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绍血液Wright染色改良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章克萍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F004-F004,共1页
介绍血液Wright染色改良法章克萍(形态中心实验室南昌330006)血液一般采用Wright氏或Giemsa常规染色法,用双蒸馏水或磷酸盐缓冲液作分化剂,但本室实验结果遇到常规染色和分化效果常常不够理想,红细胞有时... 介绍血液Wright染色改良法章克萍(形态中心实验室南昌330006)血液一般采用Wright氏或Giemsa常规染色法,用双蒸馏水或磷酸盐缓冲液作分化剂,但本室实验结果遇到常规染色和分化效果常常不够理想,红细胞有时偏兰,粒细胞胞浆颗粒不清晰,血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染色法 wright染色法 操作方法 血液研究 血常规检查
下载PDF
几种血涂片染色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赛霞 张立群 吴绍锋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7期844-,共1页
关键词 wright染色法 Giemsa氏染色法 比较
下载PDF
四种白血病细胞血涂片染色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涛 李文哲 +4 位作者 王霖涛 薛瑞冰 孙栾彪 张雨薇 姬新颖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277-279,293,共4页
[目的]比较四种染色方法制作白血病细胞血涂片标本的效果。[方法]Wright氏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为10、15、20 min;Giemsa氏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10、15、20 min;Wright氏-Giemsa氏混合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10、15、20 min;Wright氏-Giemsa... [目的]比较四种染色方法制作白血病细胞血涂片标本的效果。[方法]Wright氏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为10、15、20 min;Giemsa氏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10、15、20 min;Wright氏-Giemsa氏混合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10、15、20 min;Wright氏-Giemsa氏分步联合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10、15、20 min。[结果]Wright氏-Giemsa氏分步联合染色法对前三种染色法起互补作用,其染色法制作的标本兼有前三种方法的优点,即对细胞核着色程度适中,细胞核结构和色泽清晰艳丽,对细胞核结构的识别较佳;可以使细胞质颗粒着色较好,色泽纯正,易于观察辨认。[结论]Wright氏-Giemsa氏分步联合染色法制作的标本,染色效果最佳,易于观察辨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涂片标本 wright氏Giemsa氏分步联合染色法 白血病细胞 染色
下载PDF
止嗽散及其改进方对哮喘豚鼠作用的比较
4
作者 徐乃玉 顾振纶 +2 位作者 谢梅林 周文轩 郭次仪 《抗感染药学》 2005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比较止嗽散及其改进方对由卵蛋白致敏哮喘豚鼠作用的异同。方法:用Wright染色法计血液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数目。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哮喘豚鼠血清和BALF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 目的:比较止嗽散及其改进方对由卵蛋白致敏哮喘豚鼠作用的异同。方法:用Wright染色法计血液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数目。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哮喘豚鼠血清和BALF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含量。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哮喘豚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止嗽散比较,止嗽散改进方(MZ)能够明显减少血液和BALF中EOS的数目,降低哮喘豚鼠血清和BALF中ET-1、NO的含量,减轻哮喘豚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MZ减少哮喘豚鼠体内EOS数目和降低ET-1、NO含量的作用可能与其加入地龙、杏仁等中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豚鼠 止嗽散 内皮素-1(ET-1) wright染色法 嗜酸性粒细胞 BALF 硝酸还原酶法 肺泡灌洗液 放射免疫法 一氧化氮 病理变化 镜下观察 病理改变 NO含量 鼠血清 肺组织 EOS 卵蛋白 血液
下载PDF
附红细胞体病病原学诊断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天有 赵恒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6,18,共3页
对10头猪1、0只家兔,分别以无菌术采取血液。采用血液压片相衬观察、血液涂片的Wright氏染色、Giemsa氏染色、Macchiavllo染色、吖啶橙染色、Feulgen反应、荧光Feulgen反应标本的显微观察,对不同方法的检出率和特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表... 对10头猪1、0只家兔,分别以无菌术采取血液。采用血液压片相衬观察、血液涂片的Wright氏染色、Giemsa氏染色、Macchiavllo染色、吖啶橙染色、Feulgen反应、荧光Feulgen反应标本的显微观察,对不同方法的检出率和特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Wright氏、Giem-sa氏和Macchiavllo氏染色法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异性和检出率偏低;相衬观察法检出率虽高,但需要良好的相衬显微镜;吖啶橙染色、Feulgen反应法特异性强,检出率高,但操作程序繁琐;荧光Feulgen反应法虽操作复杂,但可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适宜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病 病原学 相衬观察法 wright染色法 荧光Feulgen反应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