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安医家吴楚辨治中风特色探析
1
作者 张玉 胡建鹏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9期1002-1005,共4页
整理分析《宝命真诠》《吴氏医验录》及相关文献,探讨吴楚治疗中风病的特色。吴楚主张将中风分为真中风和类中风两大类,认为内虚风中是真中风的基本病机特点,主张从脏腑、血脉、闭脱三方面进行辨别,并以汗、下、养血顺气三法进行论治。... 整理分析《宝命真诠》《吴氏医验录》及相关文献,探讨吴楚治疗中风病的特色。吴楚主张将中风分为真中风和类中风两大类,认为内虚风中是真中风的基本病机特点,主张从脏腑、血脉、闭脱三方面进行辨别,并以汗、下、养血顺气三法进行论治。对于类中风的治疗,吴楚认为其基本病机特点为元阳虚衰、痰火内动,主张采用八因素法辨别,重视采用攻痰祛积,甘温补虚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家 真中风 类中风 吴楚
下载PDF
“犬”“豚”辨异——兼论勾践生育奖励政策中蕴含的性别观
2
作者 叶娇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传世名篇《勾践灭吴》中有关生育奖励的措施影响深远,但生男生女分别奖励犬豚的做法却广受争议,颇多分歧。从语言、历史、文化多角度辨析“犬”“豚”之异,明确先秦时期犬、豚同为重要肉食来源,但越人纵狗行猎,在越国,犬的地位高于豚;... 传世名篇《勾践灭吴》中有关生育奖励的措施影响深远,但生男生女分别奖励犬豚的做法却广受争议,颇多分歧。从语言、历史、文化多角度辨析“犬”“豚”之异,明确先秦时期犬、豚同为重要肉食来源,但越人纵狗行猎,在越国,犬的地位高于豚;犬阳豚阴的动物阴阳观念乃汉人习气,并不适用于当时的越国;勾践分别奖励是出于犬、豚的不同文化蕴含,体现的是男尊女卑思想下男女分工的不同。勾践各尽其用的性别观对当今社会亦有借鉴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勾践灭吴》 先秦 越国 生育奖励
下载PDF
《马桥词典》中地理意象研究
3
作者 邓统湘 李心怡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韩少功《马桥词典》中存在诸多地理意象,其具有多维象征意蕴。从敬畏自然的哲思、灵性生物的隐喻、生存景观的表征,到历史记忆的见证,这些地理意象展现了万物有灵的浪漫思维与物我相融的理性认知;其作为展现乡村中国深厚文化根脉和复杂... 韩少功《马桥词典》中存在诸多地理意象,其具有多维象征意蕴。从敬畏自然的哲思、灵性生物的隐喻、生存景观的表征,到历史记忆的见证,这些地理意象展现了万物有灵的浪漫思维与物我相融的理性认知;其作为展现乡村中国深厚文化根脉和复杂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复苏了巫楚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古老韵味,揭示了传统乡村在现代化冲击下的生存挑战与文化转型,为理解乡村社会的复杂文化现象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词典》 地理意象 万物有灵 物我相融 巫楚文化 传统乡村
下载PDF
基于矿源视角下浙江安吉龙山越国107号墓(八亩墩大墓)绿松石组饰研究
4
作者 姜炎 杨明星 +3 位作者 田正标 游晓蕾 刘玲 顿瑾涵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76-90,共15页
浙江安吉龙山越国D107(八亩墩大墓)是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重要墓葬,它的发现为研究春秋时期古越文明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学证据。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拉曼光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测试方法,... 浙江安吉龙山越国D107(八亩墩大墓)是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重要墓葬,它的发现为研究春秋时期古越文明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学证据。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拉曼光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测试方法,对48件八亩墩大墓出土绿松石制品进行了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研究。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测试显示,八亩墩大墓出土绿松石与标准绿松石谱学特征一致,可见较为丰富的杂质矿物,主要有石墨、针铁矿、赤铁矿、云母、石英、金红石、磷铝石和银星石。利用国标《绿松石分级》(GB/T 36169-2018)的参数指标对八亩墩绿松石制品进行分级,发现其颜色、质地一致性高,符合优质绿松石标准。与现代绿松石产地进行产源对比分析发现,八亩墩大墓中绿松石均来自鄂豫陕矿区,且并非单一矿源,北矿带(陕西洛南一带)和南矿带(湖北十堰一带)是浙江安吉龙山地区八亩墩大墓绿松石矿料的主要来源地。结合同时期吴越地区绿松石制品出土情况讨论八亩墩大墓绿松石制品组合关系,发现吴越地区绿松石组饰使用方式具有强烈地域特色,展现了区域性文明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龙山越墓 八亩墩大墓 吴越地区 绿松石 矿源
下载PDF
论信阳民歌蕴含的楚韵吴调的精神气韵
5
