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Suitable Producing Areas of Wolfiporia extensa (Peck) Ginns by TCMGIS-Ⅱ
1
作者 Zhen WANG Liang DONG +4 位作者 Jiachun LI Wei XIAO Zhenzhong WANG Caixiang XIE Linfang HU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4期83-86,92,共5页
Based on database of ecological factor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pace analysis method, we analyzed suitability of Wolfiporia extensa (Peck) Ginns producing region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Based on database of ecological factor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pace analysis method, we analyzed suitability of Wolfiporia extensa (Peck) Ginns producing region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zoning and cultivation. Ecological factors we analyzed mainly include temperature, altitude, and soil.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Hubei, Anhui, Yunnan, Guizhou and Sichuan provinces are regions that have highest similarity with original producing areas of Wolfiporia extensa (Peck) Ginns. This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actual conditions. In addition, we predicted some regions (for example, Gansu) that have not been recorded in literature, which provides scientific and reliable data support for seed introduction and expansion of Wolfiporia extensa (Peck) Ginns. Using the GIS-based program for the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GIS-II) to analyze suitability of Wolfiporia extensa (Peck) Ginns producing regions is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and will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seed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and scientific zoning of Wolfiporia extensa (Peck) Gin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fiporia extensa (Peck) Ginns ECOLOGICAL FACTORS
下载PDF
茯苓多糖合成途径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鉴定
2
作者 夏丽珍 李立志 +1 位作者 张晓俊 张燎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2,共9页
采用已报道的灵芝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基因序列对茯苓基因组进行搜索比对,获得茯苓WcPGM和WcUGPP候选基因序列;以茯苓的cDNA为模板,成功克隆获得WcPGM和WcUGPP基因;随后利用pPIC9K构建2个基因的表达载体... 采用已报道的灵芝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基因序列对茯苓基因组进行搜索比对,获得茯苓WcPGM和WcUGPP候选基因序列;以茯苓的cDNA为模板,成功克隆获得WcPGM和WcUGPP基因;随后利用pPIC9K构建2个基因的表达载体,并转化至毕赤酵母进行异源表达。序列分析表明WcPGM和WcUGPP基因全长分别为2021 bp和2144 bp,其中WcPGM基因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编码564个氨基酸;WcUGPP基因含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编码50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WcPGM和WcUGPP与来源于绣球菌的ScPGM和ScUGPP的同源性分别为87%和91%。酶活测定表明,重组酶WcPGM可转化葡萄糖-1-磷酸(G1P)为葡萄糖-6-磷酸(G6P),酶活达1540 U·mL^(-1);重组酶WcUGPP可催化G1P和尿苷三磷酸(UTP)合成UDP-葡萄糖(UDP-Glc),酶活达660 U·mL^(-1),表明从茯苓中筛选到的2个酶WcPGM和WcUGPP具有PGM和UGPP活性。分子模拟表明,WcPGM在催化可逆反应过程中S114为磷酸供体和受体,R24和K379作为催化酸和碱实现底物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而E366和S368可实现底物的2种朝向,保障了中间产物葡萄糖-1,6-二磷酸的翻转,确保了WcPGM的可逆反应;而WcUGPP活性中心的核苷酸结合Loop和糖结合Loop保障了底物的正确朝向,K390作为催化碱实现了底物UTP/G1P与UDP-Glc的可逆反应。该研究为茯苓多糖合成途径的解析和代谢工程提升茯苓多糖产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毕赤酵母 异源表达 催化机制 分子模拟
下载PDF
The Wolfiporia cocos 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Shed Light on the Formation of Its Edible and Medicinal Sclerotium 被引量:5
3
作者 Hongmei Luo Jun Qian +13 位作者 Zhichao Xu Wanjing Liu Lei Xu Ying Li Jiang Xu Jianhong Zhang Xiaolan Xu Chang Liu Liu He Jianqin Li Chao Sun Francis Martin Jingyuan Song Shilin Chen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55-467,共13页
