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3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的杂交及其与Wolbachia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宋社吾 赵彤言 +1 位作者 董言德 陆宝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5-710,共6页
为了了解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间杂交卵的不孵化现象和明确该现象与共生微生物Wolbachia感染的关系 ,对该复合组实验室种群 4个亚种进行了笼内杂交和抗生素处理后的杂交。试验表明 :在复合组蚊虫中骚扰库蚊Culexpipiensmolestus与淡... 为了了解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间杂交卵的不孵化现象和明确该现象与共生微生物Wolbachia感染的关系 ,对该复合组实验室种群 4个亚种进行了笼内杂交和抗生素处理后的杂交。试验表明 :在复合组蚊虫中骚扰库蚊Culexpipiensmolestus与淡色库蚊Cx.pipienspallens、致倦库蚊Cx.pipiensquinquefasciatus与尖音库蚊Cx .pipienspipiens之间存在有单向胞质不融合现象 ,骚扰库蚊的雄虫与尖音库蚊、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的雌虫杂交卵的孵化率分别为 0 0 6 %、 0 4 6 %和 0 19% ;该胞质不融合现象可以通过抗生素处理而消除 ,处理后骚扰库蚊雄虫与其余 3个亚种雌虫F3杂交卵的孵化率均有提高 ,分别为89 4 9% (t=3 90× 10 - 2 8<t0 0 1 =2 70 4 )、 2 3 39% (t =9 15× 10 - 7<t0 0 1 =2 6 6 0 )和 2 2 2 7% (t =5 0 8× 10 - 4<t0 0 1 =2 75 0 ) ,并可因抗生素处理而产生新的不融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音库蚊复合组 蚊虫 杂交 wolbachia感染 关系 胞质不融合 子代卵
下载PDF
Wolbachia感染导致果蝇dHira基因表达下调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丽娟 郑雅 +2 位作者 王玉凤 曾庆韬 刘艳玲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8-752,共5页
Intracellular Wolbachia bacteria are obligate, maternally-inherited, endosymbionts found frequently in arthropods and other invertebrates. The wide occurrence of Wolbachia may be partially due to their ability to alte... Intracellular Wolbachia bacteria are obligate, maternally-inherited, endosymbionts found frequently in arthropods and other invertebrates. The wide occurrence of Wolbachia may be partially due to their ability to alter host reproduction via mechanisms including 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 (CI), parthenogenesis, feminization and male kill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Wolbachia/host interaction remain to be elucidated. In this study, Drosophila infected with Wolbachia collected from Wuhan (Hubei province), Liuku (Yunnan Province) and Tianjing, China were treated with tetracycline to delete Wolbachia and the transcriptional expression of dHira was analysed by RT-PCR and quantitative RT-PCR to assay the effect of Wolbachia infection on hosts. The dHira transcript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after depletion of Wolbachia in D.melanogaster.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infection of Wolbachia may down-regulate the transcription of dHira. Considering that dHira is involved in the decondensation of the sperm nucleus after fertiliz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normal male pronucleus, we suggest that Wolbachia may affect the host reproduction, at least partially, via the dHira pathway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wolbachia感染 dHira
下载PDF
Wolbachia感染对拟澳洲赤眼蜂寿命、生殖力和嗅觉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潘雪红 何余容 +2 位作者 陈科伟 潘飞 盘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研究了通过共享同一寄主卵,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体内共生的Wolbachia被水平传递到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体内后,Wolbachia对新宿主拟澳洲赤眼蜂的影响。结果表明:Wolbachia的侵染能使拟澳洲赤眼蜂进行不完全的产雌孤雌生... 研究了通过共享同一寄主卵,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体内共生的Wolbachia被水平传递到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体内后,Wolbachia对新宿主拟澳洲赤眼蜂的影响。结果表明:Wolbachia的侵染能使拟澳洲赤眼蜂进行不完全的产雌孤雌生殖,增加拟澳洲赤眼蜂子代雌性比例,但却导致了雌蜂寿命缩短和繁殖力降低的生理损失。