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rect and Residual Microbicidal Efficacy of Various Antiseptics against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1
作者 Jose Ramon Martinez-Mendez Rafael Herruzo Angela Ojeda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23年第4期596-608,共13页
Background: Infections in ICU’s patients are known to often originate from the colonization of wounds by the patient’s endogenous microbiota, and to eventually lead to secondary sepsis. Aim: to compare in vitro the ... Background: Infections in ICU’s patients are known to often originate from the colonization of wounds by the patient’s endogenous microbiota, and to eventually lead to secondary sepsis. Aim: to compare in vitro the direct and residual effects after different exposure times of 4% chlorhexidine, and of 0.1% and 0.04% polyhexanide (in gel and solution forms), on ATCC-microorganisms, and too, on bacterial strains obtained from ICU patients. Methods: We used wild multi-drug resistant strains recently obtained from the wounds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at ICU and reference strains from the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ATCC). Chlorhexidine 4% was studied as a reference solution. The direct and residual effects of the 0.1% and 0.04% polyhexanide, in gel and solution forms, were analyzed using cotton germ carriers. To evaluate the direct effect, we exposed the strains to the antiseptic. To assess the residual effect, the germ-carriers were impregnated with antiseptic and were allowed to dry before we contaminated them. We inoculated the germ carriers in a culture medium with an inhibitor of antiseptic effect to count the number of surviving microorganisms. Findings: 0.1% Polyhexanide solution proved a direct and residual efficacy after 24 hours equivalent to 4% chlorhexidine. Is very important to highlight that this great efficacy did not change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were ATCC or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s. Conclusions: 0.1% polyhexanide demonstrated a great direct and residual efficacy (like 4% chlorhexidine), against multi-drug resistant strains isolated from ICU’s patients. Moreover, due to its few cytotoxicity against keratinocytes and fibroblasts can be an optimal antiseptic for burns, wounds or ulc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icrobial Efficacy ANTISEPTIC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Tissue Toxicity woundS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压力性损伤患者伤口感染的致病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洁 吴炜炜 林一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压力性损伤(PI)患者的伤口感染致病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发生PI的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伤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其致病菌种类,分析导致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压力性损伤(PI)患者的伤口感染致病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发生PI的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伤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其致病菌种类,分析导致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监护病房189例PI患者中,有32例(16.93%)发生了伤口感染。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8株,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分别有19株(39.58%)、27株(56.25%)和2株(4.17%)。年龄≥70岁、创面分期3~4期、合并组织水肿、合并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水平<30 g/L、PI持续时间≥1个月及大小便失禁是PI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加用中药敷料及有自主翻身能力是避免发生伤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PI患者伤口感染中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较高,年龄越大、创面分期3~4期、合并组织水肿、合并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PI持续时间较长、大小便失禁的PI患者越容易出现伤口感染,因此,临床可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加用中药敷料,协助患者勤翻身等,以减少PI伤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压力性损伤 伤口感染 致病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危重烧伤患者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调查研究
3
作者 王菲 李肇蕤 +2 位作者 崔岭峰 薛飒 孙彦威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4-7,共4页
目的分析与研究危重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96例危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创面、静脉血、脓液、痰液等分泌物,另对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变化分析。结果96例危重烧伤... 目的分析与研究危重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96例危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创面、静脉血、脓液、痰液等分泌物,另对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变化分析。结果96例危重烧伤患者,其中76例感染病原菌,感染率是79.17%,检出病原菌株215株,主要来源于创面分泌物,占37.67%,其次是静脉血、脓液、痰液、其他、尿液,分别占26.98%、12.56%、8.84%、7.44%、6.51%,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检出率由23.26%上升到45.12%;革兰氏阳性菌1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株占16.2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40.00%;共91株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占14.42%,其次是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是8.84%,真菌共13株,占6.05%;MRSA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并未出现耐药菌株,而对氟喹诺酮类、利福平、庆大霉素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达85.71%;在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最高,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头孢替坦耐药率高,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率低;在大肠埃希菌中,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并呈逐年升高趋势,对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无耐性。结论危重烧伤患者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出现多重用药,因此,通过定期监测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迁移能有效控制耐药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创面 烧伤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负压引流辅助治疗骨与软组织感染的机制
