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gnificant Mercury Isotope Anomalies in Hydrothermal Altered Coals from the Huaibei Coalfield,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ZHENG Liugen SUN Ruoy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2263-2264,共2页
Igneous intrusion into coal-bearing strata can cause an abrupt increase of temperature-pressure and trigger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at the igneous rock-coal contact zone. The conductive heat of intruded lnagma and co... Igneous intrusion into coal-bearing strata can cause an abrupt increase of temperature-pressure and trigger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at the igneous rock-coal contact zone. The conductive heat of intruded lnagma and convective migration of secondary hydrothermal fluids have been observed to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concentrations and modes of occurrence of mercury (Hg) in thermally-intruded co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 rock Significant Mercury Isotope Anomalies in Hydrothermal Altered coals from the huaibei coalfield China
下载PDF
安徽省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剩余资源综合调查、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蒋健明 韩锋 +6 位作者 丁海 余苇 俞显忠 徐宏杰 尚建华 易小会 朱建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8,共13页
随着去产能政策和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安徽省两淮煤田先后关闭了大量资源枯竭、经济亏损、产能落后的煤炭矿井。本文在综合调查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剩余资源潜力的基础上,梳理了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当... 随着去产能政策和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安徽省两淮煤田先后关闭了大量资源枯竭、经济亏损、产能落后的煤炭矿井。本文在综合调查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剩余资源潜力的基础上,梳理了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3年底,两淮煤田63处废弃煤炭矿井剩余煤炭资源约24.33亿t、煤层气约102.83亿m^(3)、可利用地下空间约7383.80万m^(3)、天然焦约3.45亿t,此外还有丰富的矿井水、地热和土地等其他可利用资源,具有良好的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虽然目前两淮煤田在废弃煤炭矿井煤层气、矿井水、土地和共伴生矿产等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但仍然面临基础资料缺失、管理体系不完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单一和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本文从信息化建设、基础理论研究和探索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展望,以期加快开发利用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煤炭矿井 两淮煤田 煤炭资源 开发利用 煤层气资源
下载PDF
淮北煤田钱营孜矿井控煤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分析
3
作者 汪伟民 顾承串 +2 位作者 程龙艺 吴基文 翟晓荣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46,共14页
钱营孜矿井位于淮北煤田宿县矿区的西部,毗邻徐宿弧形推覆构造南段的外缘带。为认识该矿井构造变形与演化规律、动力学机制以及指导未来资源探采方向提供重要地质依据。利用最新的矿井地质勘探与生产资料,对钱营孜矿井开展构造格架和控... 钱营孜矿井位于淮北煤田宿县矿区的西部,毗邻徐宿弧形推覆构造南段的外缘带。为认识该矿井构造变形与演化规律、动力学机制以及指导未来资源探采方向提供重要地质依据。利用最新的矿井地质勘探与生产资料,对钱营孜矿井开展构造格架和控煤构造样式分析,划分矿井构造期次,讨论构造发育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结果表明,矿井内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总体呈一轴向NNE、向SSW仰起的宽缓向斜;矿井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逆断层数量大于正断层,2类断层的走向均以NE至NNE向为主,其次为NS向;矿井构造格架显著受控于数条NS向至NE向的大型断层,自西向东受南坪断层、F_(22)、F_(17)、DF_(200)及双堆断层等主干断层的分割,呈现东、西分带特征;矿井控煤构造样式可以划分为挤压、伸展和走滑3个类型,以及逆冲牵引褶皱、对冲式构造、冲起构造、叠瓦状构造、地堑、地垒、阶梯状断层、正花状构造、羽状雁列式构造9个亚类型;构造组合分析表明,F_(17)断层除逆冲活动之外,还存在显著的平移活动。矿井构造可划分为5期,从早到晚分别为:轴向NNE的冯家向斜、近NS向逆断层、NNE向逆-左行平移断层及NE向逆断层、近NS向正断层、NE向正断层。矿井内第1,2期缩短构造分别是印支期华北克拉通与华南板块汇聚过程中的前陆变形及随后陆-陆碰撞造山变形的影响结果;第3期压扭性构造与西太平洋区伊泽奈崎板块早白垩世初向东亚大陆边缘快速斜向俯冲有关;第4,5期伸展构造则是早白垩世以来中国东部强烈伸展背景下发育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煤构造样式 构造分期 大地构造背景 南坪断层 钱营孜矿井 淮北煤田
