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the N-Doped Cu-Carbon Composite as a Novel Catalyst for the Removal Reactive Black 5 被引量:1
1
作者 Nargish Jahan Ara Mohammad Farhadur Rahman +2 位作者 Zubair Hasan Md. Shofiqul Islam Mohammad Mahbubur Rahman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0年第7期432-443,共12页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 this study, two Cu</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 this study, two Cu</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ased catalysts with and without N doped carbon matrix, named N-Cu/CuO/C and Cu/CuO were synthesized via calcination of melamine-cupper acetate complex and cupper acetate at 500<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C under an inert atmosphere.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 and </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HNS </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lemental analyzer</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i></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both catalysts was evaluated</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rough the NaBH</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4</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ssociated reduction of commercial textile dye named reactive black 5 (RB5). The kinetics of the reduction of reactive black 5 was also described by the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 equation. For the studied reduction, N-Cu/CuO/C exhibited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both in conversion and kinetics (97% conv. in 315 sec) compared to that of by Cu/CuO/C (25% conv. in 1500 sec). Besides, N-Cu/CuO/C also demonstrated good reusability up to four consecutive cycles.</span></span></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ytic Reduction Reactive Black 5 Non-Noble Metal Carbon compo-sites CALCINATIONS
下载PDF
木塑复合材料挤出成型工艺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思远 杨伟 杨鸣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2-24,32,共4页
研究了木塑复合材料的挤出成型工艺 ,以及木粉用量、相容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双螺杆挤出机代替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成型 ,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并解决了加料困难、木粉用量增大时烧焦以及体系分散不均匀等问题 ,获得了更好的混... 研究了木塑复合材料的挤出成型工艺 ,以及木粉用量、相容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双螺杆挤出机代替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成型 ,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并解决了加料困难、木粉用量增大时烧焦以及体系分散不均匀等问题 ,获得了更好的混合、塑化效果 ,所得木塑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流动性 ;木粉的加入对加工流动性的影响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挤出成型 成型工艺 性能 流动性 木质纤维
下载PDF
楠竹加筋复合锚杆管材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晓东 张虎元 +2 位作者 吕擎峰 张艳军 严耿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941-2946,共6页
楠竹加筋复合锚杆是一种应用于土遗址加固工程的新型锚杆,为了解锚杆的工作机制,对其管材楠竹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竹材的抗压、抗拉、抗弯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a生楠竹块顺纹抗压强度达119MPa,比5a生楠竹大;同一根楠竹,取自... 楠竹加筋复合锚杆是一种应用于土遗址加固工程的新型锚杆,为了解锚杆的工作机制,对其管材楠竹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竹材的抗压、抗拉、抗弯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a生楠竹块顺纹抗压强度达119MPa,比5a生楠竹大;同一根楠竹,取自基部和中部的竹块试样,顺纹抗压强度相当,均小于顶部试样;竹块顺纹、横纹、径向抗压强度分别为98,37和65MPa,强度差异是由加压方向和竹纤维生长方向之间的关系决定的;竹材的顺纹抗压、抗拉和抗弯强度均与竹材的含水率有关,含水率增大强度降低,当含水率达到一定值时,抗压强度趋于稳定;径高比为1∶1和1∶2的竹筒抗压强度试验以及竹条抗拉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竹节对竹筒和竹条的强度有一定的削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复合锚杆 楠竹 力学性质 土遗址
