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都市圈城市竞争力评价及时空演变分析
1
作者 邹游 吴嘉茵 +3 位作者 王惠莹 熊芮楹 余清舟 赵倩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91-700,共10页
以武汉都市圈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经济实力、教育科技、基础设施、环境状况、开放程度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选取各城市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权重,得出城市竞争力得分,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其进行综... 以武汉都市圈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经济实力、教育科技、基础设施、环境状况、开放程度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选取各城市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权重,得出城市竞争力得分,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将武汉都市圈9个城市分为强势、中等、弱势3个等级,研究表明: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实力较强,城市竞争力远超于其他城市,属于强势城市;黄石、鄂州、黄冈虽然不及武汉的经济发展程度,但具有文化底蕴和地理区位等优势,是发展的核心区,属于中等城市;咸宁、孝感、天门、仙桃、潜江在教育、环境、开放等方面短板明显,且天门、仙桃、潜江为省辖县级市,发展资源受到一定限制,属于弱势城市。依据竞争力各项指标评价结果,对各市未来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武汉都市圈 熵值法 时空演变
下载PDF
武汉市主城区次浅层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
2
作者 吴江鹏 荣耀 +3 位作者 俞俊平 朱利晴 孙洋 张承客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随着武汉市主城区地铁以及大型地下综合体的兴建,次浅层(10~30 m)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为主城区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的重点区域。基于武汉市主城区收集的大量钻孔数据,从岩土体条件、水文地质、地质结构与地震效应和不良地质灾害等四方面构... 随着武汉市主城区地铁以及大型地下综合体的兴建,次浅层(10~30 m)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为主城区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的重点区域。基于武汉市主城区收集的大量钻孔数据,从岩土体条件、水文地质、地质结构与地震效应和不良地质灾害等四方面构建影响武汉市主城区次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标度法及最优判断矩阵对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值。结合Map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武汉市主城区适宜性评价结果值,结果表明:适宜性优、良、中及差区域的面积占比分别为7.14%、55.62%、26.69%及10.55%,该评价结果可为武汉市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前期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适宜性评价 武汉市主城区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城市韧性水平评价——以武汉都市圈为例
3
作者 封超 黄凯悦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为了全面评估武汉都市圈的城市韧性水平,从经济、社会、生态、基础设施4个子系统出发,构建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与TOPSIS法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武汉都市圈的9个城市整体韧性水平差异较大,极化明显。(2)武汉都市圈涵盖的... 为了全面评估武汉都市圈的城市韧性水平,从经济、社会、生态、基础设施4个子系统出发,构建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与TOPSIS法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武汉都市圈的9个城市整体韧性水平差异较大,极化明显。(2)武汉都市圈涵盖的9个城市,在韧性水平的空间分布上展现出一种显著的“中心强、周边弱”的格局,形成了一种辐射状的分布特征。(3)比较经济、社会、生态、基础设施4个维度所占权重,其中经济韧性对整体韧性水平的影响最大。(4)武汉市生态韧性水平相较于其他维度较低,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孝感市、黄冈市整体韧性水平较低,需要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带动社会韧性、生态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韧性评价 武汉都市圈 熵权法 TOPSIS
下载PDF
人民城市理念下景中村空间治理机制、困境与路径——以武汉东湖景区村落为例
4
作者 姬刚 洪亮平 +1 位作者 陈鹏宇 乔杰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6期112-119,共8页
人民城市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之治在城市维度的新表达和城市治理理念的全新概括。城市景中村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制度下衍生出的一种特殊乡村形态,嵌入城市和风景区的空间之内,其特殊的空间组织、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凸显了... 人民城市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之治在城市维度的新表达和城市治理理念的全新概括。城市景中村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制度下衍生出的一种特殊乡村形态,嵌入城市和风景区的空间之内,其特殊的空间组织、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凸显了景中村空间治理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亟需厘清其治理和发展的现实困境,探索有效的治理路径。人民城市的景中村治理目标是建立各群体均衡的发展权、包容共享和公平公正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提出:1)人民城市空间治理机制体现了资本逻辑向人民逻辑转变的特征,内涵在于促进均衡的空间发展权力,最终实现属性、功能、组织的有机统一;2)景中村治理困境包括属性模糊、功能重构、组织无序三方面;3)景中村空间治理的实现路径包括治理规则创新、权属边界优化及行动机制建构,从而实现景中村的“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城市 景中村 空间治理 城市更新 武汉东湖景区村落 磨山村
