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治经验的虚像与实景:吴汝纶壬寅东游的另一种观察
1
作者 苗祎琦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4,168,共10页
清末清廷的文教改革多参照日本。其中,如何调和新旧学术、创建国民教育体系是一大关节,亦是赴日考察教育者的主要关心所在。在晚清众多的赴日教育考察中,吴汝纶的壬寅东游无出其右。其间,日人出于不同立场与知识背景的建言,呈现出聚讼... 清末清廷的文教改革多参照日本。其中,如何调和新旧学术、创建国民教育体系是一大关节,亦是赴日考察教育者的主要关心所在。在晚清众多的赴日教育考察中,吴汝纶的壬寅东游无出其右。其间,日人出于不同立场与知识背景的建言,呈现出聚讼纷纭之景象。围绕儒家道德理想与西洋伦理学、传统汉学与近代“普通知识”,德育与智育领域的扰攘纷争,折射出明治后期日本在东西两洋学术之间的纠结。通过反思与调适明治日本的兴学经验,吴汝纶形成了改革全国文教的独特构想,坚定了以古文存旧学的决心。在晚清文教改革参照“日本渠道”这一表象的背后,展现彼时日本文教界的“众声喧哗”,同时观照中方所采取的应对、改造策略,不仅有助于揭示“作为经验”的明治日本的实景,也有助于重思晚清文教改革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纶 汉学 德育 普通知识 明治日本
下载PDF
The Inner Split in Genetics of Wu Colloquial Expression“[hÃɲ33 paʔ3 lÃɲ33 tÃɲ31]”
2
作者 SONG Jia-f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9期794-801,共8页
“[ã44 kã44 paʔ5 lã44 tã53]”(Chinese characters transcription“昂更八冷打”)is an colloquial expression in Tongxiang dialect of Suzhou-Jiaxing-Huzhou Sub-branch,Taihu Branch,Wu.It describes an awkward state with ... “[ã44 kã44 paʔ5 lã44 tã53]”(Chinese characters transcription“昂更八冷打”)is an colloquial expression in Tongxiang dialect of Suzhou-Jiaxing-Huzhou Sub-branch,Taihu Branch,Wu.It describes an awkward state with unfinished tasks.Its similar expressions can be found in other regions of Taihu Branch,including Yixing,Changzhou,Shaoxing and Ningbo,usually serving as“all”,while the expression“[hÃɲ33 paʔ3 lÃɲ33 tÃɲ31]”(“亨八冷打”)in Shanghai Sub-branch indicates“the remaining parts”when used alone.“[hÃɲ33 paʔ3 lÃɲ33 tÃɲ31]”stands for“all”only when followed by a word with meaning of“adding together”.In this paper,it is concluded and deduced from other similar morphemes that the contradictory connotations are related to an“inner split”process of an original word.Considering similar morphemes in other Chinese dialects(including Cantonese,Hakka,Jianghuai and Min),the following analysis proposes three possible original expressions and correlating trajectories of this inner phonetic-semantic split process,and selects a most credible way based on the rhyming dictionary and previous reconstructive models of ancient Chinese phonology.This presumpti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 broader“split and derivate”process generating new morphemes exists widely in Sinitic dialects as a natural company of phonetic features in Chinese language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 Middle-ancient Chinese phonology Chinese dialect inner split
下载PDF
融合与演化:先秦古吴语的语言系属嬗变
3
作者 蔡华祥 韩新玉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先秦时期吴越文化圈的形成促进了吴越两地的语言交流和融合发展,该时期的古吴语是古吴越语的次方言。现代吴语发端于晋代的汉语江东方言,跟古吴语的语言性质不同,古吴语经历了从百越民族语言到华夏语分支的演变过程。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 先秦时期吴越文化圈的形成促进了吴越两地的语言交流和融合发展,该时期的古吴语是古吴越语的次方言。现代吴语发端于晋代的汉语江东方言,跟古吴语的语言性质不同,古吴语经历了从百越民族语言到华夏语分支的演变过程。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先秦古吴语向华夏语方言的嬗变过程:(1)先秦古吴语具有侗台语的语言特征,吴国人和越国人都是百越部族;(2)先秦古吴语的分布地域比现代吴语分布更广,北界直抵淮河;(3)先秦古吴语受到当时政治、文化、移民等因素的影响,不断向华夏语的方向演进,直到汉晋以后才完成汉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语言系属 融合 演化
下载PDF
《乐府诗集》吴声歌曲所见中古金陵语音述要
4