下载PDF
Heat flow and its coalbed gas effects in the central-south area of the Huaibei coalfield, eastern China 被引量:9
4
作者 TAN JingQiang JU YiWen +2 位作者 ZHANG WenYong HOU QuanLin TAN YongJi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672-682,共11页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geo-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K) of 62 samples from the central-south area of the Huaibei coalfield in eastern China, we calculated the heat flow and plotted i...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geo-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K) of 62 samples from the central-south area of the Huaibei coalfield in eastern China, we calculated the heat flow and plotted its distribution ma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heat flow in the research area is about 60 mW/m2. I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major energy basins in the North China Plate, but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gional geology and the deep geological setting. The heat flow is comparatively higher in the southeastern, central, and northwestern areas than in the north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areas. The geo-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bottom interface of the Permian coal measure was drawn by calculating its embedding depth and geo-temperature gradients. Finally, the present gas generation condition of the Permian coal measure is discussed by associating with the temperature condition, 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 (Ro), the metamorphism of coal and tectonic-burial evolution. The study indicates all present characters of the Permian coal measure, such as lower present temperature, higher Ro value, middle-high rank coals, and uplift and extension events after the coal measure sediment, are favorable for the generation of secondary biogenic gas, but not thermogenic gas or primary biogenic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ENT geo-temperature thermal CONDUCTIVITY heat flow coalbed gas RESOURCE effect coal MEASURE huaibei coalfield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coalbed gas generation between Huaibei-Huainan coalfields and Qinshui coal basin based on the tectono-thermal modeling 被引量:13
5
作者 WU YuDong JU YiWen +3 位作者 HOU QuanLin HU ShengBiao PAN JieNan FAN JunJi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7期1069-1077,共9页
The geothermal history and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history of the Huaibei-Huainan coalfields were re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 data, and their correlative restriction on coalbed gas generation of H... The geothermal history and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history of the Huaibei-Huainan coalfields were re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 data, and their correlative restriction on coalbed gas generation of Huaibei-Huainan coalfields and Qinshui coal basin was discussed. The burial, thermal, and maturity histories