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安全工作体系建设的价值逻辑、历史演进和现实启示
1
作者 姚远 金建平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建立高校安全工作体系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有利于预防安全事故和减少安全隐患、有利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有利于提升高校安全管理水平和形象。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安全工作体系建设的演进历史,发现高校安全体... 建立高校安全工作体系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有利于预防安全事故和减少安全隐患、有利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有利于提升高校安全管理水平和形象。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安全工作体系建设的演进历史,发现高校安全体系建设具有逐步完善、持续发展,目标导向、分类施策,统筹兼顾、重在预防,注重宣传、多方参与,运用科技、不断创新的特点以及多元化、智能化和精细化、预防为要、法治化、共享共治的发展趋势,这对完善当前高校安全工作体系以有效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双重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安全工作体系 价值逻辑 历史演进 现实启示
下载PDF
统战工作的元问题与底层逻辑
2
作者 姚俭建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8-107,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心与统战工作关系的重要论述深刻阐发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定兴衰”的铁律,揭示了统战工作的元问题、底层逻辑及其本质要求。其中,一致性与多样性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演进建构起了统战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心与统战工作关系的重要论述深刻阐发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定兴衰”的铁律,揭示了统战工作的元问题、底层逻辑及其本质要求。其中,一致性与多样性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演进建构起了统战工作底层逻辑;基于建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大团结大联合则体现了统战工作底层逻辑的本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战工作 底层逻辑 大团结大联合 人心政治
下载PDF
合和致远:和美乡村建设的逻辑、图景、难点及实现路径
3
作者 段德罡 王璇 郭金枚 《城市学报》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将其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准确阐释和美乡村的内涵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国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的关键。文章以历时性和系统化思维解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逻辑,指出...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将其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准确阐释和美乡村的内涵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国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的关键。文章以历时性和系统化思维解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逻辑,指出其根植于中华传统“合和”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和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国家主导推动的中国乡村建设的第四阶段。文章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发展价值导向出发,提出“和于时代、和于自然、和于城乡、和于近邻、和于百业、和于乡党”六维并举的理想图景;分析图景实现过程中的现实难点,包括如何处理好现代化与乡土性、差序化与公平性、动态化与稳定性、个体化与公共性关系;进而探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或然进路,提出既要理顺相关体制机制,也要把握实践的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实践逻辑 理想图景 现实难点 实现路径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旭 冯馨颖 +1 位作者 鲍美阳 苑新悦 《高教学刊》 2024年第4期168-172,共5页
该文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研究出发点,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语义、概念、内涵与外延、应用四维阐述,厘清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 该文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研究出发点,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语义、概念、内涵与外延、应用四维阐述,厘清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总结得出二者在语义上相似指向不同,概念上范围、划分层次、作用点区别,内涵和外延上存在包含被包含,应用上存在观察与参与视角。在二者逻辑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挖掘二者基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参考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逻辑研究 语义 内涵与外延
下载PDF
“钟摆逻辑”:有限结构化的村务工作模式——基于湖北S村的经验研究
5
作者 张文明 刘江 《地方治理研究》 2024年第2期65-77,M0004,共14页
我国村级组织具有复杂性,在村务工作的组织模式、规范要求和具体内容等层面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发现,基层的村务工作呈现出明显的“钟摆逻辑”,即面对常规任务和特殊任务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在处理常规任务时,运用分工合作的模式,将任... 我国村级组织具有复杂性,在村务工作的组织模式、规范要求和具体内容等层面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发现,基层的村务工作呈现出明显的“钟摆逻辑”,即面对常规任务和特殊任务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在处理常规任务时,运用分工合作的模式,将任务进行条线分割,主要采用坐班制、固定工作场所及规则治理等手段;而面对特殊任务时,则结成“行动班子”,以团结合作、工作动员等方式来应对。这种在常态模式与动员模式之间的切换使得村务工作处于有限结构化的状态,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钟摆逻辑 村务工作 有限结构化 分工合作体 任务共同体
