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育新政下工作母亲就业困境与支持体系构建
1
作者 王郁芳 《城市学刊》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工作母亲(特指已生育且在业的女性)既要参与社会劳动,又要承担生育和照顾儿童的主要责任,必然带来职业与养育之间的矛盾冲突,陷入“生育歧视”与“母职惩罚”等种种就业困境。我国“三孩”生育新政的实施使工作母亲的职育矛盾凸显,平等... 工作母亲(特指已生育且在业的女性)既要参与社会劳动,又要承担生育和照顾儿童的主要责任,必然带来职业与养育之间的矛盾冲突,陷入“生育歧视”与“母职惩罚”等种种就业困境。我国“三孩”生育新政的实施使工作母亲的职育矛盾凸显,平等就业问题更突出。因此,宜通过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建立成本共担机制、催化社会力量担当、重建家庭内部分工等方式为工作母亲构建一个合理的平等就业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新政 工作母亲 平等就业 权益保障
下载PDF
同工同酬权利救济的司法困境与完善进路——基于206项司法审判案例的考察分析
2
作者 刘凤杰 《山东工会论坛》 2024年第5期50-60,共11页
同工同酬作为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对于推动实现平等就业以及体面劳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裁判文书网中2018—2023年的206项司法审判案例的考察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同工同酬权利司法救济过程中存在权利性质界定模糊、“同工”与“同酬... 同工同酬作为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对于推动实现平等就业以及体面劳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裁判文书网中2018—2023年的206项司法审判案例的考察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同工同酬权利司法救济过程中存在权利性质界定模糊、“同工”与“同酬”认定要件缺失、举证责任分配失衡、派遣与编制等多重身份性障碍并存等问题,导致劳动者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获得权利救济。针对当前的司法困境,应将同工同酬问题回归劳动法语境进行讨论,并在平等就业权与反就业歧视的框架下进行立法规制,同时对“同工”与“同酬”的概念与要件进行明确界定,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原则,逐步消除各类身份性障碍,以最大限度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与平等就业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同酬 平等就业 反就业歧视 权利救济
下载PDF
论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9
3
作者 杨雪 郎治军 张旭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7-19,共3页
平等就业权是一项基本的劳动权,也是当代人权概念的重要构成内容。与国外关于平等就业权立法的相对完善状况相比,我国的相关法律领域还存在着极大的漏洞与不足,特别是近年来在就业领域中日益显现的“基因歧视”与“数字鸿沟”等问题,都... 平等就业权是一项基本的劳动权,也是当代人权概念的重要构成内容。与国外关于平等就业权立法的相对完善状况相比,我国的相关法律领域还存在着极大的漏洞与不足,特别是近年来在就业领域中日益显现的“基因歧视”与“数字鸿沟”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地阻碍着平等就业权的实现。要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体系的同时,通过专门立法和引入平权行为政策等措施,给平等就业权以切实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就业权 劳动权 就业歧视 数字鸿沟 平权行动
下载PDF
我国劳务派遣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0
4
作者 屈茂辉 陈湘桃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4,共5页
劳务派遣制度在改革开放后作为一种新型非标准化用工方式被引入我国。由于存在历史短,理论基础薄弱,加上立法理念上的偏差,我国劳务派遣制度虽经修改,但其制度缺陷仍较明显,突出表现在劳务派遣制度滥用现象严重、同工不同酬现象突出、... 劳务派遣制度在改革开放后作为一种新型非标准化用工方式被引入我国。由于存在历史短,理论基础薄弱,加上立法理念上的偏差,我国劳务派遣制度虽经修改,但其制度缺陷仍较明显,突出表现在劳务派遣制度滥用现象严重、同工不同酬现象突出、对实际用工单位也存有不利和派遣员工的相关权益常常受到侵害等,这也引发了国内专家学者对此制度存废的争论。出路在于从制定专门的劳务派遣法、完善劳务派遣制度中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配套保险机制、完善救济机制等方面对其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集体话语权 劳务派遣法
下载PDF
我国护士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辛霞 周光霞 +2 位作者 温绣蔺 李洁琼 丁雪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4期502-506,共5页
护士权利是护士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依法应当享有的权利,总结了我国护士权利保护工作在法律、社会、医院、护士自身等多层面存在的问题,并建议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改变社会对护士的偏见、医院加大对护士权利的保护力度、护士自身加强综合素... 护士权利是护士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依法应当享有的权利,总结了我国护士权利保护工作在法律、社会、医院、护士自身等多层面存在的问题,并建议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改变社会对护士的偏见、医院加大对护士权利的保护力度、护士自身加强综合素质等措施来落实和推进护士权利保护工作,以期为护士权利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权利 护士权利保护 护士条例 同工同酬
下载PDF
体面劳动与女性行业禁入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清华 勾一 李卫国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7-29,共3页
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被明确规定于宪法之中,其中最核心的是就业权利,而尤以平等就业的权利为重点。由于种种原因,女性一直处于就业中的弱势地位。根据国际劳工保护中"体面劳动"的新理念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女性行... 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被明确规定于宪法之中,其中最核心的是就业权利,而尤以平等就业的权利为重点。由于种种原因,女性一直处于就业中的弱势地位。根据国际劳工保护中"体面劳动"的新理念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女性行业禁入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权 体面劳动 女性 行业禁入 就业平等
