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Wiltse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临床效果
1
作者 李文斌 陈虎 +4 位作者 曹涌 姚羽 李明 浩洁 姜星杰 《交通医学》 2023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经Wiltse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无神经损伤单节段下腰椎(L3~L5)骨折患者32例,经Wiltse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进行复位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住院时间,采用复位指数评估... 目的:观察经Wiltse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无神经损伤单节段下腰椎(L3~L5)骨折患者32例,经Wiltse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进行复位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住院时间,采用复位指数评估伤椎复位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部疼痛程度,Oswestry伤残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6.2±9.5 min,切口长度9.7±1.3 cm,失血量75.0±21.0 mL,住院时间7.1±1.9 d。术后3天伤椎平均复位指数为0.93±0.13,术后12个月随访摄片,内固定未见松动、折损,伤椎复位指数0.89±0.11,较术后3天无显著丢失(P=0.175)。术后3天VAS评分3.0±1.4分,低于术前的8.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腰椎ODI评分术前77.5±11.4分,术后3个月降至19.9±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经Wiltse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能有效复位伤椎,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骨折 wiltse间隙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单节胸腰段椎体骨折Wiltse间隙入路与传统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临床对比研究
2
作者 王赵洋 高宜川 +2 位作者 徐雪山 刘冰洁 张明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单节胸腰段椎体骨折Wiltse间隙入路与传统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10—2021-10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5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传统正中入路... 目的 探讨单节胸腰段椎体骨折Wiltse间隙入路与传统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10—2021-10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5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传统正中入路组(正中入路组)和Wiltse间隙入路组(Wiltse入路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术后1周、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短)少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透视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Wiltse入路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正中入路比较,采用Wiltse间隙入路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胸腰段椎体骨折创伤轻,且具有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间隙入路 传统正中入路 胸腰段 单节段椎体骨折
下载PDF
Wiltse间隙准微创入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梁亮科 杨宇 +1 位作者 李磊 王李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或缺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的80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传统正中棘突入路组(对照组)和Wiltse椎旁... 目的:探讨经Wiltse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或缺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的80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传统正中棘突入路组(对照组)和Wiltse椎旁间隙入路组(治疗组),后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K变化水平、引流量、疼痛症状评分、椎体高度恢复比率和Cob角纠正比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CK变化水平对照组高于治疗组,椎体高恢复比率和Cob角纠正比率,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Wiltse间隙入路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胸腰段骨折的进钉点,且有出血少、创伤小,疗效确切可靠的优势,能成为首选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间隙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短节段微创通道下Wiltse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晨阳 刘文革 +1 位作者 陈奋勇 李建东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微创通道下Wiltse间隙入路与传统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伴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3例不伴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20例采用微创通道下椎弓根... 目的探讨短节段微创通道下Wiltse间隙入路与传统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伴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3例不伴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20例采用微创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微创组),23例采用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传统组);2组均为伤椎短节段固定。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戴支具离床时间及术后48h肌酸激酶值;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欧式功能障碍指数(ODI);测量并计算术前后伤椎矢状位指数及侧位片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3.1月(8-20月)。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戴支具下床时间、术后48h肌酸激酶数值均少于传统组(P〈0.05),术后1-3dVAS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月ODI指数优于传统组(P〈0.05)。2组术前后伤椎矢状位指数和侧位片Cobb角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微创通道下Wiltse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出血少、损伤小、早期下床,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腰椎 脊柱骨折 胸椎 wiltse间隙 手术后期间
下载PDF
经Wiltse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敏强 毛吉刚 +2 位作者 何大川 谢敏 徐晓杰 《现代医院》 2015年第6期3-4,7,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经Wiltse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与传统后正中棘突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7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64例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经Wiltse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与传统后正中棘突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7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64例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经Wiltse间隙入路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正中棘突入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48h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正中棘突入路比较,Wiltse间隙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好、住院时间短、疼痛程度低等优点,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间隙 正中棘突入路 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隙与经皮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3型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6
作者 陈举 涂洪波 吴春宝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762-764,共3页
胸腰段骨折指发生在T_(11)~L_(2)节段的骨折,约占全部脊柱骨折的50%[1],AO分型中A3型骨折为不全爆裂骨折,对于无脊髓、神经损伤的A3型骨折,通常需行手术复位、固定,以恢复脊柱稳定性及功能。本研究目的在于比较经Wiltse肌间隙与经皮入... 胸腰段骨折指发生在T_(11)~L_(2)节段的骨折,约占全部脊柱骨折的50%[1],AO分型中A3型骨折为不全爆裂骨折,对于无脊髓、神经损伤的A3型骨折,通常需行手术复位、固定,以恢复脊柱稳定性及功能。本研究目的在于比较经Wiltse肌间隙与经皮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3型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经皮椎弓根钉 内固定 wiltse间隙入路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或传统后路手术治疗Frankel E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7
作者 周彬彬 何海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532-2534,共3页
目的:比较Frankel E级胸腰椎骨折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路手术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我院106例Frankel E级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3),分别采取传统后路手术以及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术后3 d比... 目的:比较Frankel E级胸腰椎骨折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路手术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我院106例Frankel E级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3),分别采取传统后路手术以及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术后3 d比较两组的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1 d、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两组痛感、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和影像学检查比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长、术后下地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均显著升高,伤椎Cobb角均显著缩小(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有效率高,患者术后恢复快,腰椎功能障碍恢复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wiltse间隙入路 传统后路 疗效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不同置钉方式内固定术对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孙方栋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8期80-82,85,共4页