of are similar between Huaibei coalfield and Huainan coalfield,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Qinshui coal basin. Based on the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characters of Huaibei-Huainan coalfields and Qinshui basin, the process of coalbed gas gener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1) During Early Mesozoic, both in Huaibei-Huainan and Qinshui, the buried depth of Permian coal seams increased rapidly, which resulted in strong metamorphism and high burial temperature of coal seams. At this stage, the coal rank was mainly fat coal, and locally reached coking coal. These created an environment favoring the generation of thermogenic gas. (2) From Late Jurassic to Cretaceous, in the areas of Huaibei-Huainan, the strata suffered from erosion and the crust became thinning, and the Permian coal-bearing strata were uplifted to surface. At this stage, the thermogenic gas mostly escaped. Conversely, in Qinshui basin, the cover strata of coal seams kept intact during this stage, and the thermogenic gas were mostly preserved. Furthermore,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magmatism, the burial temperature of coal seams reached higher peak value, and it was suitable for the secondary generation of thermogenic gas. (3) From Paleogene onward, in area of Huainan-Huaibei, the maturity of coal and burial temperature were propitious to the generation of secondary biogenic gases. However, in Qinshui basin, the maturity of coal went against genesis of second biogenic gas or thermogenic gas. By comparison, Huaibei-Huainan coalfields are dominated by thermogenic gas with a significant biogenic gas and hydrodynamic overprint, whereas Qinshui basin is dominated mainly by thermogenic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发电 两淮煤田 沁水煤田 煤田构造 天然气发电 淮北煤田 淮南煤田 沁水盆地
原文传递
安徽省煤炭资源可利用性和保障程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春 俞显忠 《中国煤炭》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安徽省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两淮煤田,保有资源量338.17亿t,占全省资源量的99%以上。虽然资源相对丰富,但综合考虑相关制约因素,其勘查、开发和接替前景仍不容乐观。根据安徽省煤炭资源调查数据,介绍了安徽省煤炭资源勘查以及开发利用现状... 安徽省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两淮煤田,保有资源量338.17亿t,占全省资源量的99%以上。虽然资源相对丰富,但综合考虑相关制约因素,其勘查、开发和接替前景仍不容乐观。根据安徽省煤炭资源调查数据,介绍了安徽省煤炭资源勘查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安徽省煤炭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资源禀赋条件、勘查程度、矿体埋深及其压覆情况和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两淮煤田当前可利用资源量为244.64亿t,占保有资源量的72.3%,正常开采条件下估算保障年限为94 a,资源保障程度较好;未利用矿区保障年限为21 a,可有效接替资源不足。建议在勘查程度较高、找矿难度较大的现实情况下,应高度重视煤炭资源的节约利用,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转化升值,同时应加强对煤层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对政策性闭坑煤矿的资源可利用性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淮煤田 煤炭资源勘查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供需 保障程度
下载PDF
淮北煤田朱庄煤矿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祥 李伍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8-191,共14页
