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18世纪朝鲜王朝委巷文人诗社考辨
1
作者 严明 王琳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1-9,131,共10页
委巷文人是一个与两班文人相对的概念,构成较为复杂,既有来自朝鲜朝中人阶层的译官、医官、画员等,也有来自于最底层的奴婢、胥吏等。学界认为,17-18世纪委巷文人诗社主要有:枕流台诗社、三清洞诗社、洛社、松石园诗社,但以上并非皆可... 委巷文人是一个与两班文人相对的概念,构成较为复杂,既有来自朝鲜朝中人阶层的译官、医官、画员等,也有来自于最底层的奴婢、胥吏等。学界认为,17-18世纪委巷文人诗社主要有:枕流台诗社、三清洞诗社、洛社、松石园诗社,但以上并非皆可称为诗社。其中枕流台诗社当改为枕流台唱酬;三清洞诗社当改为三清洞诗会;洛社虽非严格意义上的诗社,但是初具诗社的雏形,可以继续沿用该名称;松石园诗社是朝鲜王朝第一个正式的委巷文人诗社。委巷文人通过社集的方式联络感情、寻找阶层归属感,亦编撰了委巷诗人诗选,委巷文人社会力量的壮大与社集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 朝鲜王朝 委巷诗人 诗社
下载PDF
避世与救世:韩宝忠与悟善社同人的诗词创作
2
作者 王子恒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结社是韩宝忠晚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是研究韩宝忠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他参加的众多社团中,兼具宗教、慈善与文学三重内核的悟善社最为特别,深刻影响了民国的社会与文化。韩宝忠与悟善社同人积极地进行诗词唱和,这些诗作反映出他们在避世... 结社是韩宝忠晚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是研究韩宝忠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他参加的众多社团中,兼具宗教、慈善与文学三重内核的悟善社最为特别,深刻影响了民国的社会与文化。韩宝忠与悟善社同人积极地进行诗词唱和,这些诗作反映出他们在避世与救世两种选择之间的挣扎:一方面,官场的失意让他们萌生避世的想法,将宗教信仰当作人生依靠,过起“出家”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心“与世隔绝”,利用宗教的教化作用以及自身影响力,在动乱的时局中传道布教、普济广施,积极进行救世。从悟善社诗词出发,既可以考察乱世文人的复杂心态,也可以探究宗教与文学、社会等错综复杂的联系,是回溯民国文学与历史的绝佳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悟善社 韩宝忠 江朝宗 诗词
下载PDF
福州瓠社词人“赋比兴”抒情方式探析
3
作者 杨祖望 《闽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瓠社是晚清光绪年间6位福州词人组织的词社,共计有330首词作传世。这6位词人的词作使用灵活多样的抒情方式,既有“赋”的直接抒情,也有“比兴”的曲折表达。在以比兴寄托手法书写的作品中,多数是“有寄托”之词,能够以雅化、诗化的面貌... 瓠社是晚清光绪年间6位福州词人组织的词社,共计有330首词作传世。这6位词人的词作使用灵活多样的抒情方式,既有“赋”的直接抒情,也有“比兴”的曲折表达。在以比兴寄托手法书写的作品中,多数是“有寄托”之词,能够以雅化、诗化的面貌来传达文本的双重内涵;亦有少数达到了“无寄托”的境界,通过营造文本意义的多义性、开放性,带来“见仁见智”的阐释空间和“可解不可解”的美感体验。瓠社词人凭借蕴蓄在文本中的真挚情感和对抒情方式的精巧运用,足可成为晚清闽词史上不应遗漏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瓠社 赋比兴 抒情方式 闽词 晚清词 福州
下载PDF
1930年代海峡两岸现代诗的颓废美学——以中国内地现代派、中国台湾风车诗社为中心
4
作者 单赫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85-93,共9页
20世纪30年代海峡两岸现代诗中的“颓废”是转折时代、复杂社会、个人心性、美学偏好与外来文学思潮复合影响下的产物,它由颓废主义三要素——“身体”“女性”“死亡”及其衍生物搭建起基本框架,“声”“光”“色”的复杂调和、异质并... 20世纪30年代海峡两岸现代诗中的“颓废”是转折时代、复杂社会、个人心性、美学偏好与外来文学思潮复合影响下的产物,它由颓废主义三要素——“身体”“女性”“死亡”及其衍生物搭建起基本框架,“声”“光”“色”的复杂调和、异质并置与矛盾修辞等手段辅以点缀。“文化错位”使两岸现代主义诗人尚未意识到“进步即颓废,颓废即进步”,“双重人格”又使其陷入“为人生”还是“为艺术”的纠结之中。30年代后期,时代变化引发文学生态的变化,大部分现代派诗人将“颓废”一扫而空,转身踏上“十字街头”,风车诗社诗人则纷纷选择封笔。战后在“跨越海峡的诗人”与“跨越语言的诗人”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现代诗各自的传统与精神得以在台湾地区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交会,这一“美学越境”现象值得用更大的视域加以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颓废 现代诗 现代派 风车诗社