下载PDF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合成及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郝留成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6-29,共4页
用乳液聚合方法和交联技术制备了交联聚苯乙烯 (XPS)微球 ,在合成中发现引发剂、乳化剂是影响XPS微球尺寸的主要因素。电镜分析证明XPS微球均匀地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 ,而在热熔融加工中不团聚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一定的交联度 ,XPS微球经SB... 用乳液聚合方法和交联技术制备了交联聚苯乙烯 (XPS)微球 ,在合成中发现引发剂、乳化剂是影响XPS微球尺寸的主要因素。电镜分析证明XPS微球均匀地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 ,而在热熔融加工中不团聚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一定的交联度 ,XPS微球经SBS包覆有利于它的分散 ;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分散优良的XPS微球 ,能真正起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聚苯乙烯 聚丙烯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原位合成VC/Fe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熊容廷 段汉桥 +1 位作者 严有为 魏伯康 《现代铸铁》 CAS 2004年第6期16-19,共4页
研究了原位合成V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冲击韧度和硬度,以及热处理对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复合材料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内生VC颗粒均匀分布在基体中;颗粒直径4μm左右;在组织中发现初生棒锤状和粒状共晶VC和... 研究了原位合成V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冲击韧度和硬度,以及热处理对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复合材料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内生VC颗粒均匀分布在基体中;颗粒直径4μm左右;在组织中发现初生棒锤状和粒状共晶VC和二次析出粒状VC。合适的热处理后硬度可达60HRC,冲击韧度在5J·c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颗粒增强 VC 铁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短纤维预处理工艺对尼龙短纤维/NBR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彦豪 陈涛 +1 位作者 李晨 李东红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94-298,共5页
研究了短纤维预处理工艺对尼龙短纤维/NE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抗溶胀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经LB法和LF法预处理的尼龙短纤维,均可改善其与基质的界面结合状况,从而显著地提高由其补强的非炭黑NBR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 研究了短纤维预处理工艺对尼龙短纤维/NE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抗溶胀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经LB法和LF法预处理的尼龙短纤维,均可改善其与基质的界面结合状况,从而显著地提高由其补强的非炭黑NBR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且可降低混炼中的功率消耗,提高混炼后短纤维的长度保持率。从补强机理解释,LB法和LF法处理的短纤维与基质形成的良好界面层分别遵循硬过渡层和软过渡层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纤维 前处理 补强 丁腈橡胶 尼龙
下载PDF
采用高压静电喷涂技术制备超疏水硅橡胶表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琦 刘东霖 杨颖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18-2824,共7页
高压(HV)静电喷涂是1种简单有效的制备超疏水硅橡胶表面(SSRS)的方法,其原理是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将电喷涂溶液雾化,在接收极固化成型。为此,在实验室中采用高压静电喷涂技术成功制备出超疏水硅橡胶表面,试验中所采用的电喷涂溶液是由AB... 高压(HV)静电喷涂是1种简单有效的制备超疏水硅橡胶表面(SSRS)的方法,其原理是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将电喷涂溶液雾化,在接收极固化成型。为此,在实验室中采用高压静电喷涂技术成功制备出超疏水硅橡胶表面,试验中所采用的电喷涂溶液是由AB组分的高温硫化(HTV)液体硅橡胶(LSR)、石油醚、N,N-二甲基甲酰胺(DMF)、纳米二氧化硅(Si O2)颗粒以及十七氟三甲氧基硅烷(FAS-17)组成的复合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石油醚可起到对硅橡胶的稀释作用;DMF可用来提高溶液的极性,使溶液更易于喷涂,得到的喷涂颗粒尺寸减小;Si O2颗粒可用来构筑硅橡胶表面的复合微结构;FAS-17可在硅橡胶表面引入含氟基团、降低表面自由能,同时减小表面微结构尺寸(100 nm^1μm)。经过大量试验验证后提出在电喷涂溶液复合体系中电喷涂制备超疏水硅橡胶表面的最佳条件:石油醚、硅橡胶、DMF、Si O2、FAS-17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1%、20%、30%、4%、5%。此时制备出的超疏水硅橡胶表面的静态接触角为163.4°,滚动角为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高压 静电喷涂 高温硫化液体硅橡胶 复合微结构 表面自由能
