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Techniques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Evolution,and Residence Time of Low-enthalpy Geothermal Water in Western Wugongshan,SE China
1
作者 WANG Luyao LIU Kai +5 位作者 MA Yan ZHANG Yaoyao TONG Jue JIA Wuhui ZHANG Shouchuan SUN Junl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01-818,共18页
Geothermal resources are increasingly gaining attention as a competitive,clean energy source to address the energy crisis and mitigate climate change.The Wugongshan area,situated in the southeast coast geothermal belt... Geothermal resources are increasingly gaining attention as a competitive,clean energy source to address the energy crisis and mitigate climate change.The Wugongshan area,situated in the southeast coast geothermal belt of China,is a typical geothermal anomaly and contains abundant medium-and low-temperature geothermal resources.This study employed hydro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techniques to explore the cyclic evolution of geothermal water in the western Wugongshan region,encompassing the recharge origin,water-rock interaction mechanisms,and residence tim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thermal water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Wugongshan is weakly alkaline,with low enthalpy and mineralization levels.The hydrochemistry of geothermal waters is dominated by Na-HCO_(3)and Na-SO_(4),while the hydrochemistry types of cold springs are all Na-HCO_(3).The hydrochemistry types of surface waters and rain waters are NaHCO_(3)or Ca-HCO_(3).The δD and δ^(18)O values reveal that the geothermal waters are recharged by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t an altitude between 550.0 and 1218.6 m.Molar ratios of maj or solute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87)Sr/^(86)Sr underscore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silicate weathering,dissolution,and cation exchange in controlling geothermal water chemistry.Additionally,geothermal waters experienced varying degrees of mixing with cold water during their ascent.Theδ^(13)C values suggest that the primary sources of carbon in the geothermal waters were biogenic and organic.Theδ^(34)S value suggests that the sulfates in geothermal water originate from sulfide mineral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Age dating using 3H and^(14)C isotopes suggests that geothermal waters have a residence time exceeding 1 kaBP and undergo a long-distance cycl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thermal water HYDROCHEMISTRY ISOTOPE residence time wugongshan area
下载PDF
Evolution stage,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ies of granite landforms in the Mount Wugongshan in Jiangxi Province of South China
2
作者 CHAI Le ZHONG Cun-di +4 位作者 GUO Fu-sheng HUANG Xin-shu WANG Dao-ying SHAO Chong-jian CHEN Liu-q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10期2743-2757,共15页
