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鼓灯起源的神话民俗与异文化视角 被引量:5
1
作者 支运波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9-72,共4页
禹治水和涂山庙会是花鼓灯起源的神话和民俗事项;印度佛教文化是花鼓灯起源的异文化来源。"无支祁"神话传说则是禹治水和源于梵文化的关节点,也是导致错误认识的关键。结合花鼓灯艺术要素和文化内核考察其神话民俗和异文化认... 禹治水和涂山庙会是花鼓灯起源的神话和民俗事项;印度佛教文化是花鼓灯起源的异文化来源。"无支祁"神话传说则是禹治水和源于梵文化的关节点,也是导致错误认识的关键。结合花鼓灯艺术要素和文化内核考察其神话民俗和异文化认识,可以发现傩才是其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治水 梵文化 无支祁
下载PDF
民间遗存巫傩舞蹈艺术形态的历史演变——以湘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谭建斌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1-3,共3页
巫傩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内涵"巫傩"信仰而又不乏"审美"表达的民间艺术形式,又是集多元宗教、多种民俗以及多种艺术相融合的复杂文化形态。巫傩舞蹈作为"巫傩文化"的外... 巫傩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内涵"巫傩"信仰而又不乏"审美"表达的民间艺术形式,又是集多元宗教、多种民俗以及多种艺术相融合的复杂文化形态。巫傩舞蹈作为"巫傩文化"的外显媒介和载体,体现和包含了众多内隐文化价值和意义。通过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研究巫傩舞蹈形态孕育形成的成因、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具有超越舞蹈本体方法论意义。同时,对于还原巫傩舞蹈本体艺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中国舞蹈史,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巫傩仪式 巫傩舞蹈 艺术形态 历史演变
下载PDF
巫傩文化创意设计与重塑神秘湘西旅游探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柏山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5,共2页
文化形成品牌,品牌形成价值,湘西的山水旅游已经打响,但文化品牌旅游还显得无力。重塑神秘湘西旅游资源品牌已经成了当前经济的新增长点,湘西神秘文化不在道教文化,不在佛教文化,也不在儒教文化,而在五溪大地的巫傩文化。抓住"文... 文化形成品牌,品牌形成价值,湘西的山水旅游已经打响,但文化品牌旅游还显得无力。重塑神秘湘西旅游资源品牌已经成了当前经济的新增长点,湘西神秘文化不在道教文化,不在佛教文化,也不在儒教文化,而在五溪大地的巫傩文化。抓住"文化强省"政策机遇,利用文化创意设计产品,重点重塑湘西神秘文化——五溪巫傩文化,充分借助五溪巫傩文化,合力营销升级,打造"怀化独有、湖湘特色、中国风格、国际气派"的神秘湘西旅游资源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傩文化 重塑 神秘湘西
下载PDF
山东、江苏傩文化区和蒲松龄记述的“巫戏”、“巫风” 被引量:5
4
作者 车锡伦 李智军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2-28,共7页
根据清康熙年间著名作家蒲松龄诗文中有“巫风”、“巫戏”的记述。本文利用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证明清及近代山东和江苏傩文化区傩祭、傩戏流行和传播的区域、特点和遗存(如山东微山湖地区的“端鼓腔”,江苏北部的“香火”、... 根据清康熙年间著名作家蒲松龄诗文中有“巫风”、“巫戏”的记述。本文利用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证明清及近代山东和江苏傩文化区傩祭、傩戏流行和传播的区域、特点和遗存(如山东微山湖地区的“端鼓腔”,江苏北部的“香火”、“香火戏”,辽宁的“民香”等),并同时探讨戏曲史上迷失了的“齐剧”、“山东姑娘腔”(又称“姑娘戏”、“唱姑娘”等)的踪迹。从而解决蒲松龄诗文中所说的“巫戏”、“巫风”的性质,及其存在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文化 蒲松龄 巫戏 山东姑娘腔 齐剧
下载PDF
湘西苗族巫傩文化的人神关系伦理意蕴探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金标 《贵州文史丛刊》 2012年第3期59-62,共4页
湘西苗族巫傩文化的人神关系伦理意蕴,主要表现在:既相信自己又相信神灵的宗教观念,娱人娱神、以人为上的宗教情感,仪式模拟"难题考验"的宗教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湘西苗族 巫傩文化 伦理意蕴
下载PDF
试论东岳信仰对梅山巫傩体系的庇护作用——以新化东岳庙的“庙中庙”为个案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新吾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0年第2期45-51,共7页
文章通过地方史志、遗蹟和民俗调查材料,对明筑新化县城东岳庙的“庙中庙”现象进行综合研究,提出“新化东岳信仰应为明代官方教化梅山蛮的工具之一”,“新化东岳庙实为梅山巫傩系统的最佳庇护所”和“梅山巫傩仪式对东岳信仰的利用与... 文章通过地方史志、遗蹟和民俗调查材料,对明筑新化县城东岳庙的“庙中庙”现象进行综合研究,提出“新化东岳信仰应为明代官方教化梅山蛮的工具之一”,“新化东岳庙实为梅山巫傩系统的最佳庇护所”和“梅山巫傩仪式对东岳信仰的利用与保留”三个小话题,认为:一是宗教与信仰,本就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结晶。互生共荣的门类千姿百态,是在相同的思维逻辑下,不同的人群共同体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下依势赋形的创新成果,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价值是等同的。二是一定条件下,弱势信仰能依附或借助于强势信仰以谋生存,并形成新的、如本文所关注的“道巫傩三位一体”信仰形态,反过来影响强势信仰;强势信仰,也能为弱势信仰提供被动的庇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岳信仰 梅山巫傩 庙中庙 庇护作用