Wolbachia感染的当代处女蜂及其建立的种群连续5代(F1~F5),其子代雌蜂百分率分别为79.17%、76.60%、68.66%、72.58%、68.15%和64.06%,基本上呈现出逐代降低的趋势,并越来越接近对照的63.85%。处女蜂及F1~F5代雌蜂的平均寿命分别为4.33、5.50、5.60、6.68、7.32和7.50天,而未感染交配雌蜂寿命为7.59天;处女蜂及F1~F5代雌蜂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1.33、70.00、86.41、93.90、102.92和124.38粒/雌,除F5代外,均显著低于未感染交配雌蜂的产卵量134.81粒/雌。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Wolbachia新宿主拟澳洲赤眼蜂对寄主小菜蛾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Wolbachia的侵染具轻微干扰拟澳洲赤眼蜂嗅觉反应的负面影响。未感染Wolbachia的拟澳洲赤眼蜂及Wolbachia供体短管赤眼蜂对寄主小菜蛾具较强的嗅觉反应,其雌蜂在小菜蛾腹部鳞片正己烷提取液和小菜蛾卵表正己烷提取液处理区内滞留时间显著或极显著长于对照区。而感染Wolbachia的拟澳洲赤眼蜂F2代和F3代雌蜂,尽管在小菜蛾腹部鳞片正己烷提取液处理区内滞留时间比对照区长,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其F2代雌蜂在小菜蛾卵表正己烷提取液处理区内滞留时间与对照区相比,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随Wolbachia在拟澳洲赤眼蜂种群中垂直感染代数的增加,拟澳洲赤眼蜂对寄主小菜蛾的嗅觉反应恢复正常,在Wolbachia感染后的F4~F6代,雌蜂在两种提取液处理区内的滞留时间均显著或极显著长于对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澳洲赤眼蜂 wolbachia 新宿主 产雌孤雌生殖 生理损失 嗅觉反应
下载PDF
我国蚊虫中昆虫共生微生物Wolbachia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宋社吾 赵彤言 +2 位作者 董言德 蒋书楠 陆宝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研究我国蚊虫中昆虫共生微生物Wolbachia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依据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建立的PCR分组检测方法 ,对我国蚊科中库蚊属、伊蚊属和按蚊属中一些蚊虫种类进行了检测。结果 :库蚊属中尖音库蚊复合组 4个亚种的实验... 目的 :研究我国蚊虫中昆虫共生微生物Wolbachia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依据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建立的PCR分组检测方法 ,对我国蚊科中库蚊属、伊蚊属和按蚊属中一些蚊虫种类进行了检测。结果 :库蚊属中尖音库蚊复合组 4个亚种的实验室种群和伊蚊属中的白纹伊蚊的 4个地理株种群均有感染 ;感染的Wolbachia株属B组中的 pip组 ;同时在白纹伊蚊种群中还发现了有A组和B组Wolbachia的双重感染 ;而同时检测的三带喙库蚊、刺扰伊蚊、埃及伊蚊的 2个地理株、中华按蚊和斯氏按蚊没有发现Wolbachia的感染。结论 :本研究应用该方法 ,成功地对我国蚊虫体内感染的Wolbachia株进行了检测与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聚合酶链反应 wolbachia 昆虫共生微生物 立克次体感染
下载PDF
我国烟粉虱自然种群中存在广泛的Wolbachia感染现象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晓鹏 李正西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7,共5页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中的细胞质遗传的一类共生菌,可以引起宿主生殖行为的改变。烟粉虱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已有的研究表明烟粉虱中存在Wolbachia的感染,但所检测到的感染率不高,并且迄今在烟粉虱中所检出的Wolbachia...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中的细胞质遗传的一类共生菌,可以引起宿主生殖行为的改变。烟粉虱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已有的研究表明烟粉虱中存在Wolbachia的感染,但所检测到的感染率不高,并且迄今在烟粉虱中所检出的Wolbachia均属于B组群。该研究从我国河北、新疆、北京、山东、浙江、广西、海南、广州和福建采集到18个烟粉虱地理种群,首先基于ITS1 rDNA克隆测序鉴定了烟粉虱的生物型,然后采用自行设计的Wolbachia 16S rDNA及wsp基因的专用引物对所采集到的烟粉虱种群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烟粉虱自然种群中都存在Wolbachia感染,同时还发现B/Q生物型烟粉虱中主要感染A组群Wolbachia,而非B/Q生物型烟粉虱中存在大量的超感染现象。该研究显示烟粉虱自然种群中Wolbachia的感染率比预想的要高得多,而分子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能是影响Wolbachia感染率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wolbachia RDNA WSP 分子鉴定
下载PDF
ftsZ基因和16SrDNA特异引物检测栗瘿蜂体内Wolbachia感染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贺一原 朱道弘 赵吕权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应用Wolbachia的ftsZ基因和16SrDNA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法检测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Yasumastu)6个地理种群(河北保定、山东泰安、甘肃陇南、湖南株洲、湖南怀化、福建福州)体内Wolbachia感染情况.结果表明:野外采集的6个地理... 应用Wolbachia的ftsZ基因和16SrDNA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法检测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Yasumastu)6个地理种群(河北保定、山东泰安、甘肃陇南、湖南株洲、湖南怀化、福建福州)体内Wolbachia感染情况.结果表明:野外采集的6个地理种群全为雌性个体;湖南株洲、福建福州两个地理种群体内有Wolbachia感染,感染率分别为25.0%和87.9%,其余4个地理种群未发现Wolbachia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ftsZ基因 16sDNA 产雌孤雌生殖 栗瘿蜂
