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M_(L)4.5地震破裂方向性测定及发震构造分析
1
作者 杨彦明 苏淑娟 王磊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85,共23页
本文基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波形数据,在三维空间内利用gCAP反演方法获得2020年3月30日和林格尔M_(L)4.5地震矩心的空间精细位置为40.131°N, 111.922°E,深度为13 km。最佳震源机制解节面Ⅰ为走向279°,倾角41°,滑动角-... 本文基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波形数据,在三维空间内利用gCAP反演方法获得2020年3月30日和林格尔M_(L)4.5地震矩心的空间精细位置为40.131°N, 111.922°E,深度为13 km。最佳震源机制解节面Ⅰ为走向279°,倾角41°,滑动角-27°;节面Ⅱ为走向30°,倾角72°,滑动角-127°;矩震级MW3.98。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主震和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获得19个地震事件的重定位结果。研究表明,主震震源参数为40.136°N, 111.858°E,震源深度为11.718 km;余震序列沿NW—SE方向双向扩展,地下破裂长度约为4.6 km;深度剖面显示,主震位于余震区中部,主破裂同时向上和向下扩展,深度分布范围为4~17 km。利用Hypocenter-Centroid方法对地震发震断层进行快速判断,20组测定结果均显示NW走向的节面Ⅰ为发震断层面。综合震源区地质构造、余震序列分布、区域构造应力场及三维地壳结构等研究结果,推断和林格尔M_(L)4.5地震的发震断层是一条沿NW向延伸的隐伏断裂。本次地震是一次左旋走滑、带正断分量的事件。地震发生于地壳内波速高低转换的过渡区,位于偏高速体一侧。综合分析认为,流体物质的涌入是引发2020年和林格尔M_(L)4.5地震的关键因素,而复杂的断层结构不仅为流体运移提供了通道,且控制着地震的发生及地震序列的空间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和林格尔M_(L)4.5地震 Hypocenter-Centroid方法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鄂尔多斯北缘
下载PDF
2024年新疆乌什Ms 7.1地震InSAR同震形变探测与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2
作者 李雨森 李为乐 +1 位作者 许强 许善淼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1-653,共13页
2024年1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发生Ms 7.1地震,快速查明其同震形变场与发震断层滑动特征,有助于科学认识此次地震发震机理。利用Sentinel-1卫星升、降轨雷达影像,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 2024年1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发生Ms 7.1地震,快速查明其同震形变场与发震断层滑动特征,有助于科学认识此次地震发震机理。利用Sentinel-1卫星升、降轨雷达影像,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进而基于Okada弹性位错模型,确定了本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基于分布式滑动模型反演了本次地震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结果表明,升、降轨同震形变场沿视线向最大形变量分别为75 cm和48 cm,断层最大滑动量为4.2 m,主要集中在地下3~20 km区域;模型正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在垂直方向最大抬升约53 cm,最大沉降约12 cm;发震断层运动以逆冲为主,兼具少量左旋走滑,根据InSAR结果及地质资料综合判断,本次发震断层为迈丹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同震形变 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下载PDF
四川盆地内部少震与弱震区MS≥4.5地震预测意义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易桂喜 周龙泉 +2 位作者 张浪平 龙锋 宫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2-269,共8页
自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以来,四川盆地内部及盆地边缘发生了一系列MS≥4.5地震,部分地震发生之后,四川及邻区又发生了MS≥6.0强震。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后,对四川盆地内部及盆地边缘MS≥4.5地震的预测意义进行了研究和疏... 自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以来,四川盆地内部及盆地边缘发生了一系列MS≥4.5地震,部分地震发生之后,四川及邻区又发生了MS≥6.0强震。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后,对四川盆地内部及盆地边缘MS≥4.5地震的预测意义进行了研究和疏理。通过给定不同的预测规则,对上述MS≥4.5地震的预测效能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仅四川盆地内部,以三台、梓潼等区域为代表的历史少震与弱震区MS≥4.5地震对四川及邻区未来半年内发生MS≥6.5地震具有显著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少震与弱震区 ms4.5地震 预测效能
下载PDF
2023年11月—2024年2月中国内地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姗姗 邹立晔 +1 位作者 刘艳琼 任枭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29-236,共8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3年11月1日—2024年2月29日发生在中国内地地区的M≥4.0共62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45次,走滑型13次,正断型3次,未知型1次。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震源参数 乌什ms7.1地震
下载PDF
