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两晋天子宗庙迁毁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邹远志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4,共4页
两晋礼家在天子宗庙迁毁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争议,其焦点在于承统是否必承嗣。由于先秦不同礼书对此有两可的态度,因此,晋人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凸显出来并不是求真的意义,而是晋代皇帝及礼家朝臣所具有的实用理性的精神。这一精神也是两... 两晋礼家在天子宗庙迁毁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争议,其焦点在于承统是否必承嗣。由于先秦不同礼书对此有两可的态度,因此,晋人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凸显出来并不是求真的意义,而是晋代皇帝及礼家朝臣所具有的实用理性的精神。这一精神也是两晋礼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代 宗庙迁毁 承统 继嗣
下载PDF
略述宋儒对周天子宗庙礼制的诠释——以宗庙庙数、祭祀礼制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郭善兵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99-104,124,共7页
在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七庙”、“四时祭”、“礻帝”、“礻合”礼制问题上,宋儒或遵循汉代郑玄、三国魏王肃、唐赵匡有关学说;或在遵循上述儒者学说的基础上,又有所补充、完善;或依据自己对经典文义的理解,别出心裁,另创新见,将... 在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七庙”、“四时祭”、“礻帝”、“礻合”礼制问题上,宋儒或遵循汉代郑玄、三国魏王肃、唐赵匡有关学说;或在遵循上述儒者学说的基础上,又有所补充、完善;或依据自己对经典文义的理解,别出心裁,另创新见,将中国古代经典诠释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周代 天子宗庙 七庙 祭祀 礼制
下载PDF
惠山古镇祠堂建筑意象的吴文化特征价值解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冯颀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3-97,共5页
中国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缩影,同时祠堂建筑也显现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研究惠山古镇祠堂群建筑文脉,解析吴文化千年浸濡而形成的建筑意象和特征,挖掘其对建筑地域性和社会性研究和实践的内在价值。
关键词 惠山古镇 祠堂 建筑意象 吴文化特征
下载PDF
清浙籍金石学家黄易对汉画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宛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62-65,共4页
清代浙籍金石学家黄易不仅是武氏祠的发掘者,汉画馆藏的开创者,同时在汉画像石研究方面亦有开山之功。武氏祠重见天日所引发的汉画像摩拓、著录与研究之风,其影响更为深远。
关键词 黄易 武氏祠 汉画像石
下载PDF
千年古村的建筑研究——粤北新田古村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笑梅 《中外建筑》 2015年第11期48-50,共3页
粤北新田古村,建村于公元315年,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始于西晋,历经唐宋元明清等五个朝代,既是一部内涵精深博大的古村史,又是一部积淀深厚的古建筑文物史,尤以祠堂建筑保存最为完好,最有历史价值。古村仍保留有上古遗风的"姓氏节&... 粤北新田古村,建村于公元315年,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始于西晋,历经唐宋元明清等五个朝代,既是一部内涵精深博大的古村史,又是一部积淀深厚的古建筑文物史,尤以祠堂建筑保存最为完好,最有历史价值。古村仍保留有上古遗风的"姓氏节",是少有能保留这种古老习俗的古代村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乌迳镇 新田古村 千年古村 祠堂建筑
下载PDF
论民国晚期南方乡村社会中的儒教伦理传播——以吴氏民居为例
6
作者 王光松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对儒教伦理在中国现代乡村社会中的式微现象,人们通常以科举制的废除来解释。通过吴氏民居为例所做分析研究表明,即便在废除科举制的情况下,南方乡村社会中仍然有比较有力的传播儒教伦理的行为,此种传播行为的深层动因系来自家族组织和... 对儒教伦理在中国现代乡村社会中的式微现象,人们通常以科举制的废除来解释。通过吴氏民居为例所做分析研究表明,即便在废除科举制的情况下,南方乡村社会中仍然有比较有力的传播儒教伦理的行为,此种传播行为的深层动因系来自家族组织和家族制度的存在,这是儒教伦理在乡村社会中的最后的栖身之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家祠 儒教伦理 传播