随着工业发展和产业革新,以稀有元素为主体的关键金属矿产需求量与日俱增。更多的专家认为煤系矿产资源具有获取关键金属矿产的潜在可能,此类资源也因此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我国淮北煤田煤炭资源丰富,为研究其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 随着工业发展和产业革新,以稀有元素为主体的关键金属矿产需求量与日俱增。更多的专家认为煤系矿产资源具有获取关键金属矿产的潜在可能,此类资源也因此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我国淮北煤田煤炭资源丰富,为研究其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判断稀有金属工业潜力,选取朱庄矿5煤、8煤、10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分析、XRF和ICP-M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煤质分析和主微量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与世界煤相比,朱庄矿煤中大部分微量元素富集程度较高,如Li、Cr、Co等属于高度富集。与5煤和8煤相比,10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较低,其中V、Mn、Rb、Cs的含量属于正常范围。通过w(Al_(2)O_(3))/w(TiO_(2))比值、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得出研究区沉积源区为长英质岩,从山西组到下石盒子组古盐度由海相向咸水相转变,古气候为温暖潮湿的还原环境。另外,稀土元素表现为轻中稀土富集型,且Eu、Y正异常和Ce负异常都显示出朱庄矿沉积环境受到了海水和岩浆热液的影响。因此,朱庄矿煤中微量元素异常富集可能是受到了沉积环境、海水和热液的共同影响。另外,研究区稀土元素较为富集,其总含量接近甚至高于工业品位,经REY展望系数(Coutl)和多种沉积物矿产比较,认为研究区样品中5煤和8煤稀土元素有希望作为REY原料,10煤则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烟煤 淮北煤田 富集程度
下载PDF
淮北煤田二叠纪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郑刘根 刘桂建 +3 位作者 张浩原 高连芬 薛翦 Chou Chen-lin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52,共12页
从淮北煤田二叠系10,7,5,4和3煤层中采集34个样品,采用等离子体质谱(ICPMS)、中子活化(INNA)、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对样品中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利用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煤中矿物质及其煤质参数进行了测定。在各种... 从淮北煤田二叠系10,7,5,4和3煤层中采集34个样品,采用等离子体质谱(ICPMS)、中子活化(INNA)、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对样品中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利用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煤中矿物质及其煤质参数进行了测定。在各种测试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稀土元素含量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地球化学参数和分布模式,探讨了淮北煤田二叠纪煤中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及其在煤中的主要赋存方式。研究表明:与华北和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本区煤层中稀土元素相对富集;产于石盒子组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高于山西组的,在同一煤层中自下而上稀土元素含量有增高趋势,在顶底板中可能出现富集。Ce呈正异常,Eu明显负异常,不同煤层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相似,稀土元素和灰分具有较好的正相关,∑REE与灰分、灰分中的主要元素以及典型陆源灰分中的微量元素正相关,与反映海相的低灰组分相关性较差。结合煤中矿物质的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获知,淮北煤田二叠纪成煤环境基本不受海水影响,稀土元素主要由陆源供给,而且主要赋存在以高岭石、伊利石为主的粘土矿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煤层 二叠纪 淮北煤田
下载PDF
安徽淮北煤田二叠系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宋立军 李增学 +1 位作者 吴冲龙 梁雄兵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共3页
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 ,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分析了淮北煤田二叠系的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和沉积环境及其演化 ,鉴别了沉积相 ,初步进行了聚煤规律分析。研究表明 ,淮北煤田二叠系广泛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 ,而且三... 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 ,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分析了淮北煤田二叠系的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和沉积环境及其演化 ,鉴别了沉积相 ,初步进行了聚煤规律分析。研究表明 ,淮北煤田二叠系广泛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 ,而且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废弃阶段是聚煤作用的最佳时期 ,三角洲平原是聚煤的最佳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淮北煤田 安徽
下载PDF
淮北煤中几种具有环境意义的微量元素分布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萍玥 张浩原 +2 位作者 郑旺 王芳 刘桂建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中子活化法 ,对淮北煤田主采煤层中和相对应的灰中几种具有环境意义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 ,分析了它们在煤中和灰中的含量分布 ,并与中国和华北煤田煤中的平均值进行了对比 。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环境 淮北煤田