作者 于阔 岳洋峰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宋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古代乐府学著作中收集乐府歌辞最为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收录了东晋南朝时期长江流域的乐府诗歌,吴歌即为其中之一。通过分析《乐府诗集》中342首无署名吴歌的韵脚,发现其押韵与晋宋时期文人诗... 宋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古代乐府学著作中收集乐府歌辞最为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收录了东晋南朝时期长江流域的乐府诗歌,吴歌即为其中之一。通过分析《乐府诗集》中342首无署名吴歌的韵脚,发现其押韵与晋宋时期文人诗的用韵规律各有异同。吴歌与晋宋时期文人诗押韵的相同之处在于:东冬钟江合用,脂微同用,皆部齐韵字与支部齐韵字不押韵,寒桓删和先仙山分用。吴歌押韵规律相较晋宋时期文人诗作用韵规则的不同之处则在于鱼韵与模韵的分用。吴歌中鱼模分用规则与齐梁文人诗的用韵习惯较为接近,从汉语史的角度来说可谓时代新变,而这种新变或许与吴歌所使用的金陵附近地区方音有关。通过对吴歌鱼韵字押韵的分析,发现吴歌正处于晋代至齐梁诗歌鱼模分用的过渡阶段。整理吴歌鱼模二韵的韵脚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中古金陵语音面貌,也证明了鱼模二韵由合用到分用的变化是受到当时金陵语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押韵 金陵语音
下载PDF
吴语描写借词的地理变异
5
作者 张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5期24-29,共6页
描写借词指以“洋、番”等修饰性成分加上本地原有词语构成的、用来给外来事物命名的一类词语。该文针对明清以来吴语中的描写借词,考察它们在吴语中的地理分布情况。基于方言词典的语料,吴语在“洋”系列描写借词的使用上较为统一,在... 描写借词指以“洋、番”等修饰性成分加上本地原有词语构成的、用来给外来事物命名的一类词语。该文针对明清以来吴语中的描写借词,考察它们在吴语中的地理分布情况。基于方言词典的语料,吴语在“洋”系列描写借词的使用上较为统一,在数量、种类以及词形上近似,表明吴语各地区对外来工商业产品的传播接受快,其进入语言层面的过程非常迅速。吴语在“番”系列描写借词的使用上差异较大,尤其是南部吴语中的“番”系列描写借词较为特殊,在货币用词及称谓词的使用上与北部吴语有明显不同,与闽语、粤语的方言点更相近。这种现象揭示了在吴语方言中“洋”“番”两个系列描写借词有不同的传播路径,北部吴语内部接触更为密切,南部吴语则与闽语、粤语接触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借词 “洋” “番” 温州方言 货币
下载PDF
演化观中的声调类型:西南吴语案例
6
作者 衣莉 朱晓农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385,共22页
文章根据一手录音材料,从演化的角度来描写、分析吴语西南部的婺州和处衢片45个方言点的声调类型。西南吴语声调和语音的最大特点是:发声变化大而曲拱丰富。发声变化大主要有两点:有70%强的调系丢失了吴语最重要的气声特征,从而失去下域... 文章根据一手录音材料,从演化的角度来描写、分析吴语西南部的婺州和处衢片45个方言点的声调类型。西南吴语声调和语音的最大特点是:发声变化大而曲拱丰富。发声变化大主要有两点:有70%强的调系丢失了吴语最重要的气声特征,从而失去下域;有9个调系增生了假声/张声上域,占总数20%。曲拱丰富表现在:1)包括凹调、弯降和凸升的“拐调”特别多;2)新发现四种拐调调型:三种凹调和一种高凸升;3)作为极端例子,有两个调系中存在四个凹调的对立。确定调型应按类型学标准,而不是以往的音位或区别特征标准。文章对类型学标准的权重问题也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 拐调 声域 气声消失 假声增生 西南
下载PDF
论皖南泾县吴语古影母非开口平声字归上的音变原因
7
作者 朱蕾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6-399,共14页
本文尝试从外部接触和内部结构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皖南泾县宣州吴语影母非开口平声字归上这一典型的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的音变现象。研究认为该音变的外因是与明清官话标准音阴平调值趋同;音变内因是方言阴阳平调值接近,当在非开口呼... 本文尝试从外部接触和内部结构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皖南泾县宣州吴语影母非开口平声字归上这一典型的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的音变现象。研究认为该音变的外因是与明清官话标准音阴平调值趋同;音变内因是方言阴阳平调值接近,当在非开口呼前,奉、微、疑、喻、匣等浊声母变为零声母,与影母字声韵相同时,阴阳平字就有混同的趋势,为保持阴阳平字的区别这一汉语方言中的强势规则,从而推动影母非开口平声字的声调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影母非开口平声字 声调演变 方言接触 内部语言结构 泾县
下载PDF
略论晋代吴方言的齿音声母
8
作者 王素敏 刘宏川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魏晋六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音辞》曾记载当时的语言状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通过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字林》与徐邈注音,考察晋代齿音声母的情况,发现《字林》的齿音精组与庄组... 魏晋六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接触和民族语言融合的重要时期。《颜氏家训·音辞》曾记载当时的语言状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通过比较《经典释文》所引的《字林》与徐邈注音,考察晋代齿音声母的情况,发现《字林》的齿音精组与庄组是分立的,徐邈的精组与庄组之间尚未完全分离。用同时期南朝顾野王的《玉篇》音反映的齿音做进一步证明,可以得出结论:由于五胡乱华,北语在南渡之后受到了当地吴音的浸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迁移 晋代方言 声母 齿音
