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1
作者 雍伟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以川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内野外露头,钻井、测井资料,根据碳酸盐岩地层学,分析不同岩石类型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编制研究区栖霞组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川南地区栖霞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由于川西台缘隆起... 以川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内野外露头,钻井、测井资料,根据碳酸盐岩地层学,分析不同岩石类型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编制研究区栖霞组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川南地区栖霞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由于川西台缘隆起的阻隔作用,研究区西部发育半局限台地相,向东地势降低,海水循环良好,发育开阔台地相,在研究区东部进一步划分出台内洼地亚相,台内滩亚相主要发育在开阔台地相内,分布在ST1、H17、H23井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栖霞组 川南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91
2
作者 胡明毅 魏国齐 +5 位作者 胡忠贵 杨威 胡九珍 刘满仓 吴联钱 向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526,共12页
随着对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重视和大力勘探,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的滩相储集层成为盆地内寻找新气源的有利层位之一。文中根据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各种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研究区栖霞组主要发... 随着对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重视和大力勘探,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的滩相储集层成为盆地内寻找新气源的有利层位之一。文中根据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各种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研究区栖霞组主要发育浅水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其可进一步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及若干亚相和微相。以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以岩性—岩相转换界面为主的层序界面识别,确定栖霞组发育2个Ⅱ型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划分出TST和HST两个沉积体系域。在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层序格架内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各体系域的岩相古地理图并对其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各相带储集物性特征,认为台缘滩和台内滩为最有利储集相带,尤以SQ2-HST滩相颗粒灰岩经过白云岩化改造后更具储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栖霞组 沉积相 层序—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和鲕滩预测 被引量:43
3
作者 郑荣才 罗平 +3 位作者 文其兵 徐发波 李瑜 耿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以沉积相和界面识别为依据,将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6个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对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各沉积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和对鲕滩发育规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SQ1层序发育期,飞... 以沉积相和界面识别为依据,将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6个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对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各沉积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和对鲕滩发育规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SQ1层序发育期,飞仙关组受持续海侵影响,形成以深水台盆为中心的台盆—台地边缘—开阔—局限—蒸发台地的相带展布格局,以海侵体系域的台地边缘和台内鲕滩最为发育,该体系域也是飞仙关组鲕滩相储层最发育的层位;SQ2层序发育期,受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和水循环受限及干旱炎热气候影响,区域沉积格局由开阔台地转化为局限台地,鲕滩逐渐消失,最终进入频繁暴露的蒸发台地环境,以沉积膏云岩为主,为飞仙关组天然气藏极其重要的第一套区域性致密盖层发育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鲕滩
