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ing a Woman in the 1950s and the 1960s:Women and Everyday Life in Ginger and Rosa
1
作者 Ezgi Sertalp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20年第2期102-116,共15页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and everyday life and reflect on the meanings of being a woman in the 1950s and the 1960s over Sally Potter’s film Ginger and Rosa(2012a).The 1950s a...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and everyday life and reflect on the meanings of being a woman in the 1950s and the 1960s over Sally Potter’s film Ginger and Rosa(2012a).The 1950s and the 1960s are marked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transformations in terms of the social statuses and everyday lives of women in many countries all around the world.Women began to question their gendered roles and performances,resist“doing gender”and speak out“the problem that has no name”in these years,which would then evolve into the second-wave feminist movement—a significant historical period in women’s history.Therefore,an analysis of this specific period is considered significant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and everyday life.Thus,the present study first addr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and everyday life in general terms,discuss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 and how we are taught to do gender through socialization.Then,it examines women’s practices,performances,relationships,conflicts,and resistances in their everyday lives throughout the 1950s and the 1960s over the film Ginger and Rosa.Considering the historical,social,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s at the time,this study tries to explore significant issues within feminist studie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 and daughters,and female friendship/sisterhood through the characters in the film,and comprehend what it meant to be a young girl,a woman,a wife,and a mother in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spheres in these years based upon the director’s own experiences and mem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DER everyday life womanhood sOCIALIZATION women’s movement
下载PDF
Contesting Veterans' Identities" Reflections Upon Gender Roles and History in Pat Barker's Regeneration
2
作者 Denise Borille de Abre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10期822-830,共9页
关键词 退伍军人 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性别 生后 女性角色 近似值 小说
下载PDF
《完美圣女》中的新女性形象建构及书写局限
3
作者 符淑华 夏西遥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20世纪初,西班牙社会在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展开了关于女性范本的讨论。与“98一代”同时期的孔查·埃斯皮纳作为西班牙首批靠写作谋生的女性之一,在《完美圣女》中对“新女性”的塑造展现了同时代中产阶级女性对新的女性身份的探... 20世纪初,西班牙社会在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展开了关于女性范本的讨论。与“98一代”同时期的孔查·埃斯皮纳作为西班牙首批靠写作谋生的女性之一,在《完美圣女》中对“新女性”的塑造展现了同时代中产阶级女性对新的女性身份的探索,但保守的文化氛围使她对女性的书写也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美圣女》 孔查·埃斯皮纳 新女性 西班牙女性文学
下载PDF
New Life .Meets Real Life: Chinese Women in Nation Budding and State Making, 1934-1949
4
作者 Xiaoping Su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7年第4期538-565,共28页
This article uses gender analysis to reexamine the New Lifk Movement illustrating how strategies for women's leadership cultiv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uomindang (GMD) state-building efforts during the 193... This article uses gender analysis to reexamine the New Lifk Movement illustrating how strategies for women's leadership cultiv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uomindang (GMD) state-building efforts during the 1930s and 1940s. The GMD government promoted the New Life Movement to rectify the morals and conduct of civil