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骊珠探学海 硕果在诗林——吴孟复先生诗浅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梦芙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2-56,共5页
已故著名学者吴孟复先生毕业于无锡国专,治学之余创作旧体诗,合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为一手。吴先生诗典雅而能通俗,理论与创作实践密切结合;风格兼融唐宋特点,和雅清新。诗中表现知识人士爱国情怀与真纯品格,堪为后学之楷模。
关键词 吴孟复 学人之诗 典雅 通俗 兼融唐宋 爱国情怀
下载PDF
画中之羊与苏武之象:从陈洪绶的两件《苏李泣别图》说起 被引量:3
2
作者 施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7-99,共13页
本文将陈洪绶分别作于约1635和1646的两件《苏李泣别图》作为着眼点,首先分析了两件看似同样主题和内容的画作在细节和风格上的差别。经由1646年的《苏李泣别图》中羊群的形象出发,探究了陈洪绶的画法与宋元画史脉络的关联。随后,论文... 本文将陈洪绶分别作于约1635和1646的两件《苏李泣别图》作为着眼点,首先分析了两件看似同样主题和内容的画作在细节和风格上的差别。经由1646年的《苏李泣别图》中羊群的形象出发,探究了陈洪绶的画法与宋元画史脉络的关联。随后,论文从明清时代接受史的角度,揭示了画中之羊在宋元以下对苏武故事的象征性。论文的最后部分,则进一步从时代背景和风格源头着眼,阐释了两件《苏李泣别图》中微妙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洪绶 苏李泣别图 苏武 画中之羊 赵孟頫
下载PDF
吴孟复先生《桐城文派述论》论略
3
作者 高淮生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9-55,共7页
吴孟复先生著《桐城文派述论》一书至少有三个方面最为紧要:一则辨明对桐城文派之误读;二则阐明桐城文之真价值;三则表达学术自信之真态度。《桐城文派述论》一书在文学学派研究、学术史研究、文章学研究诸方面均具有显而易见的拓新意... 吴孟复先生著《桐城文派述论》一书至少有三个方面最为紧要:一则辨明对桐城文派之误读;二则阐明桐城文之真价值;三则表达学术自信之真态度。《桐城文派述论》一书在文学学派研究、学术史研究、文章学研究诸方面均具有显而易见的拓新意义。《桐城文派述论》不仅可以看作“桐城派”研究的第一部专史性的著述,同时也可以看作文章学建构方面颇为重要的一部拓新性著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孟复 《桐城文派述论》 文章学 拓新意义
下载PDF
论吴孟复的梅尧臣研究
4
作者 曹金发 周俊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35-40,共6页
梅尧臣是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提出了诗歌应当反映现实的主张,影响了欧阳修、陆游等人,改变了宋初诗坛截然异于唐代的局面,促使诗歌创作回到现实主义的大道上来。吴孟复用了五十年的时间,对梅尧臣生平、家世和文学创作进行了深... 梅尧臣是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提出了诗歌应当反映现实的主张,影响了欧阳修、陆游等人,改变了宋初诗坛截然异于唐代的局面,促使诗歌创作回到现实主义的大道上来。吴孟复用了五十年的时间,对梅尧臣生平、家世和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全面、客观的研究,撰写了《梅尧臣年谱》《梅尧臣事迹考略》《论梅尧臣诗》等著述,梳理了梅氏生平、家世等基本问题,指出梅氏诗歌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风格变化和缺陷,并对其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吴孟复对梅尧臣的研究具有嚆矢性、客观性和持续性,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孟复 梅尧臣 生平 诗歌
下载PDF
吴孟复学术论略
5
作者 曹金发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11-117,共7页
吴孟复学术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指导思想、学术旨趣和学术理路。他以唯物主义思想为治学指导思想;以爱国为民、实事求是、疑古创新、民主民本为学术旨趣;其学术理路则是以传统国学为基础,以桐城派为宗,以目录版本学和语言文字学... 吴孟复学术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指导思想、学术旨趣和学术理路。他以唯物主义思想为治学指导思想;以爱国为民、实事求是、疑古创新、民主民本为学术旨趣;其学术理路则是以传统国学为基础,以桐城派为宗,以目录版本学和语言文字学为基点,以文献学和小学为手段,致力于经史诗词之学,秉着疑古创新精神,求义理,讲考据,通词章,遵循着确立指导思想-确定学术旨趣-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施路径,其间始终贯穿着"读书-思考"一线。其学术境界始于"博"而返于"约",再由"约"而至于"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孟复 指导思想 学术旨趣 学术理路