下载PDF
黄丕烈编纂《梦境图唱和诗集》考论
5
作者 廖瑜璞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梦境图唱和诗集》是清黄丕烈、石韫玉、潘世恩等12人唱和诗的结集,由黄丕烈编纂成书,于道光四年首次刊印。此次以“梦”为引的唱和,参与者多为退隐官宦、吴中名士,其中多人还是之后问梅诗社的成员。集中的唱和诗在题材与风格特征上呈... 《梦境图唱和诗集》是清黄丕烈、石韫玉、潘世恩等12人唱和诗的结集,由黄丕烈编纂成书,于道光四年首次刊印。此次以“梦”为引的唱和,参与者多为退隐官宦、吴中名士,其中多人还是之后问梅诗社的成员。集中的唱和诗在题材与风格特征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州文人的生活面貌和审美倾向,更能借此管窥道光初年苏州文坛风气之消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境图唱和诗集》 黄丕烈 唱和 问梅诗社
下载PDF
陈瑚“莲社”与《顽潭诗话》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则杰 黄治国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5-163,共9页
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文人结社最为繁盛的时期。著名思想家陈瑚创立的"莲社"是清初重要的遗民诗社之一。"莲社"的文献资料主要见于陈瑚纂辑的一种唱和类诗歌总集《顽潭诗话》,但《顽潭诗话》所收作品及其作者相当庞杂... 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文人结社最为繁盛的时期。著名思想家陈瑚创立的"莲社"是清初重要的遗民诗社之一。"莲社"的文献资料主要见于陈瑚纂辑的一种唱和类诗歌总集《顽潭诗话》,但《顽潭诗话》所收作品及其作者相当庞杂,并不简单等同于"莲社"的社诗总集。通过对《顽潭诗话》的仔细分析和鉴别,可以获知"莲社"的成立时间、集会唱和、基本成员等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为该诗社勾勒出一个比较清晰的面貌。同时,以《顽潭诗话》为线索,还可以进一步探究陈瑚以及其他"莲社"成员另外组织或参加过的若干诗社,从而理清"莲社"及《顽潭诗话》更多方面的关系。所有相关考察将有助于对整个清初遗民结社乃至古代文人结社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莲社 遗民诗社 《顽潭诗话》 陈瑚 陆世仪
下载PDF
《清尊集》与“东轩吟社”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则杰 周于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178,共7页
清代道光年间活动于浙江杭州的"东轩吟社"是中国古代文人结社史上的重要社团之一,创办人为吴衡照、汪远孙,社址在著名的汪氏振绮堂"静寄东轩"。自道光四年甲申(1824)至十三年癸巳(1833),历时十年之久,集会唱和超过... 清代道光年间活动于浙江杭州的"东轩吟社"是中国古代文人结社史上的重要社团之一,创办人为吴衡照、汪远孙,社址在著名的汪氏振绮堂"静寄东轩"。自道光四年甲申(1824)至十三年癸巳(1833),历时十年之久,集会唱和超过一百次,成员超过八十人。社集之作由汪远孙选编为《清尊集》16卷,社员兼著名画家费丹旭绘有《东轩吟社图》正本、副本各一帧,汪远孙侄子汪曾唯又辑有《东轩吟社画像》一书。借助《清尊集》和《东轩吟社图》等文献资料,可以理清该吟社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同时更正各种相关的错误。就清代诗词研究来说,将总集与结社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也是一项积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清词 东轩吟社 《清尊集》 汪远孙
下载PDF
