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苏轼词的词史定位——兼及如何打破“婉约”“豪放”二分法
1
作者 宋学达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东坡范式”,最适宜作为苏轼词之词史定位的总结性词汇。同时,既然“豪放词”一语已不足以概括苏轼的词史定位,那么“婉约”“豪放”二分法也自然应被扬弃,而打破这一“二分法”,并不意味着否定“二分法”这一极具简洁性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具学理性、更符合唐宋词实际的“新二分法”取而代之,才是真正的破旧立新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苏轼 豪放词 以诗为词 东坡范式
下载PDF
以“气”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理论内涵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华峰 周燕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6-19,34,共5页
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理论内涵,同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以"气"论文相契合。"气"既增加了"以文为词"的外在张力,亦是"以文为词"的精神内核,同时,它也是作者本人在创作中的自觉追求。"... 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理论内涵,同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以"气"论文相契合。"气"既增加了"以文为词"的外在张力,亦是"以文为词"的精神内核,同时,它也是作者本人在创作中的自觉追求。"气"既扩展了"以文为词"的外延,又是"以文为词"的核心,它使稼轩词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以文为词” 稼轩词 以气论文
下载PDF
“以文为诗”与诗界革命的诗学追求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0,共4页
晚清诗界革命采取"以文为诗"的诗学策略,解构传统格律诗体,重建自由的新诗体。通过口语、新名词介入诗歌,消解格律诗的节律及文体形式,实现诗歌结构的嬗变与功能的转换。这一诗学策略启发了胡适等白话新诗人对现代诗歌自由体... 晚清诗界革命采取"以文为诗"的诗学策略,解构传统格律诗体,重建自由的新诗体。通过口语、新名词介入诗歌,消解格律诗的节律及文体形式,实现诗歌结构的嬗变与功能的转换。这一诗学策略启发了胡适等白话新诗人对现代诗歌自由体式的建设与发扬,进而形成了20世纪以降占据诗坛主流地位的"现代自由体"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诗 诗界革命 诗学追求 现代新诗
下载PDF
“以文为诗”话题与中国古典诗学的展开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茂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7-189,208,共14页
杜甫开启了中唐诗歌“以文为诗”的转型。由于杜诗的核心地位,“以文为诗”话题也成为中国诗学展开的一个核心支点。表面上看,“以文为诗”是诗、文技巧的互渗;实际上,在宋代以后文学和文学思想的演进史上,许多重要的作家如欧阳修、苏... 杜甫开启了中唐诗歌“以文为诗”的转型。由于杜诗的核心地位,“以文为诗”话题也成为中国诗学展开的一个核心支点。表面上看,“以文为诗”是诗、文技巧的互渗;实际上,在宋代以后文学和文学思想的演进史上,许多重要的作家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陈师道以及元明清的重要文学理论家都参与了相关讨论。此话题又与杜诗学、唐宋诗之争、“诗必盛唐说”纠结在一起。“以文为诗”话题的激烈争论,加深了对诗、文两大核心文体和文学体性的认识,是中国古典诗学的展开与演进。“以文为诗”话题透露了中国文学从古典抒情传统向近代叙事传统的转型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诗 诗文之辨 抒情文学传统 叙事文学传统
下载PDF
论“希真体”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拥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58-163,共6页
朱敦儒的词有着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世人称之为"希真体"或"樵歌体"。他的这种词风是通过苏轼这个中介,以白居易闲适诗的诗歌精神为旨归而形成的一种似苏更似白的词体特征。这种风格特征在南渡以后许多词人皆有不同... 朱敦儒的词有着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世人称之为"希真体"或"樵歌体"。他的这种词风是通过苏轼这个中介,以白居易闲适诗的诗歌精神为旨归而形成的一种似苏更似白的词体特征。这种风格特征在南渡以后许多词人皆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尤以朱敦儒最具代表,究其原因是诗化与隐逸精神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敦儒 希真体 苏轼 白居易 诗化 隐逸
下载PDF
试论李清照词的白描手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保宁 《唐都学刊》 2006年第2期64-68,共5页