目的比较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不同置钉方式内固定术对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于医院行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的93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术中置钉方式不同分2组。试验... 目的比较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不同置钉方式内固定术对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于医院行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的93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术中置钉方式不同分2组。试验组(57例)实施伤椎置钉,对照组(36例)实施跨伤椎置钉。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疼痛数字评分(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相邻节段退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级系统(UCLA)等级变化。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6、12个月,两组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6、12个月,试验组的伤椎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试验组相邻节段退变UCLA等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伤椎置钉对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跨伤椎置钉,可明显提高内固定效果,维持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延缓脊柱退变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置钉 跨伤椎置钉 wiltse间隙入路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9
作者 王家启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究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术后疼痛、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目的探究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术后疼痛、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照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疼痛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腰椎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周及6个月VAS评分均更低,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更高,Cobb角更低,JOA评分更高,ODI评分更低,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更为有效的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疼痛,提高椎体前缘高度比,改善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应用价值高,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wiltse间隙入路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疼痛程度 椎体前缘高度比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0
作者 戴栋栋 张波 +2 位作者 汤卜赫 纪岳 吴苏东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68-672,677,共6页
目的分析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接受经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 目的分析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接受经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Cobb角度增加情况分为Cobb角增加组、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随访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术后随访17~36个月,失访5例。73例术后Cobb角度增加值≤3°(记为对照组)、32例≥4°(记为Cobb角增加组);两组在年龄和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椎体Cobb角及Cobb角增加值、术前椎体压缩率、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椎间隙高度改变、伤椎椎体复位程度、术后功能锻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椎体Cobb角大、术前椎体压缩率>50%、术后功能锻炼不合理为术后Cobb角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伤椎椎体复位程度高是保护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Log(P)=1.205×术前椎体Cobb角+1.859×术前椎体压缩率-0.064×伤椎椎体复位程度+3.765×术后功能锻炼不合理-72.909;术前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复位程度预测Cobb角增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0.714。该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9,P=0.356),有较好的符合程度。结论术前椎体Cobb角、术前椎体压缩率、术后功能锻炼,为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伤椎椎体复位程度高是保护因素,可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COBB角
下载PDF
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波 俞霆钧 +1 位作者 徐婷 刘双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以传统横向固定治疗,观察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运动及感觉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位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开感染、骨盆环不稳定、骨折不愈合及术后慢性疼痛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可减轻患者手术创伤,维持骨盆后环纵向稳定性,降低致残率,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间隙入路 骨盆后环纵向骨折 不稳定骶骨骨折 腰骶髂钉棒系统
下载PDF
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彦芳 林向东 +1 位作者 林春豪 廖炯国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8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研究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椎体前缘高度比、伤... 目的探讨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8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研究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矢状面Cobb角。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低于术前(P<0.05);研究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有效恢复患者伤椎的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置钉与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
13
作者 翁文敏 郭建邦 王仁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3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置钉与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Wiltse肌间隙入...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置钉与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及术后1周的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中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多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术后各阶段疼痛评分等级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阶段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均无发生固定松动或伤口感染等并发症(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手术中,使用经皮椎弓根置钉与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以对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起到良好的效果,但行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方式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术程时间,减少透视次数与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手术出血量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置钉 wiltse间隙入路椎弓根置钉 胸腰段脊椎骨折
下载PDF
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蒲志超 黄坤炳 +1 位作者 薛剑 谢伟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3例,按手术入路分为Wiltse肌间隙入路组(A组,28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组(B组,26例)。患者Frankel分级为E级,...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3例,按手术入路分为Wiltse肌间隙入路组(A组,28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组(B组,26例)。患者Frankel分级为E级,无需椎管减压和植骨融合。A组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B组采用传统后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测量伤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等指标A组均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置钉方便,可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对椎旁肌影响小,减轻术后腰痛程度,缩短康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伤椎置钉 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晓彬 慕志广 张占岭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行Wiltse入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术后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8年3月~2021年3月开展Wiltse肌间隙入路钉棒内固定手术的2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愈合...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行Wiltse入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术后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8年3月~2021年3月开展Wiltse肌间隙入路钉棒内固定手术的2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情况,并据此分为愈合不良组和良好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230例中,19例(8.26%)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其中切口感染7例,切口渗出6例,脂肪液化4例,切口边缘坏死2例;均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顺利愈合。②单因素分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糖尿病、术中使用电刀、术后引流时间、局部脂肪厚度、手术时间等因素,均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等因素则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分析:BMI>28 kg/m^(2)(OR=4.371)、合并糖尿病(OR=2.148)、术中使用电刀(OR=3.592)、局部脂肪厚度>3 cm(OR=5.274)、手术时间>1 h(OR=4.692)均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切口愈合不良是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BMI>28 kg/m^(2)、合并糖尿病、术中使用电刀、局部脂肪厚度>3 cm、手术时间>1 h均是其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wiltse间隙入路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切口愈合不良
