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当代女作家“鬼话”创作的现代气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薇 《华文文学》 2008年第2期56-61,79,共7页
"鬼话"强调的是一种文本书写风格,即对"鬼"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进行叙事、传达想像并追求一定的美学效果。作为一种非理性思维逻辑的文本呈现,"鬼话"体现了现代性"祛魅"与"复魅"的矛... "鬼话"强调的是一种文本书写风格,即对"鬼"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进行叙事、传达想像并追求一定的美学效果。作为一种非理性思维逻辑的文本呈现,"鬼话"体现了现代性"祛魅"与"复魅"的矛盾特征,成为现代性方案中一个值得重视的议题。而生长在台湾这个特殊文化场域的当代女作家们,借鉴利用台湾丰富的"鬼文化"资源,承袭张爱玲的"鬼话"风格,以"鬼话"写作追问现代社会女性困境,重构女性生命成长历程,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话" 台湾当代女作家 现代性
下载PDF
台湾早期女作家笔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研究
2
作者 纪忠璇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0-61,共2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台湾,封建主流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女性沉重的负荷与苍凉的生存状态引起了当时精英女作家们的关注与反思。作为台湾女性文学拓荒者的林海音、孟瑶、郭良蕙等作家,她们或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为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台湾,封建主流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女性沉重的负荷与苍凉的生存状态引起了当时精英女作家们的关注与反思。作为台湾女性文学拓荒者的林海音、孟瑶、郭良蕙等作家,她们或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为在封建泥潭中挣扎的女性呐喊,或用更广阔的视野将女性命运做了整体和深入的思考,以女性的苦难挣扎史来反映现实社会。她们通过女性形象的悲惨境遇对整个中国女性命运做了痛苦而深刻的反思,但由于台湾的特殊文化环境、女作家本身时代观的限制,女作家们陷入讲述一个个凄惨哀怨的女性悲剧的创作思路,并没有对陷入困境的女性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早期女作家 女性生存状态 女性意识
下载PDF
评齐邦媛林海音等的原乡创作 被引量:2
3
作者 金传胜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2-99,共8页
齐邦媛、潘人木、琦君、林海音、聂华苓等女作家在赴台之前即已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这些早年作品或因人事变迁而被作者遗忘,或因作家记忆不清而面目模糊,从而成为集外之作。这些集外文是作家们文学道路的起点与重要一环,为全面、完整地认... 齐邦媛、潘人木、琦君、林海音、聂华苓等女作家在赴台之前即已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这些早年作品或因人事变迁而被作者遗忘,或因作家记忆不清而面目模糊,从而成为集外之作。这些集外文是作家们文学道路的起点与重要一环,为全面、完整地认识与考察她们的创作面貌与心路历程提供了珍贵的文学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赴台女作家 早年集外文 史料
下载PDF
台湾女性学者的台湾女性文学史建构——以迁台女作家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彩霞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75,共12页
迁台女作家的入史问题是重写台湾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各版台湾文学史对迁台女作家的评价大都是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大框架下进行的,存在不客观性。台湾女性学者致力于台湾女性文学史的建构,以纠正现有的台湾文学史对女性文学特别是... 迁台女作家的入史问题是重写台湾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各版台湾文学史对迁台女作家的评价大都是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大框架下进行的,存在不客观性。台湾女性学者致力于台湾女性文学史的建构,以纠正现有的台湾文学史对女性文学特别是对迁台女作家的偏见。应凤凰和张瑞芬属于“史料派”,分别致力于20世纪五十年代台湾女性文学史料考索和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耕耘,邱贵芬和范铭如属于“理论派”,分别在台湾女性文学史的探索和空间理论的应用上卓有建树。她们共同将台湾女性文学史的建构推向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女性文学史 迁台女作家 应凤凰 张瑞芬 邱贵芬 范铭如
下载PDF
台湾原住民女作家作品试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秀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80,共6页
与汉族书写相比,台湾原住民文学的书写尤其是女作家的书写属弱势的一环。上世纪末的台湾文坛,女作家书写中的身体、情欲主题是女性找回自主书写权的表征之一,但这种以女性私领域为出发点的书写并非惟一的女性文学出路。台湾原住民女作... 与汉族书写相比,台湾原住民文学的书写尤其是女作家的书写属弱势的一环。上世纪末的台湾文坛,女作家书写中的身体、情欲主题是女性找回自主书写权的表征之一,但这种以女性私领域为出发点的书写并非惟一的女性文学出路。台湾原住民女作家的书写内容几乎整个涵盖在女性生命史的书写之中。对部落传统女性形象进行有意识书写者应属排湾族女作家利格拉乐.阿乌。而对部落文化特质的使命感,无论男女作家的文本中都可窥见。以私领域的书写方式介入族群文化议题,以个别女性活动记忆为出发点的描写,展现了女作家文学不同于男作家的特色。以早期女性主义批评者的观点检视原住民女作家作品,性别位置对于作品的确产生了相当影响。统整原住民文学发展的现状,以女作家作品为焦点,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原住民文学 台湾原住民女作家 利格拉乐·阿乌 里慕伊·阿纪 白兹·牟固那那 女性文学
下载PDF
两岸女强人形象的诗学研究
6
作者 李延佳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4-46,共3页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出现了一批性格鲜明的"女强人"形象。文章尝试参照女性主义批评、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对张辛欣、张洁、朱秀娟、梁凤仪等两岸女作家笔下的女强人形象进行深层解读与对读分析,从多角度阐释女强人形象所...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出现了一批性格鲜明的"女强人"形象。文章尝试参照女性主义批评、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对张辛欣、张洁、朱秀娟、梁凤仪等两岸女作家笔下的女强人形象进行深层解读与对读分析,从多角度阐释女强人形象所承载的复杂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强人形象 两岸女作家小说 心理定势 自叙传书写
下载PDF
旅京台湾作家与迁台“老北京”的北京想象——兼论台湾70年代“北京热”
7
作者 王璇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2,共10页
旅京台湾作家和迁台"老北京"是台湾70年代书写北京的文学潮流中的两股文学力量。他们虽共同推动了这一文学潮流的出现,但由于不同的地域身份,其创作动能与指向是不完全一致的。旅京台湾作家对北京形象的塑造带有"异乡&qu... 旅京台湾作家和迁台"老北京"是台湾70年代书写北京的文学潮流中的两股文学力量。他们虽共同推动了这一文学潮流的出现,但由于不同的地域身份,其创作动能与指向是不完全一致的。旅京台湾作家对北京形象的塑造带有"异乡"感,移植北京经验成为他们的创作动能;"老北京"则更倾向于感怀旧的时代,展现出更深的历史脉络。北京形象塑造的背后,反映了70年代台湾的社会风貌和作家的身份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京台湾作家 迁台作家 北京形象 乡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