarded as the forefather of the British Romanticism. His London is a well-known lyric poetry, which is thought to be the best versicle in the West. Now let's analyse this poem in terms of its theme, image and form and then draw a brief conclusion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lliam Blake's po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am blake THEME image FORM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Stylistic Analysis of William Blake's Poem London
5
作者 陈杨波 《海外英语》 2014年第6X期170-171,共2页
William Blake utilized ingenious language in his creation of the poem London.Foregrounding and deviation are well practised in this poem.In rhyme pattern,the poem takes end rhyme,consonance,alliteration and internal r... William Blake utilized ingenious language in his creation of the poem London.Foregrounding and deviation are well practised in this poem.In rhyme pattern,the poem takes end rhyme,consonance,alliteration and internal rhyme.In rhythm pattern,the poem mainly uses iambic tetrameter along with the variation of three troches and one single stress at the end of lines which produces a shocking atmosphere.Among syntax features,emphatic pattern and anticipatory structure are used.Among lexical features,the reiteration of specific words makes neat euphonious parallelism while the subtle pun word create a far-reaching art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am blake LONDON POEM LITERARY STYLISTICS
下载PDF
Children's Innocence and Suffering——Boys in William Blake's Poetry
6
作者 陈丹丹 《海外英语》 2019年第5期204-205,共2页
There are many"little boys"images in Blake's poems, which is worth further analyzing. Accordingly, by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the boy images in William Blake's poems, this essay will explore the poet... There are many"little boys"images in Blake's poems, which is worth further analyzing. Accordingly, by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the boy images in William Blake's poems, this essay will explore the poet's developing attitude towards the vulnerable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am blake BOY image SONGS of INNOCENCE SONGS of Experience
下载PDF
对立世界中的象征隐喻——威廉·布莱克笔下的羔羊意象研究
7
作者 金小盟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0-75,共6页
威廉·布莱克的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一直是后人研读与批评的对象,其中不仅饱含着布莱克对人性的深入理解与刻画,更有其对宗教与哲学的深刻认识与剖析。本文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意象的象征隐喻出发,通过对《天真之歌》与《经验之... 威廉·布莱克的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一直是后人研读与批评的对象,其中不仅饱含着布莱克对人性的深入理解与刻画,更有其对宗教与哲学的深刻认识与剖析。本文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意象的象征隐喻出发,通过对《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中反复出现的羔羊意象进行分析,探究布莱克是如何通过羔羊意象分析和评判人性与社会的。在布莱克笔下,羔羊这一意象不仅是天真与纯美世界的使者,更是布莱克深刻认识经验世界的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天真与经验之歌》 羔羊意象 象征隐喻
下载PDF
集研究、翻译和写作于一身的“三栖动物”——张德明教授访谈录
8
作者 俞舒琪 张德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2-22,共11页
张德明教授长期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和研究,在加勒比英语文学和英国旅行文学等领域卓有建树,并出版有多种译著。在本次访谈中,张德明教授讲述了他的导师、翻译名家飞白和刘象愚对他的重要影响,结合自身翻译学习与实践的经验,着... 张德明教授长期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和研究,在加勒比英语文学和英国旅行文学等领域卓有建树,并出版有多种译著。在本次访谈中,张德明教授讲述了他的导师、翻译名家飞白和刘象愚对他的重要影响,结合自身翻译学习与实践的经验,着重阐述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文学翻译与文学研究、译者的责任、翻译手稿等问题。张德明教授认为,文学翻译涉及基本语义层、文化背景层、文学传统层、作者风格层四个层次的解码和重新编码,我们需辩证看待文学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异化”为保原文之“真”,而“归化”为保文化之“实”。在其丰富的诗歌汉译实践中,张德明教授的主要策略是保留原诗作者风格,格外注重在韵式上紧紧贴近原诗,传递原诗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文学翻译 布莱克 里尔克 张德明