下载PDF
面向实施的城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中法半岛小镇核心区为例
5
作者 何浩 陈渝 +1 位作者 肖翔 王彤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54-61,共8页
如何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始终是城市规划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终极蓝图式的规划模式与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矛盾。作为规划实施管理的直接法定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与市场脱节、落地性不强等问题。结合城市... 如何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始终是城市规划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终极蓝图式的规划模式与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矛盾。作为规划实施管理的直接法定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与市场脱节、落地性不强等问题。结合城市新区控规实施的困境,提出“刚性约束、弹性适应”的规划策略。以武汉中法半岛小镇核心区为例,通过“生态底图”“规划蓝图”“实施动图”进行控规编制,并提出相关思考,以期为其他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实施 城市新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策略 武汉中法半岛小镇
下载PDF
武汉市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对居民迁居的空间异质性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牛强 盛嘉菲 +1 位作者 刘晓阳 严雪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0-868,共9页
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采用手机信令时序数据挖掘与解析居民迁居行为,结合服务设施POI(兴趣点)数据,综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析商业服务设施(餐饮、生活性服务、购物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医疗和教育设施)对居民... 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采用手机信令时序数据挖掘与解析居民迁居行为,结合服务设施POI(兴趣点)数据,综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析商业服务设施(餐饮、生活性服务、购物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医疗和教育设施)对居民迁居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服务设施对居民迁居的影响程度不同,且服务设施在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的影响作用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②商业服务设施中,餐饮对居民迁居影响最大,其次为生活性服务和购物设施;近郊区商业服务设施对居民迁居的影响力大于中心城区,且各郊区新城之间的影响也存在差异。③公共服务设施中,医疗设施相较于教育设施对居民迁居的影响更大;且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对居民迁居的影响力高于近郊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大数据 城市内部居民迁居 服务设施 武汉都市发展区
下载PDF
武汉市主城区职住关系研究
7
作者 蔡文杰 陈红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17期1-6,共6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郊区人口流动差异显著,职住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互联网时代,结合大数据技术探索新的职住关系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热力图、POI为基础数据分析武汉市主城区的职住关系发现,人群聚集高热区在工作时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郊区人口流动差异显著,职住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互联网时代,结合大数据技术探索新的职住关系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热力图、POI为基础数据分析武汉市主城区的职住关系发现,人群聚集高热区在工作时段呈现为“一主三副”格局,在休息时段为“二主一副”格局,两者整体匹配度不高;就业地与居住地空间分布模式大致相似,为聚类的多中心分布,呈稳定的西北-东南向分布,聚集特征为“西强东弱”。总体而言,武汉市主城区职住类型主要为职住平衡型和居住倾向型,因此可通过加强住宅附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主城区东部建设,打造次级中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等促进职住关系向全面平衡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图 职住平衡 职住比 POI 武汉市主城区
下载PDF
基于步行性的城市热环境暴露风险区识别及其健康效应——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崔海莹 银超慧 +2 位作者 卢新海 田明杰 危小建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0,107,共7页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运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步行指数计算步行性,通过空间叠加识别出高步行-高热类(预警空间)、高步行-低热类(友好空间)、低步行-高热类和低步行-低热类4类空间,并基于脆弱人群视角探究城市的健康公平性。结...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运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步行指数计算步行性,通过空间叠加识别出高步行-高热类(预警空间)、高步行-低热类(友好空间)、低步行-高热类和低步行-低热类4类空间,并基于脆弱人群视角探究城市的健康公平性。结果表明:预警空间占全域12.53%,呈大小落石状分布于城市中心区,友好空间占全域1.13%,零星散落于预警空间内。研究区内32.50%的常住人口生活在预警空间,33.11%的儿童和40.01%的老年人生活在高步行性和高热环境暴露风险的空间中,预警空间对老年人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老年人健康风险较高。此外,儿童相对于老年人更多生活在低步行性空间,老年人相对于儿童面临更高的热环境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性 热环境 健康公平 暴露风险 武汉市主城区