4
作者 邢皓 孟庆峰 常正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1-626,共6页
背景: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与软组织感染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骨与软组织感染可累及包括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和骨髓在内的所有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如糖尿病足、骨髓炎、手术切口感染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等均属此范畴,由于其... 背景: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与软组织感染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骨与软组织感染可累及包括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和骨髓在内的所有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如糖尿病足、骨髓炎、手术切口感染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等均属此范畴,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治疗困难,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用于伤口治疗的新兴技术,尤其在骨与软组织感染领域疗效显著。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骨与软组织感染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1990-2022年在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英文检索词“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vacuum assisted closure,negative pressure,osteomyelitis,bone infection”;中文检索词“负压伤口疗法,局部负压疗法,负压包扎,负压封闭技术,机械力,骨髓炎,骨感染”。共检索到711篇相关文献,其中6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①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作为一种创面辅助治疗方式,相对于单一作用的传统敷料,其稳定创面、减轻水肿、降低细菌载荷、刺激肉芽组织和血管生成、改善组织灌注、调控末梢神经、调节生物免疫、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多重作用机制,能够更好地管理骨与软组织感染等复杂创面;②现有的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辅助治疗骨与软组织感染中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与软组织感染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创面 细菌 免疫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对烧伤合并多重耐药菌创面感染患者创面愈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张建伟 王超 +1 位作者 杨凯 宋明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对烧伤合并多重耐药菌(MDROS)创面感染患者创面愈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烧伤合并MDROS创面感染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对烧伤合并多重耐药菌(MDROS)创面感染患者创面愈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烧伤合并MDROS创面感染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和观察组(给予复方黄柏液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每组各43例。比较2组患者创面中医症状评分、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率、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感染病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烧伤合并MDROS创面感染患者采用复方黄柏液、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治疗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控制创面细菌感染,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多重耐药菌 创面感染 复方黄柏液 磺胺嘧啶银乳膏 创面愈合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6
作者 黄洁 胡尧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创面感染的治疗选择更加安全高效的抗菌药物,保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92例创面感染患者纳入研究,应用Levin法采集患者的伤... 目的: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创面感染的治疗选择更加安全高效的抗菌药物,保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92例创面感染患者纳入研究,应用Levin法采集患者的伤口分泌物,并将采集的标本转送至微生物室做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统计分析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培养出236株病原微生物,其中有82株革兰阳性菌,占总数34.75%;150株革兰阴性菌,占总数的63.56%;念珠菌4株,占总数的1.69%。药敏检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性偏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偏低;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偏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偏低。结论:创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对病原菌敏感性各不相同,临床应加强病原菌药敏试验,并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联合用药方式,以提升感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感染 病原菌分布 抗菌药物 敏感性
下载PDF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lucifensin in Lucilia sericata maggots after septic injury
7
作者 Ivana Valachova Emanuel Prochazka +3 位作者 Jana Bohova Petr Novak Peter Takac Juraj Majt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4年第5期358-361,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lucifensin in maggots of IjicUia sericala after septic injury.Mettiods:In our preliminary study we have shown that injuring the maggots with a needle soaked in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lucifensin in maggots of IjicUia sericala after septic injury.Mettiods:In our preliminary study we have shown that injuring the maggots with a needle soaked in lipopolysaccharide solution induced within 24 h lucifensin expression in the fat body and in the grease coupler of the salivary glands.It is assumed that lucifensin is secreted solely from this tissue into the haemoiymph(similar to other insect defensins) and not into secreted/excreted products.We use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ractionation and radial diffusion assay to investigate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haemoiymph extracted from larvae after septic injury.Results:After septic injury,production of lucifensin in the haemoiymph is increased.This led to highe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uch haemoiymph in comparison to non-stimulated larvae.Coclusion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eside th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role of lucifensin in the debridement therapy,lucifensin is simultaneously important as a part of the systematic immune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ILIA sericata wound bacteria DEFENSIN Lucifensin Immune-challenge