下载PDF
中国南方双斑长跗萤叶甲地理种群遗传结构及Wolbachia感染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菁 张小飞 +3 位作者 徐玲玲 申圆圆 李肖肖 王振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0-742,共13页
【目的】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为多食性害虫,可取食为害多种农作物。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南方地区分布的双斑长跗萤叶甲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基因流水平,探究共生菌Wolbachia在中国... 【目的】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为多食性害虫,可取食为害多种农作物。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南方地区分布的双斑长跗萤叶甲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基因流水平,探究共生菌Wolbachia在中国南方双斑长跗萤叶甲地理种群中的多样性和感染情况。【方法】以线粒体COI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中国南方双斑长跗萤叶甲14个地理种群403头个体的COII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单倍型多样性(Hd)、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和基因流(Nm),并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MOVA)以及Tajima’s D和Fu’s Fs中性检验,构建单倍型中介网络关系图及系统发育树。PCR扩增Wolbachia的wsp基因,对供试种群进行Wolbachia感染率检测,并利用获得的wsp基因序列进行Wolbachia株系区分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在供试的双斑长跗萤叶甲403头个体中共检测到23种COII基因单倍型,在系统进化上分成两大分支。总种群Hd为0.748,各种群的Hd在0.394~0.782间。中性检验结果表明种群在进化上遵循中性模型,在较近的历史时期内没有经历明显的群体扩张事件。总种群的Fst为0.2481,Nm为0.76,AMOVA结果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占方差比率的73.75%。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无显著相关性(R=0.2898,P=0.0640)。14个地理种群的Wolbachia感染率在92.59%~100%之间,平均感染率为97.60%;基于wsp基因序列,在检测的感染个体中共发现6种Wolbachia株系(wMhie1~wMhie6),均属于A大组,这6种株系与已知的代表性株系区别明显而在系统发生树中单独聚为一个分支。【结论】中国南方双斑长跗萤叶甲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数种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种群间基因交流较低,遗传分化与地理隔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Wolbachia在中国南方双斑长跗萤叶甲种群中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及丰富的感染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地理种群 COII 单倍型 遗传结构 wolbachia
下载PDF
福建省烟粉虱自然种群Wolbachia感染特点 被引量:5
8
作者 林煌真 李正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9,共6页
Wolbachia是专性的细胞内细菌,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节肢动物中存在A组和B组Wolbachia,而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中主要检测到了B组Wolbachia。本研究从福建省采集到17个不同烟粉虱地理种群,首先通过rDNA-ITS... Wolbachia是专性的细胞内细菌,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节肢动物中存在A组和B组Wolbachia,而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中主要检测到了B组Wolbachia。本研究从福建省采集到17个不同烟粉虱地理种群,首先通过rDNA-ITS1克隆测序鉴定了不同烟粉虱地理种群的生物型,然后采用Wolbachia 16S rDNA的特异引物,并通过PCR-RFLP技术分析了不同烟粉虱地理种群中Wolbachia的感染特点。结果表明:从福建省闽侯、平潭、南平、来舟、漳平和沙县采集到的烟粉虱自然种群属于非B型,而非B型烟粉虱种群中存在广泛的超感染现象,即单个非B型烟粉虱个体中同时感染了不同型Wolbachia。相反,B型烟粉虱自然种群的个体中只感染A组Wolbachia。该研究依据密集采样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Wolbachia在烟粉虱自然种群中的分布确实与宿主的生物型密切相关,提示Wolbachia可能在烟粉虱的种群分化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种群分化 wolbachia 感染 RDNA PCR-RFLP
下载PDF
杂拟谷盗体内Wolbachia感染密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 被引量:4
9
作者 沈加飞 明庆磊 +2 位作者 程超 刘缠民 冯照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8-383,共6页
