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eant4的微型透射式X射线管中背散射电子对出射光束影响
1
作者 董浪 王明 +6 位作者 孙甜甜 代伟 张磊 李国栋 张庆贤 谷懿 曾国强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共8页
X射线管工作时,管内会产生大量的背散射电子。在X射线管内电场的作用下,背散射电子会被电场拉回到阳极靶上,并产生额外的X射线,最终对出射光束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背散射电子的分布与X射线管的特性(管电压和靶材料)密切相关。因此,本文... X射线管工作时,管内会产生大量的背散射电子。在X射线管内电场的作用下,背散射电子会被电场拉回到阳极靶上,并产生额外的X射线,最终对出射光束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背散射电子的分布与X射线管的特性(管电压和靶材料)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从透射式X射线管中背散射电子的分布规律出发,系统讨论靶材料和管电压引起的背散射电子变化以及其对出射光束质量的影响。首先,在Geant4代码中建立了透射式X射线管的物理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其次,开展了不同管电压与靶材料对X射线管中背散射电子分布的影响分析;最后,探究了在管电压作用下背散射电子对出射光束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考虑电场时,X射线管的出射光束半高全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a, FWHM)、光子产额和特征峰产额会有所增加,表明背散射电子会对出射光束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同时显示:对出射光束质量影响程度最高主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被电场拉回的背散射电子。当管电压发生改变时,背散射电子对出射光束质量的影响程度也会改变,管电压越大,背散射电子对X射线管出射光束质量的影响也越明显。本研究结果为未来开展微型透射式X射线管的数值仿真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式x射线管 背散射电子 管电压 靶材料 GEANT4
下载PDF
基于超快激光调制的纳秒脉冲X射线发射源
2
作者 李昀 苏桐 +6 位作者 盛立志 张蕊利 刘舵 刘永安 强鹏飞 杨向辉 许泽方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4,共7页
面向基础科学与空间应用研究领域对小型化超快脉冲X射线发射源的需求,设计并研制了基于激光调制光源与光电阴极X射线管的超快脉冲X射线发生器,解决了传统X射线调制发射装置重复频率低、时间稳定性差、脉冲特性差等应用难题.本文主要开... 面向基础科学与空间应用研究领域对小型化超快脉冲X射线发射源的需求,设计并研制了基于激光调制光源与光电阴极X射线管的超快脉冲X射线发生器,解决了传统X射线调制发射装置重复频率低、时间稳定性差、脉冲特性差等应用难题.本文主要开展了脉冲X射线发生器的超快调制控制模块研究,并利用基于预调制的激光控制光源实现了高时间精度、高时间稳定度的超快时变光子信号以及纳秒脉冲X射线产生.理论方面,建立了脉冲X射线发生器时间响应模型,分析了出射脉冲X射线的时域时间特性.实验方面,搭建了基于超快闪烁体探测器的脉冲X射线时间特性实验测试系统,测试了激光控制光源及脉冲X射线发射源的时间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脉冲X射线发生器可同时实现高重频(12.5 MHz)、超快脉冲(4 ns)、高时间稳定度(400 ps)特性,且与所建立的理论模型高度符合.相比于传统X射线调制方案,脉冲时间参数指标得到了大幅提升、应用场景获得了极大拓展,本项研究有望为实现超高时间稳定性、超快脉冲X射线发射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x射线发生器 光电阴极x射线管 激光控制光源 超快闪烁体探测器
下载PDF
狭缝法测量X射线管焦点尺寸的研究
3
作者 李伟伟 王立强 郑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8-505,共8页
目前EN 12543标准中的狭缝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用X射线管焦点尺寸的测量和标注。然而所需的测试设备——狭缝相机,由于其复杂和精密的设计要求,导致生产加工难度大、成本高且不利于推广使用。本文采用双钨合金圆柱代替狭缝相机,基于圆柱法... 目前EN 12543标准中的狭缝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用X射线管焦点尺寸的测量和标注。然而所需的测试设备——狭缝相机,由于其复杂和精密的设计要求,导致生产加工难度大、成本高且不利于推广使用。本文采用双钨合金圆柱代替狭缝相机,基于圆柱法中距离和位置参数校准方法,改进了狭缝法中焦点尺寸测量的计算公式,研究了不同狭缝大小对X射线管焦点尺寸测量的影响和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间距与焦点尺寸相当的双钨合金圆柱测量COMET公司的MXR-225HP/11工业X射线管,也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测量结果,同时实验发现当狭缝宽度较大时,可以直接用来计算焦点测量装置的几何放大倍数,并且计算结果与圆柱法中使用距离和位置参数校准方法所测量的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管 狭缝法 圆柱法 焦点尺寸
下载PDF
X线管高压电源打火自恢复保护电路研究
4
作者 申子钺 孟德川 +4 位作者 马跃 江龙涛 王二虎 武浩楠 邓玉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6,共8页
X线管在生产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一般处于高压加载的工作条件下,经常会出现打火放电现象。结合模糊PID控制技术和触发定时电路设计了一种高压电源打火自恢复保护电路。当X射线源控制系统接收到打火放电信号脉冲时,能自动降低高压电源输出... X线管在生产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一般处于高压加载的工作条件下,经常会出现打火放电现象。结合模糊PID控制技术和触发定时电路设计了一种高压电源打火自恢复保护电路。当X射线源控制系统接收到打火放电信号脉冲时,能自动降低高压电源输出至预设的安全值并保持此功率锁定状态,直至打火结束后恢复输出。X线管检测老练平台应用实验表明,在非必须关断、重启的情况下,该电路可显著提升X线管高压电源的动态性能,提高X线管老练工艺效率,保护设备安全,同时也可适用于各类X光机高压电源设计应用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PID 打火保护 x射线管 自恢复
下载PDF
实验室光源的微束X射线荧光成像系统研制及应用研究