白描手法是李清照词作中最常用、最娴熟的艺术手法。李清照的词不仅用白描手法来抒发内在的情感,而且她的词的外在形式也是白描化的,这与她主张词要用典、铺叙等并不矛盾。李清照大量运用白描手法:善用动词白描,化静为动;善用叠字、叠... 白描手法是李清照词作中最常用、最娴熟的艺术手法。李清照的词不仅用白描手法来抒发内在的情感,而且她的词的外在形式也是白描化的,这与她主张词要用典、铺叙等并不矛盾。李清照大量运用白描手法:善用动词白描,化静为动;善用叠字、叠句白描,情意缠绵;善用问字白描,语意深长;善用对话白描,形象逼真,善用本色语白描,亲切自然,填写出许多情真意切、哀惋动人的词作。她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其填词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白描手法 词论主张
下载PDF
宋词叙事现象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华民 《常熟高专学报》 2002年第1期46-51,61,共7页
宋词中客观存在着值得注意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叙事现象”。宋词叙事性作品从题材内容看 ,有咏史、纪游、写人等几种 ,而数量最多、质量较好的是爱情故事和重要时事。联章体、词加序、用典、纪言、截取典型片断等 ,是宋词叙事的常用... 宋词中客观存在着值得注意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叙事现象”。宋词叙事性作品从题材内容看 ,有咏史、纪游、写人等几种 ,而数量最多、质量较好的是爱情故事和重要时事。联章体、词加序、用典、纪言、截取典型片断等 ,是宋词叙事的常用手法 ,而其创新主要在于利用词的结构特点 ,精心谋篇布局 ,使故事的叙述错综变化、委婉曲折。宋词叙事既是对唐五代词的继承、发展 ,又有更为深刻的原因 :文艺观念的变革和诗史意识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叙事现象 写作特点 继承 创新 文艺观念 诗史意识
下载PDF
从诗词关系看李清照《词论》的词学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申焕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立足《词论》文本予以探讨,它是词发展的概述和对词人的品评,实际上首次提出了词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两个问题:词与诗的关系和词的特质问题。基于音律规范来区...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立足《词论》文本予以探讨,它是词发展的概述和对词人的品评,实际上首次提出了词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两个问题:词与诗的关系和词的特质问题。基于音律规范来区分诗文和词,词在文体中“别是一家”,指出“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都会损害词的“本色”。基于内容方面的特点,社会重大题材适合入诗,而儿女私情琐事适合入词。把词从诗余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这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宋词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切决定了《词论》在词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词论 别是一家 词学意义
下载PDF
论欧阳修的辞赋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春林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35-38,共4页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辞赋初步呈现出宋代辞赋的独特艺术风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欧阳修的辞赋善于表现其人生悲哀、兴趣爱好、仕宦感悟,有较强的抒情性。他的辞赋无论在情味上、语言上,还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更多的文学...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辞赋初步呈现出宋代辞赋的独特艺术风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欧阳修的辞赋善于表现其人生悲哀、兴趣爱好、仕宦感悟,有较强的抒情性。他的辞赋无论在情味上、语言上,还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更多的文学价值。因此,历代辞赋名篇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辞赋 特征
下载PDF
论花间“别调”与“以诗为词”的源头
10
作者 陈如静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6-109,共4页