下载PDF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路径
6
作者 公风华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6期73-76,共4页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建设的宏伟战略。该文首先从历史实践与学理诠释2个层面分析农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行性。然后从价值理念、服务模式、介入方法等角度分析农村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专业逻辑。最后,该文从政府、社会组...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建设的宏伟战略。该文首先从历史实践与学理诠释2个层面分析农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行性。然后从价值理念、服务模式、介入方法等角度分析农村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专业逻辑。最后,该文从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3个维度提出优化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工作 介入 乡村振兴 逻辑 路径
下载PDF
法院专项工作报告制度的运行逻辑与优化发展——以最高人民法院专项工作报告的实践为分析素材
7
作者 郭松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3,共17页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治理手段,法院专项工作报告制度的确立蕴含着人大监督权扩张、法院组织成长、人大与法院互动等丰富信息。法院报告专项工作的频次、议题选择、内容构成与报告审议为把握法院专项报告制度的现实图景提供了具体维...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治理手段,法院专项工作报告制度的确立蕴含着人大监督权扩张、法院组织成长、人大与法院互动等丰富信息。法院报告专项工作的频次、议题选择、内容构成与报告审议为把握法院专项报告制度的现实图景提供了具体维度。就实践而言,法院专项工作报告制度除了承载监督功能外,还发挥着契合中国政治与司法环境的独特功能。从制度成长的角度来看,法院专项工作报告制度远未成熟,尤其是一些制度机制与操作规范需要进一步明确与优化。法院专项工作报告制度将法院的日常运作与宏大的国家治理体系勾连起来,是观察人大与法院现实关系的重要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工作报告 人大监督司法 制度逻辑 功能效用 运行调适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妇女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精髓要义与实践要求
8
作者 肖巍 陈珊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12,共8页
习近平关于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妇女篇”。系统研究习近平关于妇女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有助于推动新时代妇... 习近平关于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妇女篇”。系统研究习近平关于妇女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有助于推动新时代妇女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党的妇女工作理论时代性发展。习近平关于妇女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经验借鉴和时代方位,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构成其生成逻辑。习近平总书记从坚定妇女工作政治属性、改革妇联组织工作、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和发挥妇女独特作用四个方面构建起新时代妇女工作理论的精髓要义。明确了坚持党管妇女、坚持问题导向的新时代妇女工作的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关于妇女工作论述 生成逻辑 精髓要义 实践要求
下载PDF
祛魅与消解:“反劳动”文化侵蚀青年劳动精神的审思
9
作者 李苏 潘金刚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82-90,共9页
“反劳动”文化是当代青年面对内卷化的社会压力对劳动的意义与价值产生认识偏差,进而选择逃避劳动的态度与行为的文化现象,它映射出青年群体中存在的自我认同焦虑和劳动价值观偏离,严重挫伤了青年的劳动热情。“反劳动”文化掀起了集... “反劳动”文化是当代青年面对内卷化的社会压力对劳动的意义与价值产生认识偏差,进而选择逃避劳动的态度与行为的文化现象,它映射出青年群体中存在的自我认同焦虑和劳动价值观偏离,严重挫伤了青年的劳动热情。“反劳动”文化掀起了集体性的网络狂欢,对劳动正义的破坏、对过度竞争的抵抗、对群体狂欢的沉迷是其产生的原因,以“反内卷”为表征的“消极抵抗”、以“泛娱乐”为表征的“及时行乐”、以“泛怀疑”为表征的“质疑嘲讽”是青年群体在新型劳动环境下表达内心焦虑的主要方式。我们要从社会、媒体、学校、青年四个层面消解“反劳动”文化对青年劳动精神的侵蚀作用,大力营造“劳动幸福”的社会氛围,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引导青年真正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劳动”文化 劳动精神 青年亚文化 资本逻辑
下载PDF
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逻辑
10
作者 许元元 谭诤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13,共6页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最新成果,它的形成与发展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为谁培养青年”的主线,集中体现了根植深厚的历史逻辑、系统严密的理论逻辑和丰富扎实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最新成果,它的形成与发展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为谁培养青年”的主线,集中体现了根植深厚的历史逻辑、系统严密的理论逻辑和丰富扎实的实践逻辑,在逻辑体系上具有高度统一性,为指引新时代青年工作和青年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 形成逻辑 青年工作
下载PDF
“四下基层”:新时代我国基层治理的生成逻辑、精神内涵与实践伟力
11
作者 刘小刚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22,30,共6页
“四下基层”源起宁德,兴于福建,推向全国,是我们党在实践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伟大创造。“四下基层”蕴含的生成逻辑是人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强烈期盼、是始终坚持的问题导向、是党的政策的落地生根、是干部作风的持续转变;蕴藏着深厚为民... “四下基层”源起宁德,兴于福建,推向全国,是我们党在实践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伟大创造。“四下基层”蕴含的生成逻辑是人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强烈期盼、是始终坚持的问题导向、是党的政策的落地生根、是干部作风的持续转变;蕴藏着深厚为民情怀、强烈实践品格、鲜明科学导向时时彰显着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涵;体现出把深入基层作为关键所在、把问题导向作为重要方法、把为民造福作为根本出发点、把走好群众路线作为重要支撑始终具有强大的实践伟力。新时代,“四下基层”作为我国基层治理的实践创造,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下基层” 生成逻辑 精神内涵 实践伟力
