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u Zuoren's Westward Sketching Journey and Han-Tibetan Cultural Exchange in the 1940s
1
作者 Shuang LI Fujuan CHANG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4期131-148,共18页
The nationalization,modernization,and Chinafication of artistic creation are the motivation for pushing forwar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rt and advocating Chinese culture.During the Comprehensive War of resistance ... The nationalization,modernization,and Chinafication of artistic creation are the motivation for pushing forwar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rt and advocating Chinese culture.During the Comprehensiv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the painter Wu Zuoren answered the art community's call of the times and went twice westward to Xizang for sketching;these trips enriched his artistic creation with Tibetan culture and inspired him to some national paintings;he not only changed and diversified his painting style,but also held a series of exhibitions and communication events,which 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and love for Tibetan culture among people from home and abroad.Many of his Tibetan paintings,as they spread across China,have gradually become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 shared by multiple ethnic groups;these Tibetan paintings not only demonstrate the united image and general status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serve as vivid cases for the study of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 zuoren Westward sketching journey Tachienlu Maiden Han-Tibetan Cultural Exchange Cultural integration
原文传递
周作人与吴宓文学思想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松林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51-54,共4页
对周作人与吴宓的文学思想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指出周作人的文学观以个人为本位,提倡“人的文学”;吴宓则更关注作为整体的人生。周作人一贯坚持“无用之用”的文学功利观,而吴宓的文学功利观以提倡道德为中心。周作人积极倡导“文学宽容... 对周作人与吴宓的文学思想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指出周作人的文学观以个人为本位,提倡“人的文学”;吴宓则更关注作为整体的人生。周作人一贯坚持“无用之用”的文学功利观,而吴宓的文学功利观以提倡道德为中心。周作人积极倡导“文学宽容观”,吴宓则站在新人文主义立场上持保守的文学观。周作人注重文学作品自身的审美艺术特征,吴宓主张文学的道德教化功用,但也表现出对形式美的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吴宓 文学表现 文学功利 文学批评 审美独立
下载PDF
学术的浮沉与学者的角色定位——以舒芜、钱理群的周作人研究为个案
3
作者 周慧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5-101,共7页
新时期以来的周作人研究的关注点、言说方式与时代思想、文化潮流保持着密切联系,自有思想史、学术史价值,这变化中又隐含着研究者不变的思维方式与立场。研究者借助研究对象参与到时代思想、文化大潮中,隐含着潜在的政治与事功诉求;在1... 新时期以来的周作人研究的关注点、言说方式与时代思想、文化潮流保持着密切联系,自有思想史、学术史价值,这变化中又隐含着研究者不变的思维方式与立场。研究者借助研究对象参与到时代思想、文化大潮中,隐含着潜在的政治与事功诉求;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时代转型中,知识分子参与现实的观念、方式几经调整,但舒芜、钱理群的周作人研究始终保留泛政治化特征,体现一代中国学人仍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徘徊。中国学人积极的事功心态和非学术本位的学术观念,在周作人研究中有迹可寻,二者学术研究中隐含的自我社会角色认同的困境与偏颇,体现的乃是一代中国学人的文化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芜 钱理群 周作人研究 学术 事功
下载PDF
民国怀旧背景下的周作人研究——以舒芜、钱理群的研究为个案
4
作者 周慧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5-57,77,共4页
新时期以来的周作人研究,由沉寂而一度成为学术热点,有学术因素,也有非学术因素。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现象,应置于民国怀旧背景下来考察,从而理解现代学术与现代学人的文化症候。
关键词 民国怀旧 周作人研究 钱理群 舒芜
下载PDF
“写生”现代性——抗战时期西北形象的视觉建构
5
作者 封小瑜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8,共9页
抗战时期中国艺术界的西北写生,通过图文生产与媒介传播,从民族形象、资源形象与空间形象三个主要方面建构了现代西北视觉形象,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上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艺术家通过西北写生而... 抗战时期中国艺术界的西北写生,通过图文生产与媒介传播,从民族形象、资源形象与空间形象三个主要方面建构了现代西北视觉形象,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上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艺术家通过西北写生而塑造出的“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形象,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和认同;西北写生中的山川形象,通过诸多报刊的传播而引导大众开发西北富源,打消域外人士对西北的殖民企图;同时,写生作品中多元的表现形式也带动大众捍卫国土,促进大众对于国家领土的想象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写生 旅行写生 媒介传播 沈逸千 吴作人
原文传递
写生与谋生——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行艺术家的“生计”问题及其他
6
作者 孙丹妮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9,88,共12页
