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吴郡陆氏的文化转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淑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3,共5页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考查唐代吴郡陆氏家族的文化发展历程,认为六朝兼擅经学与文学的陆氏,唐代前期以经学为家族文化的主要内容,玄宗朝开始渐重文学,中唐以后在继续保有经学优势的基础上,文学修养大为提高,对仕进意义重大。陆氏家族文化...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考查唐代吴郡陆氏家族的文化发展历程,认为六朝兼擅经学与文学的陆氏,唐代前期以经学为家族文化的主要内容,玄宗朝开始渐重文学,中唐以后在继续保有经学优势的基础上,文学修养大为提高,对仕进意义重大。陆氏家族文化结构的转变伴随着内容与风格的转变,经学从章句、记诵之学转为义理之学,文学则更重现实功利性。文化结构的转变与家族政治地位相关,而内容与风格的转变与家族文化的功能转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吴郡陆氏 士族 经学 文学 转型
下载PDF
顾武军临床证治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凌云 顾武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22期74-76,共3页
顾武军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著名伤寒学家。临床常见颈椎不适伴头晕头痛,检查示颈椎骨质增生伴压迫患者,其以二根二仁汤加味,软坚散结,化痰通络;当患者咳嗽伴随明显"咽痒则咳"特征,符合"喉源性咳嗽"特点时,顾... 顾武军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著名伤寒学家。临床常见颈椎不适伴头晕头痛,检查示颈椎骨质增生伴压迫患者,其以二根二仁汤加味,软坚散结,化痰通络;当患者咳嗽伴随明显"咽痒则咳"特征,符合"喉源性咳嗽"特点时,顾老用宁咽止嗽饮的加味方,旨在清咽宁嗽。诸药同用,共奏疏散风热、宣肺利咽、化痰止咳之功。而当遇见曾屡以清热、利湿、祛风、养血等药治疗效果不显的皮肤病患者时,顾武军广泛应用通阳化湿之法,改用附子振奋阳气后,湿得除,经络通,热得去,血得行,诸症悉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武军 临证经验 化痰开痹 宁咽止嗽 通阳化湿
下载PDF
《旧唐书·王武俊传》疑义考辨 被引量:1
3
作者 尤炜祥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5-70,共6页
《旧唐书·王武俊传》包括所附其子士真、士平、士则等传记是研究中唐藩镇叛乱,唐朝廷发动削藩平乱战争之重要资料。然该传不仅存在名姓、官职等差讹,且时间、地点、史实等均有不确之处。比勘《新唐书》、《全唐文》、《册府元龟》... 《旧唐书·王武俊传》包括所附其子士真、士平、士则等传记是研究中唐藩镇叛乱,唐朝廷发动削藩平乱战争之重要资料。然该传不仅存在名姓、官职等差讹,且时间、地点、史实等均有不确之处。比勘《新唐书》、《全唐文》、《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古籍,予以考辨。以冀对中华书局正在修订中的《旧唐书》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王武俊传》 疑义 考辨
下载PDF
唐德宗朝河朔政策之变——以王武俊谥号用字之争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华 《保定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2-56,共5页
王武俊谥"忠烈",其三次叛唐的行迹显然不符合此谥号之本意,唐德宗赐谥王武俊"忠烈"乃是出于宣传教化的考虑,希望将身为成德军节度使的王武俊为所有藩镇树立忠君爱国的典型,以期藩镇将领的归化,重建唐朝的统治秩序... 王武俊谥"忠烈",其三次叛唐的行迹显然不符合此谥号之本意,唐德宗赐谥王武俊"忠烈"乃是出于宣传教化的考虑,希望将身为成德军节度使的王武俊为所有藩镇树立忠君爱国的典型,以期藩镇将领的归化,重建唐朝的统治秩序。另外,也反映出唐德宗对河朔藩镇政策的调整,唐朝西北形势趋于严峻,唐廷没有足够的力量再对河朔藩镇进行新一轮的讨伐,只能采取相对缓和的手段,由武力削藩转为招抚、怀柔,甚至是姑息,赐谥王武俊"忠烈"便是朝廷缓和与河朔藩镇关系、维持相对和平现状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德宗 王武俊 谥号 河朔藩镇 政策调整
下载PDF
试论唐代道教诗人吴筠的咏史组诗
5
作者 韦春喜 张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4-159,164,共7页
吴筠的《高士咏》与《览古》诗是前代少见的咏史组诗。《高士咏》的创作目的是为了批判当时社会上的伪隐之风,对历史上的高士进行咏赞。《览古》诗则从道家哲学观、社会观的角度,对历史发展、演变作出了哲学思考,告诫士子应全身远害。... 吴筠的《高士咏》与《览古》诗是前代少见的咏史组诗。《高士咏》的创作目的是为了批判当时社会上的伪隐之风,对历史上的高士进行咏赞。《览古》诗则从道家哲学观、社会观的角度,对历史发展、演变作出了哲学思考,告诫士子应全身远害。吴筠的咏史组诗有其艺术特色与价值意义:具有浓厚的道家色彩;达到了人物形象塑造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现出平和冲淡与悲沉凝重两种艺术风格,并有强烈的理性色彩;标志着大型咏史组诗的出现,并对后世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筠 咏史组诗 道教