下载PDF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朱贤友 王家胜 +3 位作者 吴威 韩中伟 路绪超 孟双全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Wil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03—2014—03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52例。术前脊髓损伤分级均为E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均大于4分。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 目的探讨Wil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03—2014—03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52例。术前脊髓损伤分级均为E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均大于4分。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26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B组26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治疗,余治疗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影像学测量X线侧位片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2.7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随访两组后凸角矫形及椎体前缘高度矫正、术后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固定方便,与后正中入路相比,不影响固定效果,且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间隙入路 胸腰段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常规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晓聪 崔永锋 +1 位作者 朱宝华 管功奎 《中医正骨》 2013年第1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经常规手术入路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者25例为对照组(A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23例为观察组(B组)。比较2...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经常规手术入路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者25例为对照组(A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23例为观察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摸拟评分、Cobb’s角及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VAS评分均大于B组[(80.04±9.650)min,(60.48±6.374)min,t=8.210,P=0.000;(280.40±56.60)mL,(180.43±60.11)mL,t=5.934,P=0.000;(161.60±44.31)mL,(120.00±28.28)mL,t=3.838,P=0.000;(5.792±1.444),(3.087±1.203),t=3.838,P=0.000];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JOA评分及手术前后Cobb’s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40±1.49)cm,(10.33±1.49)cm,t=0.171,P=0.865;(27.280±1.487),(26.348±1.921),t=1.889,P=0.065;(22.060±4.887),(22.870±5.513),t=-0.539,P=0.592;(6.204±1.737),(6.844±1.359),t=-1.412,P=0.165]。结论:与常规手术入路相比,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及术后疼痛程度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wiltse间隙入路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57例胸腰段无神经损伤症状的单节段椎体骨折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剑飞 谢德胜 +3 位作者 龚进红 汪翔 吕建华 许纯锐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867-868,共2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对57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行Wiltse肌间隙入路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果手术时间75~115m...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对57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行Wiltse肌间隙入路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果手术时间75~115min,平均(87±23.8)min,出血量85~175ml,平均(135±51.7)ml;全部病例均获得12~26个月随访,所有病例未发现内固定失效及腰背疼痛症状。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段单节段骨折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wiltse间隙入路 椎弓根钉内固定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9
作者 刘侃 吴闻文 +4 位作者 郭继东 任东风 李利 王华东 唐家广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4期349-354,共6页
背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椎旁肌功能的重视,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 背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椎旁肌功能的重视,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的患者46例。术前脊髓损伤(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均为E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 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评分均大于4分。根据随机原则分组,23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A组),另外23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B组)。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疼痛情况,影像学测量x线侧位片上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3±2.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疼痛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趋于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方法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但随访时均有丢失(P〈0.05)。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术后矫正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访两组后凸角矫形丢失及椎体前缘高度矫正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置钉容易,同时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度,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明显减少了手术时间、手术创伤与出血,减轻了腰背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wiltse间隙入路 椎弓根钉内固定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下载PDF
中国人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的观察与测量 被引量:15
20
作者 桂柯科 俞永林 +2 位作者 赵明东 谭德炎 尹望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504-3509,共6页
背景:应用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可减少手术对椎旁肌的损伤,但目前对于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解剖位置的确定仍无精确的标准。目的:通过对国人尸体解剖和腰椎MRI影像的观察测量,熟悉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局部结构特点,确定腰椎不同节段椎旁肌间... 背景:应用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可减少手术对椎旁肌的损伤,但目前对于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解剖位置的确定仍无精确的标准。目的:通过对国人尸体解剖和腰椎MRI影像的观察测量,熟悉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局部结构特点,确定腰椎不同节段椎旁肌间隙的具体位置,为此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采用10具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寻找并钝性分离双侧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测量L2和L4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采用400例患者腰椎MRI的影像资料进行观察,测量L2/L3-L5/S1各椎间盘水平双侧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后正中线距离,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0具尸体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表面均未见重要血管、神经分布,间隙底部可见上关节突及横突根部,L2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为(2.3±0.3)cm,L4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为(3.4±0.6)cm。400例患者腰椎MRI影像资料中,L2/L3-L5/S1椎间盘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后正中线距离依次为(19.71±1.93)mm、(23.49±2.49)mm、(27.49±2.84)mm和(31.36±3.15)mm,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实验为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在进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之前常规进行MRI测量,减少医源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柱损伤 腰椎 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 最长肌 多裂肌 应用解剖 磁共振成像 微创脊柱外科 骨与关节图像与影像 数字化骨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