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廓线雷达产品的冰雹过程分析
1
作者 李源 杨哲 +2 位作者 徐文隆 吕林静 陈胜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87-191,共5页
利用贵州省威宁县气象局的风廓线雷达基础数据及其二次开发产品、雨量站和MICAPS的实况数据,对2019年6月11日发生在威宁本站的一次冰雹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廓线产品可反映出冷暖平流的时空变化及垂直分布,更早探测... 利用贵州省威宁县气象局的风廓线雷达基础数据及其二次开发产品、雨量站和MICAPS的实况数据,对2019年6月11日发生在威宁本站的一次冰雹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廓线产品可反映出冷暖平流的时空变化及垂直分布,更早探测冷空气入侵、风场切变情况及低空急流强度;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和垂直速度可以指示降水的发生、持续时间及降水强度情况;强降水发生前有较强风垂直切变,降水过程中风垂直切变值整体大于0.2 s^(-1),风垂直切变的增强会引起垂直速度和地面大风的增大;若以大于15 dBZ和小于10 dBZ为降水的起止标志,风廓线雷达反射率因子较其他产品可以更清晰地指示降水的开始和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风廓线 雷达产品 低空急流 垂直速度 风垂直切变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下载PDF
近11年天津冰雹统计特征及对流参数指标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尉英华 花家嘉 +1 位作者 王莹 卢焕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针对2009—2019年天津地区70次冰雹天气过程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模式业务系统分析资料(NCEP FNL)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构建融合探空序列,对比分析不同月份、不同天气型和不同大小冰雹的环境条件差异,给... 针对2009—2019年天津地区70次冰雹天气过程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模式业务系统分析资料(NCEP FNL)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构建融合探空序列,对比分析不同月份、不同天气型和不同大小冰雹的环境条件差异,给出相应的环境参数指标。结果表明:天津降雹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6月冰雹和大冰雹发生日数分别占49.4%、60.0%,12—20时冰雹和大冰雹发生概率分别占74.8%、100%。冰雹发生前对流有效位能(CAPE)、抬升指数(LI)、垂直风切变(SHR)、湿球0℃层高度(H WBZ)、大气可降水量(TPW)均存在明显的月变化特征,但总指数(TT)和强天气威胁指数(SWEAT)作为预报判据时其月变化并不明显,4月和9月大多数冰雹天气发生在“低能强切变”条件下,7月和8月则多发生在“中高能弱切变”条件下。此外,不同月份H WBZ平均比干球0℃层高度(H DBZ)偏低0.4~0.9 km,除了7月和8月极少数冰雹H WBZ位于4.0~4.2 km范围,其余冰雹天气过程均发生在低于3.9 km的环境条件下,5月和9月均低于3.5 km。高空冷涡型、西北气流型环境物理量阈值差异并不显著,但两者与西来槽型阈值差异明显。高空冷涡型、西北气流型冰雹通常发生在SHR>12 m·s^(-1)、H WBZ<3.6 km、TPW>27 kg·m^(-2)的环境条件下,西来槽型冰雹多发生在SHR>9 m·s^(-1)、H WBZ<3.9 km、TPW>36 kg·m^(-2)的环境条件下。冰雹大小与H WBZ、SHR关系密切,以6月为例,非大冰雹一般发生在H WBZ<3.9 km、SHR>9 m·s^(-1)的环境条件下,而大冰雹则均发生在H WBZ<3.5 km、SHR>11 m·s^(-1)的环境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湿球0℃层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Multi-Source Data Analyses of Processes of a Squall Line and the Gale Weather with Heavy Hails before the Squall Line
3
作者 Meijin Huang Minyan Chen +2 位作者 Ning Pan Jinqin Feng Huiying Yue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7年第8期27-40,共14页
Through multi-source data analyses of regional automatic station data, wind profiling radar, lightning information, new-generation weather-radar echo data and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others, ... Through multi-source data analyses of regional automatic station data, wind profiling radar, lightning information, new-generation weather-radar echo data and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others, this paper finds out aspects to focus on for potential forecasts and the nowcasting of wide-range gale weathers with thunderstorms and hail weathers in west Fujian Province on April 26th, 2016. Thus providing a basis for future forecasting of such catastrophic meteorological activities. Results of analyses showed that being affected by the eastward moving of upper troughs and the eastward and southward moving of low-level vortex shears, cold air and warm air strongly intersected in west Fujian Province;noticeable cold and warm advection formed the temperature frontal-zone;and under the triggering of the ground convergence line, impetuses formed by the strong convergent uplift before the south troughs forcibly produced wide-range squall lines, hails and other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s. The squall line