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UGONG MTS.REGION AS A CALEDONIAN MEDIUM-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EVIDENCE FROM b_0 VALUES OF WHITE MICAS 被引量:2
1
作者 WU Genyao TANG Jiafu(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Anhu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Resources, Anhui , 230011, China)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7年第Z1期51-55,共5页
The Wugong Mts. region may have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metamorphism in Early Paleo-zoic, which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nerations of regional deformation. The first stage ismedium-pressure metamorphism, th... The Wugong Mts. region may have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metamorphism in Early Paleo-zoic, which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nerations of regional deformation. The first stage ismedium-pressure metamorphism, the second medium- and high-pressure one with stress on 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and the third low-pressure and 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Theregion, as a whole, is a Caledonian medium-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0 VALUES of white MICAS CALEDONIAN medium-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wugong mts.region
下载PDF
新疆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深部结构与区域成矿模型解释
2
作者 李文渊 高永宝 +3 位作者 任广利 刘诚 李侃 孔会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0-1451,共12页
为揭示花岗岩-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矿成矿系统的深部结构,对西昆仑造山带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集区开展了大地电磁测深法(MT)探测。通过MT三维反演电阻率模型,探测到两个0~20 km深度范围的高阻体,反映了出露于地表的大红柳滩复式花岗... 为揭示花岗岩-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矿成矿系统的深部结构,对西昆仑造山带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集区开展了大地电磁测深法(MT)探测。通过MT三维反演电阻率模型,探测到两个0~20 km深度范围的高阻体,反映了出露于地表的大红柳滩复式花岗岩基和半隐伏的大红柳滩东花岗岩基;20~80 km深度范围内发现的大范围高导异常,则反映了深达上地幔的地壳重熔形成的大规模长英质岩浆储库。可见,成矿母岩大红柳滩花岗岩基是有根的,而且是规模巨大深达上地幔的岩浆储库,它们为超大型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热源。与松潘-甘孜甲基卡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集区对比,尽管川西甲基卡地区地表出露的花岗岩有限,但MT三维反演电阻率模型显示,其也存在深达上地幔的大范围高导异常,同样反映了大规模长英质岩浆储库的存在,只是剥蚀深度浅,上侵的花岗岩未被剥蚀出来而已。从而,深剥蚀的大红柳滩地区表现为大面积花岗岩出露的“热隆”特征,而浅剥蚀的甲基卡地区则表现为花岗岩围岩“片麻岩穹隆”热变质构造特征。西昆仑-松潘-甘孜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巨型成矿带两端的晚三叠世超大型矿床是大规模地壳重熔长英质岩浆作用中心的产物,由于锂等稀有金属的喜水性,H2O的饱和度是造就伟晶岩型锂超常富集的关键,并在长英质岩浆储库、上侵花岗岩和伟晶岩不同分异演化阶段,锂的“预富集”为大规模伟晶岩型锂矿成矿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型锂矿 MT三维反演电阻率模型 区域成矿地质模式 西昆仑-松潘-甘孜造山带 巨型成矿带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地区近34年来气候变化 被引量:72
3
作者 杨续超 张镱锂 +4 位作者 张玮 阎宇平 王兆锋 丁明军 除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87-696,共10页
利用珠穆朗玛峰地区中国境内5个气象站1971~2004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月降水资料,采用气候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低通滤波、累积距平等方法对珠峰地区近34年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71~2... 利用珠穆朗玛峰地区中国境内5个气象站1971~2004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月降水资料,采用气候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低通滤波、累积距平等方法对珠峰地区近34年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71~2004年珠峰地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海拔最高的定日站增幅最高,且以冬半年非生长季气温增长更为显著;(2)近34年珠峰地区的变暖要明显早于中国及全球,且升温幅度更大;(3)珠峰南、北翼降水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北翼4站降水以增加趋势为主,但是总体显著性水平不高,而珠峰南翼的聂拉木降水以减少趋势为主,从90年代初开始降水以较大幅度减少;(4)与已有研究结果比较发现:珠峰高海拔地区是中国同期升温最显著的区域。设立在海拔5032m珠峰大本营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无人值守实时自动气象站将会在全球变化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地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106