Granites of the Mesozoic Era are widespread in South China,and many of them have been shaped into spectacular landscapes with high tourism development values.However,th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evolution stages of the... Granites of the Mesozoic Era are widespread in South China,and many of them have been shaped into spectacular landscapes with high tourism development values.However,th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evolution stages of these granite landscapes were poor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the Hypsometric Integral curves(HIc),and Hypsometric Integral(HI)values of the Mount Wugong were extracted fro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 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environment.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HIc,HI values,and factors including the tectonism,lithology and climate of the study area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evolution of granite landscapes evolution in the main scenic areas of the Mount Wugongshan.The HI values on the northwestern and southeastern slopes of the Mount Wugongshan range from 0.223 to 0.415 and 0.385 to 0.465,respectively;the HIc are mainly concave on the northwestern slopes and irregularly‘Sshaped’on the southeastern slopes.The main ridge of the granite geomorphic scenic area of the Mount Wugongshan,where the alpine meadow geomorphic landscape is located,is in the youthful stage of geomorphic evolution,the Mt.Jinding-Mt.Wanlong and Mt.Mingyue-Wentang scenic areas are in the old stage,and the Yangshimu scenic area is in the mature stage.Differences in watershed scale may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variabilities in geomorphic evolution in the area,while the regular development of tectonic phenomena is a key factor shaping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he watersheds on both sides of the main ri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 wugongshan Granite landforms Landscape formation stage Hypsometric Integral
下载PDF
江西吉安钱山地区地热资源特征及热源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垚垚 刘凯 +5 位作者 童珏 何庆成 贺晓龙 贾伍慧 张浩然 王书训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2,共14页
位于罗霄山脉北支武功山西南地区的钱山地热田是研究武功山地热资源的关键地区。本文综合区域地质、研究区地质特征、热物性参数、水化学特征、锆石同位素等方法,重点分析了钱山地区的地热系统特征,深入研究了钱山地热的构造背景和热源... 位于罗霄山脉北支武功山西南地区的钱山地热田是研究武功山地热资源的关键地区。本文综合区域地质、研究区地质特征、热物性参数、水化学特征、锆石同位素等方法,重点分析了钱山地区的地热系统特征,深入研究了钱山地热的构造背景和热源机制。研究表明:(1)NE–SW向的和平—三江断裂是钱山地热重要的导热和控热构造;(2)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指示钱山地区的地热水和冷水均为大气降水补给;(3)早志留世黑云二长花岗岩热导率特征表明花岗岩具有很好的导热效果和聚热能力;(4)黑云二长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较低且时代久远,揭示放射性元素生热和岩浆岩余热对热源做出的贡献非常小,钱山地热的热源主要来自壳源深部地热。本研究可为武功山地区地热资源成因及合理开发利用等提供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山地热 热物性参数 水化学特征 热源机制 武功山
下载PDF
江西芦溪县南部大地热流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浩然 刘凯 +2 位作者 张垚垚 孙文洁 王书训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7,共13页
江西省芦溪县南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大地热流测量工作进行的较少,制约着区域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本文以芦溪县南部的新泉和石溪为研究区,结合钻孔岩心热物性测试和地温测井等分析了研究区岩石热导率、地温场、热... 江西省芦溪县南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大地热流测量工作进行的较少,制约着区域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本文以芦溪县南部的新泉和石溪为研究区,结合钻孔岩心热物性测试和地温测井等分析了研究区岩石热导率、地温场、热源机制的特征。研究区岩石热导率平均值为2.063~6.176W/(m·K),热导率最高的为硅质石英岩,可作为良好的导热岩体。大地热流平均值为76.39 mW/m^(2),远高于中国内地地区的平均值62.5 mW/m^(2),该地区具有较高的热背景值。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平均值为2.16μW/m^(3),不属于高产热型岩体,放射性生热对地表热流贡献较小,热源来源为地壳深部供热。研究区构造活动强烈,深大断裂和次级断裂发育,为地下热水的深部循环提供了良好的导热和导水通道。本研究可为武功山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功山地区 大地热流 放射性生热率 热导率 地热资源
