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及Willis环变异在机械取栓治疗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文娟 成月 +2 位作者 蒋璟璇 蔡冬梅 张雷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0-45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及Willis环变异情况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六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5... 目的探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及Willis环变异情况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六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为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且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根据闭塞位置将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为Ia、Ib、L及T型4型。通过治疗90 d后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58例中预后良好组患者58例,预后不良组患者100例。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明显偏低,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偏低,房颤比例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颈动脉闭塞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中Ia型患者比例最高,T型最低,分别为75.9%和3.4%。2组患者Wills环变异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房颤及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为T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OR=0.342,95%CI:0.127~0.919,P=0.033;OR=0.066,95%CI:0.005~0.803,P=0.033)。结论房颤及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为T型患者更易出现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末端闭塞 WILLIS环 机械取栓 CT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基于CTA判断颈内动脉颅内闭塞的Willis环初级侧支循环:评估EVMT的预后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文娟 成月 +2 位作者 蒋璟璇 蔡冬梅 张雷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5-909,共5页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颅内闭塞(IICAO)患者CTA图像,判断经Willis环的初级侧支循环,评估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VMT)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62例行EVMT治疗的IICAO患者进行分析。搜集基线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ASPECTS...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颅内闭塞(IICAO)患者CTA图像,判断经Willis环的初级侧支循环,评估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VMT)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62例行EVMT治疗的IICAO患者进行分析。搜集基线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ASPECTS评分、NIHSS初始评分、术后再出血例数。根据CTA图像将Willis环的形态分为4种,并结合颈动脉闭塞位置及Willis环变异情况,将初级侧支循环分为4组。通过90天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衡量术后临床结局,判断取栓术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162例IICAO患者中,出院38.3%(62例)取栓治疗后mRS 0~2分;预后良好29.0%(47例)mRS 3~5分;死亡32.7%(53例)mRS 6分。三组间基线资料中年龄、入院NIHSS评分及房颤有统计学差异(P<0.05),Willis发育变异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无初级侧支循环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无初级侧支循环的患者死亡率57.1%。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中,房颤及血流循环分组为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结论 基于颈动脉闭塞位置,结合Willis环变异联合判断是否存在初级侧支循环可能是IICAO患者EVMT后疗效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S环 初级侧支循环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 CTA 颈内动脉颅内闭塞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