为搞清杂拟谷盗体内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感染密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杂拟谷盗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日龄、不同性别和不同身体部位的Wolbachia感染密度。结果表明,杂拟谷盗在卵和成虫期Wolbachi... 为搞清杂拟谷盗体内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感染密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杂拟谷盗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日龄、不同性别和不同身体部位的Wolbachia感染密度。结果表明,杂拟谷盗在卵和成虫期Wolbachia感染密度高于其幼虫和蛹期,成虫腹部的Wolbachia感染密度高于其头部和胸部,而成虫不同日龄和雌雄之间的Wolbachia感染密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明确了Wolbachia在杂拟谷盗体内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这对于揭示寄主与共生菌之间的互作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拟谷盗 沃尔巴克氏体 感染密度 时空分布
下载PDF
美棘蓟马体内Wolbachia感染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晨 冯纪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3-850,共8页
【目的】明确共生菌Wolbachia在美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体内的时空分布动态。【方法】基于Wolbachia的外膜蛋白基因(wsp)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构建标准质粒,用绝对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美棘蓟马不同发育阶段(卵、若虫、预蛹、蛹... 【目的】明确共生菌Wolbachia在美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体内的时空分布动态。【方法】基于Wolbachia的外膜蛋白基因(wsp)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构建标准质粒,用绝对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美棘蓟马不同发育阶段(卵、若虫、预蛹、蛹、成虫)和雌雄成虫不同组织(头、胸、腹、腹末3节)中Wolbachia的wsp基因拷贝数,分析美棘蓟马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情况。【结果】美棘蓟马体内Wolbachia拷贝数随美棘蓟马发育进程逐渐增大,雌性成虫期Wolbachia拷贝数显著高于卵和若虫期;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中的拷贝数存在差异,雌性成虫腹部Wolbachia拷贝数显著高于头部、胸部和腹末3节,雄性成虫胸部和腹部Wolbachia拷贝数显著高于头部和腹末3节。美棘蓟马性别和组织与体内Wolbachia拷贝数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美棘蓟马体内的Wolbachia感染状态不仅受宿主发育阶段的影响,而且与性别及分布位置有很大关系,为进一步了解该蓟马的发生、定植和扩散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棘蓟马 wolbachia WSP 时空分布 感染密度 绝对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共生菌Wolbachia感染对果蝇适合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琳 云月利 +3 位作者 李长春 陈建 张增焘 彭宇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95-198,共4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Wolbachia会对多种昆虫的生殖和生长发育等产生影响,但对于果蝇的适合度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比较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感染和未感染Wolbachia品系在产卵量、孵化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及生命期望值方面的...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Wolbachia会对多种昆虫的生殖和生长发育等产生影响,但对于果蝇的适合度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比较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感染和未感染Wolbachia品系在产卵量、孵化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及生命期望值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Wolbachia感染显著降低了果蝇的产卵量(P<0.000 1)、孵化率(P=0.018)、化蛹率(P<0.000 1)、羽化率(P<0.000 1)和成虫寿命(P<0.000 1),导致幼虫的发育历期延长(P<0.000 1),且卵期和I龄、Ⅱ龄和Ⅲ龄期幼虫生命期望值均降低.感染Wolbachia果蝇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为0.688,表明Wolbachia感染对果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存在有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果蝇 适合度 生命表
下载PDF
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中药处方分析
12
作者 魏良兵 冉晴雨 +1 位作者 胡兴民 高家荣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83-188,F0003,共7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药处方信息,为中医药治疗COVID-19和中药师的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2月确诊为COVID-19后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病人的处方资料,通过Excel表...