5
作者 张文星 陶芬 +1 位作者 刘一 邓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066,共6页
微束X射线荧光成像(μ-XRFI)是无损获取样品内部元素微区分布信息的重要方法,主要应用于微米量级区域内的元素分辨成像。同步辐射是μ-XRFI的理想光源,由于其装置庞大、造价高昂,用户机时紧张,并不适宜于常规应用。基于实验室X射线光管... 微束X射线荧光成像(μ-XRFI)是无损获取样品内部元素微区分布信息的重要方法,主要应用于微米量级区域内的元素分辨成像。同步辐射是μ-XRFI的理想光源,由于其装置庞大、造价高昂,用户机时紧张,并不适宜于常规应用。基于实验室X射线光管、多毛细管聚焦镜、高精度样品台及硅漂移探测器,研制了一套具有元素分辨的μ-XRFI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测量分析元素含量为0.001%量级的溶液样品和优于20μm的空间分辨能力。基于该μ-XRFI系统开展了应用研究,获得了小鼠脑、芯片及古代陶瓷样品中的多种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满足μ-XRFI的需求,可为生物医学、电子元件检测、瓷器色彩成分鉴定等领域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x射线光管 多毛细管聚焦镜 荧光成像 元素分辨
下载PDF
基于循环孔洞扩张模型的X型圆管节点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
6
作者 刘焕才 刘亚平 +2 位作者 张正艺 解德 何文涛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海洋工程钢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受风、浪、流或地震等极端循环载荷的影响,易发生超低周疲劳断裂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及寿命预测对于海工结构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然而,现阶段基于累积损伤理论提出的多种... 海洋工程钢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受风、浪、流或地震等极端循环载荷的影响,易发生超低周疲劳断裂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及寿命预测对于海工结构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然而,现阶段基于累积损伤理论提出的多种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无法对多尺度节点实现统一预测,造成了实际工程应用的不便。因此文中基于循环孔洞扩张模型开展X型圆管节点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首先,开发了基于循环孔洞扩张模型的VUSDFLD程序,实现ABAQUS与FORTRAN子程序联合应用,利用有限元分析验证循环孔洞扩张模型在X型圆管节点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中的有效性;其次,根据多组X型圆管节点超低周疲劳断裂有限元分析结果,在宏观层面提出了一种基于Manson-Coffin公式的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公式;最后,依据Miner理论,将适用于等幅加载的超低周疲劳寿命公式扩展至变幅加载情况,验证了多种节点尺寸下超低周疲劳公式的适用性,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型圆管节点 循环孔洞扩张模型 裂纹萌生 断裂失效 疲劳寿命
下载PDF
基于ARM的X射线管用130 kV高压直流电源设计
7
作者 李一鸣 孙晖 +3 位作者 方宇辰 张茂梁 王永康 季瑞松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7期146-147,157,共3页
介绍了基于ARM架构的单片机控制的X射线管用高压直流电源的设计。该电源采用24 V直流输入,输出电压130 kV,最大设计升压增益为5417倍。电源使用多拓扑混合的三级升压电路,通过反激电路、LLC谐振和倍压整流电路等级联组合实现高电压增益... 介绍了基于ARM架构的单片机控制的X射线管用高压直流电源的设计。该电源采用24 V直流输入,输出电压130 kV,最大设计升压增益为5417倍。电源使用多拓扑混合的三级升压电路,通过反激电路、LLC谐振和倍压整流电路等级联组合实现高电压增益,并实现电源的高频率高效率优化。系统使用STM32F407系列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通过增量式PID算法实现电源输出的稳定调节。该电源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工业无损检测和材料分析等X射线成像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x射线管 高压电源 LLC
下载PDF
基于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法测溶液浓度
8
作者 张艳丽 王城 +3 位作者 陈本富 张宇凡 周星宇 吴鑫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的]溶液浓度是一项重要的计量参数,溶液浓度测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为了快速、准确地测量溶液浓度,提出了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方法。[方法]将配制好的10种三氯化铁溶液作为标准溶液,利用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方法测量出溶液... [目的]溶液浓度是一项重要的计量参数,溶液浓度测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为了快速、准确地测量溶液浓度,提出了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方法。[方法]将配制好的10种三氯化铁溶液作为标准溶液,利用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方法测量出溶液中Fe的特征X射线强度,得到三氯化铁溶液的标准曲线,利用该标准曲线,对5组三氯化铁溶液进行了测量。[结果]三氯化铁的浓度与溶液中Fe元素的特征X射线强度成较好的线性关系,对5组三氯化铁待测溶液浓度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测得最大误差为1.74%,其他误差都在1%以内,小于传统的折射率测量误差(大约3%)。另外,为了进一步分析其精确度,分别计算了浓度梯度差。由梯度差可知,最大梯度差为3.71%,绝大多数在1%以内,最小为0。[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且出数据快,随测随得,为快速、准确测量溶液浓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 浓度 x射线管 特征x射线 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法