下载PDF
内衬不锈钢复合管道系统的耐久性评价及检测设备研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晓林 刘娜 +2 位作者 朱宇宏 贾欣 钱玲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425-428,共4页
针对内衬不锈钢复合管路系统无连接耐久性评价方法和检测设备的现状,开发了水压气密试验、冷热水循环试验、压力冲击试验、承载弯矩试验、偏转角度试验的检测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检测设备。详细介绍了检测方法原理和设备工作过程,试验验... 针对内衬不锈钢复合管路系统无连接耐久性评价方法和检测设备的现状,开发了水压气密试验、冷热水循环试验、压力冲击试验、承载弯矩试验、偏转角度试验的检测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检测设备。详细介绍了检测方法原理和设备工作过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检测方法科学,参数设计合理,设备运行稳定,能够满足产品质量保证和标准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材管件 管路系统 连接耐久性 检测方法 检测设备
下载PDF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石墨烯微片复合材料的导电行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建锋 季铁正 +3 位作者 张教强 郑星卓 谷敬凯 李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26,共4页
采用溶液混合、超声波分散的方法制备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PE-UHMW)/石墨烯微片(GNPs)复合材料,研究了PE-UHMW/GNPs复合材料的导电行为和阻-温特性。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使GNPs在PE-UHMW基体中良好地分散;复合材料表现出典型的导... 采用溶液混合、超声波分散的方法制备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PE-UHMW)/石墨烯微片(GNPs)复合材料,研究了PE-UHMW/GNPs复合材料的导电行为和阻-温特性。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使GNPs在PE-UHMW基体中良好地分散;复合材料表现出典型的导电渗流行为,渗流阈值为2.8%(质量分数,下同);在高于渗流阈值的情况下,PE-UHMW/GNPs复合材料的正温度系数效应(PTC)强度随GNPs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渗流阈值附近复合材料的PTC强度最高;PE-UHMW/GNPs复合材料的阻-温特性重复性较好,多次热循环后PTC强度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石墨烯微片 导电复合材料 正温度系数效应
下载PDF
轻质聚合物抹面砂浆冻融循环及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志杰 路永华 宋跃军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16,131,共4页
针对外墙外保温体系用聚合物抹面砂浆在经受冻融循环试验条件下的应变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抹面砂浆经历一定次数的冻融循环后,轻质系列聚合物抹面砂浆总微应变量和压折比增加量均小于常用聚合物抹面砂浆,具有更好的柔韧... 针对外墙外保温体系用聚合物抹面砂浆在经受冻融循环试验条件下的应变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抹面砂浆经历一定次数的冻融循环后,轻质系列聚合物抹面砂浆总微应变量和压折比增加量均小于常用聚合物抹面砂浆,具有更好的柔韧性,提高了砂浆的耐久性。同时,利用SEM对三种砂浆进行了微观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墙外保温 抹面砂浆 冻融试验 微观研究
下载PDF
用时-温等效原理(WLF方程)研究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11
作者 李晨 周彦豪 +3 位作者 李东红 吴卫东 刘勃 陈涛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99-304,共6页
用法国布兰贝拉公司MAK-04型粘弹谱仪,研究了维尼纶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并用WLF软件对材料的E′,E″,tgδ进行时-温等效叠加,得到了转换因子αT随实验温度及参考温度变化的规律及WLF方程参数G_1,C_2值。发现,当复合材料... 用法国布兰贝拉公司MAK-04型粘弹谱仪,研究了维尼纶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并用WLF软件对材料的E′,E″,tgδ进行时-温等效叠加,得到了转换因子αT随实验温度及参考温度变化的规律及WLF方程参数G_1,C_2值。发现,当复合材料中纤维(经LB法预处理)与橡胶粘合较牢固时,复合材料的贮能模量较高,在低频范围(<100Hz)力学损耗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纤维 橡胶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制备工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强 王旭玲 《海峡药学》 2019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 借助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确定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最优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pH梯度法制备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以包封率(Y)为评价指标,考察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制备过程中载药温度(X 1)、载药时间(X 2)及药脂比(X 3)对制剂的影响... 