下载PDF
河南省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溪组沉积时期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守民 张璐 +2 位作者 胡斌 宋慧波 刘顺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河南省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溪组沉积主要形成于陆表海环境,发育了一套以含铁矿和铝土矿的铁铝质泥岩为特色的潟湖相,间有潮坪、碳酸盐岩局限台地及砂坝(障壁岛)相沉积。基于地层厚度、碳酸盐岩厚度和砂岩含量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 河南省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溪组沉积主要形成于陆表海环境,发育了一套以含铁矿和铝土矿的铁铝质泥岩为特色的潟湖相,间有潮坪、碳酸盐岩局限台地及砂坝(障壁岛)相沉积。基于地层厚度、碳酸盐岩厚度和砂岩含量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指相化石、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组合类型,可划分出4种岩相区,包括滨岸潟湖泥岩相区,潟湖—潮坪砂岩、泥岩相区,局限台地碳酸盐岩、碎屑岩相区和砂坝(障壁岛)碎屑岩相区。当时沉积古地理特征表现为:豫西南为伏牛古陆,豫西为中条古陆,受该两条古陆的控制,沉积区域呈向东撒开的扇形;总体地势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中部有一较大水下隆起区;海水从南东和北东方向侵入河南并逐渐向西延伸;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侧的中条古陆;沉积最大厚度区位于豫北和豫东两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沉积相 本溪组 上石炭统—下二叠统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中二叠世山西期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斌 张璐 +3 位作者 刘顺喜 宋慧波 史来亮 胡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1-422,共12页
河南省中二叠统山西组发育了一套以陆源碎屑含煤岩系为特色的滨海相、三角洲相沉积,是河南省晚古生代的重要含煤地层。基于地层厚度、砂泥比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指相化石和沉积组合类型的分布特征,可以确定出4种沉积相:潟湖(海湾)... 河南省中二叠统山西组发育了一套以陆源碎屑含煤岩系为特色的滨海相、三角洲相沉积,是河南省晚古生代的重要含煤地层。基于地层厚度、砂泥比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指相化石和沉积组合类型的分布特征,可以确定出4种沉积相:潟湖(海湾)相、潮坪相、障壁岛相和三角洲相;划分出3种岩相区:三角洲泥岩及砂岩相区,海湾(潟湖)—潮坪粉砂岩及泥岩相区和障壁岛—潮坪—潟湖(海湾)砂岩及泥岩相区。当时的沉积古地理特征表现为:豫西南为伏牛古陆,豫西为中条古陆,总体地势呈北西高,南东低,中部有一水下隆起区;海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退去;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侧的中条古陆;最大厚度沉积区位于东北部及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沉积相 山西组 中二叠统 河南省
下载PDF
川东-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戴荔果 郑荣才 +2 位作者 李爽 郑超 胡忠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以沉积相分析和层序界面识别为依据,将川东—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和6个体系域,编制各沉积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SQ1层序时期,研究区受晚二叠世长兴末期的区域构造抬升影响,属于区域性... 以沉积相分析和层序界面识别为依据,将川东—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和6个体系域,编制各沉积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SQ1层序时期,研究区受晚二叠世长兴末期的区域构造抬升影响,属于区域性缓慢海进—缓慢海退沉积旋回的产物,一度开阔深水的台盆逐渐变浅而转化为开阔台地沉积环境,台地边缘与台内鲕滩的沉积相分异和沉积作用十分活跃,是形成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主要时期,尤以海侵期鲕滩最为发育;SQ2层序发育期,受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水循环受限和干旱炎热气候的影响,区域沉积格局由开阔台地转化为局限台地,鲕滩逐渐消失,最终进入频繁暴露的蒸发台地环境,以沉积膏云岩为主,为飞仙关组天然气藏最重要的第一套区域性致密盖层发育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层序-岩相古地理 鲕滩 储层 川东-渝北地区
下载PDF
川东北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54
7
