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探讨——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大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5936-5937,5983,共3页
以国家生态示范县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通过分析该旗生态环境现状和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探讨发展草原牧区经济与农牧民脱贫致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关键词
生态畜牧业
发展模式
蒙东
阿鲁科尔沁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乌拉特鹅喉羚蒙古亚种夏季生境选择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宇
金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123,共9页
【目的】研究鹅喉羚蒙古亚种与夏季栖息地的关系,为探索鹅喉羚蒙古亚种的生境选择和生境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7—8月,采用样线法和随机样方法,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的蒙古野驴-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了鹅喉羚蒙古亚种...
【目的】研究鹅喉羚蒙古亚种与夏季栖息地的关系,为探索鹅喉羚蒙古亚种的生境选择和生境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7—8月,采用样线法和随机样方法,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的蒙古野驴-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了鹅喉羚蒙古亚种夏季生境选择研究。共获得71个鹅喉羚数据样方,测定了15种生境因子,计算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同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鹅喉羚喜好高平原和残丘,坡向半阴,灌木类型以白刺灌木林为主。倾向选择灌木数量为0~10株、20~30株,植被盖度为0~20%、60%~80%,距道路的距离为10~15 km,距居民点的距离为10~15 km的生境。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6.504%,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2.058%,地形因子(坡向、坡位和坡度)是第1主成分的影响因子,其他几个主成分的生境选择因子主要是干扰、水源和食物及植被因子。【结论】因此,我们认为夏季鹅喉羚对生境的选择呈现一定的偏好和回避,是由于夏季保护区内气候、地形、食物以及干扰等因子特有的季节性特征导致,也体现出其对保护区实际生境情况和资源分布进行的择优和取舍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
鹅喉羚
生境选择
选择指数与选择系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鄂伦春旗红星林场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鸿成
朱明波
+1 位作者
黄美俊
朱志成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12期86-88,共3页
内蒙古鄂伦春旗红星林场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区北段,大地构造单元位于牙克石晚华里西褶皱带根河中生代火山岩盆中[1]。矿体呈脉状产出,赋存于早白垩世钾长花岗岩与梅勒图组火山碎屑岩接触外带中,矿石为碎裂岩,碎裂化的火山碎屑岩...
内蒙古鄂伦春旗红星林场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区北段,大地构造单元位于牙克石晚华里西褶皱带根河中生代火山岩盆中[1]。矿体呈脉状产出,赋存于早白垩世钾长花岗岩与梅勒图组火山碎屑岩接触外带中,矿石为碎裂岩,碎裂化的火山碎屑岩,金属矿物主要以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次为赤铁矿、磁铁矿、辉钼矿、黄铜矿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其成因为岩浆期后热液活动时期的构造蚀变形成,是岩浆期后含矿热液沿构造带充填-交代而成。矿区内碱性钾长花岗岩、火山角砾岩、构造破碎带以及上述围岩蚀变为矿区主要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地质特征
鄂伦春旗
内蒙古
找矿标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廷分化策略下蒙古各部的演变考析
4
作者
梁伟岸
乌日图
《前沿》
2019年第3期52-57,共6页
笼络和分化,是清廷处理蒙古问题的基本策略。在降服蒙古各部落以后,为了更好地利用和控制蒙古部众,发挥其在内陆驻防和边疆屏障的作用,皇太极和之后的继任者,采用'分而治之'政策,根据部落的大小和归降的前后,将其逐步划分成八...