民间组织与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以中国第一农民诗社秭归骚坛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曹大明 李阳 肖竹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秭归骚坛诗社的历史变迁及在组织地方活动、守望乡土、诠释求索精神、弘扬诗歌文化、保护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屈原传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正确认识民间组织与村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民间组织对村落传统文化... 秭归骚坛诗社的历史变迁及在组织地方活动、守望乡土、诠释求索精神、弘扬诗歌文化、保护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屈原传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正确认识民间组织与村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民间组织对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首先表现在它本身就是地方乡土文化的承载者,其次体现于它对村落文化活动的组织以及对村落传统的守望,最后表现于它对村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组织 传统村落 文化振兴 骚坛诗社
下载PDF
江西诗派主脉——豫章诗社考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肖丹 戴伟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30,共5页
豫章诗社对江西诗派的形成起到凝聚作用,是吕本中总结《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基础,但对其相关活动的记载很少。通过对其成员诗集的细读,从诗篇的内容、题目、韵脚等考证出诗社发展情况及主要唱和活动,大致可分为元祐年间的萌芽、绍圣到崇... 豫章诗社对江西诗派的形成起到凝聚作用,是吕本中总结《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基础,但对其相关活动的记载很少。通过对其成员诗集的细读,从诗篇的内容、题目、韵脚等考证出诗社发展情况及主要唱和活动,大致可分为元祐年间的萌芽、绍圣到崇宁年间的正式结社、大观政和年间的鼎盛和政和后的解散四个阶段,其成员从南昌以山谷外甥为主的学诗圈子扩展到临川、符离等山谷后学群体,从切磋诗艺而最终形成宗派意识,是考察诗社与流派关系的一个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诗派 豫章诗社 唱和
下载PDF
唐代平民女子服饰与生存状态初探 被引量:8
10
作者 纳春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7,共6页
唐诗中有很多歌咏下层劳动女子的诗句,尤其是其中有关服饰、化妆的描写,填补了正史对唐代民间女子服饰与生存状态疏于记录的缺憾。唐代民间女子即使身处盛世,仍生存艰难,这从她们的服饰、化妆不难看出,无论材质、式样、花色,民间女子服... 唐诗中有很多歌咏下层劳动女子的诗句,尤其是其中有关服饰、化妆的描写,填补了正史对唐代民间女子服饰与生存状态疏于记录的缺憾。唐代民间女子即使身处盛世,仍生存艰难,这从她们的服饰、化妆不难看出,无论材质、式样、花色,民间女子服饰与贵族妇女都有很大的不同,由此所透露出的生存状态之差距也是天上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服饰 唐诗 女性社会史
下载PDF
红楼诗社——曹雪芹理想的社会模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严安政 韦爱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0-23,共4页
“红楼”诗社平等的态度、民主的原则、公正的价值尺度和和谐融洽的气氛,体现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心目中理想的社会模式。它既是我国古代文人结社中朴素民主思想的体现和发展,也与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潮相关。
关键词 《红楼梦》 诗社 理想社会模式 曹雪芹 民主思想
下载PDF
月泉吟社的寓名、成员及诗集版本考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艳 袁演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4-128,共5页
月泉吟社是民间的一次文人结社,首次采用了寓名形式征诗比赛。寓名是月泉吟社形式上的最大特色,也给后世研究留下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月泉吟社采用寓名征诗的原因,二是月泉吟社部分成员的考证,三是《月泉吟社》的版本传承源流。对邓... 月泉吟社是民间的一次文人结社,首次采用了寓名形式征诗比赛。寓名是月泉吟社形式上的最大特色,也给后世研究留下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月泉吟社采用寓名征诗的原因,二是月泉吟社部分成员的考证,三是《月泉吟社》的版本传承源流。对邓草径与田起东进行重新考证,二者实为同一人。通过目验比较和文献分析,《月泉吟社》自元至清在刊刻流传过程中版本传承脉络为:元代在吴氏家族中流传,明代及以后则是正统本→正德本→嘉靖本→汲古阁本、诗词杂俎本→丛书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泉吟社 寓名 版本 成员
