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出土战国文献中“勿”和“毋”的区别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玉金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7-667,共11页
出土战国文献中"勿"和"毋"在否定范围、否定中心和否定功能上都有不同。"勿"对其否定范围的谓语中心有严格要求,而"毋"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勿"的非对比性否定中心绝大多数在其后的... 出土战国文献中"勿"和"毋"在否定范围、否定中心和否定功能上都有不同。"勿"对其否定范围的谓语中心有严格要求,而"毋"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勿"的非对比性否定中心绝大多数在其后的非被动态非关系及物动词上。即使是对比性否定中心,也多在其后的及物动词上。这种"勿"否定了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也否定了整个命题。"毋"的非对比性否定中心,则多在谓语动词之外的宾语、定语、补语、状语上。即使是对比性的否定中心,也多在这些成分之上。"毋"一般否定了否定范围内的某些成分,而不否定整个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战国文献 区别
下载PDF
慈溪话否定副词中“勿”的语用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叶竹钧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8-93,102,共7页
慈溪话中的"勿"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慈溪话否定副词的用法。考察以慈溪话中否定词"勿"的语义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勿结构""勿字句"以及与"勿"有关的合音合义词特殊用法。
关键词 慈溪话 合音字
下载PDF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周驯》“非爵勿■”补释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常喜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92-99,共8页
本文主要讨论北大藏西汉竹书《周驯》中“非爵勿[四馬吕]”一语中“[四馬吕]”字的字形字义,并将整句读为“非雀勿羁”,训解为“不是鸟雀就不要羁束”,其用意在于告诫君王不要对贤良进行羁束或残害。
关键词 北大藏简 《周驯》 非爵[四馬吕] 汉简
下载PDF
《论语·雍也》“虽欲勿(物)用”本字考
4
作者 周远斌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3-54,75,共3页
《论语·雍也》"虽欲勿用"句中的"勿"字原为"物"。"物"字本义指杀牲牛,引申指杀牲,又引申指供宰杀的牺牲,后来再作引申,泛指万物。《论语》"虽欲物用"原句所用的是"物"... 《论语·雍也》"虽欲勿用"句中的"勿"字原为"物"。"物"字本义指杀牲牛,引申指杀牲,又引申指供宰杀的牺牲,后来再作引申,泛指万物。《论语》"虽欲物用"原句所用的是"物"的第二次引申义,指供宰杀的牺牲。"勿"本义为屠杀,后来音近假借为否定副词。《论语》在流传中,"物"同声假借为"勿",后世误将"勿"作本字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牲 牺牲 屠杀 否定副词
下载PDF
从古代习俗看词义训释 被引量:4
5
作者 汪少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80,共4页
本文试以涉及婚姻、生育二例,谈谈古代习俗对于词语训释的价值。一是不熟悉习俗导致训释不得要领,《触龙说赵太后》“必勿使反”的“反”特指休弃,“持其踵”是亲迎之际赵太后给女儿穿屦的动作;二是根据习俗纠正注释错误,《勾践灭吴》... 本文试以涉及婚姻、生育二例,谈谈古代习俗对于词语训释的价值。一是不熟悉习俗导致训释不得要领,《触龙说赵太后》“必勿使反”的“反”特指休弃,“持其踵”是亲迎之际赵太后给女儿穿屦的动作;二是根据习俗纠正注释错误,《勾践灭吴》“生三人、生二人”不能释为“一胎生三个婴儿、一胎生两个婴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习俗 词义训释 注释 “持其踵”“必使反”“生三人”
下载PDF
《海上花列传》对话中的否定词研究
6
作者 方一芳 马宏程 《科教文汇》 2017年第15期153-155,共3页