目的 借助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确定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最优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pH梯度法制备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以包封率(Y)为评价指标,考察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制备过程中载药温度(X 1)、载药时间(X 2)及药脂比(X 3)对制剂的影响,并以效应面法预测最优的制备工艺。结果 优化制备工艺中载药温度59℃,载药时间14min,药脂比1∶ 6.7(w/w),采用以上工艺制备三批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99.1±0.4%。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较好的用于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制备工艺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米托蒽醌 脂质体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制备工艺 优化
下载PDF
PE-LD/CaCO_3/EVA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13
作者 董金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分别探讨了重质碳酸钙(CaCO3)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含量对低密度聚乙烯(PE-LD)/CaCO3/EVA三元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以及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并结合试样冲击断面的扫描电镜照片,分析了复合材料... 分别探讨了重质碳酸钙(CaCO3)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含量对低密度聚乙烯(PE-LD)/CaCO3/EVA三元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以及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并结合试样冲击断面的扫描电镜照片,分析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结果表明,当重质CaCO3含量为10%~20%、EVA含量为0.67%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当重质CaCO3含量为20%,EVA含量增加到1.33%~2.33%时,复合材料中树脂基体彤成的网状结构趋于完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而拉伸强度随EVA含量的增加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碳酸钙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网状结构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铝合金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14
作者 陈尚平 何小林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08-111,80,共5页
本文对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SiC颗粒增强铝合金基复合材料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和初步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组织致密,颗粒分布均匀。与相应的基体材料相比,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硬度显著提高。Si... 本文对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SiC颗粒增强铝合金基复合材料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和初步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组织致密,颗粒分布均匀。与相应的基体材料相比,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硬度显著提高。SiC颗粒加入对基体材料抗拉强度及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则取决于基体的性能及基体与颗粒表面的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陶瓷颗粒 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法
下载PDF
高密度封装用氮化铝(AIN)/玻璃复合材料低温共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淼 李越生 +2 位作者 汪荣昌 戎瑞芬 顾志光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0-525,共6页
从排胶和共烧两方面 ,研究了氮化铝 ( Al N) /玻璃复合材料的低温共烧。排胶研究结果表明 :流延坯片和银浆的排胶特性不同 ,氧化性气氛有利于两者的排胶。共烧研究表明 :Al N/玻璃复合系统的烧结为液相烧结 ;引入微氧烧结气氛将改变界... 从排胶和共烧两方面 ,研究了氮化铝 ( Al N) /玻璃复合材料的低温共烧。排胶研究结果表明 :流延坯片和银浆的排胶特性不同 ,氧化性气氛有利于两者的排胶。共烧研究表明 :Al N/玻璃复合系统的烧结为液相烧结 ;引入微氧烧结气氛将改变界面状况 ,有利于 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 高密度封装 氮化铝 AIN 玻璃 复合材料 低温共烧 排胶 烧结