作者 高红灿 郑荣才 +1 位作者 柯光明 文华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8-45,共8页
根据控制高分辨率层序的构造和天文因素将川东北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划分为2个超长期、5个长期、18个中期及数十个短期旋回层序,并分析了须家河组超长期层序的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在SLSC1超长期旋回时期,米仓山-大巴山构造山系... 根据控制高分辨率层序的构造和天文因素将川东北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划分为2个超长期、5个长期、18个中期及数十个短期旋回层序,并分析了须家河组超长期层序的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在SLSC1超长期旋回时期,米仓山-大巴山构造山系尚处于低幅稳定隆升状态,而龙门山构造山系的逆冲推覆作用较为活跃,川东北前陆盆地属于受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远端效应影响的前陆斜坡,沿米仓山-大巴山前缘地带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盆地西南部主要发育浅湖沉积。在SLSC2超长期旋回时期,龙门山逆冲推覆进一步增强,同时,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逆冲推覆前的强烈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有较大幅度的持续拗陷沉降,在继承SLSC1古地理演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沿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两逆冲推覆带前缘广泛发育的、以巨厚块状砾岩为特征的大型冲积扇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岩相古地理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前陆盆地 川东北
下载PDF
鄂东地区上泥盆统五通组砂岩沉积相及其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彭冰霞 杜远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32,共7页
对鄂东地区上泥盆统五通组砂岩的成因 ,一直存在河流相和滨海相的不同认识。野外研究和室内分析表明 :该组主要为一套成熟度较好纯净的石英砂岩和含海绿石石英砂岩。概率累积曲线斜率较大 ,以跳跃组分为主 ,悬浮组分和滚动组分含量低。... 对鄂东地区上泥盆统五通组砂岩的成因 ,一直存在河流相和滨海相的不同认识。野外研究和室内分析表明 :该组主要为一套成熟度较好纯净的石英砂岩和含海绿石石英砂岩。概率累积曲线斜率较大 ,以跳跃组分为主 ,悬浮组分和滚动组分含量低。有的砂岩跳跃组分具两段式 ,粒度参数属于分选好的滨海砂范围。微相和粒度分析都表明其具有明显的高能碎屑海岸的滨海沉积特征。砂岩中发育大型冲洗交错层理、大型不对称浪成波痕、不规则的坑凹面等典型的海滩沉积构造。纵向上呈现出临滨下部—临滨上部—临滨下部—临滨上部—前滨—后滨沉积特征 ,上部为一个完整的退积型海滩沉积序列。区域古地理分析表明下扬子的鄂东地区晚泥盆世时期处于滨浅海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地区 砂岩 五通组 沉积相 古地理 泥盆纪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钻测井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瑞召 王萍 +2 位作者 张志强 陈叔阳 刘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1-347,共7页
利用钻测井沉积相分析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克孜尔塔格组主要形成于浪控无障壁碎屑滨岸沉积环境,前滨亚相包括砂滩、沟槽和砂坝3种微相。单井实钻油气显示:砂滩微相含油气性最... 利用钻测井沉积相分析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克孜尔塔格组主要形成于浪控无障壁碎屑滨岸沉积环境,前滨亚相包括砂滩、沟槽和砂坝3种微相。单井实钻油气显示:砂滩微相含油气性最好,其次为靠近砂滩的沿岸砂坝,处于上临滨的沿岸砂坝尽管物性较差,但由于与下临滨构成频繁的互层,非常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因此也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克孜尔塔格组 泥盆系 巴什托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旗地区中下泥盆统泥鳅河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叶龙 程银行 +5 位作者 李艳锋 李敏 胡晓佳 张永 张天福 牛文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5-652,共8页
发育于内蒙古东乌旗地区的泥鳅河组,属于早中泥盆世沉积,厚度约1000m,主要发育泥岩、粉砂岩和灰岩沉积,粉砂岩中常常发育大量腕足类和珊瑚生物化石。首次在本区发现风暴沉积和Beaconites遗迹化石:风暴沉积由下至上包括粒序层理段、平... 发育于内蒙古东乌旗地区的泥鳅河组,属于早中泥盆世沉积,厚度约1000m,主要发育泥岩、粉砂岩和灰岩沉积,粉砂岩中常常发育大量腕足类和珊瑚生物化石。首次在本区发现风暴沉积和Beaconites遗迹化石:风暴沉积由下至上包括粒序层理段、平行层理段、丘状交错层理段和浪成波纹层理段4个层段;Beaconites遗迹化石具管壁和内部水平"V"字型的回填纹构造。通过对岩相、生物化石、风暴沉积和Beaconites遗迹化石的研究显示,东乌旗地区泥鳅河组为浅海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河组 中下泥盆统 沉积相 风暴沉积 遗迹化石 东乌旗 内蒙古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及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43
