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The Grape of Wrath》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文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100-102,共3页
文章以Steinbeck的小说《The Grape of Wrath》为例,探讨了文体学中的Mind Style是如何通过作者在作品中的语言选择来实现的,包括词汇,结构,修辞等,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欣赏作品的思想内容。
关键词 文体学 《The GRAPE of wrath 分析
下载PDF
Affinities Between “The Grapes of Wrath” and the “Bible”──A Study of Biblical Allus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 Yingjun Zhang Tongli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7-49,共3页
AffinitiesBetween“TheGrapesofWrath”andthe“Bible”──AStudyofBiblicalAllusionsYangYingjun;ZhangTongliPublishedi... AffinitiesBetween“TheGrapesofWrath”andthe“Bible”──AStudyofBiblicalAllusionsYangYingjun;ZhangTongliPublishedin1939,JohnStein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ath GRAPES The and AFFINITIES Allusions
下载PDF
Biblical References of the Title of the Grapes of Wrath
3
作者 张彩云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1期198-199,共2页
As the very title of the novel,grapes of wrath comes directly from"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by Julia Ward Howe during the Civil War,"Mine eyes have seen the glory of the coming of the land;He is ... As the very title of the novel,grapes of wrath comes directly from"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by Julia Ward Howe during the Civil War,"Mine eyes have seen the glory of the coming of the land;He is tramping out the vintage where the grapes of wrath is stored;He has loosed the faithful lightening of His terrible swift sword,His truth is marching on".Here,Stein beck managed to show how the hope-filled people become despair and wrathful and how the grapes of hope turn into the grapes of wrath,expressing his sympathy with the dispossessed and instills his novel with something religious solemn and conveys his pre diction that as injustice is building up and up,something is going to explode into viol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 wrath Bible
下载PDF
The Grapes of Wrath Biblical Archetypes
4
作者 孝红波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2期159-160,共2页
Biblical archetypes are prominent in John Steinbeck's The Grapes of Wrath. Steinbeck uses the protagonist, Tom Joad,and ex-preacher Jim Casy to symbolize Christ-like figures throughout the book. The family is ofte... Biblical archetypes are prominent in John Steinbeck's The Grapes of Wrath. Steinbeck uses the protagonist, Tom Joad,and ex-preacher Jim Casy to symbolize Christ-like figures throughout the book. The family is often used to represent a people or specific persons in the Bible. The journey reflects the archetype of Exodus. These archetypal images provided a framework for the novel, enriched its content and established it as a landmark of American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hn Steinbeck The Grapes of wrath Bible ARCHETYPE
下载PDF
Steinbeck's Ecological Thought Perceived from The Grapes of Wrath
5
作者 马娜薇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7期45-46,92,共3页
John Steinbeck,the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1962,is one of the great American writers of the 20th century.In his entire prolific writing carrier,he creates the Pulitzer Prize-winning novel The Grapes... John Steinbeck,the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1962,is one of the great American writers of the 20th century.In his entire prolific writing carrier,he creates the Pulitzer Prize-winning novel The Grapes of Wrath,published in 1939.The novel is so important that it is regarded as Steinbeck's best work,and one of the 20 books that have changed the USA.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Grapes of Wrath from ecocritic approach,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thought of John Steinbeck,which is beneficial to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生态学 作家 20世纪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Christian Thoughts of The Grapes of Wrath by Comparing the Images in Exodus
6
作者 傅鲜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1期155-156,共2页
The Bible has incomparable effect in the western culture.Almost every aspect of the works of literature was affected by Christian such as the thoughts,theme,skills and structure.What’s more,the author’s view of lite... The Bible has incomparable effect in the western culture.Almost every aspect of the works of literature was affected by Christian such as the thoughts,theme,skills and structure.What’s more,the author’s view of literature,art and value were deeply affected by the Bible stories.Actually The Grapes of Wrath was a novel full of religious color.Analyzing the character prototype,the structure,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Grape"and the Christian spirits of The Grapes of Wrath by comparing with Exodus.It was useful for u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religious effect on the works of literature.It will help us study the connotative religious thoughts of the other literature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Grapes of wrath character prototype Christian thoughts
下载PDF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Social Facts--The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
7
作者 张永凤 《科教探索》 2008年第11期213-213,共1页
关键词 最后审判日 西弥斯 司法 法律解释
下载PDF
女神啊,为什么歌唱阿喀琉斯的愤怒?