下载PDF
淮北煤田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44
11
作者 赵志根 唐修义 李宝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8-583,共6页
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 (INAA)测试了淮北煤田 6、 3煤层 11个煤样的稀土元素含量,并探讨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得出以下认识: 11个样品的平均Σ REE为 81.953 5μ g/g;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左高右低的、具 Eu负异常的“ V”型曲... 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 (INAA)测试了淮北煤田 6、 3煤层 11个煤样的稀土元素含量,并探讨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得出以下认识: 11个样品的平均Σ REE为 81.953 5μ g/g;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左高右低的、具 Eu负异常的“ V”型曲线。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与灰分、陆源碎屑的元素( Si、 Al、 Ti、 Cr、 Co、 Ni、 Th、 Ta、 Sc和 Rb等)的关系密切,而与海相元素( Ca、 Sr等)关系不密切。稀土元素在密度大的样品中含量相对较高;各密度级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似,表明不同密度级煤中稀土元素的物质来源具有一致性。煤中含稀土元素的矿物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煤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以高岭石为主的粘土矿物中,赋存在石英中的不多。煤样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华北晚古生代沉积的特征是一致的,表明煤样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左高右低、 Eu的负异常都是由源岩继承下来的。成煤沼泽很少受海水影响,故成煤沼泽环境未造成煤样的 Ce严重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淮北煤田 中子活化分析 inAA
下载PDF
断层分层信息维及其在深部煤炭开采地质条件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武昱东 琚宜文 +3 位作者 侯泉林 潘结南 张杨 范俊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23-1330,共8页
以淮北煤田临涣矿区为例,对3个不同采区的二叠系含煤地层进行了断层带面积信息维的分层计算,获得了不同开采层位的断层带面积信息维分布等值线图,并结合各煤层内构造状态和瓦斯含量对信息维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 以淮北煤田临涣矿区为例,对3个不同采区的二叠系含煤地层进行了断层带面积信息维的分层计算,获得了不同开采层位的断层带面积信息维分布等值线图,并结合各煤层内构造状态和瓦斯含量对信息维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断层带面积信息维的分维值较好地反映了断层的构造复杂程度,高分维值单元的构造相对复杂;大(中)型断裂穿过不同层位时,对应单元的分维值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并且随着开采层位的加深,各煤层信息维的分维值从统计学特征上表现为均值减小、标准差增加。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临涣矿区深部未开发层位的断层带面积信息维分布特征,推测深部煤层中受到断层带影响的单元可能较少,但在局部单元会有密集的小断层,不利于瓦斯的逸散,因而很可能具有相对更高的瓦斯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信息维 深部煤炭资源 分层评估 瓦斯逸散 两淮煤田
下载PDF
哈密、淮北煤变质程度与稀土元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赵志根 唐修义 +1 位作者 杨起 黄文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5-169,共5页
以哈密矿区、淮北煤田为例 ,对煤的变质程度与稀土元素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哈密矿区变质程度相同的煤具有不同的稀土元素特征 .淮北煤田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一致 ,这表明变质作用对煤的稀土元素不产... 以哈密矿区、淮北煤田为例 ,对煤的变质程度与稀土元素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哈密矿区变质程度相同的煤具有不同的稀土元素特征 .淮北煤田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一致 ,这表明变质作用对煤的稀土元素不产生影响 ;稀土元素含量与灰分正相关 ,表明煤中稀土元素含量主要取决于煤的无机组分含量 ;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华北晚古生代沉积的特征是一致的 ,表明煤样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是由源岩继承下来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作用 稀土元素 哈密矿区 淮北煤田 分布模式 沉积环境
下载PDF
煤中黄铁矿的铼-锇同位素含量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桂建 彭子成 +1 位作者 杨刚 CHOU Chen-li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1-215,共5页