下载PDF
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宝妹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5,共5页
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一项权利,即"劳动报酬权"。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是保护被派遣劳动者权利的重要方面。无论用工单位是否向派遣单位支付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派遣单位都负有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 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一项权利,即"劳动报酬权"。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是保护被派遣劳动者权利的重要方面。无论用工单位是否向派遣单位支付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派遣单位都负有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被派遣劳动者不能按时足额领取劳动报酬,有权向派遣单位主张劳动报酬权。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利是劳动者平等权利具体体现的一种形式。应当如何向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需要法律给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派遣劳动者 劳动报酬权 同工同酬
下载PDF
上海高校后勤职工同工同酬问题实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和平 成长生 李贤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5-30,共6页
通过对上海15所高校后勤不同身份职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的调查发现,在事业编制、合同工(企业编制)、劳务派遣及退休返聘工并存的格局下,高校后勤劳务派遣工数量大,用工混乱,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高校后勤工会、职代会建设不规范,未建立... 通过对上海15所高校后勤不同身份职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的调查发现,在事业编制、合同工(企业编制)、劳务派遣及退休返聘工并存的格局下,高校后勤劳务派遣工数量大,用工混乱,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高校后勤工会、职代会建设不规范,未建立规范的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实现同工同酬的制约因素。只有政府、高校、工会多管齐下,协同跟进,才是解决高校后勤职工同工同酬,以实现公平正义的正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后勤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民主权益
下载PDF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鹏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43-48,共6页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我国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高文化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指出存在着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和群体差异等问题,在此...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我国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高文化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指出存在着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和群体差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政府、社会、公共图书馆和公众四个层面的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服务均等化 读者工作 读者权益
下载PDF
论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权利的保障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浩楠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87,共6页
劳务派遣机构应在坚持社会公益性的前提下,通过专业化分工来实现规模效应。非市场因素导致正式工劳动报酬畸高的现象应受到限制,用工单位对派遣工履行同工同酬的法定义务不与其选择劳务派遣的初衷相悖。对处于同类工作岗位的派遣工和正... 劳务派遣机构应在坚持社会公益性的前提下,通过专业化分工来实现规模效应。非市场因素导致正式工劳动报酬畸高的现象应受到限制,用工单位对派遣工履行同工同酬的法定义务不与其选择劳务派遣的初衷相悖。对处于同类工作岗位的派遣工和正式工适用同一套标准计算劳动报酬,剔除身份差异对劳动报酬的影响是实现派遣工同工同酬权利的应有内涵。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应承担完全连带责任。涉及派遣工同工同酬权利的诉讼应由用工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权利 保障思路
下载PDF
电影作品的作者身份确认及权利归属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明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0,共11页
电影不仅是众多创作者集体合作、专业分工形成的版权作品,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时代发展形成的文化产品。因此,在作者身份确认制度中,有必要确认电影作品的合作作品性质,建立参与创作人员成为作者的标准;在权利归属的制度安排中,可以确认电... 电影不仅是众多创作者集体合作、专业分工形成的版权作品,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时代发展形成的文化产品。因此,在作者身份确认制度中,有必要确认电影作品的合作作品性质,建立参与创作人员成为作者的标准;在权利归属的制度安排中,可以确认电影作品的演绎作品性质,以目的解释角度规定使用的方式和范围;在权利人与作者的利益分配体系中,应当顺应各国的立法趋势和当前的司法实践的要求,确立已有作品作者的平等受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作品 作者身份确认 权利归属 平等受偿权