servan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for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a modern nation-state at minimum cost. Although the New Life Movement is best known for employing urban middle-class centric approaches to reform, its Women's AdvisoW Council (WAC) carried the moderr)izing project to China's rural interior, where tbe GMD was previously bereft of access to local society. Although the WAC prioritized the mobilization of rural women for the war effort, its endeavors transcended the confinement of "women's work" and were instrumental in bridging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authorities, bringing the state into rural househo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life Movement womens Advisory womens leadership cadre training (xuldialo rural service song Meiling
原文传递
密云农村地区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万卉 李爱阳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农村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病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探讨利用农村合作医疗网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托密云地区农村合作医疗网络,分别选取山区和平原的农村乡镇,由当地的居委会和社...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农村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病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探讨利用农村合作医疗网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托密云地区农村合作医疗网络,分别选取山区和平原的农村乡镇,由当地的居委会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以调查员问卷调查的方式入户调查,问卷的大部分内容根据亚太地区尿控咨询委员会标准,并根据该地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分析农村老年女性SUI患病情况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本调查抽取北京市密云县≥60岁的农村老年女性501例,SUI检出率44.91%(225/501)。46.67%(105/225)初次出现症状是在绝经后;32.89%(74/225)认为对从事家务劳动有影响,27.12%(61/225)认为对参加户外活动有影响,19.12%(43/225)不愿去没有卫生间的场所,15.56%(35/225)因惧怕漏尿故意减少饮水量,5.34%(12/225)因漏尿需频繁更换内裤。因SUI而感到抑郁、焦虑、沮丧难堪、情绪低落、生活乐趣减少的患者分别占25.78%(58/225)、20.45%(46/225)、13.34%(30/225)、29.78%(67/225)和8.45%(19/225),仅有2.23%(5/225)认为对生活质量无影响。结论:北京市密云地区农村老年女性SUI患病率较高,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均有影响,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妇女卫生 农村人口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海子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殊相 被引量:11
6
作者 罗振亚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7-133,共7页
海子的抒情诗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歌唱外部困境和内部激情之间冲突引发的“生命的痛苦”。海子的“大诗”是绝望诗学与幻象的探索,是处于构想与实现之间的未完成的文本操作。海子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探索,开启了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 海子的抒情诗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歌唱外部困境和内部激情之间冲突引发的“生命的痛苦”。海子的“大诗”是绝望诗学与幻象的探索,是处于构想与实现之间的未完成的文本操作。海子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探索,开启了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诗歌 生命的痛苦 大诗 浪漫主义 个人化写作
下载PDF
影响中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徐群 徐政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普遍偏短,为了解现状及为今后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以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影响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普遍偏短,为了解现状及为今后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以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影响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并分析,结果发现运动员伤病、训练体制、运动员退役后出路、教练员与运动员相互信任及运动员自身因素等均对运动员寿命有很大影响,研究结论认为:加强医务监督、完善竞赛与训练体制、解决运动员后顾之忧、加强思想教育及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是改善此问题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撑竿跳高 运动寿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伍尔夫“中和”观解析:理性与情感之间 被引量:3
8
作者 吕洪灵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9,共6页
