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1
作者 Ding Dongh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5-194,共10页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ch toward it in academia.This study seeks to analyze the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of CSFH and concludes that it is a new practice of Marxist“Anthropological Philosophy”,a reserved development of“One Unified World under the Heaven”and“Supreme Harmony Consummated by Coordination of Varied Interests”in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 dimensional transcendence over the western“self-reliant”national stat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unity of Man and heaven national state
下载PDF
Constancy and Variability: The Essential Spirit and Modern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
2
《孔学堂》 2017年第3期48-59,共12页
下载PDF
从冲突走向融合: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四种形态
3
作者 张志云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外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古典哲学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通过上述理论视域对人类社会漫长发展历史进行审视观照,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外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古典哲学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通过上述理论视域对人类社会漫长发展历史进行审视观照,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由冲突对抗逐步走向协调和解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出现了四种对应的形态,即远古时期听命于自然的“自然中心主义”,农业时期依存于自然的“天地与我并生”,工业化时期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信息化时期尊重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天人合一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发展境况与现实转换
4
作者 闫涛 李樑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面对日趋复杂的生态问题,西方所谓“主流”生态理论也尽显疲态,难有应对生态问题的“良策”,亦开不出针对生态问题立竿见影的“良方”。生态思想从来就不只限定于生态或自然本身,而是更侧重于讨论人与生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中... 面对日趋复杂的生态问题,西方所谓“主流”生态理论也尽显疲态,难有应对生态问题的“良策”,亦开不出针对生态问题立竿见影的“良方”。生态思想从来就不只限定于生态或自然本身,而是更侧重于讨论人与生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古代有着极为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文化资源,古人以阴阳学说为基础,阐释人与自然二者内在关联,并以此建立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生态思想,其本质在于强调人类要与自然协调、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也内嵌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逻辑链条之内,要以世界视角来审视未来发展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阴阳 天人同构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
5
作者 胡晓艺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89-200,275,共13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丰富的中国哲学智慧,包括中国哲学“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本体论承诺,中国哲学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中华文化“材”“财”“才”相通的深刻认识等。学懂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不仅对理解习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丰富的中国哲学智慧,包括中国哲学“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本体论承诺,中国哲学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中华文化“材”“财”“才”相通的深刻认识等。学懂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不仅对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知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资源也是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的重要角度,更是增进“文化认同”和培育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方面,可以加深对“日用而不知”的民族思维的情感认同和学理领会,进而从生态智慧对中华文化的“根本”影响中汲取为政之道,践行以民为“本”,厚“植”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 生命共同体 为政智慧
下载PDF
李白诗“人”意象的文化内涵与天人合一的境界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素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李白诗歌使用了大量“人”意象,构成了其区别于别家诗歌的重要特点。这些“人”意象是其哲思和诗意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他用诗的语言展示了对儒释道三个文化层面兼容的认识,同时展现了自己儒释道兼容认知的思想感情,... 李白诗歌使用了大量“人”意象,构成了其区别于别家诗歌的重要特点。这些“人”意象是其哲思和诗意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他用诗的语言展示了对儒释道三个文化层面兼容的认识,同时展现了自己儒释道兼容认知的思想感情,且将这种情感认知内化为个体主体精神,并在更高范畴上与中国哲学的知情意保持了很强的一致性,以力求实现情感与意志的超越,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人意象 主体精神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基于“天人合一”中医药康养理念的养生园设计探讨
7
作者 肖建才 张燕 刘建功 《设计》 2023年第20期138-141,共4页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正在慢慢发生转变,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对养生的注重性都有所提高。基于中医药理论在养生园林设计研究的可挖掘性和重要价值,本文试从“天人合一”角度出发,探讨中医药康养理念在养...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正在慢慢发生转变,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对养生的注重性都有所提高。基于中医药理论在养生园林设计研究的可挖掘性和重要价值,本文试从“天人合一”角度出发,探讨中医药康养理念在养生园设计中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通过从古代哲学思想和现代建筑美学两大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整合并扩展了养生园林的创新设计思路,以期为加速推进我国中医药文化园林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康养 养生园 应用 设计 药用植物 中医药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任朝旺 段艳丽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7-130,共4页