下载PDF
幼儿教师劳动权益保障的立法完善:问题、判例与法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燕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75,共7页
保障幼儿教师劳动权益是我国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然而,我国幼儿教师劳动权益保障立法极不完善,相关劳动争议的司法裁判标准不统一,加剧了幼儿教师劳动权利保障的困境。因此,在对我国现行教育规章、法院审理相关劳动争议的裁判... 保障幼儿教师劳动权益是我国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然而,我国幼儿教师劳动权益保障立法极不完善,相关劳动争议的司法裁判标准不统一,加剧了幼儿教师劳动权利保障的困境。因此,在对我国现行教育规章、法院审理相关劳动争议的裁判标准进行学理分析和规范解构的基础上,阐明法律实务界和法学理论界对保障幼儿教师劳动权益问题所达成的"共识",提出完善我国相关学前教育立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劳动权 立法完善 判例 劳动关系认定 社会保险费 解雇事由 同工同酬
下载PDF
论同工同酬权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玉浪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43-147,共5页
同工同酬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坚持同工同酬原则有利于促进社会平等、协调劳资关系与建设和谐社会。同工同酬建立在"同工"、"同酬"的基础上。同工同酬包括同值工作同酬,也允许劳动报酬的合理差别。中国同工同酬立法... 同工同酬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坚持同工同酬原则有利于促进社会平等、协调劳资关系与建设和谐社会。同工同酬建立在"同工"、"同酬"的基础上。同工同酬包括同值工作同酬,也允许劳动报酬的合理差别。中国同工同酬立法尚不完善,应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角度加强同工同酬权法律制度建设,强化劳动者同工同酬权的法律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同酬 同值同酬 基本人权
下载PDF
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之反思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小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55-68,共14页
法律在促进企业经济活力与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倾斜保护之间,如果偏重于后者,按照传统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从严规制劳务派遣活动,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现行立法以贯彻"三性"原则为目标限缩劳务派遣的用工范围,以落实&qu... 法律在促进企业经济活力与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倾斜保护之间,如果偏重于后者,按照传统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从严规制劳务派遣活动,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现行立法以贯彻"三性"原则为目标限缩劳务派遣的用工范围,以落实"同工同酬"待遇保护被派遣劳工的工资权益,以"共同雇主"理念下的连带责任承担来加强对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均有失妥当。法律规制手段的选择,应将对劳务派遣机构的市场准入作为重点,完善对劳务派遣活动的有效监管和对违法行为的严厉制裁,应正确看待用工单位对派遣用工的弹性化需求与派遣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传统劳动法对工厂制下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保护体系无差别地移植适用于被派遣劳动者,不能擅自扩大"共同雇主"的范围以加重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共同雇主 同工同酬权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
下载PDF
防治职场性骚扰法律的性别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薛宁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1-27,共7页
职场性骚扰危及劳动者工作环境权和平等就业权,是法律规制性骚扰的重点。我国已形成以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基础,民法、劳动法为核心的反对职场性骚扰法律体系。当前,由于现行法缺乏对性骚扰构成要件等的界定,使得司法判案更多地取决... 职场性骚扰危及劳动者工作环境权和平等就业权,是法律规制性骚扰的重点。我国已形成以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基础,民法、劳动法为核心的反对职场性骚扰法律体系。当前,由于现行法缺乏对性骚扰构成要件等的界定,使得司法判案更多地取决于法官的性别观念及其对性骚扰的认识。今后,完善对性骚扰的法律规制应与社会文化层面的积极干预同步进行,以转变责备性骚扰受害人的社会偏见,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性骚扰 法律的性别分析 工作环境权 平等就业权
下载PDF
全面二孩政策下规制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晏 黄怡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9-64,共6页
我国当前已全面进入二孩时代,这项政策有效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社会难题,但同时也扩大了女性劳动者就业困难的局面。从我国关于就业平等权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目前只有原则性规定,在法律责任、举证责任分配等方面还没有具体规定。... 我国当前已全面进入二孩时代,这项政策有效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社会难题,但同时也扩大了女性劳动者就业困难的局面。从我国关于就业平等权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目前只有原则性规定,在法律责任、举证责任分配等方面还没有具体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女性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益不同程度上还得不到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救济,维权艰难。我国应进一步明确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责任和实施奖惩机制,合理分配仲裁与诉讼过程中劳资双方的举证责任,将就业性别歧视纳入法定案由,加强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有效解决劳动者特别是女性劳动者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二孩政策 就业性别歧视 女性就业平等权 法律保护