下载PDF
MC模拟反射式X光管靶材角度与最强X射线出射角度关系
9
作者 汤利 江贝妮 +2 位作者 李丽 魏珂 胡艳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为研究最强X射线束的出射角度α随靶材角度θ的变化关系,利用MCNP软件,首先建立了反射式X光管模型,得到了靶角为20°时,空间平面上X射线的强度分布特点,为获得较均匀的X射线,采用与阳极-阴极垂直方向上的窄束长方形区域作为准直孔... 为研究最强X射线束的出射角度α随靶材角度θ的变化关系,利用MCNP软件,首先建立了反射式X光管模型,得到了靶角为20°时,空间平面上X射线的强度分布特点,为获得较均匀的X射线,采用与阳极-阴极垂直方向上的窄束长方形区域作为准直孔径的形状。其次确立了靶材角度在10°到30°内,最强X射线束出射角度α与靶材角度θ的关系,对于靶材角度不同时窄束射线准直器孔径开口最佳位置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管 靶材角度 准直器 蒙特卡罗模拟
下载PDF
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育岳 隋文渊 +3 位作者 石林 王建华 夏虹 尹庆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103-4105,共3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病例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8~36岁,平均31岁;病程2~9个月,平均5... 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病例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8~36岁,平均31岁;病程2~9个月,平均5个月;疗效评价依据Mac_Nab腰腿痛评价标准以及改良Prolo功能评分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2.5~3 h,平均2.7 h;出血量200~280 mL,平均250 mL;下地活动时间4~7 d,平均5 d;2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Mac Nab标准疗效很好17例,占63%,好6例,占22.2%,轻度好转4例,占14.8%,无一例复发再次手术。术前Prolo功能评分平均为(10.5±1.6)分。改良Prolo评分平均为(17.0±0.9)分。结论: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X-tube通道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x-tube通道 经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METRx内窥镜辅助X-Tube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忠羡 付朝华 +7 位作者 梁胜根 范全 薛忠林 谢清华 赵振东 原向伟 秦英 刘一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经x-tube腰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共收治1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L4/5节段7例,L5/S1节段6例,均行内窥镜下经x-tube腰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按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效果,...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经x-tube腰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共收治1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L4/5节段7例,L5/S1节段6例,均行内窥镜下经x-tube腰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按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功能评定按改良Macnab评分分级:优10例,良3例,优良率100%。未发现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45~105 min,平均60 min,失血量10~95 mL,平均30 mL。结论METRx内窥镜辅助X-Tube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直视化、管道化特点,效果满意;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内窥镜 x-tube
下载PDF
X-tube肌间隙入路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腾辉 杨欣建 +3 位作者 顾洪生 陈扬 余铮 田长庆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X-tube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0月在X-tube下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椎管狭窄32例。术前、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ODI及VAS... 目的探讨X-tube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0月在X-tube下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椎管狭窄32例。术前、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ODI及VAS评估患者疗效,并在x线片上观察患者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手术平均时间60(55~70)min;手术切口平均长度3.5(3~5)cm;术中出血量平30(20~50)ml;平均住院时间6.5(6—7)d。术中无硬脊膜损伤发生。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21.6(12~31)个月。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无术后感染发生。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ODI评分分别为38.96±1.68、16.28±3.12和3.60±1.40,VAS评分分别为7.16±0.78、2.56±0.76和1.04±0.70,三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3.48±0.56)mm和(12.41±0.87)mm,较术前(8.86±0.79)mm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X—tube下经肌间隙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经该入路行腰椎减压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肌间隙入路 x tube