下载PDF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思路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文婷 董文 +1 位作者 彭茜 戴菲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5-152,共8页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是典型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为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品质,将东湖打造为世界城中湖典范和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武汉相关部门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开展了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的编...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是典型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为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品质,将东湖打造为世界城中湖典范和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武汉相关部门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开展了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文章以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为例,在分析服务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保护区划、加强生态保护,强化功能结构、提升空间环境品质,突出东湖水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优化服务配套、构建完整的旅游服务网络系统”的规划思路,以期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 规划思路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 喻家山服务区
下载PDF
基于轴线法和POI数据双重视角的城市空间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灵捷 朱江洪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5期74-77,85,共5页
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影响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使用格网法、核密度分析以及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将POI大数据与交通路网数据相结合,基于格网尺度对可达性与POI密度进行交叉对比分析,进而得到双重约束下的武汉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特... 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影响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使用格网法、核密度分析以及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将POI大数据与交通路网数据相结合,基于格网尺度对可达性与POI密度进行交叉对比分析,进而得到双重约束下的武汉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特征类型与空间分区方案。结果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POI密度呈“一心独大”的非均衡式分布,可达性则呈现“一核两翼”的空间结构;2)在双重约束下武汉市中心城区可划分为三类空间,总体呈“两带多区”的空间结构形态。该研究基于网格尺度构建了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新思路,可为城市规划布局及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方法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空间句法 POI数据 交叉对比 武汉主城区
下载PDF
地理位置大数据支持下的武汉人群活动模式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茜 焦利民 《时空信息学报》 2023年第1期86-94,共9页
探究城市人群活动模式有助于理解人群与城市空间的交互作用及影响机制。本文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利用Tucker张量分解法和K-means聚类挖掘城市人群活动模式特征。结果表明:①用张量分解法处理地理位置大数据从多维... 探究城市人群活动模式有助于理解人群与城市空间的交互作用及影响机制。本文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利用Tucker张量分解法和K-means聚类挖掘城市人群活动模式特征。结果表明:①用张量分解法处理地理位置大数据从多维度揭示城市人群活动时空模式是有效的;武汉都市发展区人群活动可分解为三种每日时间段模式、两种日常周期模式和五种地理空间模式,反映出武汉城市人群活动在时间段、周期和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②得到四个层次空间结构,呈现为城市中心依次向外的圈层结构,各个聚类中以生活服务、购物服务、公司企业三种兴趣点功能为主。本研究可为优化城市管理和空间规划决策支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讯位置大数据 城市人群活动 时空分布 Tucker张量分解 武汉都市发展区
下载PDF
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滨湖空间建设现状分析
12
作者 肖琨 尹言军 +2 位作者 何典 刘晖 李黎 《城市勘测》 2023年第2期6-11,共6页
滨湖空间是城市最有特色的公共空间,其生态价值和区位价值都尤为重要与珍贵。本文基于多源数据,识别了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滨湖空间建设现状,分析了典型问题,为城市湖泊规划管理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发现:①整体来看,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环... 滨湖空间是城市最有特色的公共空间,其生态价值和区位价值都尤为重要与珍贵。本文基于多源数据,识别了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滨湖空间建设现状,分析了典型问题,为城市湖泊规划管理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发现:①整体来看,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环湖开敞空间较为充足,环湖开敞空间岸线率良好,但不同功能型湖泊差异较大。②景观公园型中的五加湖,城市公园型湖泊中的汤逊湖、龙阳湖、青山北湖,生态公园型中的严东湖、严西湖、青菱湖和野湖,周边在建工地较多,滨湖空间不稳定,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湖空间 开敞空间 岸线率 武汉市中心城区 湖泊