采用Carius管溶样方法,通过热电离质谱对淮北煤田煤中黄铁矿样品的Re、Os含量及其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得出黄铁矿样品中Re和Os含量分别为l_22~1.29ng/g和0.0046~0.0054ng/g。对两个样品同位素定年测定得出,其年龄值分别为(73.... 采用Carius管溶样方法,通过热电离质谱对淮北煤田煤中黄铁矿样品的Re、Os含量及其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得出黄铁矿样品中Re和Os含量分别为l_22~1.29ng/g和0.0046~0.0054ng/g。对两个样品同位素定年测定得出,其年龄值分别为(73.9±3.2)Ma和(33±9)Ma,两个样品的年龄相差约258-286Ma。含量和同位素年龄差值表明两个样品是不同时代形成的黄铁矿。Re-Os同位素体系比值揭示黄铁矿所赋存的地质体受到来自地壳物质的显著混染。另外,γ^TOs参数也证实了这一点。该参数分别为+17和+18,表明了有富含Re母体的地壳物质的加入,这为煤中Re-Os含量及地质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淮北煤田
下载PDF
淮北煤田二叠纪煤中伴生元素的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刘根 刘桂建 +2 位作者 张浩原 高连芬 薛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9,共7页
以淮北煤田二叠纪10、7、3煤层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仪器中子活化法(INNA)测试了煤中42个伴生元素的含量,将其与华北石炭二叠纪和中国煤中的伴生元素含量、范围进行了对比,并对伴生元素中主量元素含量和灰分的关系、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 以淮北煤田二叠纪10、7、3煤层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仪器中子活化法(INNA)测试了煤中42个伴生元素的含量,将其与华北石炭二叠纪和中国煤中的伴生元素含量、范围进行了对比,并对伴生元素中主量元素含量和灰分的关系、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特点以及稀土元素含量与灰分的关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环境有影响的Ba、Co、Cr、Cu、Mo、Th、V、W、Zn、Ti元素在研究区煤中相对富集,Al、Ti、K、Na等元素与灰分有较好的相关性,Ca、Mg、Fe和灰分的相关性较差,稀土元素与灰分正相关且具有相似的分配模式,普遍存在Eu亏损现象,说明煤中伴生元素的主要来源是陆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元素 淮北煤田 亲和性 二叠纪
下载PDF
淮北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差异性和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亮 郑思文 +2 位作者 赵伟 陈大鹏 朱子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5-83,共9页
淮北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开发基地,也是我国煤矿瓦斯灾害最严重的矿区之一。为了掌握淮北煤田瓦斯赋存和灾害特点,通过突出灾害案例分析、瓦斯地质参数统计和理论研究的方法,对淮北煤田瓦斯地质特征、突出灾害差异性和主控因素进... 淮北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开发基地,也是我国煤矿瓦斯灾害最严重的矿区之一。为了掌握淮北煤田瓦斯赋存和灾害特点,通过突出灾害案例分析、瓦斯地质参数统计和理论研究的方法,对淮北煤田瓦斯地质特征、突出灾害差异性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淮北煤田处于徐宿弧形构造圈内,煤田内网状断裂构造纵横交错,构造密度最大可达51条/km2,最大煤层瓦斯压力接近6MPa,部分矿井岩浆侵入现象严重,煤田煤层及瓦斯赋存呈现"两极性"分布。淮北煤田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多集中在处于高瓦斯带的宿县矿区,事故占比达到57%,煤田整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东南最高"的瓦斯赋存分布及瓦斯灾害分布特征。煤田内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局部区域构造分布十分复杂,地应力分布异常;岩浆侵入的热演化使得煤的微孔发育、吸附瓦斯能力增强,岩浆岩的圈闭作用为下伏煤体中的瓦斯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使得该区域煤层易于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海孜和卧龙湖煤矿共计15起事故发生在岩浆岩下伏煤体的热演化区;煤田内部分煤层厚度大,如芦岭特厚松软煤层厚度大于10 m;煤层顶底板多为透气性较差的泥岩或粉砂岩,有效抑制了煤体中瓦斯的逸散;Ⅲ—Ⅴ类构造煤广泛分布,有利于煤层瓦斯的赋存;部分矿井已延伸至-900—-1000 m,具有开采深度大、地应力大的特点。研究结果为淮北煤田瓦斯灾害的精准防治及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煤田 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地质 灾害差异性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两淮煤田煤系天然气勘探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文永 朱文伟 +4 位作者 窦新钊 赵志义 胡广青 丁海 易小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5-251,237,共8页