下载PDF
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向阳 胡伟 +1 位作者 吴建明 马成才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探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行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及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盘源... 目的:探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行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及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盘源性腰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13例。结果本组13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5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10 ml;住院时间6~14 d(平均8 d);无神经损伤,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伤口感染。ODI评分术前平均为48.3%,术后3个月平均为16.5%,术后6个月平均为14.0%,优良率97.5%。融合率100%。结论 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及盘源性腰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短期疗效满意。较传统TLIF手术,具有切开小,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x-tube通道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X射线机不同滤过材料吸收剂量率与管电压的关系
14
作者 王韶 付宏斌 +3 位作者 刘扬 张海英 单新员 刘纯岩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46-749,共4页
目的对新安装X射线机不同滤过材料吸收剂量率与管电压进行测量分析,为本X射线机的教学及科研应用提供详实的技术依据。方法设置X射线机照射条件,通过瑞典Raysafe X1型X射线质量检测仪测量管电压、透射剂量率,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目的对新安装X射线机不同滤过材料吸收剂量率与管电压进行测量分析,为本X射线机的教学及科研应用提供详实的技术依据。方法设置X射线机照射条件,通过瑞典Raysafe X1型X射线质量检测仪测量管电压、透射剂量率,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进而研究吸收剂量率与管电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透射剂量率随管电压增大而增大,滤过材料对透射剂量率与管电压关系有一定的影响。结论透射剂量率随管电压增大而增大;滤过材料厚度越大,吸收剂量率受管电压kV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机参数 管电压 管电流 滤过材料
下载PDF
CNT冷阴极微焦点X射线管研制
15
作者 唐华平 陈志强 +4 位作者 何武 金鑫 柳鹏 荆增儒 陈金梅 《真空电子技术》 2023年第6期23-27,44,共6页
以单根微米直径的碳纳米管(CNT)纱线为场致发射的电子源,通过Opera软件的模拟仿真进行阴极结构的设计,研制了基于CNT冷阴极,仅需静电聚焦实现微焦点,以金属管壳进行超高真空封装的小型闭管式微焦点X射线管。测试表明,单根直径50μm的CN... 以单根微米直径的碳纳米管(CNT)纱线为场致发射的电子源,通过Opera软件的模拟仿真进行阴极结构的设计,研制了基于CNT冷阴极,仅需静电聚焦实现微焦点,以金属管壳进行超高真空封装的小型闭管式微焦点X射线管。测试表明,单根直径50μm的CNT冷阴极电子源可以实现500μA的连续稳定电流发射;此时栅极控制电压V GC为886 V,对应的电场强度为1.77 V/μm,微型阴极的发射电流密度达到25.5 A/cm^(2)。金属封装的X射线管可以稳定工作于130 kV的阳极高压,通过调节聚焦电压,基于静电聚焦结构可实现45μm×58μm的焦点尺寸。研制的微焦点X射线管以50%的占空比工作,使用线对卡测试,分辨率达到了20 LP/mm,并对芯片等元件进行成像表征,内部微米级金线图像清晰。该微焦点X射线管可满足芯片、新能源电池等精密元件的无损检测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冷阴极 微焦点 x射线管 无损检测
下载PDF
X-Tube下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亚东 王嘉 +4 位作者 蔡振宇 陈豪杰 张向阳 吴宁 曹德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X-Tube下后路椎间螺纹状cage置入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6年2月在X-Tube下行后路椎间螺纹状cage置入加植骨融合治疗33例患者,男18例,女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腰椎Ⅰ度滑脱3例;... 目的:探讨X-Tube下后路椎间螺纹状cage置入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6年2月在X-Tube下行后路椎间螺纹状cage置入加植骨融合治疗33例患者,男18例,女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腰椎Ⅰ度滑脱3例;腰椎管狭窄症11例;椎间盘源性腰痛2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ODI及VAS评估患者功能,在X线片上观察患者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2例,其中1例术中应用明胶海绵及生物蛋白胶封堵硬膜,术后出现低热,应用抗生素2周后症状消失;另1例术中行硬脊膜修补,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及神经损伤症状。