4
作者 贾文雄 何元庆 +5 位作者 李宗省 庞洪喜 院玲玲 宁宝英 宋波 张宁宁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9,共13页
利用8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法和5年趋势滑动,进行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气温持续升高,90年代以后明显变暖,其中秋、冬季升温幅度较大;60年代降水量最少,之后逐渐增多,80年... 利用8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法和5年趋势滑动,进行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气温持续升高,90年代以后明显变暖,其中秋、冬季升温幅度较大;60年代降水量最少,之后逐渐增多,80年代达到最多,90年代又减少,2000年以来又明显增多;气温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南北差异,以黑河干流为界,中东部升温幅度从南到北呈增大趋势,而中西部从南到北呈减小趋势;降水变化的空间差异也明显,东部表现为东西差异,降水量增加幅度从东到西呈减小趋势,而中、西部表现为南北差异,降水量增加幅度从南到北呈减小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滑动T检验法、Cramer法、Mann-Kendall法进行气候突变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区气温突变比降水突变明显,不同方法检验的结果比较一致;春、夏季气温在1997年发生突变,而秋、冬季在1985年左右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趋势 气候突变 祁连山区
下载PDF
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植物地理学意义 被引量:36
5
作者 陈功锡 廖文波 张宏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4-78,共5页
武陵山地区地处湘鄂川黔交界 ,面积约 10万km2 .从科、属、种水平对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①该区产种子植物 2 0 1科、 10 0 5属、 4119种 ;地理成分以亚热带 (至温带 )分布为主(占总属数的 5 6 8%和总种数的 90 4... 武陵山地区地处湘鄂川黔交界 ,面积约 10万km2 .从科、属、种水平对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①该区产种子植物 2 0 1科、 10 0 5属、 4119种 ;地理成分以亚热带 (至温带 )分布为主(占总属数的 5 6 8%和总种数的 90 49% ) ;中国特有属 6 4属 ,中国特有种达 2 6 82种 (其中武陵山地区特有12 6种、武陵山区以外的华中区特有 6 75种 ) .②该区保存有长苞铁杉、水杉、粗榧、厚朴、鹅掌楸、水青树、檫木、杜仲、领春木等大量古老属种 ,而且已证实该地区是青荚叶科、珙桐科以及台湾杉属、星果草属、八角莲属、马蹄芹属等的起源或重要分化地 ;③该区与邻近区系具广泛交流和渗透 ,经初步确定分别有 10 9种、 96种、 6 7种和 10 9种以武陵山地区为分布区东界、西界、南界和北界 ;另外所含东亚成分由西向东方向分布式样的 35 9种中 ,有 30 3种正处于该方向迁移和扩散的重要通道 (武陵山走廊 )上 .因此 ,武陵山地区在中国植物区系甚至整个东亚植物区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地区 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植物地理学意义
下载PDF
珠峰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一次观测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孙方林 马耀明 +1 位作者 马伟强 李茂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4-1019,共6页
利用2005年8月31日~9月5日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综合观测研究站的LAP3000风廓线仪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日变化和大气边界层风廓线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区1500m以下大气边界层主要受高原山地地形及珠峰地区冰川环境的影响,冰... 利用2005年8月31日~9月5日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综合观测研究站的LAP3000风廓线仪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日变化和大气边界层风廓线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区1500m以下大气边界层主要受高原山地地形及珠峰地区冰川环境的影响,冰川风可能是引起观测期间下午强风天气的主要原因;1500m以上高空受西风气流影响程度增大,但东南风仍占有一定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地区 LAP3000风温廓线仪 大气边界层结构 冰川风
下载PDF
珠峰和曲宗站2005年4,5月近地辐射能收支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茂善 马耀明 +1 位作者 仲雷 吕世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8-1013,共6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又一次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2005年4,5月)期间获得的辐射资料分析该地区地表辐射能的日变化,以及不同海拔高度、不同下垫面辐射各分量的异同,同时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地表反照率在4月和5月的月变化和日变化。
关键词 珠峰地区 地表辐射能 地表反照率
下载PDF
雨季前后珠峰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辐射及能量平衡分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仲雷 马耀明 +3 位作者 苏中波 王永杰 吕雅琼 朱志鵾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69-1275,共7页
利用架设在珠峰北坡4475 m高度处的一套开路涡动协方差测量系统,对曲宗地区的大气状况进行了连续观测。分析了近地层气象要素、辐射平衡各分量和能量平衡各分量在高原雨季前(5月)、雨季中(7月)和雨季后(11月)的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发现... 利用架设在珠峰北坡4475 m高度处的一套开路涡动协方差测量系统,对曲宗地区的大气状况进行了连续观测。分析了近地层气象要素、辐射平衡各分量和能量平衡各分量在高原雨季前(5月)、雨季中(7月)和雨季后(11月)的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发现曲宗地区气温和相对湿度日平均变化均呈单峰单谷型特征,气压则呈双峰双谷型特征,风速日变化为单峰型特征,风速一般在午后突然增大。伴随着雨季的爆发,曲宗地区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增大,气压升高,风速减小。主导风向由东北风转换成西南风。雨季前后,辐射平衡各分量及能量平衡各分量均具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地区 雨季 气象要素 辐射通量 能量通量