was caused by baroclinic frontogenesis. Hails with a diameter of up to 3 cm happened in the prefrontal warm zone. Supercells were generated and developed in the 80 km hot low-pressure convergence zone before the squall line moved along the direction at about 25° to the right of the mean wind field of the environment, belonged to right-shifting hailstorms, were of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ing the hook echo and were of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echo was high. On the afternoon of 26th, on the ground,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trongly increased. Fujian was located in the warm zone in the south side of the inverted trough. The specific humidity at 850 hPa was higher than 12 g/kg. The positive temperature change lasted for 24 hours. In the inland, the ridge was warm, while the trough was cold. Strong vertical wind shears that reached 20 m/s at 925 - 500 hPa and others were benefici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forming the process of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of baroclinic frontogenesis for this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ling BEFORE the Squall Temperature Frontal-Zone wind PROFILING Radar Vertical wind Shears SUPERCELL Storms
下载PDF
1970—2019年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的 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丽杰 程鹏 +2 位作者 刘翔 张洪芬 曹彦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1期25-31,共7页
利用1970—2019年庆阳市8个国家观测站的常规观测资料、联防记录、SRTMDEMUTM 90 m分辨率数字高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雷暴、冰雹和雷暴大风3种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空间... 利用1970—2019年庆阳市8个国家观测站的常规观测资料、联防记录、SRTMDEMUTM 90 m分辨率数字高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雷暴、冰雹和雷暴大风3种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雷暴东南部多,中、西部少。冰雹西北、东南部多中部少;雷暴大风则是中部多,东、西部少。不同强对流天气受下垫面的影响不同,冰雹的空间分布主要与海拔高度有关,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雷暴大风则与NDVI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近50年3类强对流天气的范围和日数的年际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减少趋势显著,并先后发生了显著的减少突变。雷暴大风的突变较早,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而雷暴和冰雹的突变较迟,发生于90年代中期前后;月变化基本呈“单峰型”特征,其中雷暴大风的平均日数出现最早为5月,但其平均站数峰值出现在7月;冰雹平均日数和站次的峰值均出现在6月,雷暴大风的峰值出现在7月;日变化呈“午后”型特征,14—19时最频发;白天时段的对流频率是夜间的2倍以上,夜间的对流主要集中在20—22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雷暴 冰雹 雷暴大风 气候特征 下垫面
下载PDF
冀西北地区一次大冰雹过程的双偏振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姬雪帅 黄若男 +3 位作者 王淼 段雯瑜 韩丽娟 郭宏 《气象科技》 2023年第3期409-418,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22年6月10日发生在冀西北地区的一次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冰雹天气发生在冷涡的东南象限、低空切变线前侧暖区,对流由局地的热力作用触发并在辐合线附近发展加强...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22年6月10日发生在冀西北地区的一次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冰雹天气发生在冷涡的东南象限、低空切变线前侧暖区,对流由局地的热力作用触发并在辐合线附近发展加强。(2)降雹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前2个阶段为2个不同的超级单体分别影响而形成,粒子相态识别结果主要为干冰雹粒子,雷达回波具有高反射率因子、低差分反射率因子、高相关系数和低差分相移率的特点;第3个阶段为2个超级单体合并后形成,除冰雹外还出现了局地的短时强降水,直径较大且数密度较多的大雨滴造成了短时强降水。(3)利用雷达反演的风场可以分析对流单体的动力结构,通过分析不同阶段单体的动力结构得到单体未来的移动方向与发展趋势,特别是垂直剖面中上升气流的强度对单体的发展趋势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大冰雹 粒子相态识别 雷达风场反演
下载PDF