下载PDF
穹窿控制型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贾伍慧 刘凯 +6 位作者 张垚垚 张寿川 何庆成 孙军亮 余廷溪 郭骏瀚 王路瑶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0,共11页
地热流体是主要的地热资源之一。地热流体质量评价是地热流体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本文利用地热水的现场测试和实验室全分析数据,对江西武功山穹窿区17处地热水进行了质量评价,主要包括理疗热矿水评价、饮用天然矿泉水评价、农业灌溉用... 地热流体是主要的地热资源之一。地热流体质量评价是地热流体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本文利用地热水的现场测试和实验室全分析数据,对江西武功山穹窿区17处地热水进行了质量评价,主要包括理疗热矿水评价、饮用天然矿泉水评价、农业灌溉用水评价、渔业用水评价、腐蚀性及结垢趋势评价。评价结果显示,82%的地热水达到理疗热矿水标准,主要达标元素为氟和硅;18%的地热水达到天然矿泉水标准,达标成分为偏硅酸;化学组分适用于农业灌溉直接用水的地热水占82%,需经梯级利用后使尾水温度低于35℃;适用于渔业用水的地热水占76%;所有地热水均无腐蚀性和结垢趋势。以上结果可为该地区地热流体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地热流体 武功山 质量评价
下载PDF
Mesozoic doming extensional tectonics of Wugongshan, South China 被引量:11
6
作者 舒良树 孙岩 +3 位作者 王德滋 M.Faure P.Monie J.Charvet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8年第6期601-608,共8页
Wugongshan in Jiangxi Province, China was a Mesozoic granitic dome-type extensional tectonics that is composed of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ductile and brittle shear-deformed zones distributed around Mesozoic granit... Wugongshan in Jiangxi Province, China was a Mesozoic granitic dome-type extensional tectonics that is composed of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ductile and brittle shear-deformed zones distributed around Mesozoic granites. Within it, the foliation defines an E-W elliptical shape and bears S-N stretching lineations. The axial part is located in Hongjiang-Wanlongshan area and occupied by oriented granites with coaxial symmetric shear fabrics. The southem and northern flanks, including rocks in the Anfu Basin to the south and the Pingxiang Basin to the north, display top-to-south and top-to-north motions, respectively. The ductile and brittle structures indicate a geometric and kinematic consistency. The extensional tectonics is developed on a Caledonian metamorphic basement and is unconformably covered by Late Cretaceous red beds. Isotopic ages on muscovite, biotite and whole rock by40Ar-39Ar, K-Ar and Rb-Sr suggest that the Wugongshan extensional doming began from the Triassic and ended in the Late Cretaceous. A geodynamic model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SIONAL TECTONICS GRANITIC DOME kinematic analysis MESOZOIC wugongshan.
原文传递
A STUDY ON THE Nd-Sr ISOTOPE OF THE WUGONGSHAN MIGMATITE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士进 沈渭洲 +2 位作者 王银喜 杨杰东 李惠民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1年第24期2069-2072,共4页
Ⅰ. GEOLOGICAL BACKGROUND Covering an area of 1200 km^2, the Wugongshan migmatite-granite batholith is located o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 Caledonian folded region and the southern flank of Pingxiang-Gua... Ⅰ. GEOLOGICAL BACKGROUND Covering an area of 1200 km^2, the Wugongshan migmatite-granite batholith is located o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 Caledonian folded region and the southern flank of Pingxiang-Guangfeng deep fault.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trinity of meta-sed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gongshan MIGMATITE ND-SR ISOTOPE
