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型45,X/47,XYY嵌合体女性表型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希贤 徐丽华 +3 位作者 毛挺尔 陈东丰 金之欣 李家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3年第2期131-133,209,共4页
45,X/47,XYY嵌合体比较少见,六十年代初Jacobs(1961),Cooper(1962),Trowell(1965),Mulcahy(1977)等先后报道。我国丘建春等1981年初次报告1例。我院于1982年专科门诊发现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嵌合体 x/47 xYY 核型 表型 女性
下载PDF
45,X/47,XXX嵌合型特纳综合征6例临床特征分析及文献回顾
2
作者 宋宗先 孙文鑫 徐灵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8期916-920,共5页
目的探讨45,X/47,XXX嵌合型特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就诊的6例45,X/47,XXX嵌合型特纳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染色体核型嵌合比例、身高、性腺发育水平等相关... 目的探讨45,X/47,XXX嵌合型特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就诊的6例45,X/47,XXX嵌合型特纳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染色体核型嵌合比例、身高、性腺发育水平等相关数据,并结合文献回顾探讨其临床诊疗特征。结果①6例患儿均有轻度的特纳体征,5例初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矮小,其中2例后期随访身高达到正常范围(共3例身高达正常范围),2例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患儿身高标准差分值有所提高,但并未达到正常范围。②5例16岁以上患儿中有3例自发初潮(其中1例在初潮2年后月经周期延长),另外2例无初潮患儿应用性激素替代治疗。③文献回顾中有29例45,X/47,XXX嵌合型特纳综合征患儿,矮小(18/29)为其主要体征,自发初潮比例较高达16/21,部分成年患儿可以自然受孕(5/11),但有4例发生卵巢早衰。结论45,X/47,XXX嵌合型特纳患儿临床表现仍以矮小和性腺发育不良为主,症状相对轻微,但需防治卵巢早衰;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型分析嵌合细胞比例与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无明显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综合征 45 x/47 xxx嵌合型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一例Turner氏综合征嵌合体(45X/47XXX)的研究
3
作者 赵伟光 沈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8年第1期92-94,共3页
Turner氏综合征,亦称性腺发育不全症,或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此症于1938年被Turner发现因此得名。Ford等于1959年最早确定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5X.
关键词 TURNER x/47xxx 嵌合体 性腺发育不全 染色体核型 细胞遗传学检查 月经来潮 原发闭经 细胞遗传学研究 阴蒂包皮
下载PDF
嵌合型mos45,X/47,XYY/46,XY女性性反转一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永林 郑裕明 +2 位作者 李少文 汤敏中 李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9-329,共1页
关键词 嵌合型mos 45 x/47 xYY/46 xY 女性 性反转 病例报告 Y染色体 雌激素
原文传递
45,X/47,XXX嵌合型Turner综合征一例
5
作者 张红 《当代医师》 1996年第3期51-51,共1页
患者,33岁,社会性别女,第一胎,智力正常,从事会计工作,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15岁未来月经,身高较高龄稍矮,17岁时予人工周期可有药物拆退性出血,乳房发育,26岁因丰上腹痛,黄疽,剖腹探查发现右肝管开口狭窄(1mm)畸形,32岁时... 患者,33岁,社会性别女,第一胎,智力正常,从事会计工作,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15岁未来月经,身高较高龄稍矮,17岁时予人工周期可有药物拆退性出血,乳房发育,26岁因丰上腹痛,黄疽,剖腹探查发现右肝管开口狭窄(1mm)畸形,32岁时出现怕冷,少汗,记忆力下降,体检:身高154cm,体重60kg,眼距稍宽,后发际低、无颈蹼及指,趾蹼,但经肩之间饱满,甲状腺不大,双肘外翻,乳房发育,无腋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ER综合征 45 x/47 xxx 嵌合型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类X-47狭缝式进气道的流动特征与工作性能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航 谭慧俊 李湘萍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43-2249,共7页
对一种背部安装的狭缝式进气道进行了设计和仿真研究,获得了该类进气道的流动特征和工作特性。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剧烈的通道弯曲和宽度收缩,进气道的内部流动较为恶劣,边界层气流在通道的上方和下方两侧堆积,并在扩压器后段的上部出现... 对一种背部安装的狭缝式进气道进行了设计和仿真研究,获得了该类进气道的流动特征和工作特性。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剧烈的通道弯曲和宽度收缩,进气道的内部流动较为恶劣,边界层气流在通道的上方和下方两侧堆积,并在扩压器后段的上部出现了分离。当自由流马赫数为0.70、迎角为0°时,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为0.975,总压畸变指数则达0.484。另外,进气道前方的大鼓包未能起到有效排除前体边界层气流的效果,而正迎角下前体侧棱产生的前缘涡则能将前体边界层扫向机体的两侧,有效减少了进入内通道的低能气流,对出口截面下方两侧的低总压区起着抑制作用。本文的工作还为狭缝式进气道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狭缝式进气道 x-47 设计 仿真
原文传递
45,X/46,XY/47,XYY性发育异常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冬梓 陈晓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6-196,共1页
关键词 45 x/46 xY/47 xYY性发育异常 性激素 患儿 染色体核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