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年新加坡大选中工人党的竞选策略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景峰 陈倩琳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37-44,共8页
在2011年国会大选中,新加坡工人党在保住后港单选区的基础上,在阿裕尼集选区击败外交部长杨荣文率领的人民行动党团队,共取得了6个议席。这是自新加坡1988年集选区制度实行以来,反对党第一次战胜人民行动党拿下集选区,也是1966年以来反... 在2011年国会大选中,新加坡工人党在保住后港单选区的基础上,在阿裕尼集选区击败外交部长杨荣文率领的人民行动党团队,共取得了6个议席。这是自新加坡1988年集选区制度实行以来,反对党第一次战胜人民行动党拿下集选区,也是1966年以来反对党取得议席最多的一次大选。这届大选被认为是新加坡的政治分水岭。工人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战绩,是由于它采取了正确的竞选策略:工人党整合人才资源,物色到了可媲美人民行动党的候选人;抓住转战时机,刘程强适时走出后港;提出了"第一世界国会""副司机"等全国性课题;不为反对而反对,打造理智的建设性反对党形象;挟上届大选余威,综合考量历史、地理因素;准确把握竞选过程中的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2011年大选 人民行动党 工人党 刘程强 竞选策略
下载PDF
新加坡一党优位下的政党竞争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元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128,共8页
新加坡一党优位下的有限政党竞争已经成为影响公共政策的最有效变量,有望创新出一种既能通过执政党长期执政保持政策稳定又能利用政党竞争优化政策的模式。新加坡的政党竞争使得公共政策向左转,政治与行政的颠倒关系也有望被扭转。政党... 新加坡一党优位下的有限政党竞争已经成为影响公共政策的最有效变量,有望创新出一种既能通过执政党长期执政保持政策稳定又能利用政党竞争优化政策的模式。新加坡的政党竞争使得公共政策向左转,政治与行政的颠倒关系也有望被扭转。政党竞争还对政策模式及背后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层次影响,意识形态色彩逐渐浓厚,精英主义模式也面临着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日益高涨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政党竞争 人民行动党 工人党 公共政策
下载PDF
新加坡执政党面临的新考验——人民行动党2011年国会选举“虽胜尤败”的原因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龚来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年第5期144-147,共4页
2011年新加坡第12届国会选举中,人民行动党毫无悬念地赢得了选举,但得票率为建国以来最低,而反对党出人意料地获得了集选区胜利。对造成这次"分水岭"式的大选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是人民行动党政府忽视民生问题,人民... 2011年新加坡第12届国会选举中,人民行动党毫无悬念地赢得了选举,但得票率为建国以来最低,而反对党出人意料地获得了集选区胜利。对造成这次"分水岭"式的大选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是人民行动党政府忽视民生问题,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出现裂痕,选民结构与偏好发生变化,反对党力量由弱增强和选举策略博弈影响民意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新加坡未来政治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执政党 国会选举 人民行动党 工人党
下载PDF
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微型政党的发展
4
作者 钟丽娇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
2015年新加坡国会大选被视为新加坡政治发展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事件,因为2015年新加坡开国之父李光耀离世,"后65世代"的年轻化选民首次成为选民主体,这些都为新加坡微型政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实际上,选举结果体现出李光耀光环... 2015年新加坡国会大选被视为新加坡政治发展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事件,因为2015年新加坡开国之父李光耀离世,"后65世代"的年轻化选民首次成为选民主体,这些都为新加坡微型政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实际上,选举结果体现出李光耀光环效应还在延续,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李光耀效应的淡化,处于有限民主调试期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也许会因合法性需要而迎合青年选民,逐渐为微型政党"松绑"。因此,步入后李光耀时代的微型政党,特别是工人党,在克服自身弱点的过程中有望成为名副其实的反对党,改变新加坡的政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政党 后李光耀时代 政治生态 新加坡工人党 青年选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