作者 韩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8-123,135,共7页
信阳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信阳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传统使信阳民歌兼容吸纳了南北文化的精髓及多地民歌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人们通常把“豫风楚韵”作为信阳地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然而... 信阳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信阳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传统使信阳民歌兼容吸纳了南北文化的精髓及多地民歌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人们通常把“豫风楚韵”作为信阳地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然而通过仔细分析信阳原生态民歌形成历史以及唱腔、调式、风格等,发现“楚韵吴调”更具信阳民歌的底色和精神气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韵吴调 信阳民歌 精神气韵
下载PDF
吴汝纶评点楚辞的流变及特征
6
作者 谢模楷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1-25,共5页
吴汝纶是清代重要的评点大家,他的楚辞评点最早见于其朱笔手批吴启昌刻《古文辞类篹》本,后不断有增补,直到民国三年(1914)吴汝纶《古文辞类篹评点》刊行。期间吴汝纶评点楚辞的主要内容,已通过《桐城吴氏古文读本》广为流布。吴汝纶评... 吴汝纶是清代重要的评点大家,他的楚辞评点最早见于其朱笔手批吴启昌刻《古文辞类篹》本,后不断有增补,直到民国三年(1914)吴汝纶《古文辞类篹评点》刊行。期间吴汝纶评点楚辞的主要内容,已通过《桐城吴氏古文读本》广为流布。吴汝纶评点楚辞所引诸家评识,以桐城派楚辞学为主,也与诸家所编选本的刊刻和传播有关。吴汝纶评点楚辞,受到桐城古文派的影响,从义理、考据、辞章等方面入手,兼具史学、文学与朴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汝纶 楚辞 桐城派
下载PDF
岳家拳武德教育传承的实现路径研究
7
作者 柴广新 孙蓉 《武术研究》 2024年第11期10-12,34,共4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岳家拳武德教育传承的实现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岳家拳武德包含仁爱宽厚、勇于奉献、严于律己、顽强不屈、忠孝仁义、精忠爱国等品德和精神,其核心精神是忠孝爱国,可以选择以武德教育的...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岳家拳武德教育传承的实现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岳家拳武德包含仁爱宽厚、勇于奉献、严于律己、顽强不屈、忠孝仁义、精忠爱国等品德和精神,其核心精神是忠孝爱国,可以选择以武德教育的兴趣载体选取、武德教育的共同体情境创设、武德教学的以“认知-体验—实践行为”为顺序设计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家拳 武德 教育传承
下载PDF
先秦蓖纹锯齿镰研究
8
作者 李春蕾 刘兴林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2,共10页
先秦蓖纹锯齿镰主要出土于吴越、荆楚地区,形制多样,具有地域性差异。其中,直背型无銎蓖纹锯齿镰多见于吴、越两地,弧背型及有銎蓖纹锯齿镰则多见于楚地。随吴、越、楚三国势力的消长,蓖纹锯齿镰在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战国中期到战... 先秦蓖纹锯齿镰主要出土于吴越、荆楚地区,形制多样,具有地域性差异。其中,直背型无銎蓖纹锯齿镰多见于吴、越两地,弧背型及有銎蓖纹锯齿镰则多见于楚地。随吴、越、楚三国势力的消长,蓖纹锯齿镰在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战国中期到战国晚期迎来了两次地域间交流的兴盛期。在地域交流过程中,蓖纹锯齿镰完成了形制及用途上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蓖纹锯齿镰 吴越 荆楚
下载PDF
《大武》卒章论——以宋版《春秋经传集解》及王家嘴楚简为线索
9
作者 宋亚飞 陈民镇 《北方论丛》 2024年第4期65-73,共9页
《大武》乐章的篇数、篇目、篇序等问题,历来聚讼纷纭。如关于《武》在《大武》中的次序,大抵有首章说、次章说、卒章说三种观点。部分持首章说和次章说的学者认为今本《左传》所记楚子语“其卒章”有误,今本与宋版存在出入。然验之现... 《大武》乐章的篇数、篇目、篇序等问题,历来聚讼纷纭。如关于《武》在《大武》中的次序,大抵有首章说、次章说、卒章说三种观点。部分持首章说和次章说的学者认为今本《左传》所记楚子语“其卒章”有误,今本与宋版存在出入。然验之现存宋版《春秋经传集解》,朱熹刊定《诗集传》时,当时所流传的宋版《左传》所记楚子语确作“其卒章”。新出土的王家嘴楚简《诗经》亦进一步证明,《武》当是《大武》卒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武》乐章 宋版《春秋经传集解》 王家嘴楚简 《诗经》
下载PDF
蒲松龄纪念馆藏唐梦赉像考述
10