下载PDF
家门氏族与刘宋文学区域差异
6
作者 陈虹岩 《北方论丛》 2018年第4期82-86,共5页
主要从文人里贯切入,对刘宋文学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探讨了家门氏族与刘宋文学区域差异之间的关联。就区域文人群落而言,作者较多的群落,属于身份地位高且重视子弟文学、文化修为培养的家门氏族,主要以新兴士族彭城刘氏、长盛士族琅琊... 主要从文人里贯切入,对刘宋文学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探讨了家门氏族与刘宋文学区域差异之间的关联。就区域文人群落而言,作者较多的群落,属于身份地位高且重视子弟文学、文化修为培养的家门氏族,主要以新兴士族彭城刘氏、长盛士族琅琊临沂王氏及没落士族吴郡"四姓"等家门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文学 家门氏族 彭城刘氏 琅琊王氏 吴郡“四姓”
下载PDF
明钞本《续吴郡志》所见郑元祐佚文辑录
7
作者 许勇强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6-57,共2页
元代著名作家郑元祐的诗文作品主要见于《侨吴集》,但今传本《侨吴集》系弘治年间删节重刊本,并非作者晚年亲自校订的原本,因此尚有部分郑元祐诗文作品未被发现。明钞本《续吴郡志》共抄录郑氏作品五篇,其中两篇庙记和一首诗当属《侨吴... 元代著名作家郑元祐的诗文作品主要见于《侨吴集》,但今传本《侨吴集》系弘治年间删节重刊本,并非作者晚年亲自校订的原本,因此尚有部分郑元祐诗文作品未被发现。明钞本《续吴郡志》共抄录郑氏作品五篇,其中两篇庙记和一首诗当属《侨吴集》佚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吴集》 《续吴郡志》 方志 佚文
下载PDF
吴体是杜甫所创的新体古诗
8
作者 葛景春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对杜甫的吴体诗从诗体概念的分析、吴体渊源的探析及吴体对后世的影响和流传,做了详细的探索。认为吴体诗在形式上虽包含七律的七言八句、有四句对仗又押平声韵脚的一些特征,但在平仄声律上却不符合七律的要求,似律而非律,因"... 本文对杜甫的吴体诗从诗体概念的分析、吴体渊源的探析及吴体对后世的影响和流传,做了详细的探索。认为吴体诗在形式上虽包含七律的七言八句、有四句对仗又押平声韵脚的一些特征,但在平仄声律上却不符合七律的要求,似律而非律,因"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吴体不合律诗声律要求的地方太多,所以吴体诗不属于七律变体,实属七言古体诗。但它又与在形式上句数、韵脚、对仗等均无限制的七古,也有一定的区别。这是杜甫"自为音节"形似七律的新体古诗。杜甫新创的吴体诗,是其对新诗体的探索,也是其大胆的创新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体 七律 七律变体 齐梁体 吴均体 新七言古体
下载PDF
吴均的文学成就谫论
9
作者 刘海凤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70-73,共4页
吴均是南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在众多的文学史及文学思想史著作中都有过对其诗文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成就的简单评述,但少有全面深刻的研究,多数停留在互相引述或对某一类作品形式的探讨上,可以说是湮没在了对魏晋南北朝这段复杂的文... 吴均是南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在众多的文学史及文学思想史著作中都有过对其诗文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成就的简单评述,但少有全面深刻的研究,多数停留在互相引述或对某一类作品形式的探讨上,可以说是湮没在了对魏晋南北朝这段复杂的文学艺术历史时期的繁华喧嚣的研究里。故而本文旨在对吴均诗文作品进行全面整理的基础上,对他的文学成就的各个方面作以整体研究,期与学界进一步研究并探讨这位在同时代和后代文坛上都产生过很大影响的诗人、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均体 清拔有古气 文学成就
下载PDF
昆山先贤茔葬苏州西南诸山考——以李根源《吴郡西山访古记》为例
10
作者 刘军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1-38,共8页
据李根源《吴郡西山访古记》记载,古代有一些昆山名贤的墓葬在苏州西南诸山之中,这些人有的在朝中为官,名重一方;有的在地方教育中发挥作用,影响深远;有的战死沙场,宁死不屈。在他们生前身后,都留下了可供传颂的事迹和可供传承的精神。... 据李根源《吴郡西山访古记》记载,古代有一些昆山名贤的墓葬在苏州西南诸山之中,这些人有的在朝中为官,名重一方;有的在地方教育中发挥作用,影响深远;有的战死沙场,宁死不屈。在他们生前身后,都留下了可供传颂的事迹和可供传承的精神。李根源关于这些昆山名贤墓葬的记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郡西山访古记》 李根源 昆山 名贤 墓葬 苏州
下载PDF
从侨土嬗代到吴会之争:孙吴文学本土化与世族文学兴起
11