下载PDF
威廉·布莱克与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区鉷 陈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41,共8页
威廉·布莱克与后现代主义有诸多会通之处。布莱克关于对立面共处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消除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等级关系的努力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对终极价值的信仰又使他超越了后现代主义可能导致的极端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布莱克对... 威廉·布莱克与后现代主义有诸多会通之处。布莱克关于对立面共处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消除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等级关系的努力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对终极价值的信仰又使他超越了后现代主义可能导致的极端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布莱克对多元性的内在追求使他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即虚构与事实的结合、文学拼贴画、互文性。布莱克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表明,对多样性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后现代,而是内在于整个现代历史的。布莱克对多元性的执着追求使他的作品获得了超越其所处时代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后现代主义 多元性 互文性
下载PDF
影响的焦虑与焦虑的影响:对布莱克小诗《飞虻》的三层阐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洪庚 乐美儿 蒋海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4-99,共6页
互文性批评旨在通过对若干有关联文本的考察,在更深邃、更博大的文化—哲学视野中审视文学问题。本文从重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小诗《飞虻》入手,在三层阐释层面上审视作为强者诗人的布莱克表现出的"影响的焦虑",以... 互文性批评旨在通过对若干有关联文本的考察,在更深邃、更博大的文化—哲学视野中审视文学问题。本文从重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小诗《飞虻》入手,在三层阐释层面上审视作为强者诗人的布莱克表现出的"影响的焦虑",以及他的"焦虑"对后代作家的再度影响,揭示跨文化、跨时空的语境中,以互识、互证为基础的人类思维的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威廉·布莱克 互文性批评 《飞虻》
下载PDF
布莱克早期诗歌中女性性意识的对立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瑾 王晶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布莱克的笔下,女性性意识体现了解放与顺从两种对立力量的抗争。女性努力将自身从性压抑中解放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解放的力量遇到顺从的力量与之抗衡。女性被迫屈从于男性的性侵略,她们甚至潜移默化地受到性压迫教条思想的影响,将... 在布莱克的笔下,女性性意识体现了解放与顺从两种对立力量的抗争。女性努力将自身从性压抑中解放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解放的力量遇到顺从的力量与之抗衡。女性被迫屈从于男性的性侵略,她们甚至潜移默化地受到性压迫教条思想的影响,将顺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一味的顺从使女性丧失了主体性,甚至走向自我毁灭。同时,解放与顺从两种对立的力量在极端的状态下均暗含着女性意志的控制欲望。否定对立力量是具有破坏性的,因为正是通过解放与顺从两种力量的抗争使得女性性意识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对立性 女性性意识
下载PDF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国——布莱克《天真的预言》汉译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玲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94,共3页
威廉·布莱克在中国的诗名很大程度上受惠于《天真的预言》篇首那几行小诗。一首在欧美不为人知的小诗,却能在中国广为流传,几乎完全仰赖翻译之功,仰赖译作中有意无意融入的禅意,从而成就了一段译作打败原作的佳话。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天真的预言》 禅机 翻译 文化
下载PDF
诗人与社会——略谈大江健三郎与威廉·布莱克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建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大江健三郎被威廉·布莱克的预言诗所吸引,这在一般英语文学爱好者中间是不常见的。大江在写《新人啊,觉醒吧!》的时候,与布莱克遥相呼应。布莱克蔑视权威、社会习俗和成见,歌颂自然生发的力量,大江无形中继承了布莱克这方面的遗产... 大江健三郎被威廉·布莱克的预言诗所吸引,这在一般英语文学爱好者中间是不常见的。大江在写《新人啊,觉醒吧!》的时候,与布莱克遥相呼应。布莱克蔑视权威、社会习俗和成见,歌颂自然生发的力量,大江无形中继承了布莱克这方面的遗产。然而,大江并没有完全听由布莱克的指引。他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对布莱克预言诗中的神秘主义成分,他敬而远之。布莱克得不到的来自社会与读者的巨大支持,大江健三郎得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 大江健三郎 威廉·布莱克
下载PDF
弥尔顿之死——论威廉·布莱克《弥尔顿》中的“死亡本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0-95,共6页