下载PDF
有组织的学习:社会工作行动中知识生产的实践逻辑
12
作者 魏玺昊 《社会建设》 2024年第1期135-160,共26页
本文提出“有组织的学习”的概念,基于S市Z机构的实践案例,阐释社会工作行动中知识生产的实践逻辑,并总结其特点与优势。社会工作行动中的知识生产属于组织情境中的学习型实践,这一实践过程分为“建构研究问题—形成知识框架并行动—知... 本文提出“有组织的学习”的概念,基于S市Z机构的实践案例,阐释社会工作行动中知识生产的实践逻辑,并总结其特点与优势。社会工作行动中的知识生产属于组织情境中的学习型实践,这一实践过程分为“建构研究问题—形成知识框架并行动—知识应用的验证—知识生产”四个阶段,其中蕴含行动者参与、实现反身性和对话的过程。此过程的展开依赖于促动性组织情境,表现为激发目标认同、凸显价值理念、提供交流空间三个方面。“有组织的学习”呈现着主体的能动性和团队的协同性,具有应对实践不确定性以及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和知识创新的优势,亦揭示出“组织”是理解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重要补充性理论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行动 知识生产 实践逻辑 有组织的学习
下载PDF
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工作模式的创新逻辑与路径探析--以G大学为例
13
作者 司睿 刘婷婷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7-114,共8页
在校大学生是我国登记注册的志愿者主体。但是,高校传统的志愿服务管理模式无法发挥如此庞大的志愿者资源优势。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G大学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载体、经费、管理制度、技能等问题,融合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探... 在校大学生是我国登记注册的志愿者主体。但是,高校传统的志愿服务管理模式无法发挥如此庞大的志愿者资源优势。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G大学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载体、经费、管理制度、技能等问题,融合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探讨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工作模式的逻辑、实现路径,通过遵循社会工作理念,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借鉴社会工作管理方法,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融入社会工作方法,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水平;营造“社工生态系统”,丰富志愿服务资源;引入社会工作评估方法,评价志愿服务效果等路径,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模式 高校学生志愿服务 逻辑 路径
下载PDF
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理论特质、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14
作者 张太帅 黄冬福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构建高质量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推动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保障机制与创新举措。构建高质量高校思政工作体系,要准确理解其体系性思维、治理化视域、一体化管理的理论特... 构建高质量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推动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保障机制与创新举措。构建高质量高校思政工作体系,要准确理解其体系性思维、治理化视域、一体化管理的理论特质,深刻认识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通过理通理顺思政工作管理体系、构建大思政教学体系、强化思政工作组织保障体系、完善思政工作评估监测体系等举措,实现高校思政工作制度创新与治理实效的同向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工作体系 理论特质 生成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青年工作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
15
作者 彪晓红 苏静普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75,83,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对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重要地位作了明确阐释。从历史逻辑来看,党的青年工作伴随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进程,“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是党在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对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重要地位作了明确阐释。从历史逻辑来看,党的青年工作伴随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进程,“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是党在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中把握到的深层规律;从理论逻辑来看,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青年工作,既要注重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又要深入领会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从实践逻辑来看,新时代青年工作应当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理论武装,将青年培养成听党话、跟党走,既怀抱梦想、又敢想敢为,既脚踏实地、又善作善成的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青年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在地化”供给:乡镇社工站基层民政服务的实践解析
16