原文传递
江西省武功山温泉链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兰 童珏 +4 位作者 张安 王运 王安东 赵碧波 朱满怀 《矿产勘查》 2023年第6期909-917,共9页
为将武功山打造成国际一流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本文对武功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赤江、新泉、三江、桃花源、白马、万龙山、温汤、洪江、鼻田、文家、夏家坊11个地热田开展地热水化学分析,运用Piper三线图、Na-K-Mg三角图、Cl-SO_(4)-HCO_... 为将武功山打造成国际一流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本文对武功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赤江、新泉、三江、桃花源、白马、万龙山、温汤、洪江、鼻田、文家、夏家坊11个地热田开展地热水化学分析,运用Piper三线图、Na-K-Mg三角图、Cl-SO_(4)-HCO_(3)三角图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热水属中低温水热资源,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型,水质为淡水,非腐蚀性水、不结垢。研究区地热水特色显著,赤江、新泉、三江、夏家坊等地热水为氟水,另外除桃花源和温汤地热水外,其他地热水均富含偏硅酸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地热水循环深度较浅,温度来自高温围岩,无明显的岩浆流体的贡献,热储温度为89.32~139.89℃。研究成果可为区内发展康养产业及进一步勘查地热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温泉链 江西省 武功山
下载PDF
江西武功山穹隆复式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00
9
作者 楼法生 沈渭洲 +4 位作者 王德滋 舒良树 吴富江 张芳荣 于津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6-644,共9页
采用锆石U-Pb法对武功山穹隆复式花岗岩中广泛分布的花岗质岩石开展精细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山庄、张佳坊和武功山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60.5±1.5 Ma、427.9±1.2 Ma和428.0±1.0-462.3±2.3 Ma,属早古生代晚期花岗... 采用锆石U-Pb法对武功山穹隆复式花岗岩中广泛分布的花岗质岩石开展精细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山庄、张佳坊和武功山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60.5±1.5 Ma、427.9±1.2 Ma和428.0±1.0-462.3±2.3 Ma,属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而雅山、温汤和明月山等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61.0±1.0 Ma、143.8±1.6 Ma和126.3±6.4.Ma,属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因此认为武功山穹隆复式花岗岩中花岗岩分属早古生代晚期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从一个侧面说明华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过程中可能存在早古生代晚期构造一岩浆作用事件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作用事件,为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结合前人在武功山地区花岗质片麻岩中白云母40Ar/39Ar法定年(225-233 Ma)资料,说明本区韧性变形形成于晚i叠世,可能意味着武功山伸展构造的启动时间,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浆的形成及向上运移,使周围的岩石软化乃至部分熔融,使得围岩环境更有利于伸展构造发展,并在早白垩世最终形成武功山花岗岩穹隆伸展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石U-Pb定年 花岗岩穹隆 伸展构造 武功山 花岗岩浆 锆石U-PB年代学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穹隆 复式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江西武功山穹隆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46
10
作者 楼法生 舒良树 +1 位作者 于津海 王德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0-88,共9页
江西武功山地区发育典型的穹隆花岗岩(变质核杂岩),该区中心部位出露中生代花岗岩类和花岗质片麻岩,近EW向展布的晚古生代—中生代萍乡、安福盆地分别位于其北、南两侧。武功山中生代花岗岩类以富SiO_2、K_2O,Rb、Th、LREE,贫Ba、Nb,且... 江西武功山地区发育典型的穹隆花岗岩(变质核杂岩),该区中心部位出露中生代花岗岩类和花岗质片麻岩,近EW向展布的晚古生代—中生代萍乡、安福盆地分别位于其北、南两侧。武功山中生代花岗岩类以富SiO_2、K_2O,Rb、Th、LREE,贫Ba、Nb,且具明显Eu负异常为特点,同时花岗岩中含有夕线石、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表明属于S型花岗岩,反映陆内构造环境。与中生代花岗岩相比,山庄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具有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点,I_(Sr)为0.7066,接近于Ⅰ型,其构造背景与大陆边缘岩浆弧环境较为相似。中生代花岗岩类具有3个不同的岩相分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不同岩相带具有相似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武功山穹隆状花岗岩经历了从三叠纪到早白垩世的演化过程,武功山变质核杂岩伸展构造发育在一个古老的加里东期变质基底之上。通过对该区花岗岩类及花岗质片麻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揭示穹隆花岗岩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隆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武功山 江西 中生代 晚古生代 形成机制