新疆乌什7.1级地震灾害及应急救援行动 被引量:2
5
作者 宋立军 刘宣瑞 +3 位作者 梁志远 王耀华 王伟 姚远 《中国应急救援》 2024年第2期69-73,79,共6页
介绍了2024年1月23日乌什7.1级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构造背景、余震序列和建筑工程破坏及震害特征,概述了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和部门、行业应急救援行动,讨论了新疆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经验,提出了未来做好防震减灾救灾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 新疆乌什7.1级地震 震情灾情 应急救援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新疆乌什7.1级地震前GNSS变形特征分析
6
作者 朱爽 占伟 +1 位作者 刘晓 梁洪宝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3-981,共9页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7.1级地震。为了研究震前GNSS变形特征,通过对比分析GNSS基线时间序列结果和区域应变结果,发现迈丹断裂带东西两段的地壳运动有所差异,东段的运动较强,乌什地震即发生在断裂带东段;利用4期速度场结果,计算得...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7.1级地震。为了研究震前GNSS变形特征,通过对比分析GNSS基线时间序列结果和区域应变结果,发现迈丹断裂带东西两段的地壳运动有所差异,东段的运动较强,乌什地震即发生在断裂带东段;利用4期速度场结果,计算得到动态应变场变化,从NS向应变场结果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应变量值持续增加,应变持续在积累状态,从长期背景场可以看出7.1级地震发生在应变高值区的边缘;发震断层东西两侧的挤压滑动速率存在明显差异,西侧为(1.0±0.35)mm/a,东侧为(4.1±0.51)mm/a,且东侧的闭锁程度较高。研究认为迈丹断裂带两侧运动差异明显,乌什7.1级地震发生在滑动速率较高的东段,且该区域处于应变高值区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地震 GNSS 时间序列 应变场 滑动速率
下载PDF
2024年新疆乌什7.1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及预测过程
7
作者 宋春燕 宋治平 +5 位作者 魏芸芸 聂晓红 高歌 张涛 艾萨·伊斯马伊力 钱才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62,共12页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2024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和新疆地震局划定的年度危险区内,震前做了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本文总结了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①震前地震活动性存在b值、震源一致性、...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2024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和新疆地震局划定的年度危险区内,震前做了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本文总结了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①震前地震活动性存在b值、震源一致性、地震平静、条带、增强、高频等异常,长、中、短期异常预测效果均较好;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存在洞体应变、地倾斜、基岩温度、温泉氢气、井流量、地磁等异常,中短期异常较为显著,时、空、强三要素对应较好。综合分析认为,乌什7.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定点观测中短期异常突出,对时、空、强均有较好的预测,地球物理观测在震前存在大幅度异常变化,异常具有逐渐向震中逼近的过程。根据异常变化,新疆地震局及时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上报震情,此次地震取得了减灾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7.1级地震 异常特征 中短期预测
下载PDF
乌什 M_(S)7.1地震序列及应力降特征研究
8
作者 郭寅 李金 向元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研究乌什M_(S)7.1地震序列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震源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地震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北东和南西两侧,展布与迈丹断裂的走向基本吻合。目前序列b值为0.67,h值为1.3,p值为1.28。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应力降处于低值水平,序列衰减基... 研究乌什M_(S)7.1地震序列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震源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地震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北东和南西两侧,展布与迈丹断裂的走向基本吻合。目前序列b值为0.67,h值为1.3,p值为1.28。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应力降处于低值水平,序列衰减基本正常。此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最大余震为M_(S)5.8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 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 应力降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频谱偏移特征分析
9
作者 刘萍 宋春燕 牛中华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35-142,共8页