下载PDF
基于吴语和普通话混合的无差别语音识别
9
作者 孟青云 徐滨 +2 位作者 沈宏涛 魏明霞 孟巧玲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3年第3期18-24,共7页
针对使用方言的人数多,方言的识别效果较差问题,本文以上肢康复外骨骼的语音指令作为识别对象,使用Python的第三方库Keras和Librosa建立了一种DNN-HMM[深层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模型,对... 针对使用方言的人数多,方言的识别效果较差问题,本文以上肢康复外骨骼的语音指令作为识别对象,使用Python的第三方库Keras和Librosa建立了一种DNN-HMM[深层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模型,对吴语方言与普通话混合的语音样本进行无差别语音识别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模型对于吴语方言与普通话混合的语音样本识别率能够达到81%,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且对于单独的吴语方言识别率有65%左右。该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的应用于其他地区方言的语音识别,为智能康复外骨骼的控制研究和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语方言 语音控制信号 无差别 上肢外骨骼指令 PYTHON
下载PDF
方言背景下大学生英语单元音声学特征研究——以江淮方言区与吴方言区为例
10
作者 单义雪 薛小姣 王欣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9期46-50,共5页
该文通过声学实验研究,对比江淮方言区和吴方言区大学生英语单元音在F1、F2及时长方面与本族语者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两个方言区受试的单元音产出无论是发音位置还是发音时长都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如低元音/ɑ:/,/■:/和/■/的舌... 该文通过声学实验研究,对比江淮方言区和吴方言区大学生英语单元音在F1、F2及时长方面与本族语者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两个方言区受试的单元音产出无论是发音位置还是发音时长都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如低元音/ɑ:/,/■:/和/■/的舌位显著偏高;除/■/之外,单元音的发音时长比本族语者明显更长;很难区分/ɑ:/-/■/。此外,还发现吴方言受试可以通过发音位置和发音时长区分/i:/-/i/,但不能根据发音位置有效区分/u:/-/■/;江淮方言受试能够区分/i:/-/i/和/u:/-/■/的时长差异,但不能从发音位置区分这两组长短元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音 母语迁移 江淮方言 方言
下载PDF
论明代吴方言的介词“捉” 被引量:30
11
作者 蒋冀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40,共5页
本文论述了明代吴方言分词“捉”的使用情况,探讨了“捉”的历史演变以及由动词虚化为介词的过程。
关键词 方言 明代 介词 “捉” 语法
下载PDF
论方言岛的形成和消亡——以吴徽语区为例 被引量:28
12
作者 曹志耘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5,共8页
本文在对吴徽语区内的方言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讨论方言岛的形成和消亡问题。文章指出方言岛的形成有三种方式:填水成岛、蓄水成岛、隆起成岛,并讨论了移民与方言岛形成的关系。论文考察了方言岛的生态环境,发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本文在对吴徽语区内的方言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讨论方言岛的形成和消亡问题。文章指出方言岛的形成有三种方式:填水成岛、蓄水成岛、隆起成岛,并讨论了移民与方言岛形成的关系。论文考察了方言岛的生态环境,发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区内方言悬殊的地区是适于方言岛生存的土壤,最后指出方言岛的消亡有两种方式:渐变式消亡(“融岛”)和突变式消亡(“淹岛”,即语言转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徽语 方言岛 语言消亡 移民
下载PDF
鉴别词与吴语处州方言的动态地理分类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文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32,共7页
鉴别词是指能够显示方言特征词的客观事物在普通话中的表述。鉴别词对方言的地理分类起决定作用。以吴语处州方言为例,鉴别词分为绝对鉴别词和相对鉴别词。根据绝对鉴别词和相对鉴别词绘制同言线束图,可得主同言线束和次同言线束。主、... 鉴别词是指能够显示方言特征词的客观事物在普通话中的表述。鉴别词对方言的地理分类起决定作用。以吴语处州方言为例,鉴别词分为绝对鉴别词和相对鉴别词。根据绝对鉴别词和相对鉴别词绘制同言线束图,可得主同言线束和次同言线束。主、次同言线束反映了处州方言的动态地理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州方言 鉴别词 动态地理分类
下载PDF
赣语吴城方言的XA式状态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肖萍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赣语吴域方言XA式状态词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X与A的组合是约定俗成的,XA是偏正结构,X为偏,A为正。X是一个表程度的标记性符号,A一般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X起着增强A语义所指的程度的作用。XA的生动形式有:XXA、X咕XA或XAXA。