为进一步开发安徽两淮煤田天然气,基于近年来煤系天然气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两淮煤田煤系天然气主要的成藏地质条件,结合潘气-1井最新钻探成果,深入剖析了石炭-二叠系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的垂向展布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了两淮煤... 为进一步开发安徽两淮煤田天然气,基于近年来煤系天然气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两淮煤田煤系天然气主要的成藏地质条件,结合潘气-1井最新钻探成果,深入剖析了石炭-二叠系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的垂向展布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了两淮煤田煤系天然气勘探开发方向。结果表明:两淮煤田煤系天然气资源潜力大,主要层位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进入成熟阶段,孔裂隙系统发育一般,垂向上发育了多套稳定沉积的煤系"三气"共生组合形式。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两淮煤田下一步工作重点应立足于多种天然气资源共探共采系统开展工作,同时建立煤炭与煤系天然气勘查开发过程中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促进煤炭与煤系天然气协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天然气 共探共采 两淮煤田 低渗透率煤层
下载PDF
淮北煤中12种有害微量元素在煤及其灰中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郑旺 刘桂建 郑刘根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了解有害微量元素在各煤层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以及在煤燃烧后的煤灰中所发生的迁移与富集情况,采集了淮北煤田不同煤层、不同深度的15个煤样,采用中子活化法对其原煤及灰分中的12 种微量元素(Ag, As,Ba, Co, Cr, Cu, Mn, Mo, Sb, Th,... 为了解有害微量元素在各煤层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以及在煤燃烧后的煤灰中所发生的迁移与富集情况,采集了淮北煤田不同煤层、不同深度的15个煤样,采用中子活化法对其原煤及灰分中的12 种微量元素(Ag, As,Ba, Co, Cr, Cu, Mn, Mo, Sb, Th, U, V)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处于n×10 6到n×10 5数量级范围内,不同煤层或同一煤层不同部位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不同;与全国和华北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相比,除Mn低于全国和华北的平均值外,As、Co、Mo、Sb、Th、U与之相近,而Ag、Ba、Cr、Cu、V高于全国和华北煤中的平均值;12种微量元素均在灰分中有所富集,而且富集能力序列为:Cu>Cr>Mn>Mo>Co>Ba>V>Th>As>U>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微量元素 富集程度 淮北煤田
下载PDF
煤系共伴生资源利用现状及两淮煤田前景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健 陈萍 +1 位作者 刘文中 胡友彪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6期105-108,共4页
为对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基于文献调研,系统介绍了我国煤系共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结合部分测试数据,展望了安徽两淮煤田煤系共伴生资源的勘探及利用前景。结果表明:煤中部分稀有元素(Ga、Ge、Li、Nb、Ta、Zr和REEs等)... 为对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基于文献调研,系统介绍了我国煤系共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结合部分测试数据,展望了安徽两淮煤田煤系共伴生资源的勘探及利用前景。结果表明:煤中部分稀有元素(Ga、Ge、Li、Nb、Ta、Zr和REEs等)可能富集成矿,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我国已从煤及煤灰中提取Ga和Ge。两淮煤田煤系地层中铝质泥岩层(铝土岩)、受岩浆侵入影响的煤层及石炭系太原组灰岩等均为稀有元素勘探的目标层,可能具有潜在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元素 伴生资源 两淮煤田
下载PDF
淮北煤田煤中镧系元素和钇的地球化学——“岩浆侵入对淮北花沟西煤中稀土元素分布的影响”的商榷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健 陈萍 +1 位作者 刘文中 胡友彪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76,共5页
"岩浆侵入对淮北花沟西煤中稀土元素分布的影响"(高校地质学报,2013,19(4):671-676页)和"岩浆侵入对袁店二井煤矿72煤中稀土元素的影响"(煤炭工程,2014,46(5):119-122页)两文均表明"岩浆侵入致使煤中稀土元素... "岩浆侵入对淮北花沟西煤中稀土元素分布的影响"(高校地质学报,2013,19(4):671-676页)和"岩浆侵入对袁店二井煤矿72煤中稀土元素的影响"(煤炭工程,2014,46(5):119-122页)两文均表明"岩浆侵入致使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增加,使煤中稀土元素发生了二次迁移与富集,且岩浆组分对煤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经重新整理原作者数据,并对其中镧系元素和钇(REY)的含量特征、上陆壳标准化分配模式的分析后,则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淮北煤田煤中REY平均118mg/kg,天然焦中REY平均128mg/kg,侵入岩中REY平均326mg/kg;煤层侵入岩REY含量高于煤和天然焦,而煤和天然焦中REY含量无显著差别。煤层侵入岩上陆壳标准化的REY分配模式均显著富集LREY,且明显与煤和天然焦的REY分配模式不同,这表明岩浆侵入对煤中镧系元素和钇的影响甚微,且煤中的HREY较LREY和MREY富集。总结得出:对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须将钇元素一并分析,且将REY三分(LREY,MREY和HREY)便于更细致的对比;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标准化的参考应该尽量选择与煤近似的地质体(如北美页岩、上陆壳、中国煤等),不应均以球粒陨石为标准,方可更准确地解析稀土元素的来源及其在成煤及变质过程中的分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元素 地球化学 淮北煤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