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信阳民歌蕴含的楚韵吴调的精神气韵
1
作者 韩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8-123,135,共7页
信阳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信阳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传统使信阳民歌兼容吸纳了南北文化的精髓及多地民歌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人们通常把“豫风楚韵”作为信阳地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然而... 信阳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信阳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传统使信阳民歌兼容吸纳了南北文化的精髓及多地民歌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人们通常把“豫风楚韵”作为信阳地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然而通过仔细分析信阳原生态民歌形成历史以及唱腔、调式、风格等,发现“楚韵吴调”更具信阳民歌的底色和精神气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韵吴调 信阳民歌 精神气韵
下载PDF
新安医家吴楚运用温补思想辨治痰证经验探析
2
作者 刘政新 余雪健 黄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7-1609,共3页
吴楚是清代著名新安医家,通过对其《吴氏医验录》中痰证相关病案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其温补思想在痰证辨治中的运用。吴氏认为,痰之所生主要归责于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湿不能运化,从而停聚为痰;肾虚则肾水无以牵制,上犯为痰。临证之时以脉... 吴楚是清代著名新安医家,通过对其《吴氏医验录》中痰证相关病案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其温补思想在痰证辨治中的运用。吴氏认为,痰之所生主要归责于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湿不能运化,从而停聚为痰;肾虚则肾水无以牵制,上犯为痰。临证之时以脉为重,滑脉为脾虚生痰之象,脉沉主肾虚生痰之象,不同兼脉象意有不同。痰、涎二证有异有同。涎证属虚,而痰证有虚有实,然均施以温法,但二者温补之时有所差别。涎证温补多以甘温之品补肾健脾,痰证温补或用苦温之品温燥湿痰,或用辛温之品温散寒痰,或用甘温之品温运虚痰。吴氏确定了以大补温剂治疗痰证的治疗原则以及燥脾土、培肾阳的治疗方法,临床形成六君子汤、八味丸为代表性方剂的温补治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 《吴氏医验录》 痰证 温补
下载PDF
试析吴冠中与朱德群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阮梅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0-164,共5页
吴冠中和朱德群是我国油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领导人物,他们将中国传统山水精神融入油画创作,实现了东方山水意趣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巧妙融合。他们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源泉,在不同的艺术表现中传递出一致的山水精神。吴冠中强调写生的实景画... 吴冠中和朱德群是我国油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领导人物,他们将中国传统山水精神融入油画创作,实现了东方山水意趣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巧妙融合。他们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源泉,在不同的艺术表现中传递出一致的山水精神。吴冠中强调写生的实景画面构图与山水油画的诗意表现,善于运用圆点作画的表现形式,在对景色画面的组合和突破中,通过静态的诗意境界展现中国山水精神的内在含义,形成独具个人风格的山水精神意境表达。朱德群更强调对山水意蕴和精神的自我感悟,追求神似的抽象表现形式,以大小不同的色块点作为构图要素,通过抽象的绘画艺术形式表达自身对自然山水法则的体察和想象,在朦胧和抽象的画面中展现山水精神和景色气韵,在对山水精神的表现中透露出浓厚的东方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精神 油画 吴冠中 朱德群
下载PDF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补中益气法辨治特色 被引量:4
4
作者 冯烨 刘兰林 +2 位作者 罗梦曦 郭锦晨 汪海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60-162,共3页
吴楚作为新安医学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善于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常益气与温阳合方,补脾与温肾同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温补之法。从《吴氏医验录》中了解到吴氏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法具有:中焦不足,法当健脾补中,多用甘温培补之... 吴楚作为新安医学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善于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常益气与温阳合方,补脾与温肾同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温补之法。从《吴氏医验录》中了解到吴氏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法具有:中焦不足,法当健脾补中,多用甘温培补之味;气虚发热,遵以益气温阳,慎用解表祛风之品;虚实夹杂,补养脾胃,擅于消补兼施;温经散寒,渗湿攻积,多法寒温并治等辨治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 《吴氏医验录》 补中益气法 新安医学