采用P波初动方法计算了乌什M_(S)7.1地震序列中M_(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机制解在时间上存在前期一致性较好,后期一致性紊乱的特点。空间上,乌什县内震源机制解类型多为逆冲型,阿合奇县内震源机制解类型多为走滑型。利用新疆地... 采用P波初动方法计算了乌什M_(S)7.1地震序列中M_(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机制解在时间上存在前期一致性较好,后期一致性紊乱的特点。空间上,乌什县内震源机制解类型多为逆冲型,阿合奇县内震源机制解类型多为走滑型。利用新疆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计算乌什M_(S)7.1地震序列中M_(S)≥5.0地震序列的频率谱,计算结果显示,乌什县内发生的5级余震前期有频谱偏移特征,最后一个5级地震频带变宽,频谱偏移特征消失;阿合奇县内发生的5级余震均出现了频谱偏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 震源机制解 频谱偏移法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地质灾害和地表破裂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博譞 钱黎 +11 位作者 李涛 陈杰 许建红 姚远 房立华 谢超 陈建波 刘冠伸 胡宗凯 杨文心 张军龙 庞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34,共15页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是自1992年吉尔吉斯斯坦Suusamyr M_(S)7.3地震以来发生在天山地震带内的最大地震。主余震初步精定位和第一时间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乌什MS7.1地震的余震带总体走向NE,长约62km,主要分布在盆山交接部位...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是自1992年吉尔吉斯斯坦Suusamyr M_(S)7.3地震以来发生在天山地震带内的最大地震。主余震初步精定位和第一时间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乌什MS7.1地震的余震带总体走向NE,长约62km,主要分布在盆山交接部位。地震产生了边坡失稳、岩崩、滚石、地裂隙等次生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沿构造走向微观震中两侧30km范围内。由微观震中向N约7km、向S约13km以外,地质灾害迅速减轻,且山前断层陡坎(F_(5))未见任何新鲜的活动迹象。结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产出的InSAR同震形变场初步结果,判定此次主震的发震断层为一条倾向NW、未错出地表的逆冲断层。在GCMT震中所在的恰勒玛提河,沿西域砾岩背斜南翼发现了总体走向N60°E、长约2km、最大垂直位错约1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在较老地貌面上基本沿先存断层陡坎发育,总体受一条倾向SE、与主震发震断层倾向相反的逆断裂控制。地表破裂带长2km,规模远小于乌什M_(S)7.1地震余震带,其是由M_(S)7.1主震所致还是因M_(S)5.7余震造成的,以及产生地表破裂的SE倾逆断层与NW倾主震发震断裂之间是何种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乌什盆地 逆断型强震 地表破裂 次生地质灾害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7.1级地震的快速产出参数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喆 房立华 +3 位作者 陈鲲 刘瑞丰 王永哲 郭祥云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21-228,共8页
2024年1月23日02时09分(北京时间)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M_(S)7.1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并对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同时基于震源... 2024年1月23日02时09分(北京时间)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M_(S)7.1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并对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同时基于震源模型进行了震动图模拟、同震形变场模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天山山脉内,以逆冲机制为主,能量集中在前约25 s内释放;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Ⅸ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65000 km^(2);此次地震引起了显著的同震位移,最大水平向位移达到21 cm、垂直向位移达到3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地震 震源参数 余震重定位 地震动强度预测 地震辐射能量 同震形变场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M_(W)7.0乌什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和断层滑动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磊 陈志丹 +2 位作者 谢磊 朱志辉 许文斌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4期453-460,共8页