下载PDF
江西省武功山地区浒坑钨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0
11
作者 刘珺 叶会寿 +2 位作者 谢桂青 杨国强 章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72-1579,共8页
浒坑钨矿床是位于江西省中部武功山成矿带的大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为了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时代,笔者选取了浒坑含钨石英脉中与黑钨矿共生的辉钼矿进行了高精度Re-Os同位素定年,并获得5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等时线年龄和模式加权平均年龄... 浒坑钨矿床是位于江西省中部武功山成矿带的大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为了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时代,笔者选取了浒坑含钨石英脉中与黑钨矿共生的辉钼矿进行了高精度Re-Os同位素定年,并获得5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等时线年龄和模式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0.2±2.2Ma和149.82±0.92Ma。测年数据表明浒坑钨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50Ma左右,是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高峰期的产物。辉钼矿含铼较低,表明成矿物质可能为地壳来源,与形成浒坑花岗岩体的燕山期重熔S型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期岩石圈伸展减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RE-OS测年 钨矿床 浒坑 含钨石英脉 武功山地区
下载PDF
江西省武功山地区浒坑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3
12
作者 刘珺 毛景文 +3 位作者 叶会寿 谢桂青 杨国强 章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13-1822,共10页
浒坑花岗岩侵入体位于武功山复式背斜东南翼,发育有大型的浒坑石英脉型钨矿床,其是武功山钨、铜、铋、钼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浒坑白云母花岗岩精确的锆石 LA-ICPMS U-Pb 测年,测得其成岩时代为151.6±2.6Ma,属... 浒坑花岗岩侵入体位于武功山复式背斜东南翼,发育有大型的浒坑石英脉型钨矿床,其是武功山钨、铜、铋、钼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浒坑白云母花岗岩精确的锆石 LA-ICPMS U-Pb 测年,测得其成岩时代为151.6±2.6Ma,属晚侏罗世,对应于华南中生代第一次花岗岩侵位事件(164~153Ma);其花岗岩岩浆的形成温度为676~695℃。通过浒坑花岗岩主微量元素结果的分析,认为浒坑白云母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分异 S 型花岗岩,其源岩为富粘土的泥质来源,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减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功山 浒坑岩体 白云母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准铝质—弱过铝质 S型花岗岩
下载PDF
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肖佳伟 王冰清 +2 位作者 张代贵 孙林 陈功锡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63-2073,共11页
通过多次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对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组成及区系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为该区植物资源的保护以及植物分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武功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66科、814属、2 079种,分别占江西省种子植物科、属... 通过多次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对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组成及区系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为该区植物资源的保护以及植物分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武功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66科、814属、2 079种,分别占江西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2.81%、61.11%、50.46%,其中裸子植物有7科、15属、19种,分别占江西裸子植物总数的77.78%、65.21%、54.28%。