Wolfiporia cocos(F. A. Wolf) has been praised as a food delicacy and medicine for centuries in China. Here, we present the 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of the Chinese strain CGMCC5.78 of W. cocos. High-confidence function... Wolfiporia cocos(F. A. Wolf) has been praised as a food delicacy and medicine for centuries in China. Here, we present the 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of the Chinese strain CGMCC5.78 of W. cocos. High-confidence functional prediction was made for 9277 genes among the 10,908 total predicted gene models in the W. cocos genome. Up to 2838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were identified to be related to sclerotial development by comparing the transcriptomes of mycelial and sclerotial tissues. These DEGs are involved in mating processes, differentiation of fruiting body tissues, and metabolic pathways. A number of genes encoding enzymes and regulatory factors related to polysaccharide and triterpenoid production were strikingly regulated. A potential triterpenoid gene cluster including the signature lanosterol synthase(LSS) gene and its modified components were annotated. In addition, five 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ase(NRPS)-like gene clusters,eight polyketide synthase(PKS) gene clusters, and 15 terpene gene cluster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genome.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he velevt family proteins, transcription factors,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 and signaling components indicated their essential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fungal development and secondary metabolism in W. cocos. These 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resources will be valuable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controlling sclerotial formation and for its improved medicin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fiporia cocos Genome sequencing Sclerotial formation Fungal development Polysaccharide and triter-penoid biosynthesis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和茯苓多糖对长江鲟幼鱼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建明 张德志 +3 位作者 舒德斌 田甜 饶军 苏巍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18,共9页
为了研究黄芪多糖(APS)和茯苓多糖(WCP)对长江鲟幼鱼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将150尾10月龄长江鲟幼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PS0.1组(按体重添加黄芪多糖0.1 g/kg)、APS0.2组(按体重添加黄芪多糖0.2 g/kg... 为了研究黄芪多糖(APS)和茯苓多糖(WCP)对长江鲟幼鱼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将150尾10月龄长江鲟幼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PS0.1组(按体重添加黄芪多糖0.1 g/kg)、APS0.2组(按体重添加黄芪多糖0.2 g/kg)、WCP0.1组(按体重添加茯苓多糖0.1 g/kg)和WCP0.2组(按体重添加茯苓多糖0.2 g/k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各组在基础日粮中按照鱼体重量添加不同含量的黄芪多糖和茯苓多糖,用水稀释成糊状,每天灌服1次,连续投喂20 d。试验第20天每个重复随机选取5尾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补体3(C3)、补体4(C4)、碱性磷酸酶(AKP)、γ干扰素(IFN-γ)、溶菌酶(LZM)、抗菌肽(TP)]、抗应激指标[皮质醇(COR)、热休克蛋白-70(HSP-70)、褪黑素(MT)]、肠道消化酶指标[肠蛋白酶、肠脂肪酶、肠淀粉酶],并分析黄芪多糖和茯苓多糖对长江鲟幼鱼抗氧化、免疫、抗应激及消化功能影响程度,同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PS0.2组长江鲟幼鱼血清SOD、POD、CAT、GSH-Px活性及T-AOC(P<0.05)显著提高,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效果好于APS0.1组;WCP0.2组血清POD、GSH-Px活性及血清T-AOC显著提高(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效果好于WCP0.1组;APS0.2组长江鲟幼鱼血清IgG、IgM、C3、C4、TP含量及AKP、LZM活性显著提高(P<0.05),且作用效果优于APS0.1组;WCP0.1组、WCP0.2组长江鲟幼鱼血清IgG、C3含量及LZM活性均提高,其中WCP0.2组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APS0.1组、APS0.2组长江鲟幼鱼幼鱼血清COR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APS0.2组和WCP0.2组长江鲟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黄芪多糖对长江鲟幼鱼抗氧化、免疫、抗应激及消化功能均产生影响,其中ASP0.2组的影响能力强于APS0.1组;茯苓多糖对长江鲟幼鱼的抗氧化、免疫及消化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WCP0.2组的影响能力较大,WCP0.1组影响甚微,而对抗应激能力没有产生影响。