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药处方信息,为中医药治疗COVID-19和中药师的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2月确诊为COVID-19后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病人的处方资料,通过Excel表录入整理处方相关信息数据,建立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数据库,统计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相关信息,探究用于COVID-19治疗的中药方剂信息,挖掘方剂中药物配伍的关联模式,并应用聚类方法揭示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99张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经分析,处方病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数最多,占40.40%;在中药治疗COVID-19的方案中,处方包含11~15种药材的频率最高,占比达48.49%;用药剂量在10~15 g的处方频率最高,占比达到66.67%;中药处方用药天数多在3 d以内;中药处方所花金额小于100元的处方占66%;对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发现补益药使用最多,占22%,其次是清热药18.5%;在分析用于COVID-19的中药处方中,甘草、白术、苦杏仁、茯苓、陈皮、柴胡和黄芩等药材的使用频率较高。其中,黄芩与甘草、柴胡以及半夏的组合在处方中尤为常见。这些药材的配伍显示出较高的关联性,表明它们在治疗中往往被一起使用。结论黄芩、甘草、柴胡和半夏在COVID-19的中药治疗中存在协同应用模式;在治疗中药处方中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使用频率最高,相关药物与类方组合为诊治COVID-19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中药 处方分析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下载PDF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纵隔气肿八例影像学及临床特点研究
13
作者 付强 任作雷 +5 位作者 林志强 龚剑峰 王长征 王婷 胡雅兰 谭举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515,共6页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22-12-01—2023-01-30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儿科住院的8例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患儿年龄、性别、影像学、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结果8例患儿年龄3岁7个月~12岁,男女比3∶5,高分辨率CT(HRCT)均显示双肺感染合并纵隔气肿。气肿多同时累及颈部及胸壁。肺部表现多种多样:胸膜下磨玻璃影、实变、树芽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壁增厚及网格征等,未见大片实变及“白肺”。1例患儿合并少量胸腔积液。临床表现除有发热、咳嗽外,均有明显气促,肺部听诊干湿啰音可不显著。4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应用阿奇霉素,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者给予头孢噻肟治疗。8例患儿均给予氧疗。1例患儿白细胞总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明显气急,低氧血症,常规治疗无好转,给予有创呼吸机治疗3d后好转撤机。5例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周后复查胸部CT,纵隔气肿均完全吸收,肺部病灶明显好转。结论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者多为学龄前期或学龄期儿童,婴幼儿少见。可同时合并颈部及胸壁积气。肺部病变可累及间质或实质、双肺均受累,表现形式多样。起病多有明显气急,积极氧疗。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同时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要密切关注呼吸情况,积极使用IVIG,适时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采用呼吸机人工辅助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纵隔气肿 临床特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儿童
下载PDF
新疆紫苜蓿叶象内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和分子鉴定
14
作者 王阳 刘晓晴 +1 位作者 任金龙 赵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0-1168,共9页
紫苜蓿叶象Hypera postica Gyllenhal是为害新疆苜蓿生产的主要害虫。为明确新疆紫苜蓿叶象内共生菌Wolbachia感染的分布特征、感染成因和所属超群,本研究对新疆6地区20县市的紫苜蓿叶象进行样本采集,基于Wolbachia表面蛋白基因wsp和多... 紫苜蓿叶象Hypera postica Gyllenhal是为害新疆苜蓿生产的主要害虫。为明确新疆紫苜蓿叶象内共生菌Wolbachia感染的分布特征、感染成因和所属超群,本研究对新疆6地区20县市的紫苜蓿叶象进行样本采集,基于Wolbachia表面蛋白基因wsp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系统(MLST)的5个基因(gatB、coxA、hcpA、ftsZ和fbpA)进行扩增和测序,对序列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供试样本感染Wolbachia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新疆20个县市供试样本中,仅在昌吉州和博州6个县市的紫苜蓿叶象种群中有Wolbachia感染,其中在呼图壁县的感染率(58%)最高,在阜康市感染率(6%)最低;Wolbachia感染率仅与样地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单基因数据集ML树和多基因数据集贝叶斯树分析结果均表明,新疆紫苜蓿叶象种群感染的Wolbachia菌株wHypera4具有独特性,属于A超群,而不是先前已知的B超群,这为挖掘新的生物防治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苜蓿叶象 wolbachia WSP基因 MLST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卡氏枝孢霉感染二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赵安琪 刘佳怡 +3 位作者 张雍 刘永霞 于长平 刘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第1期48-50,共3页