下载PDF
客家山歌文化渊源新论 被引量:11
5
作者 谢重光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5-10,共6页
以往关于客家山歌文化渊源的探讨,主流的观点是从中国文化中原中心论出发,片面强调客家山歌直接继承《诗经》的文化传统,根在中原。但是大量的材料表明,客家山歌主要有两个渊源: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吴、楚文化的传统,另一是百越和武陵蛮等... 以往关于客家山歌文化渊源的探讨,主流的观点是从中国文化中原中心论出发,片面强调客家山歌直接继承《诗经》的文化传统,根在中原。但是大量的材料表明,客家山歌主要有两个渊源: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吴、楚文化的传统,另一是百越和武陵蛮等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后者的作用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客家山歌根不在中原,而在赣闽粤客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文化渊源 吴楚文化 南方少数民族
下载PDF
罗明坚编绘《中国地图集》所依据中文原始资料新探 被引量:11
6
作者 汪前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0-128,共9页
意大利来华传教士罗明坚绘制了一部《中国地图集》,整理者认为此图集是依据中国明代罗洪先《广舆图》所编纂。《中国地图集》稿本中夹有一幅中文原刻版书本式单页地图——《辽东边图》,仔细研究此图的来源,应该是《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 意大利来华传教士罗明坚绘制了一部《中国地图集》,整理者认为此图集是依据中国明代罗洪先《广舆图》所编纂。《中国地图集》稿本中夹有一幅中文原刻版书本式单页地图——《辽东边图》,仔细研究此图的来源,应该是《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这才是探讨《中国地图集》所依据底本的关键所在。将此书与《中国地图集》的文字和地图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罗氏的地图集不是根据《广舆图》编绘,而主要是依据《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一书所编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中国地图集》 底本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 权威性
下载PDF
巫山神女:巴楚民族历史文化融合的结晶 被引量:8
7
作者 程地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6,共7页
 巫山神女故事是巴文化和楚文化融合后的结晶,背后隐藏着沉重的历史,其民俗内核是追求生存与繁衍、融合与兴旺。但这些意义都已沉淀至故事的深处,后世人更多地从中体会到的是极致的浪漫与美好的情爱,巫山神女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美神与...  巫山神女故事是巴文化和楚文化融合后的结晶,背后隐藏着沉重的历史,其民俗内核是追求生存与繁衍、融合与兴旺。但这些意义都已沉淀至故事的深处,后世人更多地从中体会到的是极致的浪漫与美好的情爱,巫山神女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美神与爱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山神女 巴楚文化 民俗意义 浪漫主义 宋玉
下载PDF
先秦时期吴楚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被引量:6
8
作者 程有为 《鄂州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33-37,共5页
早在史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华夏、东夷部族已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苗蛮、百越部族有所交往,中原地区的庙地沟类型文化已至于汉水中游,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玉器已经影响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建都中原的商王朝的影响已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周王... 早在史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华夏、东夷部族已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苗蛮、百越部族有所交往,中原地区的庙地沟类型文化已至于汉水中游,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玉器已经影响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建都中原的商王朝的影响已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周王朝也向这一地区发展势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大都是在不断地吸取中原的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及至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争霸,吴、越也北上争霸中原,吴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又互相吸收和影响。战国时期楚国和中原地区通过战争和政治交往,加速了两地文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文化 先秦 地域 经济文化 交流