下载PDF
危重烧伤患者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肖宏涛 李晓亮 +2 位作者 李琰光 娄季鹤 夏成德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患者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9例危重烧伤创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59例危重烧伤创面未感染患者设为未感染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感染组感染创面病原...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患者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9例危重烧伤创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59例危重烧伤创面未感染患者设为未感染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感染组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病原菌分布。59例危重烧伤创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7株,占比65.28%,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24株,占比3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株,为光滑念珠菌,占比1.39%。(2)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95.00%,对多粘菌素B、美满霉素无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0.00%、80.00%,对多粘菌素B无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美满霉素无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4.74%,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无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无耐药性。(3)感染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面积≥50%、烧伤程度为特重度、烧伤深Ⅱ度面积>50%和(或)Ⅲ度面积>20%、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3联、创面用药≥3种均为危重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临床可根据严重烧伤患者感染创面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结合感染危险因素,予以针对性用药和干预,降低创面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烧伤 创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感染因素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PLA/PDA/Ag多孔抗菌纳米纤维膜及其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研究
9
作者 滕桂香 杨怡凡 +2 位作者 侯苏童 姚慧 张春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40-245,共6页
有效控制伤口生物液不规则流出和防止伤口感染在促进伤口愈合和皮肤再生过程中存在巨大的挑战。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原位交联”的一步法制备了一种兼具渗出液吸附和伤口抗菌的PLA/PDA/Ag多孔纤维膜。通过对纤维膜化学组成、内部结构... 有效控制伤口生物液不规则流出和防止伤口感染在促进伤口愈合和皮肤再生过程中存在巨大的挑战。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原位交联”的一步法制备了一种兼具渗出液吸附和伤口抗菌的PLA/PDA/Ag多孔纤维膜。通过对纤维膜化学组成、内部结构和力学性能等指标进行综合测试,并将其用于抗菌和伤口愈合实验,验证了纤维膜在创伤愈合中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PLA/PDA/Ag纤维膜的吸水率可达65.0%,接触角为72.35°,对伤口渗出液有明显的吸附和导流作用;该纤维膜对S.aureus和E.coli有明显抑菌作用,二者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4±0.6)mm和(28.7±0.9)mm;用于小鼠创伤实验时,第9 d小鼠皮肤创伤愈合度达到了95.3%,且未出现感染现象,伤口收缩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制备的PLA/PDA/Ag纤维膜的亲水性、抗菌性和拉伸性可通过纺丝液配比进行调节,在伤口敷料设计和应用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抗菌纤维 银纳米粒子 伤口愈合
下载PDF
藻酸盐银敷料在慢性伤口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尹玲 周玉彩 徐莉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3期43-45,65,共4页
目的分析藻酸盐银敷料在慢性伤口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感染患者2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采用普通敷料)和观察组(采用藻酸盐银敷料),各11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伤... 目的分析藻酸盐银敷料在慢性伤口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感染患者2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采用普通敷料)和观察组(采用藻酸盐银敷料),各11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伤口面积、疼痛评分、愈合情况,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伤口面积、VAS评分、各炎症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愈合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的6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2,P<0.05)。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伤口感染患者采取藻酸盐银敷料能缩小伤口面积,减轻疼痛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升治愈率,加快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藻酸盐银敷料 伤口面积 疼痛评分
下载PDF
季铵盐型抗菌纤维的构建与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杭星 王钦 +1 位作者 潘光玉 王丽萍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83-85,共3页
季铵盐抗菌材料抗菌性能好、抗菌作用时效长、毒性低、对人体刺激性小、且易于功能化修饰等特点,是当前抗菌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抗菌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季铵盐抗菌材料的结构、抗菌机理,以及在这... 季铵盐抗菌材料抗菌性能好、抗菌作用时效长、毒性低、对人体刺激性小、且易于功能化修饰等特点,是当前抗菌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抗菌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季铵盐抗菌材料的结构、抗菌机理,以及在这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对这类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致病菌 季铵盐 抗菌 伤口愈合
下载PDF
120例骨科创伤伤口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12