2例患者均为具有外伤史的老年农民,皮损表现为无症状增生性斑块。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典型的硬壳小体。真菌培养鉴定为卡氏枝孢霉(Cladophialophora carrionii)。给予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两次,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和硝酸舍他康唑乳膏。1个... 2例患者均为具有外伤史的老年农民,皮损表现为无症状增生性斑块。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典型的硬壳小体。真菌培养鉴定为卡氏枝孢霉(Cladophialophora carrionii)。给予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两次,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和硝酸舍他康唑乳膏。1个月后患者皮损改善。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发现中国卡氏枝孢霉感染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平均年龄53.7岁),50%患者有外伤史。受累部位以上肢最为多见,斑块是最常见的皮损形态,平均病程约为5.4年,由于缺乏自觉症状,患者往往推迟就诊,可能导致感染蔓延,引起畸残。卡氏枝孢霉对抗真菌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枝孢霉 着色芽生菌病 真菌感染
下载PDF
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PCT和SAA变化的意义
16
作者 刘红娜 陈兴河 +2 位作者 华红果 王娜 吴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出血(ICH)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和淀粉样蛋白A(SAA)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05—2023-05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2例外伤性ICH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42例)和未感染组...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出血(ICH)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和淀粉样蛋白A(SAA)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05—2023-05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2例外伤性ICH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42例)和未感染组(80例),分析感染分布特征以及病原菌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PCT和SAA水平,ROC曲线评价血清PCT和SAA水平预测外伤性ICH术后发生感染的效能。结果42例外伤性ICH患者术后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比54.76%,其次为颅内和胃肠道,占比分别为19.05%、14.29%。感染部位共分离出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31%,以肺炎克雷伯菌(16.91%)和铜绿假单胞菌(12.31%)为主;革兰阳性菌占44.61%,以D型溶血性链球菌(13.84%)为主;真菌占3.08%,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3.08%)。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和SAA及联合预测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780、0.885(P<0.05)。血清PCT和SAA联合检测预测术后感染的灵敏度80.36%,特异度85.26%。结论外伤性ICH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革兰阳性菌(D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血清PCT联合SAA检测对外伤性ICH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出血 术后感染 降钙素原 淀粉样蛋白A 血清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云南省淡水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17
作者 董路 段博芳 +6 位作者 杨建发 杨红梅 李坤 马洲 董星和 李永华 邹丰才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为了查明云南省淡水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从野外和农贸市场采集5种螺共4502份,取其肌肉用组织压片法镜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再提取组织DNA,采用PCR扩增广州管圆线虫ITS基因。镜检发现,在福寿螺中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 为了查明云南省淡水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从野外和农贸市场采集5种螺共4502份,取其肌肉用组织压片法镜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再提取组织DNA,采用PCR扩增广州管圆线虫ITS基因。镜检发现,在福寿螺中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PCR扩增显示:5份样品为广州管圆线虫阳性,总阳性率为0.111%(5/4502);不同地区间,昆明市阳性率最高(0.231%,4/1734),德宏州(0.221%,1/453)次之;不同淡水螺种类中,福寿螺阳性率为0.192%(4/2081),环棱螺阳性率为0.160%(1/624),其余3种螺未检出;不同采样环境下,农贸市场阳性率为0.192%(4/2083),野外环境阳性率为0.041%(1/2419)。不同螺种类和采样环境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获悉了云南省部分淡水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为云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螺 广州管圆线虫 ITS基因 感染
下载PDF
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部件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假体周围感染