11
作者 朱如凯 罗平 罗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24,共12页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及石炭系包括 5个组 ,自下而上分别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 ,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其中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 ,巴楚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早中期 ,卡拉沙依组地质时代...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及石炭系包括 5个组 ,自下而上分别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 ,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其中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 ,巴楚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早中期 ,卡拉沙依组地质时代为晚杜内中期至巴什基尔期 ,小海子组地质时代为巴什基尔末期至莫斯科早期。岩石类型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还有膏盐岩 ,并夹薄层火山碎屑岩。沉积相主要为海陆过渡相组合 ,包括河流、三角洲、滨岸、浅海、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 6种相和 12种亚相及 33种微相。晚泥盆世东河塘期至石炭纪发生过 4次较大的海侵 ,海侵范围逐渐增大 ,至晚石炭世小海子期海侵规模最大。东河塘期开始海侵 ,海水由西而东侵入 ,此时周缘碎屑物质供应充分 ,主要为无障壁海岸和障壁海岸沉积 ,西南缘为浅海相沉积。巴楚期晚期 ,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 ,物源向北或北东方向退却 ,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急剧减少 ,形成了一套富含生物碎屑的碳酸盐岩地层 ,发育了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中期海侵规模比巴楚期更大 ,海水深度加大 ,西部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 ,其余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晚期和小海子期海侵达最大 ,向东扩展 ,大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 ,东部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晚泥盆世 石炭纪 沉积相 海侵 岩相古地理 河流相
下载PDF
再论岩相古地理可作为页岩气地质调查之指南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秀平 牟传龙 +4 位作者 王启宇 周恳恳 梁薇 葛祥英 陈小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5-231,共17页
在页岩气的区域地质调查阶段,主要通过有机质含量(TOC)与类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含气页岩厚度、矿物组分类型与含量以及储集层特征等基本地质条件参数,对页岩气有利区进行评价,而以上页岩气基本地质因素均受沉积相的控制。以详细的沉... 在页岩气的区域地质调查阶段,主要通过有机质含量(TOC)与类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含气页岩厚度、矿物组分类型与含量以及储集层特征等基本地质条件参数,对页岩气有利区进行评价,而以上页岩气基本地质因素均受沉积相的控制。以详细的沉积相研究为基础,通过岩相古地理编图,可以明确富有机质页岩的展布特征,所以岩相古地理控制了页岩气的发育特征。通过利用主要基本地质条件参数,对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岩系页岩气有利区进行初步评价,认为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只要已进入中成岩阶段的浅海陆棚相黑色岩系,就能形成页岩气储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实例论证并提出沉积相或岩相古地理研究应为页岩气地质调查和选区评价的关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龙马溪组 志留系 川南及邻区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区域地质调查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主要含水岩组沉积岩相古地理对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和水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渊 邓国仕 +2 位作者 刘建清 董维红 鲁洪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64-74,共11页