失访3例,30例患者随访6~22个月,平均14.4个月,ODI评分术前为39.64±2.72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7.58±3.29分和4.50±1.60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VAS评分术前为8.17±0.79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67±0.78分和1.54±0.90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椎间隙高度术前为8.97±0.81mm,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53±0.57mm和12.79±0.91mm,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例患者术后11个月时影像学检查未见骨融合,余29例患者均获椎体间植骨融合,未见cage移位或脱出。结论:X-Tube下行后路椎体间cage置入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取得满意效果,是可供选择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脊柱融合术 x—tube
下载PDF
10~50 keV的X射线管轫致辐射能谱的解析计算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博 黄宁 +2 位作者 王鹏 何泽 袁靖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3-1242,共10页
X射线管便于产生X射线,广泛应用于工业、考古及医学等领域,其能谱分布是应用基础。本文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软件Geant4模拟入射能量为10、20、30、40和50 keV的电子与铜靶的相互作用,得到了电子在不同穿透深度下的计数、能量分布及角度分布... X射线管便于产生X射线,广泛应用于工业、考古及医学等领域,其能谱分布是应用基础。本文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软件Geant4模拟入射能量为10、20、30、40和50 keV的电子与铜靶的相互作用,得到了电子在不同穿透深度下的计数、能量分布及角度分布,对模拟数据拟合,得到了10~50 keV的电子在铜靶中的电子深度分布及路径长度纠正系数的经验公式。将经验公式和相应轫致辐射截面数据结合,建立了入射能量为10~50 keV的电子在铜靶中产生轫致辐射能谱的解析计算模型。通过和模拟的X射线管轫致辐射谱比较,验证了该解析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管 轫致辐射 Geant4模拟 解析计算
下载PDF
Improvements to conventional X-ray tube-based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system 被引量:4
18
作者 Cui Zhang Xiao-Dong Pan +2 位作者 Hong-Jie Shang Yan-Hong Luo Gong-Ping L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56-164,共9页
Conventional X-ray tube-based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X-CBCT) system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systems can rapidly obtain a three-dimensional(3D) image of an object.Conventional X-r... Conventional X-ray tube-based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X-CBCT) system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systems can rapidly obtain a three-dimensional(3D) image of an object.Conventional X-ray tubes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because of their high tube voltage and power.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have been made to CX-CBCT systems, such as imaging time shortening,acquisition strategy optimization, and imaging software development, etc. In this study, a CX-CBCT system is developed. Additionally, some improvements to the CX-CBCT system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hardware conditions of the X-ray tube and detector. A near-detector(ND)geometry condition is employed to obtain a sharper image and larger detection area. An improved acquisi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simplify operations and reduce total imaging time. In the ND geometry condition, a simplified method called FBP slice stacking(SS-FBP) is proposed,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3D image reconstruction. SS-FBP is timesaving relative to traditional methods. Furthermore, imaging software for the CX-CBCT system is developed in the MATLAB environment. Several imag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X-CBCT system works properly, and that the above improvements are feasible and prac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E-BEAM CT CONVENTIONAL x-RAY tub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x-RAY imaging