多源观测资料在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武冰路 赵京波 +2 位作者 纪策 黄浩杰 隆璘雪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5期79-85,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气象卫星、双偏振雷达、风廓线雷达、地基GPS水汽等资料对2020年6月25日河北中部一次特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多源观测资料在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受华北冷涡的影响,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的发... 利用常规观测、气象卫星、双偏振雷达、风廓线雷达、地基GPS水汽等资料对2020年6月25日河北中部一次特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多源观测资料在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受华北冷涡的影响,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在地面辐合线与地形抬升的作用下,强对流云团迅速生成并发展。超长生命史的超级单体风暴导致了本次大面积降雹,风暴中的冰雹粒子与其他相态粒子的双偏振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可以通过双偏振雷达识别冰雹粒子。多源观测资料的定量化融合分析能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信息,从而为冰雹天气的监测预警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观测资料 冰雹 双偏振雷达 风廓线雷达 定量化产品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产品在冰雹天气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柯莉萍 张玉逵 +3 位作者 邹书平 蔡彤 张艳 吕静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4期36-40,共5页
该文利用威宁县2022年6月2日一次冰雹天气过程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威宁国家基准气候站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此次天气过程的风廓线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雹、短时强降水开始前,低空急流的建立和垂直风切变的加强,急流造成... 该文利用威宁县2022年6月2日一次冰雹天气过程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威宁国家基准气候站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此次天气过程的风廓线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雹、短时强降水开始前,低空急流的建立和垂直风切变的加强,急流造成的辐合加上近地层风向的切变作用,为冰雹和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开始发生时,2000 m高度以上有很大的正速度,可以作为一个指标判断对流发展的强弱情况;冰雹发生时折射结构常数(Cn^(2))值在-128~-110 dB之间,也能很好地反映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开始、增强和结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冰雹 短时强降水 低空急流 风廓线雷达
下载PDF
高空冷涡强迫下连续降雹的环境场特征及成因诊断分析
8
作者 赵岳冀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268-270,共3页
分析和探讨了2017年7月22—26日呼伦贝尔地区冰雹天气过程的特点、环流形势及要素场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副热带高压位置与常年相比偏北偏西偏强。500 hPa上,冷涡的维持和发展南压是此次强降雹天气的主要... 分析和探讨了2017年7月22—26日呼伦贝尔地区冰雹天气过程的特点、环流形势及要素场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副热带高压位置与常年相比偏北偏西偏强。500 hPa上,冷涡的维持和发展南压是此次强降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500~850hPa高度场和风场上都有封闭的低涡。500hPa冷槽叠加在850hPa弱暖脊上,地面对应有低压倒槽,地面辐合线为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触发条件,是此次产生连续降雹的原因。冰雹发生期间:整个环境场上干下湿,低层700 hPa存在≥18.0 m/s的偏南风急流,且中低层有很强的风垂直切变,风矢差达到20.0 m/s,850~500 hPa温度差大,平均达到25.0℃以上,0℃层高度较低。此次连续降雹形成于中层850~500hPa对流不稳定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辐合线 冰雹 风垂直切变 温度直减率
下载PDF
北京盛夏一次罕见的大雹事件分析 被引量:76
9
作者 廖晓农 俞小鼎 于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7,共8页
分析了1969年8月29日出现在北京的罕见大雹事件。冰雹发生在蒙古低涡低槽大尺度环流背景下,500hPa的冷空气叠置在低层暖空气上,为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分析表明,华北东部的降雹区位于高能带中,北京在高能带的中心... 分析了1969年8月29日出现在北京的罕见大雹事件。冰雹发生在蒙古低涡低槽大尺度环流背景下,500hPa的冷空气叠置在低层暖空气上,为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分析表明,华北东部的降雹区位于高能带中,北京在高能带的中心并且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抬升指数(LI)均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在-10~-30℃层内有高的CAPE值,使大冰雹的出现成为可能。此外,对流层中下层较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多单体风暴或超级单体等强风暴云的发展,从而增加了冰雹出现的几率。而且,合适的冻结层高度以及冷暖云厚度比也为降雹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冰雹 对流参数 风垂直切变 成雹条件
下载PDF
雷暴大风、冰雹天气的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郝莹 鲁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299-304,共6页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雷暴大风、冰雹天气造成的损失,提高这两种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笔者在统计安徽省2000—2005年4—9月无雷暴、普通雷暴、强对流(雷暴大风、冰雹)样本的基础上,利用1×1格点NCEP资料计算了表征热力、动力、...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雷暴大风、冰雹天气造成的损失,提高这两种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笔者在统计安徽省2000—2005年4—9月无雷暴、普通雷暴、强对流(雷暴大风、冰雹)样本的基础上,利用1×1格点NCEP资料计算了表征热力、动力、水汽条件的43个参数,对比分析了无雷暴、普通雷暴、强对流(雷暴大风、冰雹)时的物理量极值、归一化平均值等,并基于分析结果选取雷暴大风、冰雹的消空、预报指标,逐月逐时次的确定预报指标的阈值。最后,利用指标叠套法生成安徽省雷暴大风、冰雹天气潜势预报产品。用该方法对2007年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检验,2007年6—9月共有28个雷暴大风、冰雹过程全部报出,空报9个过程,无漏报,过程TS为30.4%。从检验效果来看,指标叠加的数值越大,出现雷暴大风或冰雹的概率也就越大,对农业防灾减灾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冰雹 预报 叠套法