威廉·布莱克的《弥尔顿》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斥着晦涩意象、思维跨度很大的长诗,也是一部难得的幻想式作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不少布莱克学者剖析该诗的理论依据。与既有观点不同,认为隐藏在《弥尔顿》诗文中的潜意识动机... 威廉·布莱克的《弥尔顿》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斥着晦涩意象、思维跨度很大的长诗,也是一部难得的幻想式作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不少布莱克学者剖析该诗的理论依据。与既有观点不同,认为隐藏在《弥尔顿》诗文中的潜意识动机不是力比多,而是死亡本能。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布莱克潜意识中死亡本能在诗文中的投射,追溯致使该本能泛溢的刺激源,破解此诗之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弥尔顿 精神分析学 死亡本能 刺激源
下载PDF
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伦敦,1802年》之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宇文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S1期194-196,198,共4页
威廉·布莱克的《伦敦》与威廉·华兹华斯的《伦敦,1802年》,均揭露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在资本主义繁荣背后的罪恶社会现象,在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上体现出一致性。同时,两首诗各具特色的布局及语言,体出了这两位诗人各... 威廉·布莱克的《伦敦》与威廉·华兹华斯的《伦敦,1802年》,均揭露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在资本主义繁荣背后的罪恶社会现象,在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上体现出一致性。同时,两首诗各具特色的布局及语言,体出了这两位诗人各自的诗歌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伦敦》 威廉·华兹华斯 《伦敦 1802年》 象征 比喻 语言
下载PDF
布莱克的反律法主义宗教伦理观——《天堂与地狱的婚姻》之圣经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梅秀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1-25,共5页
从基督宗教伦理观出发,将预言诗《天堂与地狱的婚姻》置于圣经背景下进行观照,可以揭示布莱克的反律法主义信念。布莱克否认律法的重要性,从人本神学观出发对圣经进行重新阐释与改写,其反律法主义宗教伦理观在该诗作中体现为对圣经教义... 从基督宗教伦理观出发,将预言诗《天堂与地狱的婚姻》置于圣经背景下进行观照,可以揭示布莱克的反律法主义信念。布莱克否认律法的重要性,从人本神学观出发对圣经进行重新阐释与改写,其反律法主义宗教伦理观在该诗作中体现为对圣经教义的反叛,以及对性爱的开放态度;同时,在另外一方面也成就了其诗歌形式上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宗教伦理观 反律法主义 《天堂与地狱的婚姻》 圣经
下载PDF
浅析威廉·布莱克的“想象力”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76-79,共4页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威廉·布莱克十分推崇诗人想象力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他认为“一种力量足以造就一个诗人:想象。”文章引用了其诗歌原文,试图从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探索他神奇瑰丽的想象力。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想象力 自然 童心 上帝 神话
下载PDF
神秘的精神力量——布莱克《老虎》诗鉴赏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露颖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3-15,共3页
《老虎》是威廉·布莱克《经验之歌》的代表作,在直白易懂的文字上,蕴含着神秘的象征意义,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听觉视觉的双重描绘,使老虎不仅仅是画面中的一只普通的老虎,更是充满激情和富含反叛精神的革命新生力量。这... 《老虎》是威廉·布莱克《经验之歌》的代表作,在直白易懂的文字上,蕴含着神秘的象征意义,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听觉视觉的双重描绘,使老虎不仅仅是画面中的一只普通的老虎,更是充满激情和富含反叛精神的革命新生力量。这种象征具有丰富的暗示性,这种在语言下未加明言的意念更让此诗带有神秘感。诗人将神秘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完美糅合,使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读者产生不同的解读,因而此诗才能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经验之歌》 《老虎》 神秘主义 象征主义
下载PDF
威廉·布莱克:文化边缘的履冰者——《老虎》与《羔羊》诗的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梅秀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97-101,共5页
《老虎》与《羔羊》的创作思路,体现了威廉.布莱克颠覆西方传统思维模式,采取东方式心物一元化思维的策略。诗人创造了朴素、简洁而又具有深奥、奇诡、崇高特质的艺术风格,他是诗画互相文境界里走钢丝的艺术玩味者,也是东西方文化边缘... 《老虎》与《羔羊》的创作思路,体现了威廉.布莱克颠覆西方传统思维模式,采取东方式心物一元化思维的策略。诗人创造了朴素、简洁而又具有深奥、奇诡、崇高特质的艺术风格,他是诗画互相文境界里走钢丝的艺术玩味者,也是东西方文化边缘的履冰者。对其《老虎》与《羔羊》诗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的互文解读,可以深入领会诗人的整体风格,挖掘其作品的隐文效果及其蕴涵的文本多元性和异质性。互文性文本理论,不但为这两首名诗提供了新的阐释空间,而且也使相关诗文得到再阐释,从而为步入布莱克诗的神秘之境开掘新的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老虎》 《羔羊》 互文性
下载PDF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现实的一面镜子——布莱克《伦敦》与华兹华斯《伦敦,1802年》 被引量:2
20
作者 裘乐英 《嘉兴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27-129,共3页
威廉·布莱克的《伦敦》与威廉·华兹华斯的《伦敦 ,1 80 2年》,虽然在诗歌的布局、语言风格及时态、主体的使用上各具特色 ,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 。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伦敦》 威廉·华兹华斯 《伦敦 1802年》 语言 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