下载PDF
光弹性复合材料应变—光定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志伟 许陆文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1-58,共8页
本文在考察Agawal近似应变——光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近似应变——光定律。它克服了Agawal近似应变——光定律当主应变分向靠近材料主方向时产生较大误差的弊病,提高了复合材料光弹性近似分析的精度,为复合材料正变异性光弹性分析... 本文在考察Agawal近似应变——光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近似应变——光定律。它克服了Agawal近似应变——光定律当主应变分向靠近材料主方向时产生较大误差的弊病,提高了复合材料光弹性近似分析的精度,为复合材料正变异性光弹性分析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光弹性 应力光学性
下载PDF
500kV惠汕线合成绝缘子芯棒脆断事故分析 被引量:54
17
作者 张畅生 王晓刚 黄立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72,76,共3页
文章对国内高压输电线路合成绝缘子断裂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常见的合成绝缘子破坏形式,以广东省500kV惠汕线合成绝缘子断串事故为例分析了事故原因,提出了高压输电线路合成绝缘子在生产和应用环节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合成绝缘子 芯棒脆断 事故分析 高压输电线路
下载PDF
汽车用复合底漆的配制、影响主因素及其自动沉积复合层漆膜的性能
18
作者 刘华玉 谢克难 +3 位作者 廖立 龙沁 包锐 邢利利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7,72-73,共3页
为了开发性能更优的汽车底漆自动沉积涂料,配制了热塑型和热固型自动沉积涂料,设计了一种复合自动沉积涂料涂装工艺并制备了自动沉积复合涂层漆膜,研究了自动沉积涂料主要成分乳胶的合成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浸漆时间及沉积方式对漆膜... 为了开发性能更优的汽车底漆自动沉积涂料,配制了热塑型和热固型自动沉积涂料,设计了一种复合自动沉积涂料涂装工艺并制备了自动沉积复合涂层漆膜,研究了自动沉积涂料主要成分乳胶的合成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浸漆时间及沉积方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胶最佳合成条件为0.25%引发剂APS,不同反应阶段应选择不同的搅拌速度(200~350 r/min),乳液聚合温度79~84℃,所制备的乳胶稳定、呈乳白色略带蓝光、无味;复合涂层集热塑型和热固型涂料的优点于一身,抗有机溶剂能力强、与面漆或中涂漆结合能力强、抗腐蚀能力和附着力好,符合汽车用底漆标准;采用先在热塑型自动沉积涂料中浸渍2 min,再在热固型自动沉积涂料中浸渍3 min的复合自动沉积工艺所制备的复合涂层漆膜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底漆 自动沉积 复合涂层漆膜 性能
下载PDF
橡胶基体对橡胶/细菌纤维素晶须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殷标 王冬妮 +4 位作者 王丽平 李耕 闫晓琦 张佳佳 贾红兵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4-360,共7页
采用硫酸水解法制备细菌纤维素晶须(BCWs),并分别以丁苯橡胶(SBR)、天然橡胶(NR)和羧基丁腈橡胶(XNBR)作为基体,用蒸发法制备了橡胶/BCWs复合膜,研究了橡胶基体对复合膜的水溶胀、水刺激-力响应及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R/BCWs复... 采用硫酸水解法制备细菌纤维素晶须(BCWs),并分别以丁苯橡胶(SBR)、天然橡胶(NR)和羧基丁腈橡胶(XNBR)作为基体,用蒸发法制备了橡胶/BCWs复合膜,研究了橡胶基体对复合膜的水溶胀、水刺激-力响应及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R/BCWs复合膜的平衡溶胀率高达72%,远高于NR/BCWs和XNBR/BCWs复合膜。3种复合膜表现出强烈的水刺激-力响应性能,其中SBR/BCWs复合膜综合性能最佳,NR/BCWs复合膜的重复使用性较好。BCWs的加入促进了3种复合膜的降解,其中SBR/BCWs复合膜的质量损失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晶须 复合膜 丁苯橡胶 天然橡胶 羧基丁腈橡胶 水刺激-力响应性能
下载PDF
全硫化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对分散相粒径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中岳 乔金梁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05-208,共4页
以作者提出的橡塑共混中SVF综合因子理论为主,辅以共混温度及硫化条件的变化,时全硫化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制备中分散相柱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SVF综合因子理论适用于动态全硫化共混体系;制备全硫化E... 以作者提出的橡塑共混中SVF综合因子理论为主,辅以共混温度及硫化条件的变化,时全硫化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制备中分散相柱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SVF综合因子理论适用于动态全硫化共混体系;制备全硫化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应使用高剪切速率的混合设备、表现粘度较高的PP及硫化速度快的EPDM,并适当提高硫化剂用量;对软质制品的制备,则可采用多次共混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 热塑性弹性体 粒径 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