下载PDF
山区MT资料精细处理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翔 陈清礼 +1 位作者 胡文宝 严良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03-607,共5页
在山区获得的 MT野外资料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干扰及地形与局部异常体的影响 ,常规方法很难满足山区 MT资料处理与解释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山区 MT资料精细处理方法 ,与常规资料处理方法相比较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1TE与 TM... 在山区获得的 MT野外资料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干扰及地形与局部异常体的影响 ,常规方法很难满足山区 MT资料处理与解释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山区 MT资料精细处理方法 ,与常规资料处理方法相比较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1TE与 TM极化曲线的精细识别 ;2二维精细反演 ;3电法、地质交互式处理解释。实测资料处理表明 :采用精细处理的方法来进行解释 ,与常规方法相比 ,得到了较好的地电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山区 精细处理 含油气盆地 MT资料
下载PDF
1971-2012年珠穆朗玛峰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路红亚 杜军 +1 位作者 袁雷 廖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3-572,共10页
利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5个气象站点1971-201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2年42 a来,珠穆朗玛峰地... 利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5个气象站点1971-201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2年42 a来,珠穆朗玛峰地区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的空间分布格局,连续干旱日数、连续湿日和降水强度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他极端降水指数趋于减少.其中,强降水量、极强降水量和年降水总量减幅较大,分别为-5.74 mm·(10a)-1、-1.20 mm·(10a)-1和-5.32 mm·(10a)-1,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聂拉木站表现的最为明显.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在21世纪最初的10 a减幅最大,在30 a际尺度上也表现为减少趋势.除连续干旱日数外,极端降水与年降水总量关系密切.各项极端降水指数都存在3~4 a显著周期,也存在10 a、12 a和15 a的周期.在时间转折上,各项极端降水指数均未发生气候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指数 变化趋势 周期 突变 珠穆朗玛峰地区
下载PDF
长距离远参考大地电磁测深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清礼 胡文宝 +1 位作者 苏朱刘 严良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远参考大地电磁测深法(MT)能明显地改善常规MT观测资料的质量,已见报道的远参考MT的参考点设在距离常规MT观测点4.8km处。短距离的远参考不便于进行大面积的MT勘探。为了了解长距离远参考MT方法的可行性,文中利用V5-2000仪器系统进行... 远参考大地电磁测深法(MT)能明显地改善常规MT观测资料的质量,已见报道的远参考MT的参考点设在距离常规MT观测点4.8km处。短距离的远参考不便于进行大面积的MT勘探。为了了解长距离远参考MT方法的可行性,文中利用V5-2000仪器系统进行了一次长距离远参考试验;同时还进行了距离仅2km的近参考和距离达1000km的长距离远参考观测,并分别利用近距离和远距离参考资料对常规MT测点资料进行了参考处理。 处理结果表明,长距离远参考能有效地压制常规MT观测点的局部噪声。利用近距离和长距离参考点的磁场对常规MT测点进行远参考处理获得的视电阻率资料一致性很好,说明了远参考点可以设置在相当大的区域范围内,而且与纬度差没有关系。因此在进行大面积勘探或在利用近距离参考无法压制区域性噪声时,可将参考点设在1000km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远参考大地电磁测深 局部噪声 区域性噪声 视电阻率 参考处理 测井
下载PDF
近45年来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璞玉 李忠勤 +1 位作者 曹敏 李慧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2-967,共6页
基于天山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2008年高精度差分GPS测量资料,2009年末端重复测量数据以及1964年地形图,通过对比研究近45a来该冰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4~2009年,青冰滩72号冰川末端退缩1852m,年均后退41m,由此造成面积减少约为1.... 基于天山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2008年高精度差分GPS测量资料,2009年末端重复测量数据以及1964年地形图,通过对比研究近45a来该冰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4~2009年,青冰滩72号冰川末端退缩1852m,年均后退41m,由此造成面积减少约为1.53km2,年均减少0.03km2;1964~2008年,冰舌平均减薄9.59±6m,年均减薄约0.22±0.14m,冰储量亏损达14.1±8.8×10-3km3(12.7±7.9×10-3km3w.e.)。与天山其它区域典型监测冰川相比,青冰滩72号冰川消融强烈,是区域气候、末端海拔、冰川类型、表碛覆盖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冰滩72号冰川 托木尔峰地区 末端变化 面积变化 冰面高程变化
下载PDF
贡嘎山地区泥石流形成的水热组合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小飞 马东涛 +1 位作者 何德伟 黄海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1-437,共7页