下载PDF
高密度存量城区绿地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浩 朱常丽 +2 位作者 戚晓璇 邹润涛 余艳薇 《中国名城》 2023年第2期71-77,共7页
高密度存量城区具有人口密集、功能叠合、空间受限等特点,其绿地建设受到诸多制约。如何解决居民绿地需求和绿地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已成为高密度存量城区发展的关注要点。通过对高密度存量城区绿地规划实施困境进行分析,结合武汉市江... 高密度存量城区具有人口密集、功能叠合、空间受限等特点,其绿地建设受到诸多制约。如何解决居民绿地需求和绿地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已成为高密度存量城区发展的关注要点。通过对高密度存量城区绿地规划实施困境进行分析,结合武汉市江汉区绿地规划实践,从系统性、精准度、综合性方面提出规划策略,并提出高密度存量城区绿地规划的相关思考与建议:(1)挖掘存量空间进行绿地建设;(2)充分发挥绿地的综合作用;(3)建立可持续的绿地实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存量城区 绿地 规划策略 武汉市江汉区
下载PDF
疫后恢复期基于时空行为的武汉市主城区活力空间及发展策略研究
14
作者 吴梦雨 王江徽 隗剑秋 《华中建筑》 2023年第4期29-35,共7页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和行为。基于疫后恢复期城市居民时空行为,对城市活力时空间进行重新识别与优化,有助于加快城市经济恢复、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借助Python获取百度慧眼2021年1月31日(休息日)和2021年2月1日(工作日)武汉主城区...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和行为。基于疫后恢复期城市居民时空行为,对城市活力时空间进行重新识别与优化,有助于加快城市经济恢复、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借助Python获取百度慧眼2021年1月31日(休息日)和2021年2月1日(工作日)武汉主城区居民的位置数据,运用ArcGIS核密度分析、重分类、叠加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进行分析。首先,得出武汉主城区居民在休息日和工作日的不同时空行为特征;接着,通过与疫情前同时期对比,挖掘疫后恢复期人口时空行为新特征;同时,基于午间经济与夜间经济的特征研究,提出武汉市主城区职住分离特征,并采用认可度较高的椭圆标准差及重心分析法进行了验证。最后,基于新现象和不足,对武汉市在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时空行为 手机信令 武汉主城区 职住分离
下载PDF
社区类型差异化视角下的城市老城区住宅社区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李波 李琴 +1 位作者 陈剑宇 徐宇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103,109,共10页
在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语境下,对老城区住宅社区适老化改造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武汉老城区,选取机关大院社区、高校校内社区、高层(历史地段)夹缝社区与老城区基础样本这4种社区代表类型,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深入访... 在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语境下,对老城区住宅社区适老化改造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武汉老城区,选取机关大院社区、高校校内社区、高层(历史地段)夹缝社区与老城区基础样本这4种社区代表类型,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深入访谈等方式,探索这些住宅社区在适老化改造中的差异性,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造策略。研究发现:不同社区类型间在居室环境、社区环境、医护与商购环境等层面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导致其适老化改造重点各有不同,具体为:(1)机关大院与高校校内社区:应在整体保留社区前提下,以社区居住环境提升与竖向交通改造为重点,打造适老化改造示范工程;(2)高层(历史地段)夹缝社区:应积极引导房地产企业等社会资金参与适老化改造进程,以功能置换与活化为突破口,通过社区整体改造与打包租赁等模式,尝试居家养老型社区到准养老机构的转换;(3)老城区基础样本:对于基础设施较好的老旧社区,可适当保留维系城市肌理与情感记忆;而对于其他社区,应采取适度适老化改造作为过渡,为后续拆迁还建预留余地与缓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老城区住宅社区 适老化改造策略 社区类型差异化
下载PDF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武汉城市圈传染病预警指标体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晶 荣幸 +1 位作者 顾长美 聂绍发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根据武汉城市圈传染病流行的特征,构建圈域内传染病预警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要求专家从及时性、有效性、必要性和可获得性对指标进行评分,并以此作为指标筛选的基础。结果武汉城市圈传染病预警指标体系由3... 目的根据武汉城市圈传染病流行的特征,构建圈域内传染病预警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要求专家从及时性、有效性、必要性和可获得性对指标进行评分,并以此作为指标筛选的基础。结果武汉城市圈传染病预警指标体系由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构成,专家权威系数和熟悉程度均>0.90,两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3.75%和100.00%,第1轮咨询协调系数为0.341(P>0.05),第2轮咨询协调系数达到0.542(P<0.05)。结论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武汉城市圈传染病预警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武汉城市圈 传染病 预警指标体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城市收缩现象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刘玉博 张学良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5,共8页