作者 田葵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蒲松龄纪念馆藏有唐梦赉一幅朝服像,该像为全身坐像,穿戴文官七品朝服。亦藏有一幅题咏长卷,根据题咏内容,这应是另一幅唐梦赉像的题咏部分,只是画面物象在流传的过程中已经损毁缺失;题咏者十余人,尤侗、张恂、钱中谐、董文骥、汪懋麟... 蒲松龄纪念馆藏有唐梦赉一幅朝服像,该像为全身坐像,穿戴文官七品朝服。亦藏有一幅题咏长卷,根据题咏内容,这应是另一幅唐梦赉像的题咏部分,只是画面物象在流传的过程中已经损毁缺失;题咏者十余人,尤侗、张恂、钱中谐、董文骥、汪懋麟、王广心、林云铭等文化名流皆留下墨迹,是唐梦赉在康熙丁巳年(1677)至康熙壬戌年(1682)间两次南游时所题,为清初文人风雅社交的珍贵文本记录;成图时间在康熙戊午年(1678),绘者为文于宋;图成后,唐梦赉作《自题小像》,摹写自我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梦赉像 文于宋 《自题小像》 《吴越游日记》 题咏
下载PDF
《切韻》系韻書用於記録吴方言詞的中古新增字三例
11
作者 趙庸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2期44-51,232,共9页
《切韻》系韻書記録了大量中古新增字,有些新增字是方言詞進入標準語詞彙系統引起的。本文選取《切韻》系韻書中吴方言詞的三個例子,分别例説方言詞引起中古字形新增的三種類型。方言詞和中古新增字研究不單純涉及漢字字形問題,還涉及... 《切韻》系韻書記録了大量中古新增字,有些新增字是方言詞進入標準語詞彙系統引起的。本文選取《切韻》系韻書中吴方言詞的三個例子,分别例説方言詞引起中古字形新增的三種類型。方言詞和中古新增字研究不單純涉及漢字字形問題,還涉及漢語方言和非漢語成分的識别問題。該類研究有助於拓展研究視野,以觀察漢語及漢字複雜的來源、形成和演變過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字 中古 《切韻》系韻書 吴方言詞 古越語
下载PDF
The Four Pillars of Emperors and Generals in Chinese History
12
作者 Raymond Lo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10期537-545,共9页
The Four Pillars of Destin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destiny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 a person's birth data, year, month, day, and hour. When expressing this birth information into the Chinese calendar, one can see d... The Four Pillars of Destin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destiny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 a person's birth data, year, month, day, and hour. When expressing this birth information into the Chinese calendar, one can see details about the person's life and achievement deduced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the 5 basic elements. The birth elements of famous emperors and generals in Chinese history have been interesting area of study and some of these famous people's birth data are very unique that can offer deeper insight in the research and study of Four Pillars of Destin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ost fascinating examples of Chinese historical figures and explains how their special life path and achievement can be clearly reflected by their respective Four Pillars of Desti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 Pillars of Destiny Tzu Ping Cheung Fai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Kwan Kung wu Zetian Tang Tai Zong Yang Gui Fei Song Tai Zu yue Fei Yang Edge
下载PDF
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四种未刊文献介绍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硕 张驰 贾连翔 《出土文献》 CSSCI 2023年第2期48-54,155,156,共9页