(2)武功山地区科包含12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占优势(70科,占57.96%),温带成分丰富(46科,38.65%);属包含14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略占优势(368属,49.40%),温带成分增加(354属,47.53%);种包含14个分布类型,热带分布性626种(31.04%),温带分布性663种(32.87%),温带成分略占优势;武功山地区植物成分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并且热带和温带成分相互交融、渗透。(3)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具有单种和少种的科属较多,具有起源古老的特点,其中单种属有414属,占总属数的50.86%。中国特有成分有4科、23属、728种。(4)与相邻的15个代表性区系比较表明,武功山地区种类较为丰富,聚类分析表明该区系与黄山、庐山、武夷山、井冈山等地区的关系很密切,与秦岭、西双版纳和高黎贡山的区系关系最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种子植物 武功山
下载PDF
武功山中生代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6
14
作者 楼法生 舒良树 王德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4-269,共6页
武功山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平面形态呈近椭圆形,长轴呈近东西向展布。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轴部主要出露中生代花岗岩类,其南北两侧为厚度较大、强烈韧性剪切的花岗质片麻岩,韧性变形时代为晚印支—燕山期;近东西向展布的晚古生代—中生代... 武功山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平面形态呈近椭圆形,长轴呈近东西向展布。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轴部主要出露中生代花岗岩类,其南北两侧为厚度较大、强烈韧性剪切的花岗质片麻岩,韧性变形时代为晚印支—燕山期;近东西向展布的晚古生代—中生代萍乡、安福盆地分别位于其北、南两侧的山前低地。武功山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具三层结构,由脆性变形带、低绿片岩相变质流变层-角闪岩相糜棱岩带和中生代似斑状花岗岩构成。中生代花岗岩群的东西向分布规律表明其侵入活动受东西向基底断裂的控制。深成花岗岩浆隆升作用是发生强烈动力变质作用的基本热源并影响动力变形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武功山是一个从岩体核部朝南北两侧山外倾斜滑移的伸展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穹隆伸展构造 岩石地球化学 武功山 隆升/作用 动力变形作用 中生代
下载PDF
江西武功山中生代变质核杂岩的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舒良树 王德滋 沈渭洲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06-311,共6页
采自江西中生代伸展构造区武功山变质核杂岩的 7组花岗岩类的Nd -Sr同位素组成表明 ,它们具有两组ISr值 :加里东期山庄花岗闪长质岩体ISr=0 .70 6 6 1;中生代武功山区花岗岩类ISr =0 .70 981~ 0 .716 96 ,平均 0 .71381.七组样品都表... 采自江西中生代伸展构造区武功山变质核杂岩的 7组花岗岩类的Nd -Sr同位素组成表明 ,它们具有两组ISr值 :加里东期山庄花岗闪长质岩体ISr=0 .70 6 6 1;中生代武功山区花岗岩类ISr =0 .70 981~ 0 .716 96 ,平均 0 .71381.七组样品都表现为低的εNd 值 :- 13.7到 - 10 .5,平均- 12 .0 .Nd模式年龄古老 :1835~ 2 12 8Ma .在εNd-t图上 ,所有数据均落在江西中部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Sm -Nd演化区内 ,远离球粒陨石地幔演化线 .结合岩石化学上的高钾、过铝以及岩体含有硅线石矿物等特征 ,认为武功山变质核杂岩的花岗岩类是由与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相似的大陆地壳岩石通过部分熔融而形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中生代 变质核杂岩 江西 钕-锶同位素
下载PDF
江西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佳伟 孙林 +2 位作者 谢丹 张代贵 陈功锡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0-173,共4页
报道产自武功山地区的8种江西省新记录植物,包括枝花流苏树(Chionanthus ramiflorus Roxburgh)、打铁树[Myrsine linearis(Loureiro)Poiret]、小花柳叶菜(Epilobium parviflorum Schreber)、鄂西前胡(Peucedanum henryi H.Wolff)、峨眉... 报道产自武功山地区的8种江西省新记录植物,包括枝花流苏树(Chionanthus ramiflorus Roxburgh)、打铁树[Myrsine linearis(Loureiro)Poiret]、小花柳叶菜(Epilobium parviflorum Schreber)、鄂西前胡(Peucedanum henryi H.Wolff)、峨眉繁缕(Stellaria omeiensis C.Y.Wu&Y.W.Tsui ex P.Ke)、湘南星(Arisaema hunanense Hand.-Mazt)、细叶日本薯蓣(Dioscorea japonica Thunb.var.oldhamii Uline ex R.Knuth)、华西俞藤[Yua thomsoni(Laws.)C.L.Li var.glaucescens(Diels&Gilg)C.L.Li]。标本凭证均保存于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和中山大学标本室(S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功山 新记录 种子植物
下载PDF
华南武功山地区韧性剪切带的纳米尺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浩 孙岩 +1 位作者 舒良树 陆现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9-616,共8页