下载PDF
双向同构 灼灼其华——略谈吴楚文化及其学术建构 被引量:4
9
作者 胡国铭 《鄂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3-6,共4页
吴楚文化既指史称“吴头楚尾”之地的区域性文化,亦可指古吴楚之地的长江中下游文化。它们皆包含着极丰厚的吴文化、楚文化及其混融共生的吴楚文化的物质成果和精神积淀。在先秦吴、楚立国前后,吴楚之地即已呈现“吴中有楚、楚中有吴”... 吴楚文化既指史称“吴头楚尾”之地的区域性文化,亦可指古吴楚之地的长江中下游文化。它们皆包含着极丰厚的吴文化、楚文化及其混融共生的吴楚文化的物质成果和精神积淀。在先秦吴、楚立国前后,吴楚之地即已呈现“吴中有楚、楚中有吴”瑰丽的吴楚文化景观,展示出吴楚文化自有的人文风貌和文化特质,尽管王朝更迭,这种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是不会随着吴、楚灭国而消失的;秦大一统后,尤其两宋以后,吴楚文化充满光辉。因而,我们应以清晰的历史理念和文化自觉,立足于吴楚地域的文明创造,努力开拓吴楚文化研究的学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文化 吴文化 楚文化 区域文化 双向同构 地理环境 人文因素
下载PDF
凤凰厅城的崛起和楚巫文化的张扬(上篇)——《沈从文与湘西》之二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一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5-14,共10页
凤凰厅城崛起 ,成为大湘西首都。辰沅间楚文化中巫风最盛的一支随着辰沅人大量涌入与城区原有土蛮文化汇集、整合与张扬 ,从而使楚巫文化得以在近世闪耀出一抹奇幻夺目的回光。本文系作者书稿《沈从文与湘西》第二部分《论凤凰文化》的... 凤凰厅城崛起 ,成为大湘西首都。辰沅间楚文化中巫风最盛的一支随着辰沅人大量涌入与城区原有土蛮文化汇集、整合与张扬 ,从而使楚巫文化得以在近世闪耀出一抹奇幻夺目的回光。本文系作者书稿《沈从文与湘西》第二部分《论凤凰文化》的导论。其他各节为对凤凰宗教、风俗及民间艺术的述描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辰沅 楚巫文化 整合
下载PDF
吴文化、楚文化与吴楚文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硕 《鄂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12-17,共6页
该文从文献记载、出土文物以及吴楚文化的门类以及突出成果等方面入手,阐明吴、楚文化的交流与吴、楚文化的发展相始终,特别是吴文化和楚文化相互吸收和融汇异质文化的养分,不断更新和增宏本体文化的现象尤其引人注目。
关键词 吴文化 楚文化 吴楚文化
下载PDF
吴楚文化三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正明 《鄂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35-37,共3页
吴楚文化是异源同流的二元性文化,可用人类学的术语称之为边缘文化或杂交文化。吴楚文化的空域,春秋晚期是淮河中游,五代十国以后是长江下游与长江中游的交接地段——亦即东部与中部在长江流域的交接地段。吴楚文化有三个传统特点:一是... 吴楚文化是异源同流的二元性文化,可用人类学的术语称之为边缘文化或杂交文化。吴楚文化的空域,春秋晚期是淮河中游,五代十国以后是长江下游与长江中游的交接地段——亦即东部与中部在长江流域的交接地段。吴楚文化有三个传统特点:一是物华天宝与人杰地灵兼而有之,二是民族关系比较和谐,三是学术思想比较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文化 界定 位移 传统
下载PDF
论鄂君子皙之鄂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运环 《鄂州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31-33,共3页
鄂君子皙之鄂见于西汉末年刘向的《说苑.善说》,尚缺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文章从文本出发论证鄂君子皙之鄂在"东鄂"不在"西鄂",鄂君子皙"泛舟新波"的水域地望,很可能就在今梁子湖,其受封时间当在楚灵王(公... 鄂君子皙之鄂见于西汉末年刘向的《说苑.善说》,尚缺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文章从文本出发论证鄂君子皙之鄂在"东鄂"不在"西鄂",鄂君子皙"泛舟新波"的水域地望,很可能就在今梁子湖,其受封时间当在楚灵王(公元前540-前529年)之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鄂君子皙 吴楚文化
下载PDF
“楚尾吴头”考辨——兼论楚、吴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靖泉 《鄂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春秋时楚、吴两国的交界之地,古今习称“吴头楚尾”或“楚尾吴头”。考据楚国和吴国的历史发展和楚、吴关系的史实,春秋后期的“楚尾吴头”大致可泛指今安徽及至江西东北部的长江下游上段地区。最早使用“吴头楚尾”一词者,大概是北宋... 春秋时楚、吴两国的交界之地,古今习称“吴头楚尾”或“楚尾吴头”。考据楚国和吴国的历史发展和楚、吴关系的史实,春秋后期的“楚尾吴头”大致可泛指今安徽及至江西东北部的长江下游上段地区。最早使用“吴头楚尾”一词者,大概是北宋的江西籍文士。宋代以来,“吴头楚尾”或“楚尾吴头”乃成为常用的史地名词,但并非确切的史地概念。至今,出版辞典中这两词的条目,几乎皆据宋人的主流说法而解释为指今江西北部或江西省境。今人称“吴头楚尾”或“楚尾吴头”,就大大泛指了,不仅较辞典界定的历史地理概念宽泛得多,也较史实涉及的地域宽泛得多。在楚、吴地域文化研究中,若不对之考求由来、辨析正误而笼统言之,则不仅有悖史实,而且会影响到对楚、吴两国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及其成就的正确认识,导致楚文化和吴文化的研究陷入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吴国 楚尾 吴头