8
作者 曾艳兵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15,111,共9页
西方文学的源头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的源头是《伊利亚特》,伊利亚特的源头是阿喀琉斯,准确地说是阿喀琉斯的愤怒。荷马为什么要请女神歌唱阿喀琉斯的愤怒呢?荷马歌颂的与其说是阿喀琉斯的愤怒,不如说是愤怒的阿喀琉斯。阿喀琉... 西方文学的源头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的源头是《伊利亚特》,伊利亚特的源头是阿喀琉斯,准确地说是阿喀琉斯的愤怒。荷马为什么要请女神歌唱阿喀琉斯的愤怒呢?荷马歌颂的与其说是阿喀琉斯的愤怒,不如说是愤怒的阿喀琉斯。阿喀琉斯宁愿在年轻的时候辉煌地战死,也不愿意平庸地活着。阿喀琉斯的这种荣誉精神值得荷马放声歌唱。阿喀琉斯的愤怒是《荷马史诗》的核心和关键,是史诗突转的地方,这自然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阿喀琉斯愤怒的原因也是值得歌唱的,即他的名誉和友情受到了伤害。歌颂名誉和友情原本就是《荷马史诗》最重要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马史诗》 阿喀琉斯 愤怒 突转 名誉
下载PDF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典故与象征意义 被引量:17
9
作者 温洁霞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81,共5页
美国作家斯坦贝克的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 ,在他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中 ,他运用了《圣经》的原型和典故 ,尤其是借用了《旧约·出埃及记》的神话模式 ,为小说的结构提供了一个参照框架 ,同时也使小说获得了深刻的隐喻性和广泛... 美国作家斯坦贝克的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 ,在他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中 ,他运用了《圣经》的原型和典故 ,尤其是借用了《旧约·出埃及记》的神话模式 ,为小说的结构提供了一个参照框架 ,同时也使小说获得了深刻的隐喻性和广泛的象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圣经》 小说 神话模式 广泛 斯坦贝克 象征意义 旧约 现代启示 丰富
下载PDF
民愤的正读——杜培武、佘祥林等错案的司法性反思 被引量:35
10
作者 冀祥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3-157,共5页
因刑事司法运作的失误致使无罪的人被错误追究刑事责任,是任何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和诉讼模式都难以绝对避免的。但是,如果错案的缘起既不是司法人员的一时疏忽,也不是司法运作的偶然偏差,而是基于一种“民愤”的差使,那么,就有必要解读民... 因刑事司法运作的失误致使无罪的人被错误追究刑事责任,是任何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和诉讼模式都难以绝对避免的。但是,如果错案的缘起既不是司法人员的一时疏忽,也不是司法运作的偶然偏差,而是基于一种“民愤”的差使,那么,就有必要解读民愤的缘起与扩张,探究民愤的感性与理性,评判民愤的虚假与真实。这是因为,社会公众在认定“犯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当重判或轻判上所依据的是感性的道德判断标准,与司法裁判所应当依据的理性的法律标准无疑会存在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案 民愤 道德标准 法律标准
下载PDF
《愤怒的葡萄》中“葡萄”的象征意义与圣经典故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燕虹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62,共3页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泉,它对西方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以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为例,揭示作品中"葡萄"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及其与圣经典故的联系.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圣经》 葡萄 希望 愤怒 象征
下载PDF
《愤怒的葡萄》:一部伟大的生态文学之作 被引量:28
12
作者 胡天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8-102,共5页
约翰.斯坦贝克的名著《愤怒的葡萄》发表于上个世纪30年代,被称为“改变美国的20本书之一”。然而,自它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就一直莫衷一是。如今,当人们用生态文学批评的理论来解读它时,就会发现,作者严厉地谴责了西方几千年来占... 约翰.斯坦贝克的名著《愤怒的葡萄》发表于上个世纪30年代,被称为“改变美国的20本书之一”。然而,自它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就一直莫衷一是。如今,当人们用生态文学批评的理论来解读它时,就会发现,作者严厉地谴责了西方几千年来占据统治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平原生态灾难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根源,表明人类的命运与自然命运息息相关,不可分割,表达了对人类美好社会的憧憬。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部充满了生态思想和文明批判的重要的生态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贝克 愤怒的葡萄 生态思想
下载PDF
以《愤怒的葡萄》为视角看生态悖论的文学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涛 潘秋阳 仉金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66-74,共9页
悖论已经成为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焦点,特别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悖论大多围绕文学理论的基本层面来进行探索。文学评论理论视角下的悖论探讨,无论是从哲理层面还是从文学文本层面都能够启发我们深入地思考问题。本文以《愤怒的葡萄》为视... 悖论已经成为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焦点,特别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悖论大多围绕文学理论的基本层面来进行探索。文学评论理论视角下的悖论探讨,无论是从哲理层面还是从文学文本层面都能够启发我们深入地思考问题。本文以《愤怒的葡萄》为视角,将生态悖论与文学的基本批评理论相结合,采取悖论式的解悖方法——中间,空间或者边界,解决在生态文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文学创作和文本阐释中,生态悖论的文学化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悖论 生态悖论 《愤怒的葡萄》
下载PDF
从《愤怒的葡萄》看斯坦贝克的宗教观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丽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0年第3期99-102,共4页
