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0—2016年中国北方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变化
1
作者 刘伟 邹学勇 +2 位作者 刘博 王汝幸 王祖正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3-710,共8页
随着修订风蚀方程(RWEQ)的提出,采用增加了冻结因子的气候因子(WF)表达风蚀气候侵蚀力更具有科学性和必要性。基于中国北方风蚀区157个气象站1980—2016年的观测数据,逐月计算了各站点气候因子,并探讨了气候因子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 随着修订风蚀方程(RWEQ)的提出,采用增加了冻结因子的气候因子(WF)表达风蚀气候侵蚀力更具有科学性和必要性。基于中国北方风蚀区157个气象站1980—2016年的观测数据,逐月计算了各站点气候因子,并探讨了气候因子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0—1997年,年气候因子值表现为快速下降,从940.46 kg/m下降到273.03 kg/m;而1998—2016年,年气候因子值表现相对稳定,在139.81~398.85 kg/m范围内波动。②春季气候因子值约占全年63%,其变化也显著高于其它季节,这也是土壤风蚀发生在春季的主要原因。③气候因子的高值区分布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40°N以北的内蒙古中西部,这与气压中心和高大山体地形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土壤风蚀 全球变暖 北方风蚀区
下载PDF
温阳宣肺祛风法辨治白癜风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远红 李奕辰 +3 位作者 葛连佳 王泽芸 杨锐 王绍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6,共4页
白癜风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易诊难治。作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临床认为,白癜风实为本虚标实之证。于内以“阳虚”体质为发病基础,于外以感受“风邪”为致病关键,提出以“温阳宣肺祛风法”治疗白癜风,并... 白癜风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易诊难治。作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临床认为,白癜风实为本虚标实之证。于内以“阳虚”体质为发病基础,于外以感受“风邪”为致病关键,提出以“温阳宣肺祛风法”治疗白癜风,并自拟中药方剂“扫白茴风丸”,在临床中取得满意成效。文章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两方面阐释了温阳宣肺祛风法辨治白癜风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白癜风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宣肺祛风法 白癜风 扫白茴风丸 证治经验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苗 肖顺琼 +2 位作者 张瑞彬 范森稷 毛伟旭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24期3012-3016,共5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病原体变迁、混合感染日益增加、耐药菌增加、全球老龄化、合并慢性疾病等相关因素的影响,CAP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对于CAP主要采取抗感染治疗,但抗生素滥用导致的...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病原体变迁、混合感染日益增加、耐药菌增加、全球老龄化、合并慢性疾病等相关因素的影响,CAP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对于CAP主要采取抗感染治疗,但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增加,菌株变异、多重细菌感染等问题突出,因此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发生、降低非重症肺炎进展为危重症肺炎风险、降低再住院率成为当前临床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中医药在应对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方面有一定优势,临床可选用经方(麻杏石甘汤、清金化痰汤、小青龙汤等)、经验方、中医外治法(如穴位敷贴)等治疗CAP,且均已取得一定进展。未来可挖掘更多用于治疗CAP的经典名方,以为临床治疗CAP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风温肺热病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台风右侧暖涡对台风“鲇鱼”的响应
4
作者 李晟 宣基亮 黄大吉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基于多源观测数据,分析了台风右侧暖涡对2010年南海台风“鲇鱼”的响应,发现了意料之外的暖涡增强和海水下沉现象。台风“鲇鱼”过境期间,暖涡海面高度距平(SLA)最大值从30 cm增加至36 cm、半径从78 km增大至116 km、涡动能从166 m^(2)s... 基于多源观测数据,分析了台风右侧暖涡对2010年南海台风“鲇鱼”的响应,发现了意料之外的暖涡增强和海水下沉现象。台风“鲇鱼”过境期间,暖涡海面高度距平(SLA)最大值从30 cm增加至36 cm、半径从78 km增大至116 km、涡动能从166 m^(2)s^(2)增加至303 m^(2)s^(2)、振幅从3 cm增大至9 cm,台风右侧暖涡边缘的Argo站位处温跃层海水下沉20~40 m。为此,诊断分析了台风风应力旋度对暖涡的单独作用,结果显示暖涡及暖涡边缘的Argo站位处总体受正风应力旋度作用,正风应力旋度将使暖涡减弱、温跃层抬升,与观测到的暖涡增强和海水下沉结果不符。而基于实际海面流场的诊断分析表明,台风“鲇鱼”过境期间台风路径下方的海水辐散,路径右侧暖涡区域海水辐聚,暖涡SLA最大值、涡旋振幅均与辐聚强度呈正相关,Argo站位处海水下沉29 m,都与观测结果相符。个例分析研究表明,位于台风路径外围的中尺度涡对台风的响应不仅受风应力旋度的作用,还受海洋背景环境条件的调制,存在着需要深入研究的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暖涡 增强 风应力 辐聚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综合护理在风温肺热型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项良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6期118-120,共3页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联合综合护理在风温肺热型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89例风温肺热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组(n=45)、参照组(n=44)。参照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联合综合护理在风温肺热型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89例风温肺热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组(n=45)、参照组(n=44)。参照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护理,综合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综合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周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且综合组低于参照组(P<0.05)。综合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早于参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综合护理在风温肺热型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症状,加快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风温肺热型 穴位贴敷 综合护理
下载PDF
祛风扶阳汤对支气管哮喘大鼠TGF-β_(1)/Smad信号通路与Th17/Treg失衡的影响
6
作者 范彩虹 张豪杰 姚梓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364-2370,共7页
目的观察祛风扶阳汤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气道重塑、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信号通路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的影响,探究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 目的观察祛风扶阳汤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气道重塑、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信号通路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的影响,探究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祛风扶阳汤中剂量组、祛风扶阳汤高剂量组,每组9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卵蛋白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模型。建模成功后,地塞米松组给予地塞米松0.001 g/kg灌胃,祛风扶阳汤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祛风扶阳汤9.95 g/kg和19.9 g/kg灌胃,空白组和哮喘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灌胃4周。记录各组大鼠末次灌胃后咳嗽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TGF-β_(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_(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中IL-17A^(+)CD4^(+)、CD4^(+)CD25^(+)Foxp3^(+)Treg比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哮喘组大鼠咳嗽次数明显增加(P<0.05),肺泡灌洗液中IL-6、IL-17A、TGF-β_(1)水平和肺组织中TGF-β_(1)、α-SMA、p-Smad2/3蛋白相对表达量及IL-17A^(+)CD4^(+)比例均明显升高(P均<0.05),肺泡灌洗液中IL-10水平和肺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比例均明显降低(P均<0.05);肺组织胶原纤维沉积、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与哮喘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的咳嗽次数均明显减少(P均<0.05),地塞米松组和祛风扶阳汤高剂量组肺泡灌洗液中IL-6、IL-17A、TGF-β_(1)水平和肺组织中TGF-β_(1)、α-SMA、p-Smad2/3蛋白相对表达量及IL-17A^(+)CD4^(+)比例均明显降低(P均<0.05),地塞米松组和祛风扶阳汤高剂量组肺泡灌洗液中IL-10水平和祛风扶阳汤高剂量组肺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比例均明显升高(P均<0.05);各药物组肺组织损伤、胶原纤维沉积、炎性细胞浸润均减轻。结论祛风扶阳汤可以通过调节TGF-β_(1)/Smad信号通路以及Th17/Treg细胞平衡,从而减轻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与气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祛风扶阳汤 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信号通路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铜砭循经温刮术治疗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征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翁仙明 王舒洁 +1 位作者 黄双英 汪永坚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0期1524-1525,1530,共3页