下载PDF
淮上的争夺——春秋后期,吴、楚、晋在淮河流域的角逐及吴国与徐淮夷关系的论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恩培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36-44,共9页
文章论述了春秋后期,淮河流域吴、楚、晋三国相互角逐局面的形成经过及其经济背景;分析了淮河流域的徐淮夷在这一历史时期与吴国的关系所呈现出的种种变化。
关键词 春秋后期 吴、楚、晋国 淮河流域 争夺 徐淮夷
下载PDF
论楚辞对土家族民歌的发生学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晓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0-166,共7页
土家族民歌在吟唱、发展、演变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楚辞的题材内容和表述范式,并能积极引用楚辞中的主题、句式、体裁等创作基因,呈现了崇鬼尚巫的祭祀特征。在楚巫文化的影响下,楚辞为土家族民歌发展提供了特殊内容,楚辞成为土家族民歌吟... 土家族民歌在吟唱、发展、演变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楚辞的题材内容和表述范式,并能积极引用楚辞中的主题、句式、体裁等创作基因,呈现了崇鬼尚巫的祭祀特征。在楚巫文化的影响下,楚辞为土家族民歌发展提供了特殊内容,楚辞成为土家族民歌吟唱内容的核心源泉和书写传统,同时楚辞也成为土家族民歌产生及再度创作的"文化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民歌 楚辞 楚巫 祭祀 发生学 意义
下载PDF
浪漫的情怀 神秘的边地 率真的生命──沈从文创作对楚巫文化的承袭 被引量:2
17
作者 涂鸿 《武陵学刊》 1999年第4期51-53,共3页
沈从文是在湘西那块古老神奇的丰沃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以其结构灵活、形式自由、感情色彩浓郁、文笔质朴清新、表现湘西边地风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以湘西这块特殊地域上源远流长的楚亚文化对沈从文的熏陶、影响,... 沈从文是在湘西那块古老神奇的丰沃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以其结构灵活、形式自由、感情色彩浓郁、文笔质朴清新、表现湘西边地风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以湘西这块特殊地域上源远流长的楚亚文化对沈从文的熏陶、影响,来探讨他作品中显示的那种浪漫的人性世界、独特的民情风俗以及雄健的民族生命元气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沈从文小说的文化视野与审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巫文化 人性世界 风俗 生命元气
下载PDF
从《度曲须知》看明末吴方言的语音特点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七元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7-101,共5页
《度曲须知》是明末沈宠绥的曲律专著。其主要内容是讨论南北戏曲歌唱中念字的格律、技巧和方法。同时书里也谈到了如何"正吴中之讹音",它们涉及到当时吴方言的语音特点,对今汉语语音史和吴方言语音史的演变研究有一定的参考... 《度曲须知》是明末沈宠绥的曲律专著。其主要内容是讨论南北戏曲歌唱中念字的格律、技巧和方法。同时书里也谈到了如何"正吴中之讹音",它们涉及到当时吴方言的语音特点,对今汉语语音史和吴方言语音史的演变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曲须知 吴方言 语音
下载PDF
浅谈吴楚两地建筑文化之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轶群 《华中建筑》 2006年第7期1-4,共4页
该文对吴、楚建筑文化进行了比较,从建筑与自然关系、建筑风格、建筑色彩、文化心理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吴、楚建筑文化各自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 建筑文化 比较
下载PDF
端午节与吴楚文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丽芳 《鄂州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40-42,45,共4页
端午节源于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军事家伍子胥,和源于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传说在吴楚地区流传了两千多年,而且两地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端午习俗。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楚地区会有如此相同的传说与习俗,而且能绵延不断的流传两千多年... 端午节源于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军事家伍子胥,和源于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传说在吴楚地区流传了两千多年,而且两地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端午习俗。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楚地区会有如此相同的传说与习俗,而且能绵延不断的流传两千多年呢?这与吴楚地区的文化生态小生境和文化传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节 伍子胥 屈原 吴楚地区 生态小生境 文化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