花间词内容题材丰富,其中一部分词作突破了温庭筠为代表的艳体词“代言”的藩篱,将传统诗歌的白描手法成功地运用到词体中,即事抒怀、触情兴发,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感受,这部分词作虽非花间词主流,但却开拓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表... 花间词内容题材丰富,其中一部分词作突破了温庭筠为代表的艳体词“代言”的藩篱,将传统诗歌的白描手法成功地运用到词体中,即事抒怀、触情兴发,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感受,这部分词作虽非花间词主流,但却开拓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表现技巧,为词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宋代苏轼高举“以诗为词”大旗,进行词体革命提供了远程支援,从这个意义上,花间“别调”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作“以诗为词”的真正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诗为词 花间“别调” 白描
下载PDF
浅析苏词议论及对以文为词的贡献
11
作者 蔡凌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9-81,共3页
苏轼"以议论为诗"与其"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一同构成了苏诗议论化的特色,进而体现了宋人尚理趣的主体创作风格。苏诗如此,词亦不例外,这就是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于词中议论说理,... 苏轼"以议论为诗"与其"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一同构成了苏诗议论化的特色,进而体现了宋人尚理趣的主体创作风格。苏诗如此,词亦不例外,这就是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于词中议论说理,触处即发,咏史言志。词中议论是在形象思维之抒情机体上纳入的深层理性意蕴,具体到苏词而言,则在议论位置、引发议论的背景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构成了"以文为词"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苏轼词中议论对于以文为词具有深刻的文体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词 文体学 苏轼 议论
下载PDF
多元激情烛照下的辛词词风
12
作者 邓志文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5-67,共3页
辛弃疾的词以豪放名世,而作家风格的形成又与创作激情密切相关,从人类心理的角度深入研究,创作激情是源自心灵的第三层,亦即滋生理想的志性层面。而我们试图从文艺心理学激情创作的角度,即从英雄激情、爱恋激情、讽刺激情、感伤激情四... 辛弃疾的词以豪放名世,而作家风格的形成又与创作激情密切相关,从人类心理的角度深入研究,创作激情是源自心灵的第三层,亦即滋生理想的志性层面。而我们试图从文艺心理学激情创作的角度,即从英雄激情、爱恋激情、讽刺激情、感伤激情四个方面探索辛词创作的心理动力特征,从而全面地探讨创作激情对辛词多样化风格形成的影响。英雄激情成就他的豪放,爱恋激情形成了婉约缠绵、朴素清新、浓纤绵密等风格,讽刺激情构成了词作的尖锐犀利、诙谐风趣,而感伤激情则对应的是悲凉深沉、抑郁顿挫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激情 词风 辛词 影响
下载PDF
二十世纪文坛巨匠博尔赫斯
13
作者 魏晋慧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54-56,共3页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闻名世界的阿根廷作家 ,他集诗人、散文家、短篇小说家于一身 ,同时还是翻译家、哲学家。其独特的创作手法、渊博的学识、哲学家的风范 ,以及顽强的毅力 ,令世人折服。他是当之无愧的 2 0世纪文坛巨匠。
关键词 博尔赫斯 文坛 短篇小说 诗人 散文家 独特 作家 阿根廷 世界 毅力
下载PDF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秦嘉铨、瞿有仲、毕朗三位苏州作家为中心
14
作者 朱则杰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更趋完善,也就成了... 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更趋完善,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其难度相对来说也是最大的。现在就秦嘉铨、瞿有仲、毕朗三位苏州作家的有关问题做些订补,供作者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作家 考证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清人别集总目》 苏州
下载PDF
论辛弃疾“以文为词”对于元散曲的影响
15
作者 莫亚容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2-66,共5页
"以文为词"历来受到词学家的重视,但多着眼于"以文为词"概念本身,就其对于其他文学形式的影响论及甚少。该文通过对于"以文为词"概念流变过程的梳理,将"以文为词"散文化的语言、议论化的手法... "以文为词"历来受到词学家的重视,但多着眼于"以文为词"概念本身,就其对于其他文学形式的影响论及甚少。该文通过对于"以文为词"概念流变过程的梳理,将"以文为词"散文化的语言、议论化的手法结合音律上的可能性同散曲加以比照,认为散曲受到"以文为词"的影响,在散曲的表现手法、内容及多样性上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词 散文化 议论性 散曲