下载PDF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feature of an x-ray Talbot–Lau interferometer versus tube accelerating voltage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圣浩 Margie P.Olbinado +7 位作者 Atsushi Momose 韩华杰 胡仁芳 王志立 高昆 张凯 朱佩平 吴自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73-678,共6页
X-ray Talbot-Lau interferometer has been used most widely to perform x-ray phase-contrast imaging with a con- ventional low-brilliance x-ray source, and it yields high-sensitivity phase and dark-field images of sample... X-ray Talbot-Lau interferometer has been used most widely to perform x-ray phase-contrast imaging with a con- ventional low-brilliance x-ray source, and it yields high-sensitivity phase and dark-field images of samples producing low absorption contrast, thus beating tremendous potential for future clinical diagnosis. In this work, by changing the accel- erating voltage of the x-ray tube from 35 kV to 45 kV, x-ray phase-contrast imaging of a test sample is performed at each integer value of the accelerating voltag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 of an x-ray Talbot-Lau interferometer (located in the Institute of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for Advanced Materials, Tohoku University, Japan) versus tube voltage. Ex- perimental results and data analysis show that within a range this x-ray Talbot-Lau interferometer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accelerating voltage of the tube with a constant fringe visibility of ~ 44%. This x-ray Talbot-Lau interferometer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a new dual energy phase-contrast x-ray imaging strategy and the possibility to collect a refraction spect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ay Talbot-Lau interferometer x-ray imaging PHASE-CONTRAST tube accelerating voltage x-ray tube
下载PDF
X-tube下MIS-TLIF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瑞法 张勇 +1 位作者 彭自强 唐建坤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7期154-156,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X-tube下行MIS-TLIF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间椎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3年6月对我院2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X-tube下行MIS-TLIF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0-140 min,平均112 min,术中出血... 目的:观察X-tube下行MIS-TLIF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间椎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3年6月对我院2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X-tube下行MIS-TLIF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0-140 min,平均112 min,术中出血量60-150 mL,平均94.8 mL;住院时间4-8 d,平均6 d。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 ODI评分:术前(79.6±9.5)分,术后末次随访(10.9±4.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19,P〈0.01);VAS评分:术前(7.0±1.3)分,术后末次随访(1.1±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78,P〈0.01)。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16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90.9%。结论 X-tube下行MIS-TLIF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满足神经根减压、植骨融合固定的要求,该术式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操作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tube通道 腰椎间盘突出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