根据新采集的定县简广域高清图像,可以进一步了解过去未曾发表的《哀公问五义》《保傅》《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以及数术类文献(原称《日书·占卜》)四种的具体内容。其中《哀公问五义》《保傅》大多能与传世文本相对照,增... 根据新采集的定县简广域高清图像,可以进一步了解过去未曾发表的《哀公问五义》《保傅》《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以及数术类文献(原称《日书·占卜》)四种的具体内容。其中《哀公问五义》《保傅》大多能与传世文本相对照,增进我们对《大戴礼记》等文献重要性的认识;《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或与起居注类文献相关,也可为汉代交通与礼制研究提供新材料;《日书》《占卜》等,可以丰富我们对汉代数术类文献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公问五义》 《保傅》 《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 数术类文献 定县简
下载PDF
“虽本史实,并含异闻”:春秋剑中的越人精神世界——以《吴越春秋》《越绝书》与越王勾践剑为中心
14
作者 陈海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7,160,共10页
作为区域性的文化符号,春秋越剑凝聚了千百年来越人深厚的人文历史与丰富的生活意涵。在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合中,越人不断于锻打中求坚韧、于淬火中求刚劲、于磨砺中求锋利、于明灭中求华美,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人生的期盼灌注到以... 作为区域性的文化符号,春秋越剑凝聚了千百年来越人深厚的人文历史与丰富的生活意涵。在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合中,越人不断于锻打中求坚韧、于淬火中求刚劲、于磨砺中求锋利、于明灭中求华美,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人生的期盼灌注到以越王勾践剑为标识的精神源头之上。这一区域性的越人铸剑之路,体现着于继承中求创新、于规则处求自由、于平淡处求高明、于琐碎处求超越的形上生命追求,孕育出了千千万万个自觉为“越人”的浙江人。在迈进民族历史新时代的历程中,我们需要继续挖掘、弘扬沉潜在越王剑中的越人精神,以塑造更加富于创造性的浙江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春秋》 《越绝书》 勾践剑 铸剑 精神世界 浙江精神
下载PDF
谶纬与《吴越春秋》“小说化”叙事特征
15
作者 林小云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152,共10页
《吴越春秋》传奇色彩浓郁,具有“小说化”叙事特征。这与谶纬在东汉的兴盛以及赵晔今文经学者的身份有密切关系。在谶纬影响下,《吴越春秋》出现了诸如感生、受命、祥瑞灾异等内容,这些内容继承谶纬之说并加以演绎虚构,神奇浪漫,颇具... 《吴越春秋》传奇色彩浓郁,具有“小说化”叙事特征。这与谶纬在东汉的兴盛以及赵晔今文经学者的身份有密切关系。在谶纬影响下,《吴越春秋》出现了诸如感生、受命、祥瑞灾异等内容,这些内容继承谶纬之说并加以演绎虚构,神奇浪漫,颇具文学色彩。《吴越春秋》受谶纬影响还表现在:虚构能力的提高,对奇幻之美的追求,对事物的细致描摹。这都使《吴越春秋》充满文学魅力。在谶纬的视野下,对《吴越春秋》“小说化”叙事特征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吴越春秋》自身文学价值,有助于梳理东汉时期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分流”过程,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谶纬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吴越春秋》 奇幻美 小说化
下载PDF
唐曲《秦王破阵乐》研究
16
作者 庄永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5,I0002,共10页
《秦王破阵乐》是我国唐代最为著名的大曲之一,曾被学者们誉为是唐代出现的第一首大曲乃至第一大曲,也被视为是后世传统大套琵琶武曲之第一曲。比对研究日本《三五要录》谱所载的两首与日本《五弦谱》所载的一首,可以证实它们的确是同... 《秦王破阵乐》是我国唐代最为著名的大曲之一,曾被学者们誉为是唐代出现的第一首大曲乃至第一大曲,也被视为是后世传统大套琵琶武曲之第一曲。比对研究日本《三五要录》谱所载的两首与日本《五弦谱》所载的一首,可以证实它们的确是同一首乐曲。但在四弦四相琵琶与五弦琵琶上,因定弦等的不同致使于旋律等方面有着诸多的差异,尤其是在曲式结构方面的异同,是比对不易的主要原因。只有准确再现原曲真貌,才能为现今的再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破阵乐 三五要录谱 五弦谱 曲式结构 旋律进行 节拍节奏
下载PDF
新安医家吴楚运用温补思想辨治痰证经验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政新 余雪健 黄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7-1609,共3页
吴楚是清代著名新安医家,通过对其《吴氏医验录》中痰证相关病案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其温补思想在痰证辨治中的运用。吴氏认为,痰之所生主要归责于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湿不能运化,从而停聚为痰;肾虚则肾水无以牵制,上犯为痰。临证之时以脉... 吴楚是清代著名新安医家,通过对其《吴氏医验录》中痰证相关病案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其温补思想在痰证辨治中的运用。吴氏认为,痰之所生主要归责于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湿不能运化,从而停聚为痰;肾虚则肾水无以牵制,上犯为痰。临证之时以脉为重,滑脉为脾虚生痰之象,脉沉主肾虚生痰之象,不同兼脉象意有不同。痰、涎二证有异有同。涎证属虚,而痰证有虚有实,然均施以温法,但二者温补之时有所差别。涎证温补多以甘温之品补肾健脾,痰证温补或用苦温之品温燥湿痰,或用辛温之品温散寒痰,或用甘温之品温运虚痰。吴氏确定了以大补温剂治疗痰证的治疗原则以及燥脾土、培肾阳的治疗方法,临床形成六君子汤、八味丸为代表性方剂的温补治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 《吴氏医验录》 痰证 温补