本文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内地赴西部边地考察的艺术家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政府档案、新闻报道、日记、回忆性文章及摄影集等资料,按照公务出行和自费旅行的划分,对此两类过程中的收入、消费、社交和创作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阐述其中的... 本文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内地赴西部边地考察的艺术家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政府档案、新闻报道、日记、回忆性文章及摄影集等资料,按照公务出行和自费旅行的划分,对此两类过程中的收入、消费、社交和创作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阐述其中的关联,探究这一微观视角在艺术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写生 敦煌艺术研究所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 沈逸千 吴作人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吴作人西行写生与汉藏文化交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双 常福娟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3期150-161,M0009,共13页
艺术创作的民族化、当代化和中国化,是推动艺术事业向前发展和壮大中国文化的动力。全面抗战时期,画家吴作人在美术界西行写生的时代召唤下,两次前往藏地写生,在个人美术创作中汲取了藏地文化养分,进行民族画创作,不仅改变和丰富了自己... 艺术创作的民族化、当代化和中国化,是推动艺术事业向前发展和壮大中国文化的动力。全面抗战时期,画家吴作人在美术界西行写生的时代召唤下,两次前往藏地写生,在个人美术创作中汲取了藏地文化养分,进行民族画创作,不仅改变和丰富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还通过举办一系列画展和交流,加深了内地民众和国外人士对藏地文化的认识和喜爱。吴作人的许多藏地绘画作品在传播中逐渐成为多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对外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形象和整体面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真实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作人 西行写生 《打箭炉少女》 汉藏交流 文化交融
原文传递
显克微支《灯台卒》在美日中的译介与流通 被引量:1
8
作者 崔琦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95,共18页
本文通过对《灯台卒》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翻译和流通情况的分析,说明该小说实际上是显克微支对波兰移民问题的一次批判性思考。英译者耶利米·科廷对译本的增删与当时美国文学市场的需求紧密相关,而1906年的吴梼译本和1909年的周... 本文通过对《灯台卒》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翻译和流通情况的分析,说明该小说实际上是显克微支对波兰移民问题的一次批判性思考。英译者耶利米·科廷对译本的增删与当时美国文学市场的需求紧密相关,而1906年的吴梼译本和1909年的周作人译本,则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当时的民间反美浪潮和民族主义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克微支 《灯台卒》 耶利米·利廷 吴梼 周作人
原文传递
民族性的自觉与回应:论吴作人转向中国画创作之路径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文志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2,共5页
1945年,油画家吴作人创作了他的第一幅中国画《藏茶传》。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对史料进行回溯,认为其于1943年-1945年的西行写生是促发这一转变的关键。一个坚定的油画创作者何以发生创作媒介的转向是本文关注的首要问题。通过爬梳文献,... 1945年,油画家吴作人创作了他的第一幅中国画《藏茶传》。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对史料进行回溯,认为其于1943年-1945年的西行写生是促发这一转变的关键。一个坚定的油画创作者何以发生创作媒介的转向是本文关注的首要问题。通过爬梳文献,本文对吴作人转变的背后动因作出阐释,认为这既是艺术家本人对"民族性"在艺术上的自觉诉求,也回应了抗战时期文艺界关于民族形式的大讨论。而吴作人于西行写生期间在油画、水彩中对敦煌图像、技法的借用则可视为他从西画转向中国画创作的"中间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作人 民族形式 敦煌艺术 西行写生
原文传递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家在法国的基础训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涵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3-80,共8页
对20世纪留法艺术先驱们基础学习过程的研究,可促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他们艺术创新上的可贵,并在强调观念创作的今天,重燃我们对夯实基础的热情与信心。本文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档案、研习宫和小奥古斯丹堂照片以及留法艺术家素描... 对20世纪留法艺术先驱们基础学习过程的研究,可促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他们艺术创新上的可贵,并在强调观念创作的今天,重燃我们对夯实基础的热情与信心。本文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档案、研习宫和小奥古斯丹堂照片以及留法艺术家素描写生作品、文章为基础,解析20世纪留法艺术家如何进入美院学习,他们的艺术基本功训练内容是什么,进而探讨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将西方古典艺术中的精髓与中国传统艺术文脉结合,并阐述其中从吸收到融汇直至创新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艺术家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林风眠 吴作人 徐悲鸿
原文传递
吴宓与周作人译介古希腊经典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筠 《外国语言文学》 2021年第2期187-201,共16页
吴宓和周作人是我国20世纪率先译介古希腊经典的两位翻译大家,他们不仅推崇古希腊精神,撰写古希腊文学史,在大学教授古希腊文学,而且直接或间接参与翻译古希腊文学与学术著作,为古希腊经典在中文语境的传播与接受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 吴宓和周作人是我国20世纪率先译介古希腊经典的两位翻译大家,他们不仅推崇古希腊精神,撰写古希腊文学史,在大学教授古希腊文学,而且直接或间接参与翻译古希腊文学与学术著作,为古希腊经典在中文语境的传播与接受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两位翻译家基于各自对中国思想传统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处境的认识有了不同的文化理想和翻译目的,这进一步使得他们选择了不同的译介对象和不同的翻译策略。吴宓重视人文主义特质,优先选译代表古希腊文论及哲学之大成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以期将古希腊文学及其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相勾连,搭建他构想的人文理想世界。周作人则偏爱古希腊文学独有的精神特质,如“爱美”与“现世”,因此他选择译介希腊神话、讽刺诗等的作品,试图以此冲击并刺激中国文学的变革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文化 吴宓 周作人 翻译 文学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