长江鲟幼鱼抗氧化、免疫、抗应激、消化酶活性指标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相关性较复杂。说明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和茯苓多糖均能够增强长江鲟幼鱼的抗氧化、抗应激、免疫和肠道消化酶功能,其中黄芪多糖的作用效果优于茯苓多糖,建议在长江鲟幼鱼日粮中添加0.2 g/kg黄芪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鲟幼鱼 黄芪多糖 茯苓多糖 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野生茯苓鉴定及其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覃雯 尹立伟 +4 位作者 胡婷 杨春成 武琳 黄祝 胡雅楠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2-722,共11页
为揭示茯苓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及培养方式对其主要酶系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对野生茯苓菌株进行培养特性的显微观察,利用3对引物PCR扩增进行系统发育学的鉴定,经定性培养筛选出优势菌株YX1,采用酶标仪测定不同条件下茯苓纤维素酶、半纤维... 为揭示茯苓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及培养方式对其主要酶系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对野生茯苓菌株进行培养特性的显微观察,利用3对引物PCR扩增进行系统发育学的鉴定,经定性培养筛选出优势菌株YX1,采用酶标仪测定不同条件下茯苓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降解酶的活力大小。结果表明:(1)茯苓有菌丝体、子实体和菌核3种形态特征。(2)PCR分别获得rDNA-ITS序列1652 bp、核糖体大亚基序列660 bp和翻译延伸因子序列545 bp,提交至NCBI,登录号分别为ON129554、ON129553和ON155840。(3)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有松木屑和无松木屑条件下,外切β-葡聚糖酶(CBH)、内切β-葡聚糖酶(EG)、β-葡萄糖苷酶(BGL)最高分泌量分别为16~17 U·mL^(-1)、32~35 U·mL^(-1)、36~37 U·mL^(-1);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最高分泌量分别为28~38 U·mL^(-1)、280~342 U·mL^(-1)、9~11 U·mL^(-1);锰过氧化物酶(MnP)、漆酶(laccase)、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这3种木质素降解酶在4种不同培养液中均有微弱的酶活性,木质纤维素酶中的酶活性大小依次为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BGL>EG>CBH>α-葡萄糖苷酶>LiP>MnP>Laccase,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表明,该研究结合形态学与分子鉴定,明确了野生茯苓YX1的分类地位,与褐腐菌在亲缘关系上既有联系又存在遗传差距,为茯苓产生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的降解机制提供了基础酶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ITS序列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 木质素降解酶
下载PDF
茯苓菌丝常规培养和复壮培养的条件优化
6
作者 向蒙 熊诗俊 +4 位作者 彭逸斯 黄莉萍 何鲜 张瑶婷 彭国平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2期94-101,共8页
通过分析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对茯苓菌丝生长的影响,优化菌丝常规培养条件,并对已退化的茯苓菌丝进行复壮培养条件优化,以解决茯苓栽培中菌种退化问题。结果表明,茯苓菌丝常规培养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玉米蛋白... 通过分析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对茯苓菌丝生长的影响,优化菌丝常规培养条件,并对已退化的茯苓菌丝进行复壮培养条件优化,以解决茯苓栽培中菌种退化问题。结果表明,茯苓菌丝常规培养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玉米蛋白粉加酵母膏,初始pH为6.0,培养温度为31℃,此条件下菌丝洁白、浓密且菌苔较厚;茯苓菌丝复壮培养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加酵母膏,初始pH为5.5,培养温度为31℃,此条件下菌丝洁白、浓密且菌苔较厚,菌丝生长速度比复壮前提高了17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菌丝常规培养 复壮培养
下载PDF
茯苓健脾作用活性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兵影 薛志强 +2 位作者 邓建新 石利春 包海鹰 《菌物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110-112,118,共4页
通过建立饮食失节、过食肥甘所致的小鼠脾虚模型,以体重、饮食量、外部表现特征及脾指数为指标,从茯苓总三萜类、茯苓总多糖及茯苓水煎剂中确定具有健脾作用的有效活性部位。结果表明:茯苓总三萜类对脾虚小鼠有明显的恢复作用,茯苓水煎... 通过建立饮食失节、过食肥甘所致的小鼠脾虚模型,以体重、饮食量、外部表现特征及脾指数为指标,从茯苓总三萜类、茯苓总多糖及茯苓水煎剂中确定具有健脾作用的有效活性部位。结果表明:茯苓总三萜类对脾虚小鼠有明显的恢复作用,茯苓水煎剂也有一定作用,而茯苓总多糖作用不明显。说明茯苓总三萜类是茯苓治疗过食肥甘所致小鼠脾虚证的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三萜 茯苓多糖 茯苓水煎剂 脾虚小鼠
下载PDF
茯苓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组织抗氧化能力及Bax、Bcl-2蛋白表达影响 被引量:45
8
作者 黄聪亮 郑佳俐 +1 位作者 李凤林 宫敬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8,共7页