作者 武宁 刘玉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5期103-106,共4页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伤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骨科创伤伤口感染情况,采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标准分离培养病原菌,采用VITEK 2紧凑型自动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伤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骨科创伤伤口感染情况,采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标准分离培养病原菌,采用VITEK 2紧凑型自动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根据抑制区直径判断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120例患者共培养出14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68.92%),革兰阳性菌43株(29.05%),真菌3株(2.03%)。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美罗培南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8.33%、13.8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00%;对氨曲南及美罗培南基本敏感,耐药率分别为8.00%、12.00%;对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敏感性差,耐药率分别为92.00%、88.00%。主要革兰阳性细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高度敏感,耐药率均为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0%。其他抗菌药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耐药率较高为86.67%;其次为庆大霉素和氯霉素,耐药率均为80.00%。表皮葡萄球菌对四环素耐药率较高为90.91%,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81.82%。结论骨科创伤伤口感染应严格根据药物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骨科创伤 伤口感染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开颅术后创口感染的病原学分析、风险模型构建及预见式护理
13
作者 潘卓 高丽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24-129,共6页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创口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和感染风险因素,观察预见式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的4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创口感染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建立感染风险模型。提...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创口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和感染风险因素,观察预见式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的4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创口感染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建立感染风险模型。提取患者脑脊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记录病原菌分布情况。将77例发生术后创口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式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干预2个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年龄、术中是否开放乳突气房、是否引流、引流时间、手术时间、是否有植入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后脑脊液是否渗漏对术后感染具有显著影响(P<0.05)。Logistic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 h、引流时间≥3 d、开放乳突气房、术后脑脊液渗漏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脑脊液样本培养后共获得8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4株(38.20%),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55株(61.80%),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照组患者二次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肺炎、静脉炎、褥疮的发生率依次为13.16%、18.42%、15.79%、15.79%、18.42%,高于观察组的5.13%、2.56%、2.56%、0%、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手术患者的创口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容易受引流事件、手术时间、脑脊液渗漏、是否开放乳突气房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创口感染 感染风险 预见式护理 病原菌
下载PDF
慢性伤口细菌生物膜的临床识别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徐元玲 王建东 蒋琪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37-1339,共3页
现代研究发现细菌生物膜与慢性伤口感染和难以愈合有关,如何防治细菌生物膜及其相关危害已成为目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文中就慢性伤口细菌生物膜的临床识别技术、诊断标准、细菌识别结果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关键词 慢性伤口 细菌生物膜 诊断 影响因素
下载PDF
Mohnarin 2009年度报告:伤口感染细菌的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5
15
作者 邱宇杰 胡巧娟 +4 位作者 胡志东 田彬 李金 李静 徐海茹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95-500,共6页
目的了解2009年度全国1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临床伤口感染患者细菌分布情况及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药物敏感试验,用纸片法、MIC法或E-test法;耐药性数据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菌株61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28株... 目的了解2009年度全国1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临床伤口感染患者细菌分布情况及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药物敏感试验,用纸片法、MIC法或E-test法;耐药性数据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菌株61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28株(44.2%),革兰阴性菌3443株(55.8%);分离率最高的前6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9.8%)、大肠埃希菌(16.9%)、铜绿假单胞菌(8.9%)、肺炎克雷伯菌(8.0%)、表皮葡萄球菌(6.7%)及鲍曼不动杆菌(5.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1.0%与65.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中介或耐药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有1.2%的中介率。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整体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0.5%和1.5%;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1.3%;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65.5%和40.0%;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整体耐药性,高于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监测药物敏感率低于4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7.2%,33.8%。结论我国临床患者伤口感染致病菌以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细菌耐药严重,应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感染 细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慢性难愈合创面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祁少海 刘坡 +5 位作者 利天增 谢举临 徐盈斌 张涛 陈晓东 赵李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比较慢性难愈合创面细菌菌种及药物敏感性差异,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选取1989~2003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88例慢性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中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 目的比较慢性难愈合创面细菌菌种及药物敏感性差异,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选取1989~2003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88例慢性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中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慢性难愈合创面最常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30.1%)、金黄色葡萄球菌(15.0%)、大肠埃希菌(10.6%).(2)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92.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为84.2%,阿米卡星为76.9%,环丙沙星为61.2%;革兰阳性杆菌对万古霉素、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依次为94.7%、52.9%和80.0%.(3)慢性难愈合创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依次为95.7%、72.7%和7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氯霉素100%、万古霉素90.9%、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90.0%.结论(1)慢性难愈合创面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2)耐万古霉素菌株出现,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创面 细菌 抗药性