人们通常把情感表现作为文学的主要特征,用于区别以理性为基本特征的科学研究,对于妇女写作的认识往往也是如此。然而,英国作家、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此有着独到的认识。她不仅辨析出妇女写作中存在着的情感问题,而且从不同角度凸... 人们通常把情感表现作为文学的主要特征,用于区别以理性为基本特征的科学研究,对于妇女写作的认识往往也是如此。然而,英国作家、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此有着独到的认识。她不仅辨析出妇女写作中存在着的情感问题,而且从不同角度凸现了理性的重要性。其中,“中和”观最为关键,基于对艺术真实的理解、对情感诉求的充分考虑,它所反映出的相对性、公正性、整体性是对理性的坚持,对情理关系的辩证思考。同时,“中和”观表现出伍尔夫作为一名艺术家对于艺术创作,尤其是妇女创作持有的深刻思索,它启发作家们理性地表现情感,在整体性的建构中寻求共生、交融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中和”观 理性 情感 妇女写作
下载PDF
《黄色糊墙纸》:一部女权主义的力作 被引量:9
9
作者 陈茂林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74-77,共4页
《黄色糊墙纸》是美国女权主义先驱兼作家吉尔曼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揭露了性别歧视和压迫,批判了不平等的夫妻关系,表达了提高妇女经济地位的思想;批判了男性对女性的文化压迫,提出了女性写作和建立女性话语的课题;回顾了妇女解放... 《黄色糊墙纸》是美国女权主义先驱兼作家吉尔曼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揭露了性别歧视和压迫,批判了不平等的夫妻关系,表达了提高妇女经济地位的思想;批判了男性对女性的文化压迫,提出了女性写作和建立女性话语的课题;回顾了妇女解放斗争的历史,提出了男女两性互相理解、共同努力以消除性别压迫的设想,堪称一部女权主义短篇小说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糊墙纸》 女权主义 性别歧视 女性写作 女性话语 妇女解放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女性社区参与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孔海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25,共5页
女性的社区参与具有与男性不同的特点,她们的参与更多的是非正式的社区互动,而正式的政治参与相对较少。如果我们从生命历程的视角来探寻女性社区参与的变化,会发现她们的社区参与会随着人生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种改变是由于角色的... 女性的社区参与具有与男性不同的特点,她们的参与更多的是非正式的社区互动,而正式的政治参与相对较少。如果我们从生命历程的视角来探寻女性社区参与的变化,会发现她们的社区参与会随着人生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种改变是由于角色的差异所引起的社区归属感不同而造成的。女性普遍的非正式的社区互动,使她们正式的政治参与成为可能,这也是她们发展自我的一个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 女性社区参与 社区互动 社区归属感
下载PDF
阅读与写作:塑造新女性的方式——以冯沅君创作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女高师的经历为来自外省的冯沅君提供了宝贵的阅读与写作资源,在五四运动的热风里,她由一个来自乡下的普通女青年成长为一位女作家。冯沅君对于现代文学的贡献,在于以文本的形式,塑造了一系列女学生形象,进而对一代新女性形象进行了宝... 女高师的经历为来自外省的冯沅君提供了宝贵的阅读与写作资源,在五四运动的热风里,她由一个来自乡下的普通女青年成长为一位女作家。冯沅君对于现代文学的贡献,在于以文本的形式,塑造了一系列女学生形象,进而对一代新女性形象进行了宝贵的文学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沅君 新女性 阅读 爱情 现代妇女写作
下载PDF
女性与民歌:叶梅小说的二元文化符码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莉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5-70,共6页
少数民族女作家中,叶梅对土家族女性的观察与书写甚为独特。她将女性性格命运置设于民族文化中,通过吟唱各种歌谣予以诠释。女性与民歌构成人物与民俗书写的二元文化符号,经过创造性编码,以歌谣彰显个性,又以个性丰富歌谣,让人物命运和... 少数民族女作家中,叶梅对土家族女性的观察与书写甚为独特。她将女性性格命运置设于民族文化中,通过吟唱各种歌谣予以诠释。女性与民歌构成人物与民俗书写的二元文化符号,经过创造性编码,以歌谣彰显个性,又以个性丰富歌谣,让人物命运和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产生别具一格的审美韵味。作家对土家族文化的熟稔、关照与热切传承之心可见一斑,其作品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必将得到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写作 民歌 文化符码
下载PDF
问题与阐释:女性主义批评建设的可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冰茹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96-105,共10页
女性主义批评是与女性写作相伴生的一种批评实践。新时期以来,思想界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和批评界借助女性主义理论进行的批评实践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推动了本土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建设。但是,西方理论并不完全契合本土的文化语境,使用... 女性主义批评是与女性写作相伴生的一种批评实践。新时期以来,思想界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和批评界借助女性主义理论进行的批评实践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推动了本土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建设。但是,西方理论并不完全契合本土的文化语境,使用西方理论也不能充分阐释当代女性写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当下的女性主义批评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难以有效分析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的多元化特点,二是难以厘清全球化经济体系带来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性别问题的多重影响。女性主义批评建设的理论困境要求我们对既定的研究范式做出相应调整。因而,将“性别”作为认识差异性范畴的一种方法,重新考察其生成的语境、处理的问题以及阐释的方式,将为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建设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性别意识
下载PDF
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3
14
作者 严琳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2-94,共3页
王安忆的小说一以贯之地强调女性柔弱而绵长的旺盛生命力,她以细腻的笔法、悲悯的情怀娓娓叙说着一个个女性的令人感慨的命运与灵魂,其愈来愈独特、越来越成熟的创作,成功地表达着女性意识。