研究探讨茯苓多糖(WRP)对2型糖尿病(NIDDM)小鼠肾组织抗氧化能力及Bax、Bcl-2蛋白表达影响。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方式诱导NIDDM动物模型,然后将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WRP灌胃组、罗格列酮灌胃组,药物连... 研究探讨茯苓多糖(WRP)对2型糖尿病(NIDDM)小鼠肾组织抗氧化能力及Bax、Bcl-2蛋白表达影响。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方式诱导NIDDM动物模型,然后将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WRP灌胃组、罗格列酮灌胃组,药物连续灌胃42 d,检测小鼠肾组织抗氧化能力以及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WRP能使NIDDM小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明显升高,丙二醛的水平明显降低;即WRP能增强机体肾脏的抗氧化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保护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减轻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WRP能抑制NIDDM小鼠肾组织中Bax基因过多表达;使糖尿病状态下肾组织细胞凋亡趋势受到抑制,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2型糖尿病 肾组织 BAX Bcl-2
下载PDF
茯苓交配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霜 刘志斌 +3 位作者 陈国广 韦萍 欧阳平凯 陈立国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6期81-83,共3页
以茯苓栽培种"大泡引"为研究材料,茯苓菌丝为无锁状联合的多核菌丝,担孢子中双核孢子占75 3%、单核孢子2 4%、无核孢子22 3%。30个单孢株进行单孢配对结果为拮抗现象(不亲和)占总数的26 7%。茯苓菌株具有单孢结实现象,占单孢... 以茯苓栽培种"大泡引"为研究材料,茯苓菌丝为无锁状联合的多核菌丝,担孢子中双核孢子占75 3%、单核孢子2 4%、无核孢子22 3%。30个单孢株进行单孢配对结果为拮抗现象(不亲和)占总数的26 7%。茯苓菌株具有单孢结实现象,占单孢株总数的18%。由以上结果可初步得出茯苓菌为同宗结合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交配型 单孢分离 拮抗 栽培 真菌
下载PDF
茯苓多糖对Ⅱ型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69
10
作者 黄聪亮 郑佳俐 +1 位作者 李凤林 宫敬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5,共5页
为探讨茯苓多糖(WRP)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采用Ⅱ型糖尿病(NIDDM)小鼠模型,灌胃不同剂量的茯苓多糖28 d,然后测定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为探讨茯苓多糖(WRP)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采用Ⅱ型糖尿病(NIDDM)小鼠模型,灌胃不同剂量的茯苓多糖28 d,然后测定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化指标,并进行口服糖耐量(OGTT)试验。结果表明WRP能有效地降低血糖、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TC、TG和LDL-C水平,增加HDL-C水平;能提高NIDDM小鼠葡萄糖耐受力,改善糖耐量的异常。WRP对NIDDM小鼠具有降糖作用,且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引起脂代谢紊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链脲佐菌素 血糖 脂代谢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口服糖耐量
下载PDF
云南野生与栽培茯苓中矿质元素含量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邢博 张霁 +2 位作者 李杰庆 王元忠 刘鸿高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60-365,379,共7页
建立微波消解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云南15个产地野生与栽培茯苓菌核中Fe,Mn、Cu、Zn、Co、Li、V、Ba、cr、As、cd、P11等12种矿质元素,探讨茯苓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采用SPSS21.0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 建立微波消解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云南15个产地野生与栽培茯苓菌核中Fe,Mn、Cu、Zn、Co、Li、V、Ba、cr、As、cd、P11等12种矿质元素,探讨茯苓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采用SPSS21.0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均大于O.9990,检出限范围在0.009~1.035μg/L之间,参考物菠菜(GBW10015)和灌木枝叶(GBW07603)测定值在国家参考标准值范围内,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所测样品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栽培种Fe、Mn、Co、V、Cr等元素含量高于野生;野生和栽培菌核q-Fe元素含量范围分别为31.8~108.3、49.7~805.6mg/kg,Mn元素含量分别为5.59~35.6、12.9~67.7mg/kg;Cu、Zn和Ba元素平均含量在1~10mg/kg之间;c0、Li、V、As、Cd、Ph、Cr等均小于Irag/kg,其中As(〈0.16mg/kg)、Cd(〈0.03mg/kg)、Pb(〈0.35mg/kg)等有毒重金属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药典》(2015版)最高限量。第一主成分解释原始数据变量的49.060%,Mn、Fe、V、Li、As、Cr等元素载荷值较大,茯苓中特征元素为Mn、Fe、V、Li、As、Cr,相关性分析显示14对矿质元素呈现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元素在茯苓生长过程中存在内在的相关关系,不同产地样品中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可能与降水、温度、生长的土壤环境和生长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矿质元素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茯苓褐腐过程中木材化学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改云 任海青 +1 位作者 秦特夫 江泽慧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2-596,共5页