作者 张莉钦 黄佳鹏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年第5期64-73,共10页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镇社工站成为创新基层治理体制与提升基层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托。文章基于浙江省东部X镇社工站的个案考察,采用实地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探讨乡镇社工站基层民政服务的实践机制。研究发现,人才...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镇社工站成为创新基层治理体制与提升基层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托。文章基于浙江省东部X镇社工站的个案考察,采用实地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探讨乡镇社工站基层民政服务的实践机制。研究发现,人才培育的本土化、政策传递的精准化、服务供给的精细化和基层主体的组织化等机制,形塑了乡镇社工站“在地化”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在地化”服务供给模式有效化解了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不足、政策资源传递迟滞、过于依赖行政体系以及服务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但依然要避免量化考核、服务留痕带来的形式主义问题。因此,应改革服务效果评估体系,遵循服务开展的底层逻辑与社会逻辑,强化乡镇社工站的社会性与群众性,破解基层民政服务“最后一公里”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化” 乡镇社工站 民政服务 个案研究 社会逻辑
下载PDF
《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的立法背景、思路逻辑及实施建议
17
作者 代海军 胡成顺 《安全》 2024年第6期45-51,共7页
为全面准确理解新出台的《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的制度内涵,回顾我国煤矿安全立法历程,系统分析煤矿安全法治建设面临的问题,对《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制定的时代背景、思路框架与制度创新作了全面梳理。结果显示:《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确认... 为全面准确理解新出台的《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的制度内涵,回顾我国煤矿安全立法历程,系统分析煤矿安全法治建设面临的问题,对《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制定的时代背景、思路框架与制度创新作了全面梳理。结果显示:《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确认和巩固了“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体制机制,依法厘清和压实各方责任,标志着我国煤矿安全法治建设迈入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的有效实施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健全煤矿法律体系和创新法制宣传方式等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生产条例》 立法背景 思路逻辑 实施建议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18
作者 陈云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9-110,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海外侨胞、侨务资源和侨务工作置于治国理政视阈中加以考量,对“侨”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全新阐释,并对侨情变迁、侨胞价值、侨务改革、侨联建设、侨乡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海外侨胞、侨务资源和侨务工作置于治国理政视阈中加以考量,对“侨”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全新阐释,并对侨情变迁、侨胞价值、侨务改革、侨联建设、侨乡文化、侨务资源等论题作出诸多原创性思想贡献,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从时代逻辑看,是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回应;从理论逻辑看,是对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说和中国共产党侨务理论的继承创新;从历史逻辑看,是对党百年理侨成功经验的吸收借鉴;从实践逻辑看,是对习近平侨乡工作时期侨务论述的接续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侨务工作 侨务理论 华侨华人 生成逻辑
下载PDF
现代教育学和社会教育学的起源和实用性的十大论点
19
作者 顾娟(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41,共9页
本文强调的观点是,现代教育和教化的基础阶段包括两部分:一是在学校教授的、面向全民的新式基础教育,二是借助社会教育行业得到传授和加强的新式社会基础教育。社会基础教育的组织结构根植于分化的现代社会子系统之上,涵盖了德国各种形... 本文强调的观点是,现代教育和教化的基础阶段包括两部分:一是在学校教授的、面向全民的新式基础教育,二是借助社会教育行业得到传授和加强的新式社会基础教育。社会基础教育的组织结构根植于分化的现代社会子系统之上,涵盖了德国各种形式的社会工作,包括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就业社会工作,以及社区工作、社会热点和罪犯再社会化方面的社会工作。中国的教育和教化体系已经牢固确立了,普通基础教育和社会基础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期望这十大论点的译介,能够有助于对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和社会教育展开相应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基础教育 社会基础教育 现代教育和教化过程的自身逻辑 社会教育学和社会工作 纪律规训性的、拓展经验和交往的、咨询性的教育实践 现代社会性 分享与参与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怀艺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4,共10页
统战、安全与治理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三重逻辑。着眼于统战逻辑,“群众工作”的本质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应为统一战线“画出最大同心圆”贡献自己的力量;着眼于安全逻辑,国家安全这件“头等大事”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应... 统战、安全与治理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三重逻辑。着眼于统战逻辑,“群众工作”的本质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应为统一战线“画出最大同心圆”贡献自己的力量;着眼于安全逻辑,国家安全这件“头等大事”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应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贡献自己的力量;着眼于治理逻辑,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应努力提升治理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统战、安全与治理这三重逻辑三位一体,共同推进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这个大原则对于我们深化认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中的统战、安全与治理的逻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宗教工作 统战逻辑 安全逻辑 治理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