目的探讨铜砭循经温刮术治疗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本院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紊乱征且辨证为风寒瘀阻型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热敷... 目的探讨铜砭循经温刮术治疗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本院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紊乱征且辨证为风寒瘀阻型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热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铜砭循经温刮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ricton颞下颌关节指数(CMI)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CMI评分、VAS评分均较前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砭循经温刮技术能明显改善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征疼痛、弹响、下颌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砭 循经温刮 风寒瘀阻型 颞下颌关节紊乱征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及对面神经功能、表情肌弹性的影响
8
作者 龚杰 徐密密 +2 位作者 潘宁芳 潘亚英 柴晓萍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7期103-108,共6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和表情肌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温针灸治疗。2组疗...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和表情肌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温针灸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面肌表面肌电图指标值、面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面动脉舒张末期流速(Vd)、收缩期峰值流速(Vs)、阻力指数(RI)]、表情肌弹性模量值、House-Brackmann(H-B)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FDIS)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为82.98%,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口角歪斜、面肌瘫痪、眼不能闭、鼻唇沟变浅、味觉减退、耳后疼痛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6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表面肌电信号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3项表面肌电信号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侧面动脉Vd、Vs指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RI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d、Vs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RI指标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额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弹性模量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上述3项弹性模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B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FDI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评分低于对照组,FD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可改善血液循环和面神经功能,恢复表情肌弹性,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风寒袭络型 温针灸 面神经 面肌 弹性模量值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海域风速长期变化趋势分析及风资源评估
9
作者 徐杰 胡玉植 +2 位作者 李江夏 朱博渊 任宁丹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80,共12页
采用第六阶段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数据对未来我国海域风速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评估风能资源分布的变化。研究表明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共四种代表性情景下,2015—... 采用第六阶段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数据对未来我国海域风速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评估风能资源分布的变化。研究表明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共四种代表性情景下,2015—2100年东海风速呈显著减小趋势;南海海域风速随外辐射强迫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黄海、渤海地区增长趋势较弱。未来南海北部海域风功率密度显著增加,相对历史数据最大增长12%,东海则有所下降,最大降幅为11%。4种代表性情景下,近岸风能总体变化较小,随着人为辐射强迫增加呈现略减小趋势,长江口附近海域风功率密度及年均风能随外辐射强迫增加而出现较为明显下降,黄海、渤海、南海沿岸大多基本维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CMIP6 ScenarioMIP 风速 风能 趋势分析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临床分析
10
作者 魏金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将乐县中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将乐县中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治疗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患者总有效率、最大呼气压、最大吸气压、呼气峰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胸部X线渗出性完全吸收占比高于对照组,吸收70%、吸收50%、吸收30%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发热退却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炎症因子水平,发热、咳嗽、咳痰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可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通气情况,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疾病症状,有效率高,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温肺热病 痰热壅肺证 麻杏石甘汤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疗效分析
11
作者 唐嘉良 林丽莉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6期727-729,共3页
目的分析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温针灸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的140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温针灸+康复训练)与对照组(康复训练),每组各70例。观... 目的分析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温针灸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的140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温针灸+康复训练)与对照组(康复训练),每组各7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评估疼痛(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肩关节运动功能(CM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ADL、CMS评分均提高,研究组V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ADL、CMS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肩关节功能,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湿型肩周炎 温针灸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游走罐疗法在小儿邪在卫分型风温病中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许新连 周晓翠 刘丽荣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2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游走罐疗法在小儿邪在卫分型风温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9月惠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邪在卫分型风温病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标准对症治疗,观察组加... 目的:观察游走罐疗法在小儿邪在卫分型风温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9月惠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邪在卫分型风温病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标准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游走罐疗法治疗。比较两组退热时间、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游走罐疗法在小儿邪在卫分型风温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缩短小儿外感发热时间,减轻患儿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走罐 邪在卫分型 风温病