下载PDF
福州西湖李纲祠修建始末及桂斋旧址考证
7
作者 郑淑榕 《嘉应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97-100,共4页
清道光年间,福州西湖李纲祠堂得以修建,林则徐功不可没。云南人程含章对此亦有贡献,然诸多方志史料将其忽略,这既与史不符,又显失公允。因李纲晚年于福州所居名为"桂斋",故祠成,林则徐又于其旁建"桂斋",明其心志。... 清道光年间,福州西湖李纲祠堂得以修建,林则徐功不可没。云南人程含章对此亦有贡献,然诸多方志史料将其忽略,这既与史不符,又显失公允。因李纲晚年于福州所居名为"桂斋",故祠成,林则徐又于其旁建"桂斋",明其心志。然诸家于李纲所居"桂斋"故址的具体地理位置或语焉不详,或曰无可考。经考证,李纲"桂斋"当建于福州城东报国寺内,城东报国寺位于"易俗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纲祠 林则徐 程含章 桂斋 城东报国寺
下载PDF
武梁祠汉画像“嗾獒图”考释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莉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30-134,共5页
武梁祠因其精美独特的汉画像石,向来是金石研究、考古研究、文化艺术研究的焦点。画像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以说丰富多彩。汉代经济文化的繁荣,重厚葬的习俗以及武梁本人的生平经历、文化背景都决定了其祠内画像石的思想内容,即儒家的忠孝... 武梁祠因其精美独特的汉画像石,向来是金石研究、考古研究、文化艺术研究的焦点。画像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以说丰富多彩。汉代经济文化的繁荣,重厚葬的习俗以及武梁本人的生平经历、文化背景都决定了其祠内画像石的思想内容,即儒家的忠孝节义。"嗾獒图"于1880年出土,主要讲述的是晋灵公嗾放獒犬,灵辄救赵盾的故事,属义士题材。因出土时间较晚,文献记载比较少。且因历史久远,画像的榜题文字残泐损坏,诸家著录颇有出入,值得进行对比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 汉画像 “嗾獒图”
下载PDF
佛寺与家庙:滇西土官仪式的重构 被引量:4
9
作者 连瑞枝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0-202,共33页
明代中央王朝以违背伦理与礼仪原则为由废除西南土官。正统年间,革除鹤庆土官,改派流官。官员将佛寺改建为庙学,打击活佛信仰,士人也莫不以毁淫祀、诫僭越之名倡议正统祀典。此时,邻近土官开始谨慎处理身份与仪式的政治问题,并在经学传... 明代中央王朝以违背伦理与礼仪原则为由废除西南土官。正统年间,革除鹤庆土官,改派流官。官员将佛寺改建为庙学,打击活佛信仰,士人也莫不以毁淫祀、诫僭越之名倡议正统祀典。此时,邻近土官开始谨慎处理身份与仪式的政治问题,并在经学传统中寻找身份、仪式的合法性基础。本文以云南丽江府与蒙化府的两位土官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他们如何以古代诸侯的身份,致力于建置相应的仪式和祠宇,如:(1)修建家寺、宦祠乃至勋祠与报功祠等;(2)将神话转为符合仪式正统的山川祭祀,成为土官领地的守护神;(3)建立宦谱,以文字书写的方式将氏族神话、传说系谱纳入正统历史叙事,并强化边境土官世系的优越性。通过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土官的一系列作为,本文探究了土官在维护地方声望与地方利益时所采取的文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 家庙 土官仪式与历史 书写家谱
下载PDF
明洪武时期太庙祭祀频次考
10
作者 陈士银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5-58,共4页
洪武一朝的太庙祭祀礼仪极为繁琐,有必要理出一个头绪。从频次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祫禘、时享、荐新、告庙等四个维度,不失为一个突破口。洪武朝太庙祭礼中,未曾举行禘礼,尤以祫祭、时享二礼为重,天子经常躬祀。荐新礼则下移太常主持祭... 洪武一朝的太庙祭祀礼仪极为繁琐,有必要理出一个头绪。从频次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祫禘、时享、荐新、告庙等四个维度,不失为一个突破口。洪武朝太庙祭礼中,未曾举行禘礼,尤以祫祭、时享二礼为重,天子经常躬祀。荐新礼则下移太常主持祭祀,其中,朔祭重于望祭。此外,献新、告庙等礼仪,在频次上呈现一定程度的随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 太庙祭祀 频次 祫禘 时享
下载PDF
屈大均故里及故居遗址考
11
作者 王富鹏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2-26,92,共6页