以人口流失为核心特征的城市收缩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文章利用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武汉城市圈城市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变化,识别城市收缩现状,并以黄冈市为例,分析其城市收缩的背景、现状,提出规划应对。文章认为,武汉城... 以人口流失为核心特征的城市收缩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文章利用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武汉城市圈城市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变化,识别城市收缩现状,并以黄冈市为例,分析其城市收缩的背景、现状,提出规划应对。文章认为,武汉城市圈应制定区域的、整体的规划以促进圈内各城市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并出台"收缩型的规划"以遏制与人口流失相悖的土地蔓延状态,同时收缩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重点应由促进人口规模扩张向提高人口质量的方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城市收缩 人口流失 人口空间结构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汉花 刘艳芳 樊敏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年第5期84-89,共6页
在分析武汉城市圈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将武汉城市圈划分为4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即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并总结了不同变化类型的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工业化、城市化发... 在分析武汉城市圈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将武汉城市圈划分为4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即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并总结了不同变化类型的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与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处于不同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的地区,其土地利用变化也明显不同,且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状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最后对产业非农化、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进行了研究,发现各地区的产业非农化、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与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按照产业非农化、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耦合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土地变化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土地利用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城市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8
19
作者 聂晶鑫 黄亚平 单卓然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新时期城市群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其内部城镇体系格局经历着快速变化。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引入城市网络视角,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关联网络、权力序列、内部协作、圈层结构等方面分析其城镇体系特征,并基于本地化下的路径依赖、... 新时期城市群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其内部城镇体系格局经历着快速变化。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引入城市网络视角,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关联网络、权力序列、内部协作、圈层结构等方面分析其城镇体系特征,并基于本地化下的路径依赖、全球化的马太效应与系统演化的惰性三个维度解释其形成机制;判定武汉城市圈尚处于本地化作用主导阶段,全球化作用不足以撼动传统体系结构。并从差异化发展角度给出针对性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城镇体系:武汉城市圈 特征 机制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的空间结构复杂性 被引量:30
20
作者 刘承良 余瑞林 +1 位作者 曾菊新 王家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6-433,共8页
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借助ArcGIS9.3、Pajek2.7和SPSS16.0等软件,从节点重要性、可达性、集聚性3个方面定量揭示了复杂城乡道路网的空间异质性:①高度节点重要性呈幂律分布,表现出无标度性,低度节点重要性则基本呈钟型泊松分布,呈现一... 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借助ArcGIS9.3、Pajek2.7和SPSS16.0等软件,从节点重要性、可达性、集聚性3个方面定量揭示了复杂城乡道路网的空间异质性:①高度节点重要性呈幂律分布,表现出无标度性,低度节点重要性则基本呈钟型泊松分布,呈现一定的随机性,导致整个圈域节点的重要性分布曲线既不遵循钟型泊松分布也不遵循幂律分布,出现"涌现"性;节点度值空间分布较均匀,呈现点状特征和弱集聚性,具有明显间断性和跳跃性,表现出一定的"中心-边缘"和"等级圈层"的复合结构;②节点的可达性主要由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紧密度和介数指标表达,其中道路网平均路径长度较大,节点交通联系呈线状组织,遵循距离衰减律,成等级圈层分异,但受快速干道影响明显,空间收敛减慢,发生"摄动"变形,形成两条以南北京珠高速和东西宜黄高速为轴的城市交通走廊;节点的紧密度系数较随机网络小,但高紧密度节点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呈现出一定的"中心-边缘"空间格局;节点的介数指标相对较高,呈现指数分布,空间分布较均匀,但仍呈现出一定的"等级圈层"分异;③网络的集聚性空间差异显著,形成多个大型网络社团,网络的聚类系数近似为零,局部呈现耦合性质,高聚类系数节点集聚成"半月形"展布,低聚类系数节点分布较为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复杂性 复杂网络模型 城乡道路网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