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中香型与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芳 张见明 +4 位作者 李博 陈百文 刘宝顺 占仕权 刘仕章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463,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在制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以壬醛、十四烷、十三烷、十二烷、丁酸-2-乙基-1,2,3-丙三酯、二-叔-十二烷基二硫化物和乙酸橙花叔酯为代表的烷烃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在制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以壬醛、十四烷、十三烷、十二烷、丁酸-2-乙基-1,2,3-丙三酯、二-叔-十二烷基二硫化物和乙酸橙花叔酯为代表的烷烃类、醛类和酮类组分等香气成分随着初制工序的进展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在毛茶中的含量分别下降了72.4%、91.8%、63.6%;而以橙花叔醇、α-法尼烯、吲哚、苯乙腈、苯乙醇、己酸己酯、己酸-顺3-己烯酯、己酸-反2-己烯酯、苯甲酸己酯、苯甲酸-3-己烯-1-酯和苯甲酸反2-己烯酯为代表的构成大红袍的特征性香型的醇类、酯类和烯烃类香气成分在初制过程中大量转化生成,在毛茶中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15.5%、70.8%、6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大红袍 初制工艺 香型变化 特征性香气成分
下载PDF
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大红袍”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林燕萍 刘宝顺 +3 位作者 黄毅彪 占仕权 张见明 陈荣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9-54,共6页
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焙火程度对“大红袍”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火与中火“大红袍”综合感官品质无显著差异,但中火“大红袍”滋味优于轻火“大红袍”。轻火“大红袍”茶多酚、... 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焙火程度对“大红袍”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火与中火“大红袍”综合感官品质无显著差异,但中火“大红袍”滋味优于轻火“大红袍”。轻火“大红袍”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红素含量显著高于中火“大红袍”,茶褐素含量显著低于中火“大红袍”。轻火、中火“大红袍"挥发性香气成分总量分别为24.15、20.83。轻火“大红袍”香气成分碳氢类、醇类、含氮类相对含量高于中火"大红袍”,醛类、酯类、内酯类、酮类、杂氧类低于中火“大红袍”。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轻火“大红袍”具有清花香、馥郁幽长,滋味醇爽。中火“大红袍”具有甜花香似桂花香、微辛、浓长、略带火功香,滋味醇厚回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大红袍 焙火程度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印象大红袍》中武夷山茶文化元素开发现状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卢玉平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8-93,共6页
《印象大红袍》自开演以来为武夷山旅游业开拓了新的局面,完善了武夷山旅游产品结构,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宣传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与此同时,全国各知名景区也在开... 《印象大红袍》自开演以来为武夷山旅游业开拓了新的局面,完善了武夷山旅游产品结构,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宣传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与此同时,全国各知名景区也在开发属于自己的山水实景演出,实景演出的热潮汹涌而来,而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实景演出与地域文化的融合程度。因此,只有使《印象大红袍》与武夷山茶文化元素有机融合才能提高其竞争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印象大红袍》中武夷山茶文化元素开发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及措施,使其长盛不衰地屹立于实景演出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大红袍》 武夷山茶文化 开发现状
下载PDF
武夷山大红袍市场营销环境及策略分析
4
作者 侯大为 丁丽萍 +2 位作者 翁睿 黄毅彪 吴艳丽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60-65,共6页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大红袍产业发展迅速,从分析大红袍的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原产地环境和消费环境及大红袍不同市场营销阶段采用的主要营销策略入手,并进一步分析了大红袍市场营销还存在的品牌形象分散、营销策略模糊、...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大红袍产业发展迅速,从分析大红袍的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原产地环境和消费环境及大红袍不同市场营销阶段采用的主要营销策略入手,并进一步分析了大红袍市场营销还存在的品牌形象分散、营销策略模糊、产品价格混乱、影响消费判断、分销渠道不健全、营销效率低等问题。最后根据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品牌集中、深度体验、政策助力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武夷山大红袍市场营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大红袍 市场营销环境 营销策略 建议
下载PDF
武夷岩茶大红袍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9
5
作者 田奥磊 高俊杰 +4 位作者 李丹丹 刘建福 王明元 徐茂兴 张斌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9-624,共6页
以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无菌种胚为外植体,通过对其胚的诱导、继代增殖及生根诱导培养的筛选,建立了完整的组织培养的体系。结果表明:武夷岩茶大红袍生长最简单的诱导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1),诱导率100%;继代最适培养基为MS+TDZ 0.... 以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无菌种胚为外植体,通过对其胚的诱导、继代增殖及生根诱导培养的筛选,建立了完整的组织培养的体系。结果表明:武夷岩茶大红袍生长最简单的诱导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1),诱导率100%;继代最适培养基为MS+TDZ 0.1 mg·L^(-1)+蔗糖20 g·L^(-1),平均增殖系数5.64;培养基中同时添加2.5 mg·L^(-1) 6-BA和1.5 mg·L^(-1) IBA壮苗效果明显;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3MS+NAA 2 mg·L^(-1)+IAA 10 mg·L^(-1)+抗坏血酸50 g·L^(-1)+柠檬酸50 g·L^(-1)+蔗糖10 g·L^(-1),生根率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种胚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