通过典型水文钻孔和露头剖面沉积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样品测试及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形成时,北部环河组、洛河组均广泛发育河流相沉积,而南部环河组湖泊相为主、洛河组沙漠沙丘相广泛分布的沉积古地理格局,这对含水... 通过典型水文钻孔和露头剖面沉积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样品测试及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形成时,北部环河组、洛河组均广泛发育河流相沉积,而南部环河组湖泊相为主、洛河组沙漠沙丘相广泛分布的沉积古地理格局,这对含水岩石中长石、粘土矿物、方解石、石膏等重要矿物组成和易溶盐含量及其空间分布形成明显控制,也控制了含水层和隔水层空间分布,并显著影响了深层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的区域分布变化。在沉积-成岩环境条件下,影响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和水质分布变化的主要水-岩作用包括硫酸盐、碳酸盐及硅酸盐矿物的溶解溶滤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受含水层沉积岩相古地理、地下水循环及水岩作用等因素控制,环河组、洛河组地下水总体表现为盆地北区TDS低、淡水发育、以HCO3型为主,南区TDS高、微咸水和咸水发育、以HCO3.SO4型为主的分布规律,地下水水化学和水质分布在北区分布变化小、在南区上下含水层分布变化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洛河组和环河组 沉积岩相古地理 含水岩石矿物和化学组成 水-岩作用 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与水质分布
下载PDF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泥盆系塔尔巴格特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江飞 田景春 +4 位作者 朱迎堂 王峰 解惠 曹桐生 杨辰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6-71,共6页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泥盆系塔尔巴格特组主体为一套滨岩相陆源碎屑砂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其沉积环境从早到晚经历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的过渡,晚期为陆相火山碎屑沉积。整体上,该地区塔尔巴格特组为一套无障壁滨岸-浅海陆棚环境沉积。
关键词 阿尔山 泥盆系 塔尔巴格特组 沉积相
下载PDF
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兵 王绪本 +2 位作者 吴朝容 刘朋波 赵文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8-1355,共8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是主要勘探目的层段,也是盆地周边地区寻找新气源最有利层位之一。根据钻井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岩石学、测井及...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是主要勘探目的层段,也是盆地周边地区寻找新气源最有利层位之一。根据钻井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岩石学、测井及地震等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相带,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相和微相。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在须家河组识别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选择各长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四川盆地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结果表明,须家河组5个长期岩相古地理沉降中心、迁移方向和沉积相带的展布严格受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两造山带非同步的构造格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川中地区 须家河组 沉积相 层序-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羌塘盆地隆鄂尼-鄂斯玛古油藏带中侏罗统布曲组岩相古地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浩 陈明 +1 位作者 孙伟 王羽珂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2期74-81,共8页
羌塘盆地隆鄂尼-鄂斯玛古油藏带中侏罗统布曲组含油白云岩带主要由潮坪相及潮下浅滩相颗粒灰岩和藻纹层白云岩、颗粒白云岩组成。藻纹层白云岩与颗粒灰岩组成旋回性沉积,发育藻纹层构造、鸟眼构造;含油白云岩带之间为潟湖相暗色微泥晶... 羌塘盆地隆鄂尼-鄂斯玛古油藏带中侏罗统布曲组含油白云岩带主要由潮坪相及潮下浅滩相颗粒灰岩和藻纹层白云岩、颗粒白云岩组成。藻纹层白云岩与颗粒灰岩组成旋回性沉积,发育藻纹层构造、鸟眼构造;含油白云岩带之间为潟湖相暗色微泥晶灰岩、泥质灰岩、介壳灰岩。采用优势相原则,横向对比分析编制隆起剥蚀区、潮坪相带、潟湖相带和潮下浅滩相带古地理展布,以及研究区生油岩与储集层及油气藏的空间分布,预测覆盖区可能存在残存油气藏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隆鄂尼-鄂斯玛 中侏罗统布曲组 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辽河盆地冷家油田沙河街组三段储层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赖生华 麻建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6-51,共6页