作者 徐昌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48-59,共12页
根据历史进程和文学发展,将现在可以考知的49名孙吴文人分为前、中、后三期,能够鲜明地发现侨土嬗代的演进趋势以及孙吴文学从侨土融合到全面本土化的进程。在江东文学的崛起过程中,出现了吴会之争,吴郡文人后来居上,形成了颇具规模的... 根据历史进程和文学发展,将现在可以考知的49名孙吴文人分为前、中、后三期,能够鲜明地发现侨土嬗代的演进趋势以及孙吴文学从侨土融合到全面本土化的进程。在江东文学的崛起过程中,出现了吴会之争,吴郡文人后来居上,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世族文学群体。不同于汉代世族的经学传家,吴郡世族的文史成就斐然,尤以文学名世,开启了东晋以降门阀士族的尚文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 文人 文学 侨土嬗代 吴会之争
下载PDF
袁宏道文集梨云馆本与吴郡本关系考辨
12
作者 李树静 《荆楚学刊》 2022年第3期26-33,共8页
一般认为,袁宏道文集中吴郡本为初稿,梨云馆本为改稿。由于《钱塘县志》、《袁使君集》本《锦帆集》刊发皆早于吴本,却与梨本重合度更高,且梨云馆本与袁宏道早期文风相近,吴郡本的异文与晚期文风更为相近,因此梨本应更接近袁宏道的初稿... 一般认为,袁宏道文集中吴郡本为初稿,梨云馆本为改稿。由于《钱塘县志》、《袁使君集》本《锦帆集》刊发皆早于吴本,却与梨本重合度更高,且梨云馆本与袁宏道早期文风相近,吴郡本的异文与晚期文风更为相近,因此梨本应更接近袁宏道的初稿,吴本为袁宏道后期改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版本 吴郡本 梨云馆本
下载PDF
顾沅的实学精神与《吴郡名贤图传赞》的纂辑
13
作者 傅元琼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8-55,共8页
顾沅是著名的藏书家兼学者,致力于苏州地方文献的编纂与刊刻。《吴郡名贤图传赞》是他主持编纂的规模最大的一部地方名贤画传,与以抒情性、写意性见长的其他画传不同,《吴郡名贤图传赞》中的图像皆有所本,像各有赞,传记简博,并在参撰人... 顾沅是著名的藏书家兼学者,致力于苏州地方文献的编纂与刊刻。《吴郡名贤图传赞》是他主持编纂的规模最大的一部地方名贤画传,与以抒情性、写意性见长的其他画传不同,《吴郡名贤图传赞》中的图像皆有所本,像各有赞,传记简博,并在参撰人员广为搜罗、实地探访的基础上,增加了当时仍可寻访到的传主墓祠地址及传主故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此书以尚友古人、激扬忠孝为编纂宗旨,寄托了顾沅等学者在国家积贫积弱、列强蠢蠢欲动时期“济天下”的情怀,体现了他们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沅 《吴郡名贤图传赞》 画传 经世致用
下载PDF
南宋时期《吴郡志》的编纂与刊刻——侧重于社会与政治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柯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宋代地方志的兴起及其体例上的成熟定型,不仅在中国方志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更由于朝廷、官府的高度重视,地方士人的积极参与,使得地方志的编纂和刊刻在当时具有了广泛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诸方面的影响力。从历史学的角度,通过对《... 宋代地方志的兴起及其体例上的成熟定型,不仅在中国方志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更由于朝廷、官府的高度重视,地方士人的积极参与,使得地方志的编纂和刊刻在当时具有了广泛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诸方面的影响力。从历史学的角度,通过对《吴郡志》在南宋的编纂和刊刻进行个案性的考察,探讨该志在编纂和刊刻过程中的波折及其所透露出的社会、政治现象,可以发现地方志的编纂和刊刻已成为官府和地方士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地方士人争夺的资源,同时甚至因为参与者的身份与朝廷政治的变动发生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郡志》 范成大 地方士人 地方政治
原文传递
乌桓三次南迁的历史情境再探
15
作者 张晋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54,共7页
乌桓是古代中国秦汉至魏晋时期北方重要的游牧部族之一,其是汉帝国与匈奴帝国两强并立之外的一股重要力量。发生在两汉时期的乌桓三次南迁的史实无法剥离汉与匈奴两大帝国的存在。乌桓与匈奴新仇旧恨积怨甚深,第一次南迁既有汉帝国对骑... 乌桓是古代中国秦汉至魏晋时期北方重要的游牧部族之一,其是汉帝国与匈奴帝国两强并立之外的一股重要力量。发生在两汉时期的乌桓三次南迁的史实无法剥离汉与匈奴两大帝国的存在。乌桓与匈奴新仇旧恨积怨甚深,第一次南迁既有汉帝国对骑兵需求的原因,也有乌桓逃离匈奴控制的意愿。乌桓的第二次南迁是其正式融入汉帝国边疆秩序的开始。第三次南迁始于乌桓参与东汉末年政治秩序紊乱后的军阀混战,参与混战与再次南迁促进了乌桓与中原其他族群间的交汇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帝国 匈奴 乌桓 骑兵 帝国秩序 军阀混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