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设出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六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天人合一 艺术特征
下载PDF
基于天人合一理论的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法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代金刚 田思玮 +1 位作者 张明亮 宋军 《中医药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1-4,共4页
本文以中医导引法的历史沿革、流传发展和现代研究进展为着眼点,以二十四节气的发展简况及文献记载为理论基础,阐释了天人合一、顺时养生的思想内涵。根据节气和人体气血运行的变化,在二十四个节气内选择相应的时间与方向进行导引、吐... 本文以中医导引法的历史沿革、流传发展和现代研究进展为着眼点,以二十四节气的发展简况及文献记载为理论基础,阐释了天人合一、顺时养生的思想内涵。根据节气和人体气血运行的变化,在二十四个节气内选择相应的时间与方向进行导引、吐纳、存想、按,这项独具特色的古老健身术从唐末宋初流传至今,已经近千年,本文以春季六个节气缩略版为例,从动作和原理进行说明,阐述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法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导引法 二十四节气 天人合一 顺时养生
下载PDF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被引量:108
10
作者 张岱年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共4页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其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即:(一)天人合一;(二)以人为本;(三)刚健自强;(四)以...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其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即:(一)天人合一;(二)以人为本;(三)刚健自强;(四)以和为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天人合一 人本 刚健自强
下载PDF
郭店楚简《穷达以时》天人关系新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加武 欧阳祯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8,共6页
郭店楚简《穷达以时》以"孔子厄于陈蔡"一事作为发论的前提,是战国时期儒者探讨如何妥善处理政治理想与社会现实间矛盾的一篇专题性论文。在《穷达以时》中,"天"代表着主体的外在时遇,"人"代表着主体的... 郭店楚简《穷达以时》以"孔子厄于陈蔡"一事作为发论的前提,是战国时期儒者探讨如何妥善处理政治理想与社会现实间矛盾的一篇专题性论文。在《穷达以时》中,"天"代表着主体的外在时遇,"人"代表着主体的道德实践和理性认知活动。简文虽然提倡"天人有分",认为天、人各有其领域和职分,天、人在价值上有主次,天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但其理论前提却是"天人合一",即承认外在时遇对主体实践的深刻影响。简文的理论归宿是实现以人合天的天人合一状态,即处于主体理性自觉阶段的天人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 《穷达以时》 天人有分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徽州古民居:《周易》美学思想的体现 被引量:4
12
作者 汤太祥 王锦坤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90,共5页
徽州古民居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宝库,传统文化之精髓,而《周易》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活水,其"天人合一"、"保合太和"、"唯变所适"的美学思想对徽州古民居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徽州古民居中有着明显的... 徽州古民居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宝库,传统文化之精髓,而《周易》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活水,其"天人合一"、"保合太和"、"唯变所适"的美学思想对徽州古民居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徽州古民居中有着明显的体现。研究徽州古民居所体现的《周易》美学思想,有助于体认其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这将有助于更好的保护和宣扬徽州古民居,从而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它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古民居 《周易》 美学思想 天人合一 保合太和 唯变所适
下载PDF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万求 刘灿 苑芳军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2-117,共6页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具有以下基本的精神特质:天人合一、以道驭技、以人为本和经世致用。天人合一是哲学基础,它决定了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基本走向和理论旨趣;以道驭技为理论核心,它构成了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光辉的一面;以人为本是价...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具有以下基本的精神特质:天人合一、以道驭技、以人为本和经世致用。天人合一是哲学基础,它决定了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基本走向和理论旨趣;以道驭技为理论核心,它构成了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光辉的一面;以人为本是价值归依,它深深根植于科学家和技术工匠的心灵之中;经世致用为突出特点,它奠定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以解决实际问题见长的风格。这些主要精神是中国传统科技伦理的菁华,是处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历史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以道驭技 以人为本 经世致用
下载PDF
和合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32
14
作者 陈立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92,158,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为继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不仅如此,在创立新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为继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不仅如此,在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习近平还系统地梳理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华和合文化历史脉络,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四个方面阐发了中华和合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将中华和合文化运用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传承、弘扬和发展了中华和合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和合文化 和而不同 天人合一 协和万邦
下载PDF
是“天人合一”还是“天、地、人”三才——兼论儒家环境哲学的基本构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晨阳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0,共6页