下载PDF
分裂的主体、失落的灵魂——论弗罗斯特诗歌中自然与社会的辩证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方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对自然的描绘和解读,是弗罗斯特的诗歌主题,但社会作为自然对立并存的因素,也是其诗笔的落脚点。从表面上看,诗人纵情山水,实际上饱受社会与自然双重引力的分裂之苦,并内化到诗作中去,形成了自然诗人特有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哲学话语:自... 对自然的描绘和解读,是弗罗斯特的诗歌主题,但社会作为自然对立并存的因素,也是其诗笔的落脚点。从表面上看,诗人纵情山水,实际上饱受社会与自然双重引力的分裂之苦,并内化到诗作中去,形成了自然诗人特有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哲学话语:自然与社会对立与并存,物质和精神脱节与连接,造就了人类主体在夹缝中生存的痛苦困境,一个完美而永恒的心灵港湾的神话由此破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痛苦 自然 社会 分裂
下载PDF
论人类因素在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重要体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颖 牛国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34-136,共3页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20世纪诗坛上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的诗取材于自然,但涉及更多的却是人类因素,他从平淡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发掘诗的情绪,人类生存状态,形成了自己独创的诗歌风格。他说:“由于我的背景的缘故,有人称我为自然诗人,但我...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20世纪诗坛上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的诗取材于自然,但涉及更多的却是人类因素,他从平淡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发掘诗的情绪,人类生存状态,形成了自己独创的诗歌风格。他说:“由于我的背景的缘故,有人称我为自然诗人,但我并不只是一个自然诗人,在我的诗中,你总能发现一点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即自然的背景总要有人类对其加以补充。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社会 人类因素 诗歌
下载PDF
“竹枝词”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子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12,共8页
"竹枝词"是受民间歌谣影响而形成的诗体,自文人争相仿作,逐渐普及之后,成为表抒历史情感、文化观念、社会思想以及乡土意识的习用形式。其中保留的社会史料、民俗史料、少数民族生活史料,都有丰富的内容。反映妇女史的诗作,... "竹枝词"是受民间歌谣影响而形成的诗体,自文人争相仿作,逐渐普及之后,成为表抒历史情感、文化观念、社会思想以及乡土意识的习用形式。其中保留的社会史料、民俗史料、少数民族生活史料,都有丰富的内容。反映妇女史的诗作,也包涵极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竹枝词"可以看做能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反映社会历史文化面貌的全景式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词” 诗歌史 社会史 妇女史
下载PDF
汤斌与康熙的诗文交往考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建军 高志忠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3-128,共6页
