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动静、时空与因果:关于僧肇《物不迁论》之争的再讨论
1
作者
黄意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8-95,共8页
东晋僧肇的《物不迁论》在历史上曾引起过较多的争论,主要在该论是否符合大乘空义上,这个问题至今仍有讨论的必要。《物不迁论》首先引用《中论》,从真谛角度确立了全篇“性空”的大旨;接着从俗谛的角度,以“动静”“时空”“因果”三...
东晋僧肇的《物不迁论》在历史上曾引起过较多的争论,主要在该论是否符合大乘空义上,这个问题至今仍有讨论的必要。《物不迁论》首先引用《中论》,从真谛角度确立了全篇“性空”的大旨;接着从俗谛的角度,以“动静”“时空”“因果”三个角度作为切入口,论述了动静不二、因果不虚的道理。造成《物不迁论》歧解的原因,在于僧肇使用某些概念时没有严格区分真俗不同的语境。在《物不迁论》的总体论述中,僧肇主要从俗谛的立场,回应了当时中土佛教界和学术界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而在更高层面上,则连接了般若中观的缘起性空、万物无自性之义。阅读《物不迁论》,需要和《肇论》的其他几篇并观,才能得出更为公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不迁论》
动静
时空
因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物不迁论》“不迁”的方便随缘前提与实相旨归
2
作者
杨本华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4期17-24,共8页
“方便随缘”是僧肇《物不迁论》造论的重要前提。对这一前提的肯定与否,直接影响了对该论文义的理解。对“不迁”意思的误解,也都肇始于对“方便随缘”前提的忽视。考察历代注疏可以发现,对“方便随缘”前提的强调与“实相”旨归的认...
“方便随缘”是僧肇《物不迁论》造论的重要前提。对这一前提的肯定与否,直接影响了对该论文义的理解。对“不迁”意思的误解,也都肇始于对“方便随缘”前提的忽视。考察历代注疏可以发现,对“方便随缘”前提的强调与“实相”旨归的认同。尽管由明代镇澄引发的“物不迁大论战”的争议以来,至今仍有颇多学者支持镇澄观点,但考察镇澄相关文论及其论战后“毁板谢罪”的结果,可以发现镇澄不仅有刻意回避“方便随缘”前提之嫌,其对“不迁”的华严宗化诠释实则也与历代注疏的“实相”旨归契合。这说明,历史上的“不迁”争议在当时已经以当事人肯定“方便随缘”前提与华严宗化的“实相”诠释的形式得到了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不迁论》
《肇论》
僧肇
实相
方便随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物不迁论》与佛教中国化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0,共6页
有关僧肇《物不迁论》的争议为中国佛学史上的一大公案,镇澄、印顺等认为僧肇未能坚持"性空"之理论不迁,而流于小乘、外道的"性住"之见。德清等认为僧肇恰恰是从理事不二的立场论"物不迁",而非"理不...
有关僧肇《物不迁论》的争议为中国佛学史上的一大公案,镇澄、印顺等认为僧肇未能坚持"性空"之理论不迁,而流于小乘、外道的"性住"之见。德清等认为僧肇恰恰是从理事不二的立场论"物不迁",而非"理不迁"。可以说《物不迁论》之争其实是印度佛学与中国佛学的对话。从"理不迁"到"物不迁",是僧肇对印度中观学的中国化,与他在《不真空论》中"立处即真"的思想一致,体现的是魏晋玄学"谈言微中"的风格。与恪守印度中观学的三论宗大师吉藏相比,僧肇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十分深远,后世的禅门宗师常以"物不迁"作为话头接引学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物不迁论
佛教中国化
原文传递
题名
动静、时空与因果:关于僧肇《物不迁论》之争的再讨论
1
作者
黄意明
机构
上海戏剧学院人文社科部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8-95,共8页
文摘
东晋僧肇的《物不迁论》在历史上曾引起过较多的争论,主要在该论是否符合大乘空义上,这个问题至今仍有讨论的必要。《物不迁论》首先引用《中论》,从真谛角度确立了全篇“性空”的大旨;接着从俗谛的角度,以“动静”“时空”“因果”三个角度作为切入口,论述了动静不二、因果不虚的道理。造成《物不迁论》歧解的原因,在于僧肇使用某些概念时没有严格区分真俗不同的语境。在《物不迁论》的总体论述中,僧肇主要从俗谛的立场,回应了当时中土佛教界和学术界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而在更高层面上,则连接了般若中观的缘起性空、万物无自性之义。阅读《物不迁论》,需要和《肇论》的其他几篇并观,才能得出更为公允的结论。
关键词
《物不迁论》
动静
时空
因果
Keywords
wu bu qian lun
(Treatise on the Immutability of Things)
motion and stillness
time and space
causality
分类号
B944.3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物不迁论》“不迁”的方便随缘前提与实相旨归
2
作者
杨本华
机构
安徽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4期17-24,共8页
文摘
“方便随缘”是僧肇《物不迁论》造论的重要前提。对这一前提的肯定与否,直接影响了对该论文义的理解。对“不迁”意思的误解,也都肇始于对“方便随缘”前提的忽视。考察历代注疏可以发现,对“方便随缘”前提的强调与“实相”旨归的认同。尽管由明代镇澄引发的“物不迁大论战”的争议以来,至今仍有颇多学者支持镇澄观点,但考察镇澄相关文论及其论战后“毁板谢罪”的结果,可以发现镇澄不仅有刻意回避“方便随缘”前提之嫌,其对“不迁”的华严宗化诠释实则也与历代注疏的“实相”旨归契合。这说明,历史上的“不迁”争议在当时已经以当事人肯定“方便随缘”前提与华严宗化的“实相”诠释的形式得到了解决。
关键词
《物不迁论》
《肇论》
僧肇
实相
方便随缘
Keywords
wu bu qian lun
Seng Zhao
reality
skillful means
分类号
B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物不迁论》与佛教中国化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勇
机构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暨永惺佛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0,共6页
文摘
有关僧肇《物不迁论》的争议为中国佛学史上的一大公案,镇澄、印顺等认为僧肇未能坚持"性空"之理论不迁,而流于小乘、外道的"性住"之见。德清等认为僧肇恰恰是从理事不二的立场论"物不迁",而非"理不迁"。可以说《物不迁论》之争其实是印度佛学与中国佛学的对话。从"理不迁"到"物不迁",是僧肇对印度中观学的中国化,与他在《不真空论》中"立处即真"的思想一致,体现的是魏晋玄学"谈言微中"的风格。与恪守印度中观学的三论宗大师吉藏相比,僧肇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十分深远,后世的禅门宗师常以"物不迁"作为话头接引学人。
关键词
僧肇
物不迁论
佛教中国化
Keywords
Seng Zhao
wu bu qian lun
sinicizing
bu
ddhism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动静、时空与因果:关于僧肇《物不迁论》之争的再讨论
黄意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物不迁论》“不迁”的方便随缘前提与实相旨归
杨本华
《社会科学论坛》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物不迁论》与佛教中国化
李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