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大雪山脉中南段,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变,泥石流活动频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的退缩,泥石流灾害日趋严重。对近40 a来该区泥石流发生的年际、年内和暴发前夕的水热组合分析发现:湿热的水热组合... 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大雪山脉中南段,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变,泥石流活动频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的退缩,泥石流灾害日趋严重。对近40 a来该区泥石流发生的年际、年内和暴发前夕的水热组合分析发现:湿热的水热组合最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类型不同,其水热组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冰川泥石流暴发的年内降水变化曲线多呈双峰或多峰型,气温曲线一般呈单峰型,而冰雪雨水型泥石流暴发当月的气温和降水都比较高,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一般都呈单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嘎山地区 泥石流 气候变化 水热组合
下载PDF
辽宁兴城钓鱼台—朝阳娘娘庙地区大地电磁探测及地质意义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昭发 李文奔 +5 位作者 李静 刘万崧 陈雄 黄大年 徐学纯 郑长青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75-2484,共10页
辽宁兴城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地质教学实习和地球物理方法仪器试验基地.在多年的建设中,对区域地层分布以及矿床成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但对于深部构造研究的地球物理资料相对较少.在国家深部探测专项九第六项... 辽宁兴城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地质教学实习和地球物理方法仪器试验基地.在多年的建设中,对区域地层分布以及矿床成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但对于深部构造研究的地球物理资料相对较少.在国家深部探测专项九第六项目(SinoProbe-09-06)的支持下,我们在辽宁兴城钓鱼台—朝阳娘娘庙地区开展了约100km的大地电磁(MT)探测工作.测线横跨该区主要断裂构造带以及古老结晶基底、侵入岩和古生代、中新生代地层以及杨家杖子矿床分布区域.通过对大地电磁剖面的数据处理和反演解释,揭示了该区域燕山期花岗岩、古老基底和晚元古白云岩明显的高阻和较高阻特征,而侏罗系火山岩或火山沉积岩和新生代地层相对的低阻特征.较清楚反映了区域花岗岩岩基和其它侵入岩的侵位关系,特别是杨家杖子矿床的形成时空特征与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关系.为探讨结晶岩系的形成时代、构造环境和侵位机制,对比分析不同岩体的岩浆侵入期次和变质—变形序次,以及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的演化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资料.对于揭示该地区深部构造、岩浆侵入以及动力学演化规律,探索区域成矿背景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量(MT) 区域断裂 构造分区 矿床 花岗岩侵入体
下载PDF
中国横断山区及其邻近地区贝母属的研究(二) 被引量:25
15
作者 罗毅波 陈心启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547-553,共7页
本文对横断山区及其邻近地区内除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和其近缘种以外的贝母属植物进行了修订。确认该地区有贝母属植物8种和1变种,新归并4种、6变种、1变型和1栽培变种。
关键词 贝母属 横断山区 分类修订
下载PDF
大兴安岭西北部中新生代盆地群基底电性分带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财 杨宝俊 +5 位作者 王兆国 刘洋 王典 冯晅 鹿琪 王世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5-421,共7页
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部的中新生代盆地群(海拉尔、根河、漠河),其构造受到大兴安岭断裂、德尔布干断裂的控制,西北方向的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南部西拉木伦河延吉缝合带甚至更远的西太平洋板块运动、印度板块运动以及黑龙江中西部微板块... 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部的中新生代盆地群(海拉尔、根河、漠河),其构造受到大兴安岭断裂、德尔布干断裂的控制,西北方向的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南部西拉木伦河延吉缝合带甚至更远的西太平洋板块运动、印度板块运动以及黑龙江中西部微板块间拼合等区域构造应力场叠加作用在该盆地群基底产生了复杂的深部构造特征.本文利用沿盆地群实施的4条(1000余公里、94个测点)MT剖面处理解释的地电学结构,得到盆地群基底电性结构沿北西南东方向分带的特征.引人物理量"低阻化作用"借以描述盆地基底物性的变化.综合分析表明,盆地群基底电性结构因受到软流圈热物质作用可能在继续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西北部盆地群 区域构造应力场 大地电磁(MT)剖面 基底电性结构 低阻化作用
下载PDF
辽宁沿海日本海马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变异及其在海龙科鱼类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玉龙 王彬 +5 位作者 王爱勇 于旭光 李轶平 韩振华 付杰 董婧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73-1082,共10页
为研究日本海马野生群体的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状况,实验采用PCR扩增法获得日本海马线粒体DNA的控制区序列片段,同时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14种海龙科鱼类控制区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日本海马控制区... 为研究日本海马野生群体的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状况,实验采用PCR扩增法获得日本海马线粒体DNA的控制区序列片段,同时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14种海龙科鱼类控制区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日本海马控制区序列片段长度为557~558 bp,其A、T、G、C 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3%,29.7%,14.1%,21.9%。