在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中段区域构造调查和中法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对武功山地区从新元古代到中生代的韧性板劈理带、逆冲断层带、挤压片理带和拉伸构造带等多种构造类型的变形带,就其超微观纳米粒子结构和动力薄膜进行了扫描电镜(SEM)测... 在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中段区域构造调查和中法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对武功山地区从新元古代到中生代的韧性板劈理带、逆冲断层带、挤压片理带和拉伸构造带等多种构造类型的变形带,就其超微观纳米粒子结构和动力薄膜进行了扫描电镜(SEM)测量和新的探讨。上述4类韧性剪切带的表层高应变域ab、ac组构面上均发现纳米粒子,颗粒直径一般为50~90nm,并因研磨滚动而形成磨粒(grindinggrains)。由纳米粒、纳米线和纳米层构成一套纳米微线理、面理和组构系统,与宏观的线理和面理平行一致,还可见到完好的超微S-C面理和优选方位的纳米级应力矿物。韧性剪切的所谓静态摩擦,实际上是纳米界限层以微弱摩擦力推进滑移量(slippage)形成的平滑运动,这种平滑运动是纳米级单体和复体磨粒滚动滑移所致。本文从上述几方面揭示了韧性剪切带中纳米粒子存在的普遍性 纳米结构与显微构造的可比性 韧性剪切滑移机理的特殊性。最后,以区内韧性剪切带在地壳浅构造位异常发育的特点,从一个方面讨论华南加里东构造带在系统动力学行为上的时间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纳米粒子 平滑运动 加里东造山带 武功山
下载PDF
江西武功山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道德 黄文娟 陈武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9-293,共5页
2001年7月中旬~8月上旬,对江西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20多天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野外考察.公园内现已记录两栖类2目7科25种和爬行类3目9科37种,本次调查增加安福县爬行动物新记录7种:多疣壁虎、中国石龙子、黑背白环蛇、铅色水蛇、灰... 2001年7月中旬~8月上旬,对江西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20多天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野外考察.公园内现已记录两栖类2目7科25种和爬行类3目9科37种,本次调查增加安福县爬行动物新记录7种:多疣壁虎、中国石龙子、黑背白环蛇、铅色水蛇、灰鼠蛇、乌梢蛇、银环蛇;增加武功山爬行动物新记录23种.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两栖类东洋界种类占92.00%;生态类型以流水型9种和陆栖-静水型7种占优势.数量优势种为黑斑蛙、中华蟾蜍、黑斑肥螈、泽蛙、棘胸蛙、花臭蛙、华南湍蛙、三港树蟾、镇海林蛙和饰纹姬蛙.爬行类东洋界种类占75.68%,广布种占24.32%.数量优势种有石龙子、蓝尾石龙子、铜蜓蜥、赤链华游蛇、王锦蛇、虎斑颈槽蛇、赤链蛇、红点锦蛇、乌梢蛇、灰鼠蛇、尖吻蝮、竹叶青蛇等.公园内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受人类干扰破坏大,当地群众保护意识有待增强,就此提出了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动物区系 资源考察 保护对策 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 江西省
下载PDF
华南武功山中生代花岗岩体热史及隆升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岳焕印 舒良树 +1 位作者 王觉富 张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7-233,共7页
根据全岩Rb-Sr和黑云母、钾长石、全岩K-Ar、磷灰石裂变径迹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结合地质构造证据,分析了华南武功山花岗岩体的冷却历史。假定岩体冷却和地温梯度降低同步,估算出武功山中生代岩体的原始侵位深度为6km。在岩浆冷却... 根据全岩Rb-Sr和黑云母、钾长石、全岩K-Ar、磷灰石裂变径迹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结合地质构造证据,分析了华南武功山花岗岩体的冷却历史。假定岩体冷却和地温梯度降低同步,估算出武功山中生代岩体的原始侵位深度为6km。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岩体冷却上升速率逐渐降低。该岩体在180.8Ma。热侵位结晶,以较快的速率冷却上升,冷却速率为10.7C/Ma。,上升速率为0.11mm/a。经过28Ma后,岩体上升至地下约3km深处,转为缓慢冷却,平均冷却速率为1.7C/Ma,平均上升速率为0.02mm/a。最后对武功山地区晚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热演化模式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功山 花岗岩体 同位素年龄 隆升速率 热历史
下载PDF
赣北武功山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中法合作考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岩 舒良树 +1 位作者 福赫 夏非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633-637,共5页
通过中法学者对赣北武功山地区滑移机理、伸展模式、形成时代和岩石物理等方面的合作考察比较研究,指出该区为一个典型的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可以划分出前泥泥盆纪韧性拉仰滑移、泥盆-石炭纪韧脆性顺层滑脱和二叠-三叠纪脆性滑塌三... 通过中法学者对赣北武功山地区滑移机理、伸展模式、形成时代和岩石物理等方面的合作考察比较研究,指出该区为一个典型的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可以划分出前泥泥盆纪韧性拉仰滑移、泥盆-石炭纪韧脆性顺层滑脱和二叠-三叠纪脆性滑塌三套变形构造层.早期下构造层遭受加里东运动的变形变质作用,后期则由中生代花岗岩体的上拱作用使期穹窿构造成型、合作科研工作还在进行,有待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花岗岩 窟窿 拉伸滑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