汤斌是清初的名臣大儒,他以诗文受知于康熙,其"彬彬典雅"的诗文可谓盛世元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本人亦成为康熙"右文之治"的代言人;更为重要的是,汤斌严禁淫词小说、杜绝赛会演戏等措施,不仅扭转了吴地奢靡风俗,而... 汤斌是清初的名臣大儒,他以诗文受知于康熙,其"彬彬典雅"的诗文可谓盛世元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本人亦成为康熙"右文之治"的代言人;更为重要的是,汤斌严禁淫词小说、杜绝赛会演戏等措施,不仅扭转了吴地奢靡风俗,而且影响了康熙一朝的文化政策,特别是影响了康熙一朝的文坛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斌 康熙 盛世元音 经世诗文 文化政策
下载PDF
“惊隐诗社”成员丛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则杰 周于飞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19,共4页
清初由叶继武、吴宗潜、顾炎武等遗民组成的"惊隐诗社",是古代文人结社史上的一个重要社团,学术界历来十分关注,已经有过不少研究成果。但该社成员众多,不少人物的生平事迹还不甚清楚,各种相关的错误也时或可见。本文就其中... 清初由叶继武、吴宗潜、顾炎武等遗民组成的"惊隐诗社",是古代文人结社史上的一个重要社团,学术界历来十分关注,已经有过不少研究成果。但该社成员众多,不少人物的生平事迹还不甚清楚,各种相关的错误也时或可见。本文就其中吴宗潜、吴江戴笠、金始桓、金瓯、范风仁等人的有关问题,做一些补充考辨的工作,或可有助于该社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惊隐诗社 成员
下载PDF
乡野变异与底层书写——论新乡土散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凤群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8-602,共5页
新乡土散文最早出现在一批从农村到现代都市打工作家的笔下,用带有忧伤的话语,给读者书写那些遥远而沉重的乡村纪事,对传统的乡土散文而言,是一种颠覆性的写作。新乡土散文以原生态的方式,真实地展示了在工业文明语境下古老的农业文明... 新乡土散文最早出现在一批从农村到现代都市打工作家的笔下,用带有忧伤的话语,给读者书写那些遥远而沉重的乡村纪事,对传统的乡土散文而言,是一种颠覆性的写作。新乡土散文以原生态的方式,真实地展示了在工业文明语境下古老的农业文明的渐次萎缩,乡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与污染,以及卑微人物的人性扭曲等各种触目惊心的乡村变异景象,打破了传统乡土散文永恒不变的田园牧歌的神话,带给读者不再是美文的艺术享受,而是对乡村未来命运的忧思与更深层次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土散文 古典 诗意 底层 苦难
下载PDF
遗民诗僧函可与清初诗坛 被引量:2
19
作者 邱林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85,共6页
函可是明清之际政界和诗坛的风云人物,他身罹两次文字狱,成为清初第一个流放东北的文人。函可是岭南诗群的灵魂,又是冰天诗社的领袖,他的悲惨命运及遗民、诗人、僧人、流人的多重身份,使其诗歌呈现出苍凉悲壮的美学风貌和多元化的表现形... 函可是明清之际政界和诗坛的风云人物,他身罹两次文字狱,成为清初第一个流放东北的文人。函可是岭南诗群的灵魂,又是冰天诗社的领袖,他的悲惨命运及遗民、诗人、僧人、流人的多重身份,使其诗歌呈现出苍凉悲壮的美学风貌和多元化的表现形态,特别是其边塞诗在清初诗坛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可 遗民诗僧 岭南诗群 冰天诗社 边塞诗
下载PDF
南社诗人与中国诗歌近代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龚喜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6,共8页
南社诗人是中国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一支生力军,其创作贯穿于“新学诗” 、“新派诗”、“歌体诗”、“白话诗”等诗歌近代化阶段,尤以“歌体诗”的探索 成绩突出。柳亚子、高旭、马君武、苏曼殊、于右任等人的诗体变革和译诗实践,从... 南社诗人是中国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一支生力军,其创作贯穿于“新学诗” 、“新派诗”、“歌体诗”、“白话诗”等诗歌近代化阶段,尤以“歌体诗”的探索 成绩突出。柳亚子、高旭、马君武、苏曼殊、于右任等人的诗体变革和译诗实践,从主题意蕴、艺术趣味、语言韵律、体式章法诸方面大胆创新,为中国诗歌从古典形 态走向现代形态的近代化过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社诗人群 中国诗歌近代化 语言嬗变 形式革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