下载PDF
试论苏轼词作的主体风格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业龙 《孝感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8-41,共4页
关于苏轼词作的主体风格 ,历来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文章从苏轼改变词风 ,提高词品 ,用词反映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的角度入手 ,提出了“以诗为词”一说 ,同时 ,对文学史上曾有过的关于“以诗为词”的阐释 。
关键词 苏轼词作 主体风格 以诗为词 词风改革 现实生活反映 豪放 韵秀 清雄
下载PDF
论柳永词的创作风格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宝记 《许昌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柳永词历来被视为是婉约派之代表 ,柔婉、艳丽基本上成了柳永词风的典型概括。而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从柳永慢词的产生过程 ,我们可以较为详尽地看到柳永词所体现出来的多样化特征。
关键词 慢词 柳永 创作风格 婉约派 艺术特征 柔婉 艳丽
下载PDF
《全明词》新补陆之裘词42首
18
作者 王禹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70-76,共7页
《全明词》《全明词补编》为明代词文献的保存和研究提供了重要载体。但明代文献浩繁,故仍有部分佚词尚待掇拾。现从国家图书馆馆藏孤本《南门仲子续集》中辑得《全明词》《全明词补编》未收词人陆之裘词42首,这些佚词以酬应词为主体,... 《全明词》《全明词补编》为明代词文献的保存和研究提供了重要载体。但明代文献浩繁,故仍有部分佚词尚待掇拾。现从国家图书馆馆藏孤本《南门仲子续集》中辑得《全明词》《全明词补编》未收词人陆之裘词42首,这些佚词以酬应词为主体,体现了北方台阁词风与吴中风雅的交融,另有一些词作则是自我境遇的真实投影。现整理刊布,以期对完备明词辑录和陆之裘研究有所裨益,同时有助于探索太仓词派的整体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明词》 陆之裘 佚词 补遗 创作风格
下载PDF
从论“以文为诗”看钱钟书的文体观念
19
作者 任竞泽 崔德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113-118,共6页
文体观念是钱钟书文学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以文为诗”破体现象的文献载录和文体批评最为代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态度倾向。他在极力称赏韩愈之以文为诗的基础上,追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 文体观念是钱钟书文学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以文为诗”破体现象的文献载录和文体批评最为代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态度倾向。他在极力称赏韩愈之以文为诗的基础上,追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其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二是《宋诗选注》所论宋人“以文为诗”。体现了钱钟书对于宋诗有别于唐诗的瘦硬生新风格的肯定,这一宋诗风格的形成与欧阳修、王安石、杨万里、黄庭坚等继承陶渊明、韩愈以来“以文为诗”的创作原则和破体理论息息相关。三是“同光体”与清代“以文为诗”。涉及“同光体”与清初宋诗派及其吕留良的渊源、论“同光体”成员及其与“桐城派”的关系以及论“同光体”所谓“学人之诗”的特征及源流等。四是论“以文为诗”之“革故鼎新”和“演变之原”的发展规律。涉及钱钟书为何肯定“以文为诗”,其原因在“文体递变”的文体发展规律;《中国文学小史序论》所论“以文为诗”,可见他的文学史发展观念;称“艺术之宫是重楼复室、千门万户,绝不仅是一大间敞厅”,体现了他的文体通变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以文为诗 韩愈 宋诗选注 谈艺录 同光体
下载PDF
论吕小薇词作风格的形成与嬗变
20
作者 戴勇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吕小薇是现代著名女性词家,从其填词创作风格变化而言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常州无锡求学期的缠绵雅致;抗战流寓江西时期的刚健雄浑;建国后从事地方教育工作期的复杂多变。疏理吕小薇在不同时期词作变化,一方面可以透视其词作视角... 吕小薇是现代著名女性词家,从其填词创作风格变化而言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常州无锡求学期的缠绵雅致;抗战流寓江西时期的刚健雄浑;建国后从事地方教育工作期的复杂多变。疏理吕小薇在不同时期词作变化,一方面可以透视其词作视角的多元,另一方面亦可透视出历史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小薇 词作 风格 嬗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