《圣经》对西方作家的影响难以估量,但20世纪初美国作家受尼采等人影响,普遍对宗教的价值观产生了怀疑,斯坦贝克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愤怒的葡萄》中体现了一种矛盾的宗教观,一方面小说大量地借鉴了《圣经》的典故和结构,另一方面... 《圣经》对西方作家的影响难以估量,但20世纪初美国作家受尼采等人影响,普遍对宗教的价值观产生了怀疑,斯坦贝克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愤怒的葡萄》中体现了一种矛盾的宗教观,一方面小说大量地借鉴了《圣经》的典故和结构,另一方面又对其中的教义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贝克 《愤怒的葡萄》 宗教期待 宗教反叛
下载PDF
从《鼠与人》及《愤怒的葡萄》管窥斯坦贝克的生态观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丽丽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6-58,共3页
生态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英美的批评浪潮,通过文学文本考察文明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与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本文运用生态主义观点探讨斯坦贝克的中、长篇代表作《鼠与人》与《愤怒的葡萄》,旨在阐明斯坦贝克是一个具有生... 生态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英美的批评浪潮,通过文学文本考察文明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与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本文运用生态主义观点探讨斯坦贝克的中、长篇代表作《鼠与人》与《愤怒的葡萄》,旨在阐明斯坦贝克是一个具有生态整体意识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贝克 生态批评 《鼠与人》 《愤怒的葡萄》
下载PDF
文本·历史·颠覆·协商——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析《愤怒的葡萄》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丽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4-98,共5页
从新历史主义批评视角入手,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为历史背景,解析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中如何体现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抑制并颠覆"西部观念"和"美国梦";参与"沙尘暴移民"激进话语的商讨... 从新历史主义批评视角入手,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为历史背景,解析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中如何体现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抑制并颠覆"西部观念"和"美国梦";参与"沙尘暴移民"激进话语的商讨与交流;参与历史意义的发展与建构。从《愤怒的葡萄》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所形成的互动关系,可以证明该小说是"三十年代大萧条的史诗",斯坦贝克是一位具有伟大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颠覆与抑制 商讨与交流
下载PDF
《圣经》原型在《愤怒的葡萄》中的构建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淑媛 《东疆学刊》 2007年第2期61-64,共4页
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通过找寻《圣经》人物原型在《愤怒的葡萄》中的构建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发现,吉姆.凯绥是改良的耶稣形象,汤姆.约德则经历了从门徒到新领袖的过程;而罗撒香则是善良的女基督原型。
关键词 《圣经》原型 《愤怒的葡萄》 神话原型
下载PDF
解析《愤怒的葡萄》之篇名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宏声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9-61,共3页
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之篇名覆盖面广,意义丰富,它受到了西方文化宝库——《圣经》的极大影响。通过解析篇名中的“葡萄”,我们发现其从源于《圣经》的传承以及它的现实意义。从该角度而言,作品的篇名给读者提供的信息是... 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之篇名覆盖面广,意义丰富,它受到了西方文化宝库——《圣经》的极大影响。通过解析篇名中的“葡萄”,我们发现其从源于《圣经》的传承以及它的现实意义。从该角度而言,作品的篇名给读者提供的信息是意味深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名 葡萄 圣经 希望 愤怒
下载PDF
电影《暴裂无声》的无言之殇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9-52,共4页
《暴裂无声》是青年导演忻钰坤的第二部影片。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以一个孩子的失踪为故事线索,剖析了整个社会上层的失态、到中层的失德、底层的生存困境。影片通过无声的人物、无声的案件、无声的结局探讨了人性与社会之殇。
关键词 暴裂无声 忻钰坤 无声
下载PDF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批评理论解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新颖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15-116,共2页
约翰·斯坦贝克发表于1939年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一部作品,小说描写了俄克拉何马州佃农乔德一家和成千上万的穷苦农民一样由于连年干旱以及银行和大企业的压迫,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加利福尼亚寻找... 约翰·斯坦贝克发表于1939年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一部作品,小说描写了俄克拉何马州佃农乔德一家和成千上万的穷苦农民一样由于连年干旱以及银行和大企业的压迫,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加利福尼亚寻找生计的故事。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分析《愤怒的葡萄》,可以挖掘出生态灾难背后的思想根源,从而批判西方人类中心主义,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反映出斯坦贝克的生态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和谐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文学生态批评 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