2024年1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发生了M_(W)7.0地震,本次地震是南天山断裂带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大地震事件.为确定乌什地震的发震断层位置及其产状,本研究基于Sentinel-1A数据和差分干涉测量、像素偏移技术获得乌什地震升降轨同... 2024年1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发生了M_(W)7.0地震,本次地震是南天山断裂带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大地震事件.为确定乌什地震的发震断层位置及其产状,本研究基于Sentinel-1A数据和差分干涉测量、像素偏移技术获得乌什地震升降轨同震形变场,并通过贝叶斯非线性反演方法估计了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获得乌什地震同震滑动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升轨最大视线向抬升形变达80 cm,最大视线向沉降约16 cm.视线向同震形变与像素偏移量结果表明乌什地震显著的垂向运动特征,而升降轨像素偏移方位向观测的反向运动特征表明乌什地震发震断层明显的左旋走滑运动分量.反演结果显示乌什地震发震断层为东北东—西南西走向,北西倾的断裂产状,最优断层倾角约67°,平均滑动角约60°,表明乌什地震同震滑动以逆冲运动为主,兼具少量左旋走滑分量.本文获取的乌什地震变形方式和断层参数与天山南缘盆—山边界的迈丹—沙依拉姆断裂的运动学和几何学相符.乌什地震的高倾角断层走滑-逆冲活动表明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斜向汇聚作用,天山地区的地壳缩短由山前新生的逆冲推覆带和造山区的高角度逆断层共同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地震 同震形变场 断层滑动分布 逆冲推覆体
下载PDF
2024年新疆乌什M_(S)7.1地震发震断层产状及其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关兆萱 万永革 +4 位作者 周明月 王润妍 宋泽尧 黄少华 顾培苑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大地震发生后,断层面产状快速确定对震后趋势判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收集2024年新疆乌什M_(S)7.1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数据,对多家机构计算的该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中心解求解后,对震源机制的节面进行聚类分析,去掉噪声点的震源机制得... 大地震发生后,断层面产状快速确定对震后趋势判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收集2024年新疆乌什M_(S)7.1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数据,对多家机构计算的该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中心解求解后,对震源机制的节面进行聚类分析,去掉噪声点的震源机制得到两簇结果,发现标准差较小的第二簇中心节面可能为发震断层面。然后,为进一步通过断层面与应力场关系验证可能的发震断层面,收集了该地区历史震源机制资料,反演得到乌什地震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发现该地区受到NW—SE向的挤压应力和近垂直向的拉张应力;将应力场分别投影到两簇节面上,发现标准差较小的第二簇中心节面处于剪应力较大区域,并且正应力也有利于该中心节面破裂。综合其他资料分析,本研究推测2024年新疆乌什M_(S)7.1地震发震断层为NW向、低倾角断层,走向为244.62°,倾角为46.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年乌什M_(S)7.1地震 震源机制 应力场 发震断层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b值随时间演化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翟娟 洪德全 +4 位作者 周康云 田雨桐 赵梦强 杨震 朱亮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选取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目录,利用最大似然法计算该地震序列b值大小,分析震中区b值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震中区b值在强余震前呈明显下降变化特征,但无法准确评估b值下降后强余震的发生次数;②b值能够反映研... 选取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目录,利用最大似然法计算该地震序列b值大小,分析震中区b值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震中区b值在强余震前呈明显下降变化特征,但无法准确评估b值下降后强余震的发生次数;②b值能够反映研究区不同时间的应力水平,对强余震的预测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序列 B值 最大似然法 时间演化特征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7.1级地震震源参数的初步分析
15
作者 徐佳静 韩光洁 +2 位作者 席楠 张雅茜 孙丽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0-270,共11页
北京时间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41.26°N,78.63°E)发生7.1级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于震后12.2s产出首报预警信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3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13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多家单... 北京时间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41.26°N,78.63°E)发生7.1级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于震后12.2s产出首报预警信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3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13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产出震源参数、地震构造、历史地震、余震精定位、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过程等应急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是一次发生在青藏高原西缘的逆冲型地震事件,余震展布呈NEE向;主震破裂持续时间约15s,主要能量约在震后8s释放,最大位移量约2.3m,破裂长度约32km;极震区推测烈度达Ⅷ度,区域涉及乌什县、阿合奇县,面积约4614km2;震中附近多个台站峰值加速度值大于该区设防标准,存在造成部分房屋和道路损坏的可能,经对比,与实际震害调查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地震 数据产品 震源机制 破裂过程 地震烈度
下载PDF