下载PDF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肺炎患儿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张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7期8-10,17,共4页
目的分析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淄博市临淄区中医医院2022年8月—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分析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淄博市临淄区中医医院2022年8月—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的检测干扰素-γ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4、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的1秒率、呼气流量峰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能提高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改善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其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临床疗效 炎性因子 肺功能 风温肺热
下载PDF
烧山火针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14
作者 张艺琛 韦诗烨 贾超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8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有1例脱落,实际完成34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有1例脱落,实际完成34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隔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痛量表(NPQ)评估2组治疗前后疼痛和颈椎病改善程度,并观察针刺部位温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N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NP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第1、2、3次治疗前,2组皮肤边形区域平均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同一疗程治疗组皮肤边形区域平均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山火疗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疼痛感和不适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双侧第4~7颈椎夹脊穴周围肤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风寒湿型 烧山火针法 疼痛 颈痛量表
下载PDF
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晓雨 袁韩涛 +3 位作者 胡洪奎 姜海涛 盛文博 李四波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针灸组、联合组各30例。... 目的:观察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针灸组、联合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腰痛舒痹方治疗,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联合组给予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疗程6周。评价3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检测血清IL-1β、TNF-α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5)。治疗后,3组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5)。结论: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部活动度,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风寒湿痹证 腰痛舒痹方 温针灸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对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春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6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应用温针灸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92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双... 目的探讨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应用温针灸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92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关节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风寒湿痹型KOA患者应用温针灸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效果较佳,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扩大关节活动度,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温针灸 桂枝芍药知母汤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激光穴位照射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临床观察
17
作者 鲍婷 李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1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激光穴位照射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局部取穴常规针刺及阿是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激光穴位照... 目的观察激光穴位照射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局部取穴常规针刺及阿是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马利特(Mallet)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Mallet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P<0.05)。结论激光穴位照射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效果优于单纯针灸,可显著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肩风 肩周炎 风寒湿证 激光穴位照射疗法 温针灸疗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隔姜灸联合温针疗法分经论治风寒外袭型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慧 《山西中医》 2024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温针疗法分经论治风寒外袭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67例风寒外袭型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予隔姜灸联合温针疗法,分经辨证取穴;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以6次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温针疗法分经论治风寒外袭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67例风寒外袭型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予隔姜灸联合温针疗法,分经辨证取穴;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以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隔姜灸联合温针疗法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神经麻痹,分经络辨证论治,可以明显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风寒外袭 分经论治 隔姜灸 温针疗法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对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赵道先 蒋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8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对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对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面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面动脉舒张末期流速(Vd)、面动脉阻力指数(RI)、面部功能障碍指数(FDI)。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口眼歪斜、眼裂增大、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难以闭合评分均较对照组低,Sunnybrook评分较对照组高,面动脉Vs、面动脉Vd较均对照组快,面动脉RI水平较对照组低,FDI评分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对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症状和面瘫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风寒袭络型 温针灸 中药穴位贴敷 面神经功能
下载PDF
2023年4月闽南沿海一次暖区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
20
作者 张凌艺 曾进 李育乔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35-138,146,共5页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23年4月18日闽南沿海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副高北抬和南风暖湿气流强迫背景下形成的强对流天气,东南季风绕过台湾省形成地形高压,南海水汽通道建...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23年4月18日闽南沿海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副高北抬和南风暖湿气流强迫背景下形成的强对流天气,东南季风绕过台湾省形成地形高压,南海水汽通道建立与弱冷空气触发是此次过程的降水机制。“列车效应”在雷达图中表现突出,针对区域性冷空气的入侵,风廓线雷达资料较常规资料更精细,地形正面阻挡对边界层偏南急流造成的暖区暴雨大值落区判断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边界层偏南急流 风廓线 闽南沿海 2023年4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