下载PDF
四位一体交相辉映——论吴孟复的文献学成就
6
作者 曹金发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25-128,共4页
作为桐城派的最后一位大师,吴孟复的学术成就涵盖了语言文字学、文献学、古代文学、古籍整理、诗文创作以及语文教学等很多领域,其文献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教书育人、建室办刊、整理古籍以及著书立说等四个方面,这些成就以学者兼师者精神... 作为桐城派的最后一位大师,吴孟复的学术成就涵盖了语言文字学、文献学、古代文学、古籍整理、诗文创作以及语文教学等很多领域,其文献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教书育人、建室办刊、整理古籍以及著书立说等四个方面,这些成就以学者兼师者精神为纽带,秉承着理论结合实践的理念,蹈循着读书——治学——育人的路径,四位一体、相辅相成,创造出一段学术与教育交相辉映的佳话,泽被后世、享誉学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孟复 文献学 成就
下载PDF
吴孟复小学研究述评
7
作者 王进 张义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第3期45-49,共5页
吴孟复先生毕生大量精力灌注于文献考据,在文字、音韵、训诂三方面皆有真知灼见,然而后人对其小学研究鲜有专论。吴先生治小学,尤重训诂实践,关注新材料、新方法的运用,将考据、词章融于一冶,博观约取,其宏阔的学术视野、融通的小学研... 吴孟复先生毕生大量精力灌注于文献考据,在文字、音韵、训诂三方面皆有真知灼见,然而后人对其小学研究鲜有专论。吴先生治小学,尤重训诂实践,关注新材料、新方法的运用,将考据、词章融于一冶,博观约取,其宏阔的学术视野、融通的小学研究取向在当下仍然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孟复 小学 训诂通论 古书校读法
下载PDF
“以书入画”及其对中国画发展的贡献——以张僧繇、赵孟頫、吴昌硕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钟文刚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34-41,共8页
张僧繇的“以书入画”突破了中国画线描的规范,创造了书法用笔线条的新形式。赵孟頫的“以书入画”将各种源自书法用笔的节奏和意态在绘画中广泛地运用和表现,把具体的书法用笔上升至抽象的美学意蕴,确立了后世中国画审美方式新的发展... 张僧繇的“以书入画”突破了中国画线描的规范,创造了书法用笔线条的新形式。赵孟頫的“以书入画”将各种源自书法用笔的节奏和意态在绘画中广泛地运用和表现,把具体的书法用笔上升至抽象的美学意蕴,确立了后世中国画审美方式新的发展路径。吴昌硕以篆籀之法入画,揉和书法与绘画的造型观念和意境情趣,强调书法精神与绘画在意境和理念上的融合,更好地呈现了中国画的内在特点,转换了中国画审美的时代风尚。这三位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代表性的湖州画家,通过“以书入画”提升了中国画的品质内涵,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书入画” 张僧繇 赵孟頫 吴昌硕 “书演画法”
下载PDF
吴镇家族与赵孟頫家族世交考——兼论《义门吴氏谱》的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颜晓军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1,108-109,共20页
本文根据与吴镇有关的家谱、文献、信札及绘画等多种材料,对赵孟頫与吴氏家族的交游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作者通过对其所掌握的八种吴氏家谱的考辨,就吴镇的家世展开全新讨论,尝试扩充吴镇艺术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材料。同时,作者... 本文根据与吴镇有关的家谱、文献、信札及绘画等多种材料,对赵孟頫与吴氏家族的交游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作者通过对其所掌握的八种吴氏家谱的考辨,就吴镇的家世展开全新讨论,尝试扩充吴镇艺术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材料。同时,作者研究发现,赵孟頫与宁国吴氏为姻亲,赵、吴两家为世交;而赵孟頫与嘉兴吴氏也有交游,特别是吴森及其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吴潜 吴镇 义门吴氏谱 家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