辽河盆地在沙河街组三段早期水体较深,主要形成扇三角洲及盆底扇;沙三晚期水体较浅,发育湖泊砂体。依据沉积相分布规律,沙三早、中、晚3个时期可进一步分别划分出湖泊扩张和收缩阶段。盆地西部凹陷的冷家油田为东陡西缓的箕状洼陷。研... 辽河盆地在沙河街组三段早期水体较深,主要形成扇三角洲及盆底扇;沙三晚期水体较浅,发育湖泊砂体。依据沉积相分布规律,沙三早、中、晚3个时期可进一步分别划分出湖泊扩张和收缩阶段。盆地西部凹陷的冷家油田为东陡西缓的箕状洼陷。研究区内沙三段的古地理格局是决定相分布的关键因素,河流和湖泊能量相对强弱决定扇体沉积的规模。受相对湖平面变化的影响,纵向扇三角洲主要形成于湖泊扩张时期,并且有相带窄、过渡快、以粗碎屑沉积为主的特点。扇体沉积中主要发育前缘分流河道充填沉积,但位于河口前缘或侧缘的滩坝及前三角洲中的盆底扇局部也较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冷家油田 沙河街组三段 岩相古地理 辽宁
下载PDF
云南拖顶泥盆纪岩相古地理及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牟传龙 王立全 沈苏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9年第4期1-13,共13页
云南拖顶一带的泥盆纪地层,由于受构造的的影响呈断块产出。通过对矿区泥盆纪地层的详细研究,认为其地层层序较为清楚,可以分出下泥盆统碎屑岩、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和上泥盆统碎屑岩碳酸盐岩。在详细的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 云南拖顶一带的泥盆纪地层,由于受构造的的影响呈断块产出。通过对矿区泥盆纪地层的详细研究,认为其地层层序较为清楚,可以分出下泥盆统碎屑岩、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和上泥盆统碎屑岩碳酸盐岩。在详细的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厘定了泥盆纪的沉积相,并恢复了岩相古地理格局。进而建立了该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分为5个沉积层序,并对沉积体系域与拖顶铜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岩相古地理 层序地层 铜矿床 云南
下载PDF
山东尚南断块古近系东营组沉积相及其古地理 被引量:8
19
作者 毕义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25,共7页
尚南断块位于山东省胜利油田东营凹陷尚店油田西南部。该区的古近系东营组顶底均为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 ,发育了较好的湖侵三角洲相沉积。基于 10 0余口钻井、地震资料 ,70多张单井剖面柱状图编制及 14条剖面的对比 ,进行了东营组精细... 尚南断块位于山东省胜利油田东营凹陷尚店油田西南部。该区的古近系东营组顶底均为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 ,发育了较好的湖侵三角洲相沉积。基于 10 0余口钻井、地震资料 ,70多张单井剖面柱状图编制及 14条剖面的对比 ,进行了东营组精细沉积相研究 ,编制出 30余幅沉积微相投点图和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 ,东营组沉积时期气候潮湿、雨水丰沛、河流纵横、湖泊扩大、湖水变深等为处于斜坡带的尚南地区发育湖侵三角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控制该区沉积和地层发育的区域性物源来自埕宁隆起和鲁西隆起 ,但来自滨县凸起和林樊家突起的局部物源也有很大影响。东营期岩相古地理经历了早、中、晚期的演化 ,早期发育了以三角洲平原为主的沉积环境 ,中期形成了大范围的破坏性三角洲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古近系 尚南断块 东营组 沉积相 古地理 三角洲沉积
下载PDF
安徽含山中志留世海湾沉积环境中的痕迹化石组合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斌 王观忠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6期53-61,共9页
安徽含山中志留世坟头组地层中已识别出三种不同沉积环境条件下的痕迹化石组合:(1)Protopaleodictyon(始网迹)组合,由Protopaleodictyon submontanum,Acanthorhaphe sp., Planolites sp. 1和Gordia cf. molassica组成,产生于海湾(河口湾... 安徽含山中志留世坟头组地层中已识别出三种不同沉积环境条件下的痕迹化石组合:(1)Protopaleodictyon(始网迹)组合,由Protopaleodictyon submontanum,Acanthorhaphe sp., Planolites sp. 1和Gordia cf. molassica组成,产生于海湾(河口湾)潮下过渡带环境;(2)Arenicolites(沙蠋迹)组合,包括定形的Arenicolites sp., Skolithos sp.和Thalassinoides sp.以及Planokites sp. 1,并共生无定形的生物扰动潜穴和各种不规则形态的倾斜潜穴,伴生有腕足类的Lingula,腹足类的Orthonota, Hormotoma和Ecculiomphalus以及三叶虫类的Coronocephalus等实体化石,形成了海湾(河口湾)的泥砂质岸滨环境;(3)Chondrites(丛藻迹)组合,以高度分枝潜穴系统Chondrites furcatus和C. arbuscula的富集为特征,含少量Planolites化石,丰度高分异度低,伴生有腕足类的Striispirifer和三叶虫类的Coronocephalus以及瓣鳃类和腹足类等实体化石,代表具有一定局限性的海湾潮下带贫氧的底层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迹化石 岩相古地理 过渡相 坟头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