关键词 赣语 城方言 程度 状态词
下载PDF
陕北吴堡话的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邢向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5,共7页
在吴堡话的声母、韵母中,叠置着中古或唐宋西北方音与后来从权威方言或共同语借入的不同语音层次。
关键词 晋语 堡话 文白异读 语音层次
下载PDF
通泰方言的吴语底层及历史层次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如东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通泰方言历史上属吴语区,至今还蕴藏着丰富的吴语底层。文章论述了通泰方言和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明初大批苏州移民迁移江淮之间给通泰方言语音系统的影响,指出了两种方言在声、韵、调方面跟北方话相区别的现象,通... 通泰方言历史上属吴语区,至今还蕴藏着丰富的吴语底层。文章论述了通泰方言和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明初大批苏州移民迁移江淮之间给通泰方言语音系统的影响,指出了两种方言在声、韵、调方面跟北方话相区别的现象,通过对通泰方言文白异读字的分析,勾稽出吴语底层音的历史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泰方言 底层 层次
下载PDF
吴语的后置副词“添”与有界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骆锤炼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2-477,共6页
一般认为,吴语后置副词"添"的语法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再",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或反复。文章经过考察认为,"添"与"再"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当,而且由于后置所产生的句法诱因,使"添"同... 一般认为,吴语后置副词"添"的语法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再",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或反复。文章经过考察认为,"添"与"再"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当,而且由于后置所产生的句法诱因,使"添"同时还起到谓语的有界化作用。文章并进一步推想,"添"也许还代表着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后置副词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副词 有界化
下载PDF
台州方言在吴语中的内外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阮咏梅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3-18,共6页
自20世纪80年代起,台州方言在吴语中的分片问题上一直处于游移状态。文章通过台州方言内部各点与南、北部吴语进行最具代表性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特征项的比较,以及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的分析,表明台州方言与南部吴语的相似度超过了北... 自20世纪80年代起,台州方言在吴语中的分片问题上一直处于游移状态。文章通过台州方言内部各点与南、北部吴语进行最具代表性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特征项的比较,以及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的分析,表明台州方言与南部吴语的相似度超过了北部吴语。台州方言在吴语中是应该自成一片的。如果非得对吴语进行"非南即北"的划分的话,那么,台州方言属于南部吴语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州方言 南部 北部 方言分片
下载PDF
吴语太湖片果摄的演化模式与历史层次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郑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6-364,共9页
文章对吴语太湖片近六十个方言点果摄的演化模式与历史层次作了全面的讨论,指出该片吴语果摄的主体层表现一致,反映了晚唐至北宋的北方官话层次;通过观察各方言的音类分合,可以看到不同方言的果摄字在元音后高化进程中的不同位置。此外... 文章对吴语太湖片近六十个方言点果摄的演化模式与历史层次作了全面的讨论,指出该片吴语果摄的主体层表现一致,反映了晚唐至北宋的北方官话层次;通过观察各方言的音类分合,可以看到不同方言的果摄字在元音后高化进程中的不同位置。此外,文章还讨论了该片吴语果摄字的扩散音变层、条件音变层、官话渗透层等各类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太湖片 果摄 演化 历史层次 方言比较
下载PDF
吴语和闽语中的“动叠+补”结构及其相关问题考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文浩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4-27,共4页
汉语中的“动叠+补”结构包含“动叠1(量增)+补”和“动叠2(量减)+补”两类。现代北方话不存在“动叠+补”结构;闽语只有“动叠1(量增)+补”;吴语两者兼有,且异类同形;普通话中有少量“动叠2(量减)+补”现象,目前尚为熟语性质,在使用上... 汉语中的“动叠+补”结构包含“动叠1(量增)+补”和“动叠2(量减)+补”两类。现代北方话不存在“动叠+补”结构;闽语只有“动叠1(量增)+补”;吴语两者兼有,且异类同形;普通话中有少量“动叠2(量减)+补”现象,目前尚为熟语性质,在使用上有诸多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 重叠带补 闽语 北方话 普通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