用褐腐真菌茯苓按常规栽培方法对木材进行降解,对比研究了正常材和不同腐朽程度木材化学组成之间的差异,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发现,腐朽初期,综纤维素和戊聚糖的含量及纤维素结晶度随腐朽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用褐腐真菌茯苓按常规栽培方法对木材进行降解,对比研究了正常材和不同腐朽程度木材化学组成之间的差异,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发现,腐朽初期,综纤维素和戊聚糖的含量及纤维素结晶度随腐朽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木质素和1%NaOH抽出物的相对含量却逐渐升高。当腐朽进行到15周时,综纤维素含量、戊聚糖含量和纤维素结晶度分别由正常材的72.80%、14.95%和40.3%下降到18.57%、8.58%和16.1%,木质素含量和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从27.30%和12.89%增加到43.88%和70.07%。之后,随着腐朽时间的延长,木材的组成几乎保持不变。FTIR结果证实了相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褐腐 木材 化学成分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云南野生茯苓中矿质元素含量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孙景 张霁 +1 位作者 赵艳丽 王元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68-73,共6页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测定云南野生茯苓中Li、Mg、K、Ca、V、Cr、Mn、Fe、Cu、Zn、As、Rb、Sr、Cs、Pb 15种矿质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云南野生茯苓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测定云南野生茯苓中Li、Mg、K、Ca、V、Cr、Mn、Fe、Cu、Zn、As、Rb、Sr、Cs、Pb 15种矿质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云南野生茯苓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使用ICP-MS法对采集自云南省28个地区野生茯苓样品中15种矿质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元素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0,15种测定元素均在推荐值(真实值)范围内,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云南野生茯苓中矿质元素的测定。所测试野生茯苓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中Ca(925.79μg/g)、K(370.42μg/g)、Mg(115.20μg/g)和Fe(115.80μg/g)的含量较高,有毒重金属As(0.04μg/g)和Pb(0.20μg/g)的含量均未超出GB 267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及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有毒重金属限量标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全部变量信息的77.55%,得出云南野生茯苓的特征元素为V、Fe、Li、As、Cs、Cr、Pb、Sr、Ca、Mn。聚类分析将所测元素分为3类,其中Fe、V、Li、Cs、As、Cr、Pb聚为一类,K、Rb、Zn、Mg、Cu、Mn聚为一类,Ca、Sr聚为一类,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一致。不同产地茯苓样品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矿质元素均存在很大差异,这可能是野生茯苓样品中矿质元素含量受云南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茯苓 矿质元素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茯苓栽培菌株的RAPD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蔡丹凤 陈美元 +3 位作者 郭仲杰 李洪荣 王雪英 王泽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7-60,共4页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4个茯苓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探究茯苓栽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茯苓菌株的鉴别及育种提供DNA依据。研究中应用9个RAPD引物对茯苓栽培菌株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4个RAPD引物,扩增出21条比较明显的条带...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4个茯苓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探究茯苓栽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茯苓菌株的鉴别及育种提供DNA依据。研究中应用9个RAPD引物对茯苓栽培菌株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4个RAPD引物,扩增出21条比较明显的条带。利用21条扩增带对14个菌株进行聚类分析,获得14个茯苓栽培菌株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在53%的相似值时,14个茯苓栽培菌株可分为2大类群,而在93%相似值时可分为13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RAPD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茯苓中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5
作者 杨树东 包海鹰 《菌物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55-61,共7页
主要对中药茯苓中的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进行了综述。到目前为止已从茯苓的菌核和菌丝中分离到三萜类物质39个,其中羊毛甾-8-烯型三萜12个,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16个,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7个,3,4-开环-羊毛甾-8-烯... 主要对中药茯苓中的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进行了综述。到目前为止已从茯苓的菌核和菌丝中分离到三萜类物质39个,其中羊毛甾-8-烯型三萜12个,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16个,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7个,3,4-开环-羊毛甾-8-烯型三萜2个,三环二萜类1个,齐墩果烷型三萜1个;分离到多糖类物质2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三萜 多糖 茯苓