下载PDF
云南一次持续性风雹过程中低空急流的若干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英 徐银梓 段旭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3-510,共8页
本文分析了1997年3月15~19日滇南一次持续性风雹天气过程中低空急流的动力、热力特征及其与昆明准静止锋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风冰雹出现在急流轴左侧具有较强正涡度及风场气旋式切变的区域内;当低空急流区伴随强的辐合上升... 本文分析了1997年3月15~19日滇南一次持续性风雹天气过程中低空急流的动力、热力特征及其与昆明准静止锋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风冰雹出现在急流轴左侧具有较强正涡度及风场气旋式切变的区域内;当低空急流区伴随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且低层有冷气活动时,有利于风雹天气的发生;风雹地区具有较强的斜压不稳定层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准静止锋 过程分析 散度场 大风 冰雹
下载PDF
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区划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数量管理——以北京风雹灾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郗蒙浩 赵秋红 +2 位作者 王凤京 陈龙杰 于汐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2期172-178,共7页
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救援行动是拯救生命、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是决定应急救援行动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该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依据防灾、减灾、救灾的基本需求和根本目标,构建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救援行动是拯救生命、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是决定应急救援行动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该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依据防灾、减灾、救灾的基本需求和根本目标,构建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确定区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值和风险区划图;以北京市风雹灾为例,提出区域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的数理模型和集成优化策略。从理论上,为区域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决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应急救援 物资 风雹灾 北京市
下载PDF
云南春季冰雹、大风天气的中尺度扰动特征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英 舒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6-19,共4页
应用 Barnus带通滤波方法 ,对 1 997年春季两次发生在滇南的冰雹、大风天气进行滤波分析。结果表明 :冰雹大风发生前 ,昆明准静止锋附近低层有中尺度的扰动波列通过 。
关键词 冰雹 大风 中尺度扰动 云南 春季 滤波分析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一次冰雹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14
作者 周志敏 万蓉 +4 位作者 崔春光 郭学良 王晓芳 贺文煌 赵建宇 《暴雨灾害》 2010年第3期251-256,共6页
使用湖北省咸宁市黑山观测站风廓线雷达资料,对该市2010年4月12日降雹过程的水平风和垂直速度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对本次降雹过程而言,风廓线雷达早于天气图获知冷空气入侵时间,并能清楚地分析出冷暖平流的分布形势;风向不连续线先... 使用湖北省咸宁市黑山观测站风廓线雷达资料,对该市2010年4月12日降雹过程的水平风和垂直速度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对本次降雹过程而言,风廓线雷达早于天气图获知冷空气入侵时间,并能清楚地分析出冷暖平流的分布形势;风向不连续线先随时间增高,然后稳定在一定高度层;风向不连续线附近风速较小,差值也较小。2)在这次降雹过程的两个阶段,垂直速度随高度的波动均较大,基本上能反映对流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风廓线资料 水平风 垂直速度
下载PDF
一次强飑线及飑前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67
15
作者 马中元 苏俐敏 +4 位作者 谌芸 阮征 陈鲍发 彭王敏子 陈胜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6-929,共14页
使用常规天气、灾情、自动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采用统计对比分析和特征提取等方法,对2012年4月10日强飑线天气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强飑线是由若干个倾斜深厚对流单体所组成,具有紧密排列的回波... 使用常规天气、灾情、自动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采用统计对比分析和特征提取等方法,对2012年4月10日强飑线天气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强飑线是由若干个倾斜深厚对流单体所组成,具有紧密排列的回波带结构。(2)云图上表现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结构特征,随着MCS东移降水冷却、西南气流输送暖湿空气和午后地面温度不断升高,地面开始形成温度梯度较大的温度锋区。(3)飑线形成前期,MCS南侧出现多条平行短带"梳状"回波特征,并在其南端不断产生对流单体回波,最后发展成飑线回波带。(4)飑线移动前方不断产生具有"前伸"、TBSS和假象回波结构的局地雹云超级单体回波群,这些飑前中小尺度系统是产生此次冰雹灾害的主要回波系统。(5)5 min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前期阶段,能够观测到西南急流的演变情况,包括急流中的大风区。(6)当飑线系统临近时,受飑线中尺度环流的影响,飑线移动前方具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且伸展高度可以达到6000 m,但垂直速度、Cn^2和SNR都较小;当飑线系统过境时,具有很强的水平风切变,受到强降水的下曳作用,垂直速度、Cn^2和SNR都明显加大;飑线系统过境后,恢复到前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 温度锋区 飑线回波 形成与演变 局地雹云 风廓线特征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沈阳冰雹天气过程中的分析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典 李崇 +3 位作者 班伟龙 吴宇童 孟鹏 张治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期243-248,共6页