新疆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产出效能分析——以乌什7.1级地震为例
16
作者 赵晓成 马鑫 +4 位作者 丁新娟 乌尼尔 阿布都热依木江·巴克 迟正阳 张志斌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乌什7.1级地震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成以来首个7级以上地震,为提高防范和减轻地震风险能力,切实将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到位,将预警实时产出的震级、震中位置及震源深度结果与国家台网中心正式速报结果对比分析,并分析... 乌什7.1级地震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成以来首个7级以上地震,为提高防范和减轻地震风险能力,切实将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到位,将预警实时产出的震级、震中位置及震源深度结果与国家台网中心正式速报结果对比分析,并分析仪器烈度产出误差。结果表明国家预警网在震中严重偏网的情况下,仍能够展示出稳定、可靠、高效的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乌什7.1级地震 效能分析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W)7.0地震InSAR同震形变与滑动分布特征
17
作者 黄旺 李杰 +1 位作者 陈荣柳 李瑞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研究2024年1月23日乌什县M_(W)7.0地震是了解该地区孕震构造的关键。利用InSAR技术和分布式滑动模型反演乌什地震的滑动分布,结果表明:发震断层为迈丹断裂,且发震断层呈现逆冲型式为主并具有少量左旋走滑分量,走向为230°,倾角为48&... 研究2024年1月23日乌什县M_(W)7.0地震是了解该地区孕震构造的关键。利用InSAR技术和分布式滑动模型反演乌什地震的滑动分布,结果表明:发震断层为迈丹断裂,且发震断层呈现逆冲型式为主并具有少量左旋走滑分量,走向为230°,倾角为48°,最大滑移量为2.23 m,矩震级为M_(W)6.99,地震的运动模式为逆冲型地震。地震引起的静态库伦应力表明,沿着断层走向方向南北两端的近场区为未来中强地震的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地震 INSAR 同震形变 滑动分布 库伦应力
下载PDF
河北唐山丰南4.5级地震前重力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建林 檀玉娟 +3 位作者 宋金跃 刘冬阳 谢汝一 郝鹏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6-1128,1152,共4页
利用首都圈地区2017~2019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2019-12-05河北唐山丰南4.5级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1)0.5 a尺度重力场变化图像可较好地反映此次地震“震前1 a重力场持续出现上升(正)变化-震前局部反向(负)变化-... 利用首都圈地区2017~2019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2019-12-05河北唐山丰南4.5级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1)0.5 a尺度重力场变化图像可较好地反映此次地震“震前1 a重力场持续出现上升(正)变化-震前局部反向(负)变化-在重力变化梯度带零等值线附近发震”的演化过程;2)震前0.5 a、1 a和2 a尺度重力场均显示,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零等值线附近;3)地震前观测到的重力变化可能由深部热物质上涌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南4.5级地震 重力变化 零等值线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19
作者 祖力卡尔·艾则孜 南芳芳 徐衍刚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94-200,共7页
为深入研究乌什M_(S)7.1地震,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定位结果显示:①重定位后主震空间位置变化不大,和重定位前的位置相距2 km,深度为25.6 km,比重定位前深度更深。②重定位后,地震序列沿迈丹断裂分布的收敛特征更加... 为深入研究乌什M_(S)7.1地震,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定位结果显示:①重定位后主震空间位置变化不大,和重定位前的位置相距2 km,深度为25.6 km,比重定位前深度更深。②重定位后,地震序列沿迈丹断裂分布的收敛特征更加明显,同时存在余震向南移动的趋势,与地震烈度图和灾情分布特征一致。③迈丹断裂在受到山前挤压作用时,在主震震中附近受阻,形成明显的地震稀疏带。迈丹断裂乌什段发震构造比阿合奇段发震构造深,活动性比较弱,因此在主震震中SW向余震多而浅,NE向余震少而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 双差地震定位法 地震序列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类型判定
20
作者 马倩雯 宋春燕 +1 位作者 聂晓红 魏芸芸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观测数据,对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乌什地震序列的余震活动丰富,频度衰减较快。通过历史地震序列类比、序列参数(b值、p值、h值)、等待时间、震级差和能量比等参数的跟踪分析,判断此次乌...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观测数据,对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乌什地震序列的余震活动丰富,频度衰减较快。通过历史地震序列类比、序列参数(b值、p值、h值)、等待时间、震级差和能量比等参数的跟踪分析,判断此次乌什M_(S)7.1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从历史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定性判定到地震序列参数定量计算的跟踪判定乌什7.1级地震序列类型,对地震序列类型的跟踪判定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 地震序列 强余震早期趋势判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