下载PDF
茯苓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蔡丹凤 陈美元 +4 位作者 郭仲杰 王雪英 林佩瑛 林海芳 林杰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通过对茯苓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含水量等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的8种碳源、6种氮源中,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4℃~30℃,最适温度为28℃;培养基的适宜初始pH为3~6... 通过对茯苓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含水量等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的8种碳源、6种氮源中,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4℃~30℃,最适温度为28℃;培养基的适宜初始pH为3~6,最适pH为3;培养基的适宜含水量为55%~60%,最适含水量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菌株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茯苓棚室代料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剑 王克勤 +3 位作者 苏玮 傅杰 熊欢 边银丙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4期40-43,共4页
以松木屑、松枝碎块、棉籽壳为主要培养料,采用"鲜菌核"作为"诱引",进行菇棚层架菌袋覆土和大田坑穴菌袋覆土两种栽培方式的茯苓栽培实验。其中,以松木屑和松枝碎块为主要原料的栽培料配方栽培效果优于以棉籽壳和... 以松木屑、松枝碎块、棉籽壳为主要培养料,采用"鲜菌核"作为"诱引",进行菇棚层架菌袋覆土和大田坑穴菌袋覆土两种栽培方式的茯苓栽培实验。其中,以松木屑和松枝碎块为主要原料的栽培料配方栽培效果优于以棉籽壳和松枝碎块为主要原料的配方;菇棚层架栽培和自然露地栽培的产量均低于大田低矮简易棚栽培,在大田搭置低矮简易棚栽培方式获得最好成活率达92.85%,平均生物学效率达18.25%,这一栽培结果与对照的段木茯苓栽培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松木屑 松枝碎块 代料栽培
下载PDF
茯苓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屈直 陶刚 +3 位作者 朱国胜 朱英 刘永翔 刘作易 《菌物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170-174,共5页
为探讨国内茯苓人工栽培的主要品种和贵州野生茯苓菌株亲缘关系,利用RAPD技术对供试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从41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101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39个位点(38.6%)具有多态性,通过PAUP软件进行数据处... 为探讨国内茯苓人工栽培的主要品种和贵州野生茯苓菌株亲缘关系,利用RAPD技术对供试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从41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101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39个位点(38.6%)具有多态性,通过PAU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最大简约法(MP法)进行聚类分析,并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亲缘关系非常相近,仅在某些引物的扩增物上存在较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种质资源 RAPD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茯苓子实体培养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诸发会 刘永翔 +2 位作者 朱国胜 屈直 刘作易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2期11-14,共4页
实验从培养基成分、光照、培养温度、传代次数上对茯苓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形成子实体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茯苓菌株子实体产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7±1)℃,光照强度60%,培养时间18~30 d,传代次数5~7代,空... 实验从培养基成分、光照、培养温度、传代次数上对茯苓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形成子实体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茯苓菌株子实体产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7±1)℃,光照强度60%,培养时间18~30 d,传代次数5~7代,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产生的子实体形态和数量各不相同,可形成蜂窝状、山状、迷宫状、小菊花状或针状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子实体 培养条件
下载PDF
茯苓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伟霞 李福后 《菌物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65-68,共4页
研究了酶、酶解时间、菌龄、稳渗剂等对茯苓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茯苓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1.5%)和蜗牛酶(1.5%)的等量混合酶解系统,酶解时间3h,7d菌龄菌丝,产量可达1.77×10^7个/mL。以甘露醇... 研究了酶、酶解时间、菌龄、稳渗剂等对茯苓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茯苓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1.5%)和蜗牛酶(1.5%)的等量混合酶解系统,酶解时间3h,7d菌龄菌丝,产量可达1.77×10^7个/mL。以甘露醇为稳渗剂,采用CYM再生培养基,酶解时间3h,7d菌龄菌丝,其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为0.164%。这一结果为茯苓通过原生质体技术进行菌种改良提供了重要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