利用风廓线雷达的基本产品、Micaps实况资料和区域自动站资料,对沈阳城区发生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是在冷涡背景下,高空存在横槽、逆温,触发的局地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降雹前高空由西北风转为偏西风,预示着横... 利用风廓线雷达的基本产品、Micaps实况资料和区域自动站资料,对沈阳城区发生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是在冷涡背景下,高空存在横槽、逆温,触发的局地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降雹前高空由西北风转为偏西风,预示着横槽的到来,风廓线雷达对冷空气侵入的判别提前于常规观测资料。1000 m以下水平风的变化与降雹时间及强度有较好的对应。高空水平风速≥12 m/s的风速带在降雹前1 h达到峰值。高空急流区在冰雹发生前20~25 min出现急流动量下传,为冰雹的产生提供动力条件。降雹阶段探测高度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空气湿度增大和高层存在大量冰晶粒子所致。冰雹过程中,冰晶粒子主要集中在1900 m以下。降雹前25 min垂直风切变增大,并在降雹前20 min达到极值,垂直风切变的变化与急流的变化相对应。垂直速度达到极值对应的并不是降雹的开始,低层信噪比〉60 d B,对应降雹开始,信噪比对于冰雹的敏感程度比垂直速度高。垂直速度大于4 m/s与降水的开始、结束时间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冰雹 垂直速度 信噪比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一次罕见飑前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 被引量:77
17
作者 戴建华 陶岚 +2 位作者 丁杨 王元 陈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9-627,共19页
2009年6月5日,受一个飑线前超级单体雷暴的影响,上海部分地区出现了直径25—30mm的冰雹,随后,飑线尾随该超级单体扫过上海,造成大风、雷电和强降水天气。基于常规天气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发现,该超级... 2009年6月5日,受一个飑线前超级单体雷暴的影响,上海部分地区出现了直径25—30mm的冰雹,随后,飑线尾随该超级单体扫过上海,造成大风、雷电和强降水天气。基于常规天气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发现,该超级单体发生在东北冷涡西南侧的高空强冷平流与低空暖平流形成的强不稳定层结背景下,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发展在飑线前的暖区中,经过由"热岛效应"和海陆风锋共同形成的低空辐合线时明显加强发展;该风暴呈现出"指"状、"楔"状、弱回波区(WER)等超级单体雷达反射率特征,"指"状回波处出现了中气旋的径向速度特征,具有标志大冰雹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特征回波,通过三体散射长钉多普勒速度发现了大冰雹的下降区和增长区。分析还表明:东北冷涡西南侧横槽南摆导致中空降温,0℃层和-20℃层高度明显下降,为冰雹的空中增长提供较好的温度环境条件,较低的0℃层也保证冰雹在空中下落中融化较少。双风廓线仪对比观测表明,超级单体发展的低空风场环境中具有较大的垂直风切变和风暴相对螺旋度,中尺度对流系统与环境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风暴发展和维持的正反馈机制。飑线前超级单体雷暴与飑线主体关系密切,起到类似"箭"与"弓"的引导作用,飑线主体的一部分进入超级单体所遗留下的"冷"区后明显减弱,东侧入海后也逐渐减弱,其余部分仍在发展加强;最终,强风暴逐渐减弱,超级单体特征也开始消失,飑线与之合并形成新的"人"字型中尺度对流系统,新的"弓"形回波带与原回波带相比移动方向发生右偏,因此,飑前超级单体在飑线主体移动和演变的临近预报中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 冰雹 飑线 风廓线仪 垂直风切变 风暴相对螺旋度
下载PDF
春季滇南冰雹大风天气的螺旋度分析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李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用螺旋度对1997年3月发生在滇南的冰雹大风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层螺旋度的演变对冰雹大风天气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低层螺旋度的大值中心与降雹区比较靠近;
关键词 滇南 大风 冰雹 螺旋度
下载PDF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与昆明准静止锋风雹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3-279,共7页
用对称不稳定理论,对1997年春季滇南一次连续性静止锋风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锋生强迫、锋面次级环流是形成云南低纬高原上风雹天气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对称不稳定 湿锋生强迫 大风 冰雹 准静止锋
下载PDF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风雹灾害区划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贺一梅 李云辉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S1期31-35,共5页
选取5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云南金沙江流域风雹灾害区划,将该流域划分为4个风雹灾害区, 其中第Ⅳ区内续分2个风雹灾害亚区,揭示了该流域风雹灾害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风雹灾害防治规划 及减灾防灾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风雹灾害 区划 模糊聚类方法 云南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