在控制区序列片段中,共检测到16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定义了16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态度和单倍型多态度都较低(π=0.0032±0.0021,h=0.70±0.02)。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海马控制区同源序列,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拓扑结构与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拓扑结构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一致,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与形态分类学的观点一致。研究表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在海龙科不同阶元间变异较大,适合于海龙科鱼类种间、群体水平的研究以及作为系统进化分析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马 海龙科 线粒体DNA 控制区序列 序列变异 系统分析
下载PDF
沂蒙山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昭佩 任燕 齐善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116-119,共4页
沂蒙山区是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建立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理想区域.但是由于缺乏认识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原因,本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发展红色旅游是沂蒙山区经济... 沂蒙山区是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建立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理想区域.但是由于缺乏认识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原因,本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发展红色旅游是沂蒙山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并且能够保证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对沂蒙山区红色旅游发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山区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资源 对策
下载PDF
秋季珠峰复杂地形下地表能量通量卫星遥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辉 马耀明 +3 位作者 文军 李茂善 孙方林 马伟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93-1299,共7页
依据目前较为成熟的地表能量通量遥感参数化方案,利用2006年9~10月珠峰地区秋季近地面大气梯度实测资料,结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资料,遥感估算了包括珠峰地区在内的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地表能量通量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依据目前较为成熟的地表能量通量遥感参数化方案,利用2006年9~10月珠峰地区秋季近地面大气梯度实测资料,结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资料,遥感估算了包括珠峰地区在内的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地表能量通量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地表净辐射峰值约为420.0W·m^-2,介于200.0~620.0W·m^-2之间;地热通量峰值约为110.0W·m^-2,介于50.0~180.0W·m^-2之间;感热通量峰值约为270.0W·m^-2,介于120.0~280.0W·m^-2之间;潜热通量峰值约为90.0W·m^-2,介于0.0~250.0W·m^-2之间。由此可见,在高原季风期后的秋季,该地区白天地面加热场主要通过感热传输加热大气,地气之间水汽传输耗热是地表净辐射平衡中的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地区 遥感 复杂地形 地表通量
下载PDF
西藏色齐拉山地区立体气候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杜军 高荣 +2 位作者 马鹏飞 刘远明 周刊社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西藏色齐拉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8个自动站和3个实测气象站1年的近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地温、降水量、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东、西坡局地气候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色齐拉山地区1月为... 利用西藏色齐拉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8个自动站和3个实测气象站1年的近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地温、降水量、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东、西坡局地气候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色齐拉山地区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暖月;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平均气温的季节变化一致。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东、西坡分别为0.54℃/100m和0.73℃/100m,西坡大于东坡。地气温差冬季西坡大于东坡,夏季东坡大于西坡。年、月平均地温直减率西坡仍大于东坡;东坡除夏季7、8月份外,地温直减率小于气温直减率;西坡除冬季(12月和1月),地温直减率大于气温直减率。降水量东坡比西坡多,海拔2500m以上地区4~10月降水总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增加率为20.9mm/100m。空气相对湿度冬季低夏季高,年变化呈单峰型。东、西坡冬季风速较强夏季相对较弱,初春风速最大。东、西坡气候差异与海拔高度、坡向、下垫面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齐拉山地区 立体气候观测 气候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