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眶上锁孔入路Willis环前循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皓峰 胡福广 +1 位作者 郑军 范振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24-727,共4页
目的研究眶上锁孔入路下Willis环前循环的显露范围,为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10个成人尸体头颅行眶上锁孔入路的手术解剖,手术显微镜下观察Willis环前循环的显露范围及其穿支动脉的显露情况。结果外侧可... 目的研究眶上锁孔入路下Willis环前循环的显露范围,为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10个成人尸体头颅行眶上锁孔入路的手术解剖,手术显微镜下观察Willis环前循环的显露范围及其穿支动脉的显露情况。结果外侧可显露同侧大脑中动脉的最大范围(1.88±0.26)cm;内侧可显露对侧颈内动脉的最大范围(0.77±0.15)cm;上方可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最高点距前颅底平面(0.66±0.17)cm。前交通动脉的穿支数(3.10±1.20)支;A1的穿支数(6.35±2.18)支;Heubner返动脉平均(1.20±0.62)支,其中11/24起源于ACoA水平,8/24源于A2,5/24源于A1。结论眶上孔、额骨颧突、前床突、视神经及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是眶上锁孔入路的解剖标志;眶上锁孔入路对于Willis环前循环及其穿支动脉显露良好,适用于Willis环前循环部位的动脉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s 前循环 动脉瘤 眶上锁孔入路
下载PDF
眶上经额纹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被引量:6
2
作者 于春泳 梁国标 +6 位作者 高旭 陈军 张海峰 李靖远 崔宝川 许晓川 魏学忠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眶上经额纹锁孔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共79个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眶上经额纹锁孔开颅,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动脉瘤夹闭。结果 73例全部夹闭,恢复良好70例(95.9%),病... 目的探讨眶上经额纹锁孔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共79个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眶上经额纹锁孔开颅,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动脉瘤夹闭。结果 73例全部夹闭,恢复良好70例(95.9%),病残3例(4.1%)。术后1周头部CTA复查: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夹固定良好。41例于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眶上经额纹锁孔手术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微创治疗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恰当的选择适应证和手术时机以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前循环动脉 入路 额纹 眶上 锁孔手术
下载PDF
眶上锁孔神经内镜下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手术 被引量:6
3
作者 窦以河 胥建 +6 位作者 王衍刚 王建鹏 吴泽玉 李照建 孟庆海 孙鹏 杨新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神经内镜下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经眉弓小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手术,全程应用神经内镜。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3~71岁。13例病人共14个动脉瘤,3... 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神经内镜下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经眉弓小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手术,全程应用神经内镜。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3~71岁。13例病人共14个动脉瘤,3个后交通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破裂动脉瘤。根据病人手术前的临床表现进行Hess-Hunt分级:1级2例;2级10例,3级1例。结果手术中均能广视角显露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的走行血管,无误夹闭、载瘤动脉狭窄及夹闭不全情况发生。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充分的手术空间,神经内镜下夹闭前循环动脉瘤,可以广视角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神经内镜
下载PDF
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荣耀 许瑞雪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研究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并探讨该手术入路在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及鞍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例成人尸头使用手术显微镜模拟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并应用此入路对我科76例患者(其中5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24例鞍区肿瘤)... 目的研究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并探讨该手术入路在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及鞍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例成人尸头使用手术显微镜模拟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并应用此入路对我科76例患者(其中5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24例鞍区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该手术入路可充分而清楚的显示鞍区及Willis环附近的解剖结构,52例动脉瘤全部手术夹闭成功,其中49例患者恢复良好,3例中残,无死亡。24例鞍区肿瘤,22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该手术入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采用该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及鞍区肿瘤安全、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锁孔入路 显微解剖 显微外科 前循环颅内动脉瘤 鞍区肿瘤
下载PDF
不同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海巍 陶胜忠 +1 位作者 陈辉 王德群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3928-3930,共3页
目的对比经眶上外侧入路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以指导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为前循环动脉瘤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眶上锁孔入路(A组)... 目的对比经眶上外侧入路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以指导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为前循环动脉瘤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眶上锁孔入路(A组)和眶上外侧入路(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开颅时间、关颅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改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和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的差异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经眶上外侧入路的手术时间和开颅时间少于经眶上锁孔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颅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HCT改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和出院时GCS评分、出院时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具有手术时间和关颅时间短,术中能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术中牵拉较少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行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时可作为眶上锁孔入路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外侧入路 眶上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