关键词 王安忆 小说 城市感知 生命韧性 审美意向 女性意识
下载PDF
金代科举对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达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0-55,共6页
金代科举发展较成熟,实施时间较长,取士数量较大,民族歧视色彩不重,专门设有女真进士科,显示了民族文化融合的效应。它对文学产生过深广的影响:科举在金代文人生活中占重要地位,与各民族、各阶层的知识分子的出处、命运紧密相连,对其生... 金代科举发展较成熟,实施时间较长,取士数量较大,民族歧视色彩不重,专门设有女真进士科,显示了民族文化融合的效应。它对文学产生过深广的影响:科举在金代文人生活中占重要地位,与各民族、各阶层的知识分子的出处、命运紧密相连,对其生存方式、生活特点、人生道路和心理状态有着明显的影响,丰富了作家的生活内容;科举的盛行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文坛涌现出一大批反映读书、应举、典试、登第和贡院生活等方方面面内容的诗、文;科举考试在金代中、后期成为文学思想变革的杠杆,文坛领袖们利用主文取士之机扭转创作中的不良习气,倡导健康文风,收到明显成效。但是作为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金代科举有双重意义,对文学既产生过积极、有利的作用,也带给它不少消极、有害的影响;既是文学繁荣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又对文学发展有一定的滞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科举 作家生活 创作题材 文学思想
下载PDF
卡珊德拉:特洛伊的“疯女人”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小卫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60,共7页
《卡珊德拉》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中重新读解和改写西方传统经典文本的一个范例。德国女作家克里斯塔.沃尔夫从"女性书写"的视角出发,借用卡珊德拉这个人物创造了一个后现代的神话世界。沃尔夫在小说中揭示了卡珊德拉面临身份认... 《卡珊德拉》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中重新读解和改写西方传统经典文本的一个范例。德国女作家克里斯塔.沃尔夫从"女性书写"的视角出发,借用卡珊德拉这个人物创造了一个后现代的神话世界。沃尔夫在小说中揭示了卡珊德拉面临身份认同危机时的困惑,揭示了女性声音遭到压抑而产生的疏离感和挫败感,揭示了个体在自我认知的艰难旅途中保持道德良知与肩负社会责任的矛盾与冲突。沃尔夫借古讽今、对冷战时期核军备竞赛造成的人类生存危机的严峻现实进行了冷静的反思,抨击了西方男性理性权力话语中所隐含的人类自我毁灭的可怕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书写 身份认同 自我认知 社会责任 男性理性权力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女性主义教学法——以唐宋时期女性的文学书写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小华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的女性主义教学法强调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和立场作为基本教学方法,还原古代社会女性的文学书写状况,修正过去那种忽视女性经历和女性经验的理论,最终形成比较系统的、主要以文学形式来描绘的关于女性的实践生活和心灵发展的... 中国古代文学的女性主义教学法强调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和立场作为基本教学方法,还原古代社会女性的文学书写状况,修正过去那种忽视女性经历和女性经验的理论,最终形成比较系统的、主要以文学形式来描绘的关于女性的实践生活和心灵发展的历史。对唐宋时期女性文学书写的教学应在基础资料和文学史实的澄清、女性作家作品的“特质”、女性文学书写的定位以及女性文学书写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等四个方面贯彻女性主义的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课 女性主义 教学法 唐宋时期 女性书写
下载PDF
深闺有愿作新民——传奇《六月霜》的秋瑾形象与当时女性的文化心态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梅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0-44,共5页
《六月霜》传奇是现知唯一一部由女性书写秋瑾的戏曲,剧中塑造了与当时众多"秋瑾戏"有所不同的秋瑾形象。从情节角度的选取、秋瑾形象的塑造等方面着眼,可认知晚清民国期间进步知识女性的精神特质与文化心态。
关键词 《六月霜》 秋瑾 女性书写
下载PDF
男权规范与女性主义纠结下的双重文化镜像——论第三代女性诗歌的文化悖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平乔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以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诗人的诗歌为代表的"第三代女性诗歌",一方面以清醒的女性意识揭露了男性中心社会和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在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施虐",以对女性自身生命原真状态的揭示建构起妇女解放的新话... 以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诗人的诗歌为代表的"第三代女性诗歌",一方面以清醒的女性意识揭露了男性中心社会和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在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施虐",以对女性自身生命原真状态的揭示建构起妇女解放的新话语,另一方面又以对传统女性精神的返顾与留恋,显示着甘愿回到"传统女性"的倾向。她们的诗歌以对男性显性层面的反抗与隐性层面的依恋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悖反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女性诗歌 女性主义写作 男性话语霸权 传统女性精神
下载PDF
不同性别视域下的异质书写——《我在霞村的时候》和《金宝娘》的互文性阅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利娟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年第2期99-103,共5页
《我在霞村的时候》和《金宝娘》是叙述女性因失贞而遭受男权道德鞭笞的基于结构母题之上的互文性文本。相同的故事在不同性别视域的观照下呈现出异质性书写:《金宝娘》是正典的国家叙事,而《霞村》则以隐性文本的女性书写颠覆了显性文... 《我在霞村的时候》和《金宝娘》是叙述女性因失贞而遭受男权道德鞭笞的基于结构母题之上的互文性文本。相同的故事在不同性别视域的观照下呈现出异质性书写:《金宝娘》是正典的国家叙事,而《霞村》则以隐性文本的女性书写颠覆了显性文本的国家叙事,凸显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母题 互文性 性别视域 国家叙事 女性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