屈大均生于南海之西场,后移归番禺。考证其番禺故里和故居遗址之所在,不仅是对事实的求索,也关涉对其某些作品叙述视角的理解。但是,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却长期悬而未决。最为权威的汪宗衍和邬庆时两位先生的说法,要么含糊其词,要么存在问... 屈大均生于南海之西场,后移归番禺。考证其番禺故里和故居遗址之所在,不仅是对事实的求索,也关涉对其某些作品叙述视角的理解。但是,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却长期悬而未决。最为权威的汪宗衍和邬庆时两位先生的说法,要么含糊其词,要么存在问题。经过对文献的详细考证,可以认为今新造镇思贤村“听泉屈公祠”右手边即为其故宅。实地调查的情况也证明了考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亭 思贤村 屈沱 祠堂 邬庆时
下载PDF
保定曾文正公祠堂碑记解析
12
作者 于素敏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31-136,共6页
保定市古城区出土的“保定曾文正公祠堂碑”记录了曾文正公祠堂的建造过程,记述了直隶总督曾国藩任期正值直隶发展的转折点,以及他在兵、吏、士、民等方面对直隶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曾国藩及其幕僚李鸿章、李兴锐、吴汝纶等曾在直隶、... 保定市古城区出土的“保定曾文正公祠堂碑”记录了曾文正公祠堂的建造过程,记述了直隶总督曾国藩任期正值直隶发展的转折点,以及他在兵、吏、士、民等方面对直隶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曾国藩及其幕僚李鸿章、李兴锐、吴汝纶等曾在直隶、保定历练,他们治理直隶、引领直隶文化,为直隶政治和文化发展贡献了力量。碑文反映出直隶省会保定群英荟萃、人才辈出,是直隶政治文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祠堂 李鸿章 吴汝纶
下载PDF
秋风楼与《秋风辞》相关问题考辨
13
作者 杨高云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7-38,共2页
秋风楼因藏《秋风辞》刻石而名扬天下。从史志碑刻记载看,《秋风辞》可能作于汉武帝晚年,武帝所怀念的佳人当系英年早逝的李夫人。藏《秋风辞》刻石的建筑最初名亭,建于元,明代没于汾。亭没后建楼,清康熙年间再没于黄河。现存秋风楼为... 秋风楼因藏《秋风辞》刻石而名扬天下。从史志碑刻记载看,《秋风辞》可能作于汉武帝晚年,武帝所怀念的佳人当系英年早逝的李夫人。藏《秋风辞》刻石的建筑最初名亭,建于元,明代没于汾。亭没后建楼,清康熙年间再没于黄河。现存秋风楼为清光绪年间创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风辞 秋风楼 汉武帝 后土祠
下载PDF
明懿文太子陵祭礼异常问题探微
14
作者 高寿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9,共9页
明朝时期,懿文太子陵的祭礼,存在两个异常之处:一是祭祀次数多而祭品厚,似乎高于其皇太子身份;二是主祭官员身份很低,又似乎低于其皇太子身份。自明朝以来,人们便对这一现象困惑不解,提出明太祖厚爱其子、建文帝尊崇其父等各种解释。事... 明朝时期,懿文太子陵的祭礼,存在两个异常之处:一是祭祀次数多而祭品厚,似乎高于其皇太子身份;二是主祭官员身份很低,又似乎低于其皇太子身份。自明朝以来,人们便对这一现象困惑不解,提出明太祖厚爱其子、建文帝尊崇其父等各种解释。事实上,这种令人感到奇怪的祭祀礼仪,是在"靖难之变"导致皇位更迭的特殊政治局势下,将庙祭移到陵寝举行,从而使陵祭与庙祭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祭祀混合成为一个祭祀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懿文太子陵 庙祭 陵祭 祭礼异常
原文传递
武氏祠石室屋顶后坡画像的配置
15
作者 肖贵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7-86,共10页
本文将山东长清大街汉墓M1中一幅具有神话色彩的交战画像命名为水陆神灵交战图"。通过对其初步的认读,确认武氏祠左石室屋顶后坡东段画像为"水陆神灵交战图"的半幅图像,即以"鱼驾车"为主导的"水神"... 本文将山东长清大街汉墓M1中一幅具有神话色彩的交战画像命名为水陆神灵交战图"。通过对其初步的认读,确认武氏祠左石室屋顶后坡东段画像为"水陆神灵交战图"的半幅图像,即以"鱼驾车"为主导的"水神"战队出征场景;由此提出,已佚失的左石室屋顶后坡西段画像内容应是以"鹿驾车"为主导的"陆神"战队出征场景,与现存东段画像组成了一幅完整的"水陆神灵交战图"。以此为提示,又将武氏祠中散存的"武氏祠南道旁画像石"和"蔡题一石"分别确定为"水陆神灵交战图"中的两个半幅画像,通过对两石的位置复原与配置,发现汉代双开间祠堂屋顶还存在另一种新的形制,即两面坡祠堂中的一面坡由四块画像石组成。同时提出了武氏祠双开间石祠屋顶画像配置的若干规律,即屋顶画像大致刻绘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表现自然界诸神如风雨雷电等神灵的出行或活动场面;另一是表现仙界争战、祠主升仙旅程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神灵交战图 武氏祠 画像石 配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