下载PDF
我国进城农民工市民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15
17
作者 左学金 《西部论坛》 2011年第1期27-31,共5页
我国"外劳模式"的农民城市化,是一种"浅度城市化",产生了大量"准城市人口",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土地换身份模式"是各地政府为解决"浅度城市化"、"准城市人口"相... 我国"外劳模式"的农民城市化,是一种"浅度城市化",产生了大量"准城市人口",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土地换身份模式"是各地政府为解决"浅度城市化"、"准城市人口"相关问题,实现"农民市民化"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但其面临交易风险、就业及社会保险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且受到"局部性"的限制。"权利与义务对等模式",基于"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的原则,使农民工作为纳税人享受与城市人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是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的"农民市民化"模式。为推动这一模式的实施,应积极推行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在基本层面建立覆盖全体非农业劳动者,进而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改革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收益分配制度,让失地农民获得更加公平和充分的土地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城农民工 失地农民 农民城市化 农民市民化 浅度城市化 准城市人口 户籍制度改革 外劳模式 土地换身份 权利与义务对等 纳税人 公共服务一体化
下载PDF
基于三方博弈的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31-34,共4页
首先阐述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然后对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问题进行三方博弈分析,最后提出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派遣员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等维护派遣员工同工同酬权益的措施。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不同酬 三方博弈 同工同酬权益
下载PDF
妇女双重角色视角下的社会和家庭权益保障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盈瑾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与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双重角色一致,妇女权益包括社会权益和家庭权益两部分,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仅保障妇女的社会权益,将忽视妇女的家庭愿望和实际需求,显著降低妇女婚育意愿;仅保障妇女的家庭权益,将有更多妇女困于家庭,削弱妇... 与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双重角色一致,妇女权益包括社会权益和家庭权益两部分,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仅保障妇女的社会权益,将忽视妇女的家庭愿望和实际需求,显著降低妇女婚育意愿;仅保障妇女的家庭权益,将有更多妇女困于家庭,削弱妇女独立性,并使性别不平等状况恶化。只有将二者结合,借鉴国际经验,综合运用公法私法、政策措施等手段,通过保障妇女工作场所的安全、减少对妇女的就业歧视、保障妇女的劳动福利来提升妇女社会权益保障水平,通过增加家庭支持政策、在私法上肯认家务劳动价值来保障妇女的家庭权益,在社会领域促进两性实质性平等的社会参与,在家庭领域给予在无偿劳动上付出更多的妇女以补偿,才能使女性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获得双重实现,并改善妇女的人权状况,推进两性的实质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权益保障 性骚扰 平等就业权 劳动福利 家务劳动补偿
下载PDF
ILO体面劳动视域下的女性劳动权益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灵翼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1-87,共7页
女性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其劳动权益的保障是整个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女性群体劳动权的实现关系着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两性平等与消除就业歧视是体面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劳工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男女在... 女性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其劳动权益的保障是整个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女性群体劳动权的实现关系着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两性平等与消除就业歧视是体面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劳工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男女在工作权利上实现平等,然而,女性就业过程中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与国际劳工保护中体面劳动的理念相背离。女性群体的基本劳动权利、劳动尊严、劳动收益以及劳动保护等权益的保障还需要在体面劳动的推行过程中继续完善。女性在就业与工作过程中达到实质上的平等和不受歧视,还需要国际机构条约的进一步保障,需要政府、工人组织和雇主组织三方的共同努力,需要整个国际社会各组织、各地区以及各国的共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面劳动 女性群体 劳动权 两性平等 性别歧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