笼络和分化,是清廷处理蒙古问题的基本策略。在降服蒙古各部落以后,为了更好地利用和控制蒙古部众,发挥其在内陆驻防和边疆屏障的作用,皇太极和之后的继任者,采用'分而治之'政策,根据部落的大小和归降的前后,将其逐步划分成八旗、外藩、内属三种类型,并实行不同的待遇和管理模式,导致作为整体的蒙古民族被持续削弱的同时,分散的各部也逐步转化为在诸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别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蒙古
内属蒙古
外藩蒙古
原文传递
题名
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探讨——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大勇
机构
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系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5936-5937,5983,共3页
文摘
以国家生态示范县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通过分析该旗生态环境现状和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探讨发展草原牧区经济与农牧民脱贫致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关键词
生态畜牧业
发展模式
蒙东
阿鲁科尔沁旗
Keywords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pattern
East
inner
mongolia
Arhorchin
flag
分类号
S811.5 [农业科学—畜牧学]
S-9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乌拉特鹅喉羚蒙古亚种夏季生境选择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宇
金崑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123,共9页
基金
国家林业局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救护与繁育项目"鹅喉羚重要栖息地生境恢复试点及赛加羚羊放归自然前期准备"(2017)
文摘
【目的】研究鹅喉羚蒙古亚种与夏季栖息地的关系,为探索鹅喉羚蒙古亚种的生境选择和生境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7—8月,采用样线法和随机样方法,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的蒙古野驴-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了鹅喉羚蒙古亚种夏季生境选择研究。共获得71个鹅喉羚数据样方,测定了15种生境因子,计算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同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鹅喉羚喜好高平原和残丘,坡向半阴,灌木类型以白刺灌木林为主。倾向选择灌木数量为0~10株、20~30株,植被盖度为0~20%、60%~80%,距道路的距离为10~15 km,距居民点的距离为10~15 km的生境。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6.504%,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2.058%,地形因子(坡向、坡位和坡度)是第1主成分的影响因子,其他几个主成分的生境选择因子主要是干扰、水源和食物及植被因子。【结论】因此,我们认为夏季鹅喉羚对生境的选择呈现一定的偏好和回避,是由于夏季保护区内气候、地形、食物以及干扰等因子特有的季节性特征导致,也体现出其对保护区实际生境情况和资源分布进行的择优和取舍行为。
关键词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
鹅喉羚
生境选择
选择指数与选择系数
主成分分析
Keywords
wulate back flag of inner mongolia
goitred gazelle
habitat selection
selection index and selection coefficie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鄂伦春旗红星林场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鸿成
朱明波
黄美俊
朱志成
机构
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出处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12期86-88,共3页
文摘
内蒙古鄂伦春旗红星林场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区北段,大地构造单元位于牙克石晚华里西褶皱带根河中生代火山岩盆中[1]。矿体呈脉状产出,赋存于早白垩世钾长花岗岩与梅勒图组火山碎屑岩接触外带中,矿石为碎裂岩,碎裂化的火山碎屑岩,金属矿物主要以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次为赤铁矿、磁铁矿、辉钼矿、黄铜矿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其成因为岩浆期后热液活动时期的构造蚀变形成,是岩浆期后含矿热液沿构造带充填-交代而成。矿区内碱性钾长花岗岩、火山角砾岩、构造破碎带以及上述围岩蚀变为矿区主要找矿标志。
关键词
铅锌矿
地质特征
鄂伦春旗
内蒙古
找矿标志
Keywords
lead-zinc min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rogen
flag
inner
mongolia
Prospecting marks
分类号
TD95 [矿业工程—选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廷分化策略下蒙古各部的演变考析
4
作者
梁伟岸
乌日图
机构
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
出处
《前沿》
2019年第3期52-5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外蒙古政治史研究”(14XMZ015)
文摘
笼络和分化,是清廷处理蒙古问题的基本策略。在降服蒙古各部落以后,为了更好地利用和控制蒙古部众,发挥其在内陆驻防和边疆屏障的作用,皇太极和之后的继任者,采用'分而治之'政策,根据部落的大小和归降的前后,将其逐步划分成八旗、外藩、内属三种类型,并实行不同的待遇和管理模式,导致作为整体的蒙古民族被持续削弱的同时,分散的各部也逐步转化为在诸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别的群体。
关键词
八旗蒙古
内属蒙古
外藩蒙古
Keywords
Eight
flag
s
mongolia
inner
mongolia
Outer
mongolia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探讨——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
李大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蒙古乌拉特鹅喉羚蒙古亚种夏季生境选择初步研究
赵宇
金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内蒙古鄂伦春旗红星林场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李鸿成
朱明波
黄美俊
朱志成
《世界有色金属》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清廷分化策略下蒙古各部的演变考析
梁伟岸
乌日图
《前沿》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