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流行把儒家的基本思想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归结为"天人合一",并常常把"天人合一"的源头归结于《易经》。其实考诸中国思想史,把儒家的基本思想总结为"天人合一",特别是把"天人合一&... 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流行把儒家的基本思想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归结为"天人合一",并常常把"天人合一"的源头归结于《易经》。其实考诸中国思想史,把儒家的基本思想总结为"天人合一",特别是把"天人合一"的来源归结于《易经》的说法并不准确,是一种误导。《易经》的"天、地、人"三才思想较之于"天人合一"更为符合儒家思想的本旨。在儒家三才和谐的理念中,天、地、人三者各自都有自身的功能与价值。身为三才和谐结构中的积极参与者,人类拥有促进与维持宇宙和谐的重要责任。就环境哲学而言,儒家的"三才"说既不是"环境保护主义",也不是"自然保护主义",而且相对于大地伦理学与深层生态学等西方的整体性环境哲学而言,儒家整体性的环境哲学赋予人类在宇宙间以一个更崇高的地位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天人合一 天、地、人 三才 环境哲学
下载PDF
《易传》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前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玉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8,共10页
《易传》所辟创的天人之学,确立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对后世易学及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得以确立,首先依赖于其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的宇宙生成论,既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得以创立的... 《易传》所辟创的天人之学,确立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对后世易学及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得以确立,首先依赖于其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的宇宙生成论,既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得以创立的基本理论前提,也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本体论形上学的基本出发点与立足点。因此,探讨《易传》的宇宙生成论,对于加深认识其完整的哲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易传》的宇宙生成理论,概括起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宇宙本根于"太极",二是太极衍化为天地,三是天地气化生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生成论 天人合一 太极 天地
下载PDF
“天人合一”的生态意义究竟何在?——兼向刘兵、曹南燕教授请教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劲松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38,共5页
虽然"天人合一"本身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人与自然和谐,但是"天人合一"思想却具体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天人合一"所蕴涵的等级价值体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不矛盾的。"天人合一"思想... 虽然"天人合一"本身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人与自然和谐,但是"天人合一"思想却具体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天人合一"所蕴涵的等级价值体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不矛盾的。"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意义在于提供我们思考生态问题的新视域,以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两难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意义 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与天地合德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表述的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而且传递出了一种“天人合德”的精神。天不仅是自然秩序的代表 ,也是人间的秩序与价值的根源 ,人的“仁德”源于天的“生德”,所以天人能够合一 ,合一的基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表述的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而且传递出了一种“天人合德”的精神。天不仅是自然秩序的代表 ,也是人间的秩序与价值的根源 ,人的“仁德”源于天的“生德”,所以天人能够合一 ,合一的基础是“德”,“合一”的标志是在对“天”的体认中 ,觉解“人”的精神生命 ,而“仁”就是人的精神生命的最高境界 ,所以通过对人的“仁性”的把握 ,就可以体认这一超越的价值源头 ,臻于天人合一之境。在中国哲学中 ,对“仁”的把握 ,离不开对人的心灵心性的探讨 ,而传统的心性之学所传达的基本精神就是天与人、宇宙与人生、心性与天道的相互贯通。“天人合德”的精神气质决定了中国哲学必然走向一条向内探求心性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精神气质 天人合德 天人合一 心性 体认
下载PDF
是“天人相分”,还是“天人合一”——《荀子》天人关系论再考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业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53-59,共7页
荀子的“天人”观是儒家一贯的“天人合一”论,而不是所谓的“天人相分”。其“明于天人之分”强调的是天、人各有其职分,人应遵守其本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亦并非忽视甚至罔顾自然规律,一味片面地强调改造自然,而是在顺应自然的... 荀子的“天人”观是儒家一贯的“天人合一”论,而不是所谓的“天人相分”。其“明于天人之分”强调的是天、人各有其职分,人应遵守其本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亦并非忽视甚至罔顾自然规律,一味片面地强调改造自然,而是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裁取自然界中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或规律为人类服务。同时,荀子还继承了儒家之“时禁”等生态保护的思想,提出了诸如“应时”等不“失万物之情”的“天人合一”的原则,极力主张保护和有节制性地利用自然资源,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 儒学 荀子
下载PDF
风水理论中的地理思维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卡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2-96,共5页
风水理论作为我国古人生产生活的依据之一,具有盲目迷信和不科学的地方,但在另一方面,却是古代人民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古代人民伟大智慧的凝结,包含着丰富的地理学思维和合理的科学内核。本文认为:风水理论产... 风水理论作为我国古人生产生活的依据之一,具有盲目迷信和不科学的地方,但在另一方面,却是古代人民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古代人民伟大智慧的凝结,包含着丰富的地理学思维和合理的科学内核。本文认为:风水理论产生和发展于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风水理论充分关注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议题,体现了古人的地域综合体的思维;风水学从不同尺度来考察人类周围的环境,体现了地理学的尺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 地理环境 天人合一 地域综合体 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