18
作者 潘希安 张远金 +4 位作者 张国富 李俊 刘炳霞 周定康 孙法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99-4505,共7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是影响假体使用寿命的常见原因,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成为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的新方法。目的:观察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部件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是影响假体使用寿命的常见原因,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成为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的新方法。目的:观察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部件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2年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2例初次全髋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所有患者感染时间均为初次置换3周以内,术中取关节液及感染滑膜行细菌培养均证实为急性期感染,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治疗。术前、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以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评价感染情况,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价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了解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1)非假体周围感染原因死亡1例后失访,予以排除,其余21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为(19.52±3.88)个月,其中20例患者手术治疗成功,1例失败,感染控制率为95%;(2)患者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选择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控制髋关节感染,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感染导致的髋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保留假体清创 假体周围感染 组配式部件 髋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和复制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郑铁锁 李永红 +5 位作者 韩翡 李静 童菊芸 陈镇荣 杨傲冰 陈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免疫抑制的禽类疾病,给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许多科研工作者对IBDV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IBDV感染和复制的分子机制...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免疫抑制的禽类疾病,给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许多科研工作者对IBDV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IBDV感染和复制的分子机制很复杂。论文主要对IBDV蛋白和宿主蛋白及因子相互作用在感染和复制中的作用、IBDV感染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位点、IBDV感染后调控宿主细胞因子和干扰素、细胞凋亡情况和影响病毒感染和复制的miRNAs、lncRNAs和circRNAs进行综述,为IBDV的进一步研究和IBD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感染 复制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外界生态因子对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生殖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海燕 张莹 +3 位作者 丛斌 钱海涛 董辉 付海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66-2372,共7页
【目的】明确水平人工转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获得营产雌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在环境条件改变时的遗传稳定性,探索Wolbachia与其宿主间的相互适应性。【方法】采用喂食抗生素、持续高温处理、与雄蜂交配等方法,观察产雌孤... 【目的】明确水平人工转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获得营产雌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在环境条件改变时的遗传稳定性,探索Wolbachia与其宿主间的相互适应性。【方法】采用喂食抗生素、持续高温处理、与雄蜂交配等方法,观察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和羽化等情况。【结果】抗生素诱导下,从F2代开始出现雄蜂,经诱导获得的雄性与正常雌性、诱导获得雌性交配可以产生后代,且20个后代群体都有雄性个体出现;25℃恒温下,与雄性交配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数和未交配的相比显著降低,到F7代恢复正常,只有交配的F2、F4后代出现个别雄蜂,其它世代和未交配所有世代均未出现雄蜂。而32℃高温下,交配与未交配至F5代所有羽化个体全为雄蜂。【结论】不同温度下与雄蜂交配不会改变Wolbachia感染引起的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方式,抗生素处理和持续至少20d的32℃高温是改变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松毛虫赤眼蜂 孤雌生殖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