下载PDF
抗生素应用与烧伤创面细菌药敏变迁 被引量:8
17
作者 申烨 罗志军 张承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5-56,共2页
目的 :了解烧伤创面菌种及其耐药性变迁与抗生素应用的关系 ,指导抗生素选择。方法 :采集 1992~2 0 0 0年烧伤住院病人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对 1992~ 1994年、1995~ 1997年 (抗生素更替期 )、1998~2 0 0 0年 (三代头孢广泛应... 目的 :了解烧伤创面菌种及其耐药性变迁与抗生素应用的关系 ,指导抗生素选择。方法 :采集 1992~2 0 0 0年烧伤住院病人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对 1992~ 1994年、1995~ 1997年 (抗生素更替期 )、1998~2 0 0 0年 (三代头孢广泛应用期 )三个阶段的菌种及药敏分析比较。结果 :金葡菌检出率相对稳定 ,位居前列 ,对万古霉素保持 10 0 %敏感率。绿脓杆菌检出率在第二阶段下降到第 6位 ,第三阶段又上升到第 3位 ,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逐年下降。大肠杆菌、肠球菌为常见菌种 ,阴沟杆菌检出率逐年增高。结论 :抗生素的更换影响烧伤创面菌种类型和比例 ,广泛长期使用三代头孢和喹喏酮类抗生素 ,使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金葡萄、绿脓杆菌仍然是烧伤创面的主要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细菌 抗生素 耐药率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纳米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景哲 陈凤平 +2 位作者 耿琪瑛 冯欣姝 温海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11-2514,共4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纳米银敷料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 3组,A组(n=30):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n=30):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n=30):rhGM-CSF涂...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纳米银敷料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 3组,A组(n=30):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n=30):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n=30):rhGM-CSF涂抹创面。分别于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炎症反应,计算愈合率,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 A、B、C 3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血管化和上皮化,A组创面伤后红肿明显,并且在第14天出现痂下积脓,向皮下潜行,切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聚集、迁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化和上皮化进程较慢;B、C组创面伤后红肿,在伤后第4天炎症反应最重,切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聚集、迁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化和上皮化进程较A组明显加快,至第14天因为创面溶痂,炎症反应较前略有加重。创面愈合率方面,C组>B组>A组,第14、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C组分别于伤后第4和10天出现细菌生长,第10、14、21天,B组、C组比A组细菌生长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结论 rhGM-CSF和纳米银敷料外用,均能减少深Ⅱ度烫伤创面细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方面,rhGM-CSF优于纳米银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纳米银 烧伤创面 细菌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背部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菌量变化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勇 付小兵 +1 位作者 孙同柱 赵志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慢性溃疡愈合过程中细菌因素的影响以及创面局部使用血小板生长因子 (PDGF)治疗对细菌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糖尿病大鼠背部切割圆形创面 ,创面分别涂 PDGF或基质。于伤后不同时间点采样 ,测定创面细菌量及创面面积和... 目的 :探讨糖尿病慢性溃疡愈合过程中细菌因素的影响以及创面局部使用血小板生长因子 (PDGF)治疗对细菌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糖尿病大鼠背部切割圆形创面 ,创面分别涂 PDGF或基质。于伤后不同时间点采样 ,测定创面细菌量及创面面积和伤腔容积。结果 :1创面总细菌量及革兰阴性 (G- )菌量均在伤后第5日达到峰值 ,而后逐渐下降 ,但 G- 菌量下降明显快于总菌量 ,伤后第 7日已降至伤后第 1日水平 ,第 14日已检测不到 ;2伤后早期创面愈合速度较慢 ,第 7日后明显加快 ;这一快速愈合期与 G- 菌菌量快速减少期恰好重叠 ;3PDGF治疗组创面修复速度明显快于基质对照组和单纯致伤组 ,但其创面菌量变化与其余 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创面 G-菌菌量变化可能影响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愈合速度 ;创面使用 PDGF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观察 糖尿病 创面 细菌 血小板生长因子
下载PDF
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对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患肢功能及伤口细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华 周才胜 张坤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对慢性骨髓炎患者患肢功能及伤口细菌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给予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和观察组(n=31,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 目的:探讨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对慢性骨髓炎患者患肢功能及伤口细菌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给予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和观察组(n=31,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对比两组换药次数、使用抗生素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细菌检出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使用抗生素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有统计学差异(93.55%vs 74.19%P <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细菌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6.45%vs 32.26%P<0.05);两组治疗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不仅能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减少致病菌,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ILIZAROV技术 慢性骨髓炎 患肢功能 伤口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