下载PDF
身份追寻与记忆传承——以张岱小品文中的吴越书写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超 胡红梅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张岱在小品文中以亲历性的生命体验实现对吴越的地理空间建构。张岱融通彼此异质的文人与市人的身份,以民间视角对平凡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进行刻画。在对当地民俗风情的书写中,张岱融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晚年的重大变故使张岱... 张岱在小品文中以亲历性的生命体验实现对吴越的地理空间建构。张岱融通彼此异质的文人与市人的身份,以民间视角对平凡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进行刻画。在对当地民俗风情的书写中,张岱融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晚年的重大变故使张岱将吴越之地塑造成具有民族情怀的“家宅”,并以修史的方式使吴越之地得以永存。通过分析张岱小品文中构建的回忆性空间,能够还原张岱阶段性的生命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感悟游记小品文所具有的中国文化精神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 张岱小品文 空间建构 吴越之地
下载PDF
教训类叙事与自强之道——读清华简《越公其事》
19
作者 尤锐 陈鹏宇(译) 《出土文献》 CSSCI 2023年第4期133-152,158,共21页
《越公其事》见于近年公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这篇文献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越王勾践如何转败为胜并消灭了越国的死敌——吴国。本文将集中讨论《越公其事》的两个方面。其一,该文关于勾践自强政策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战国时代... 《越公其事》见于近年公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这篇文献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越王勾践如何转败为胜并消灭了越国的死敌——吴国。本文将集中讨论《越公其事》的两个方面。其一,该文关于勾践自强政策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战国时代政治思想演变的新视角。其二,笔者认为该文本是“教训类叙事”(didactic narrative)的代表,这是一种常常被忽略的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体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教训类叙事 史学史 自强 吴国 越国
下载PDF
试析吴冠中与朱德群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被引量:1
20
作者 阮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0-164,共5页
吴冠中和朱德群是我国油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领导人物,他们将中国传统山水精神融入油画创作,实现了东方山水意趣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巧妙融合。他们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源泉,在不同的艺术表现中传递出一致的山水精神。吴冠中强调写生的实景画... 吴冠中和朱德群是我国油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领导人物,他们将中国传统山水精神融入油画创作,实现了东方山水意趣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巧妙融合。他们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源泉,在不同的艺术表现中传递出一致的山水精神。吴冠中强调写生的实景画面构图与山水油画的诗意表现,善于运用圆点作画的表现形式,在对景色画面的组合和突破中,通过静态的诗意境界展现中国山水精神的内在含义,形成独具个人风格的山水精神意境表达。朱德群更强调对山水意蕴和精神的自我感悟,追求神似的抽象表现形式,以大小不同的色块点作为构图要素,通过抽象的绘画艺术形式表达自身对自然山水法则的体察和想象,在朦胧和抽象的画面中展现山水精神和景色气韵,在对山水精神的表现中透露出浓厚的东方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精神 油画 吴冠中 朱德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