下载PDF
东岳文化与巫傩和儒道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志鸿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0年第2期37-44,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三教九流”的内容,或谓“儒道互补”,或曰道与儒释“三家”为支柱的多种文化形式。这其中东岳文化与巫傩、道家、道教以及儒家思想是很重要的内容。文章通过论述东岳文化和泰山封禅,阐明东岳文化是由“泰山”封禅生发... 中国传统文化是“三教九流”的内容,或谓“儒道互补”,或曰道与儒释“三家”为支柱的多种文化形式。这其中东岳文化与巫傩、道家、道教以及儒家思想是很重要的内容。文章通过论述东岳文化和泰山封禅,阐明东岳文化是由“泰山”封禅生发出来的种种文化事项;通过“巫”的文化形态及信仰方式同“傩”的文献记载、“傩”活动的方式、“巫傩”信仰和文化起源及现状、傩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地考察,表述“巫傩”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位置;“儒道”是本土传统固有的文化种类,“儒道互补”是过去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东岳封禅、“三山五岳”和“四渎”信仰、巫傩文化、儒道文化种种文化形式,都是整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依据和根源,文化传承、整合、联系是文脉延续的关系,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闪耀着传统文化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封禅 巫傩 儒道
下载PDF
中国古代巫傩舞蹈文化的发展演变
8
作者 刘佳乐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1年第7期90-92,共3页
"巫傩文化"不仅是人类的文明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基因库"。舞蹈是巫傩活动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巫傩舞蹈是伴随着巫傩文化的起源、发展、衰落、演变的。文章梳理了中国传统巫傩舞蹈的... "巫傩文化"不仅是人类的文明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基因库"。舞蹈是巫傩活动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巫傩舞蹈是伴随着巫傩文化的起源、发展、衰落、演变的。文章梳理了中国传统巫傩舞蹈的起源及历史发展的线索,指出中国传统巫傩舞蹈在当代舞蹈创作中的现实意义,呼吁大家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来继承发扬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傩文化 面具 巫傩舞蹈
下载PDF
武安傩戏象征意蕴发微
9
作者 刘梦舒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83-88,共6页
民俗是一个充满象征符号的世界,民俗符号不仅向人们传达着民俗文化信息,其组合而成的民俗系统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了特有的功能。武安傩戏是河北武安当地民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听觉指符、视觉指符都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蕴,... 民俗是一个充满象征符号的世界,民俗符号不仅向人们传达着民俗文化信息,其组合而成的民俗系统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了特有的功能。武安傩戏是河北武安当地民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听觉指符、视觉指符都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蕴,是地方性宗教观和伦理价值观的切实反映。武安傩戏不仅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感性存在,也是民间文化自发调节社会机制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安傩戏 象征符号 文化意蕴
下载PDF
贵州傩仪的娱乐化与世俗化演变——傩戏的诞生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翔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68,共4页
中国古戏剧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元,以元曲最为著名。随着中国古戏剧的发展,在不同地区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表演体系,傩戏在贵州地区由古代傩仪逐步演变而来。贵州傩仪起源于周朝,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由严肃礼制向娱乐化与世俗化演变,并最终形... 中国古戏剧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元,以元曲最为著名。随着中国古戏剧的发展,在不同地区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表演体系,傩戏在贵州地区由古代傩仪逐步演变而来。贵州傩仪起源于周朝,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由严肃礼制向娱乐化与世俗化演变,并最终形成以表演为主的傩戏。在此分析了贵州傩仪的发展过程,重点分析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娱乐化与世俗化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仪 贵州 娱乐化 世俗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