《海上花列传》对话中的否定词主要有四个:"覅"、"勿"、"无拨"和"无"。它们都兼属副词和动词。"覅"后可接行为动词,除祈使句外,话题性成分皆要提前。"勿"既可以表示对未... 《海上花列传》对话中的否定词主要有四个:"覅"、"勿"、"无拨"和"无"。它们都兼属副词和动词。"覅"后可接行为动词,除祈使句外,话题性成分皆要提前。"勿"既可以表示对未然事件的否定,也可以表示对已然事件的否定。否定词"无"后可接名词词组的缩略词,而"无拨"则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勋 无拨
下载PDF
从假设句的否定形式看甲骨文中的“勿”、“弜”与“不”、“弗”之别 被引量:8
7
作者 龚波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67,共6页
在商代甲骨文假设句中,当否定条件分句时,否定词大多用"勿"或"弜",而极少用"不"、"弗"或"亡";当否定结果分句时,否定词大多用"不"、"弗"或"亡",而极... 在商代甲骨文假设句中,当否定条件分句时,否定词大多用"勿"或"弜",而极少用"不"、"弗"或"亡";当否定结果分句时,否定词大多用"不"、"弗"或"亡",而极少用"勿"或"弜"。条件分句和结果分句否定词呈现严格的对称性分布。这种对称性的分布与条件分句和结果分句在语气上的不同有关,而与否定词后动词的义类无关。"勿"和"弜"是甲骨文中的非直陈式的否定词,"不"和"弗"是甲骨文中直陈式的否定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假设句
原文传递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否定副词“勿”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玉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84,96,共12页
回顾了以往学术界对古代汉语中否定副词"勿"的研究。采用穷尽性数量统计的方法,对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勿"进行了全面的研讨,归纳了"勿"的义项,分析了"勿"字句的主语、谓语中心词、宾语、宾语中... 回顾了以往学术界对古代汉语中否定副词"勿"的研究。采用穷尽性数量统计的方法,对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勿"进行了全面的研讨,归纳了"勿"的义项,分析了"勿"字句的主语、谓语中心词、宾语、宾语中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也考察了它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战国文献 否定副词
原文传递
关于《古事记》中“莫”“勿”二词的语义渊源
9
作者 陈韵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22年第1期95-107,共13页
在日本上代文献中,一直以来普遍认为《日本书纪》是用于对外(当时的中国),因此以纯汉文撰写而成。而相对的,《古事记》的编写是为日本国内中央集权统治而服务的,因此主要是对内。如此一来,《古事记》理应脱离汉文,采用和文的形式记录,... 在日本上代文献中,一直以来普遍认为《日本书纪》是用于对外(当时的中国),因此以纯汉文撰写而成。而相对的,《古事记》的编写是为日本国内中央集权统治而服务的,因此主要是对内。如此一来,《古事记》理应脱离汉文,采用和文的形式记录,但是其实《古事记》也受到了汉文的深刻影响。本文重点调查了《古事记》中副词“莫”“勿”的使用,发现“莫”受到中古汉语,尤其是唐代口语的影响比较深刻,而“勿”受到上古汉语,尤其是经典语言的影响比较深刻。由于当时日本还未有固定的和文散文文体,因此撰写者只能依靠自身通晓的汉文(其中既有正统的古典汉文体,也有唐代的口语体)为基底进行散文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事记 古汉语 语义渊源
原文传递
说“[弓二]”
10
作者 胡云凤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131,共7页
本文对比卜辞弓及从弓之字,根据较原始的“■”字,判断线条化的“■”形,乃是取象穹曲的弓柄形,上方弓弭处短斜笔的下方实为弓柄的外侧,由此推论“■”所从的“■”是位在弓柄外侧部位,而并非弓弦的位置,从而断定“■”字的“■”不能... 本文对比卜辞弓及从弓之字,根据较原始的“■”字,判断线条化的“■”形,乃是取象穹曲的弓柄形,上方弓弭处短斜笔的下方实为弓柄的外侧,由此推论“■”所从的“■”是位在弓柄外侧部位,而并非弓弦的位置,从而断定“■”字的“■”不能视为表示弓弦顫动的符号。并在朱芳圃先生考释“■”为“■”之别构的基础上,论证,应是“■”形所从的内侧“■”旁省略部分笔画而成的省文字形。文中同时勾勒出否定词“■”、“■”繁省二形在卜辞历时替换的发展轨迹,以及探讨造成历时替换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考释 [弓二] [弓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