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晴隆碧痕营穹窿节理特征及应力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薛洪富 赵丹 +2 位作者 王钧 黄勇灵 姬胜源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4-49,共6页
通过碧痕营穹窿内220余条节理的观察、统计、分析,该区发育NWW-SEE与NNW-SSE至近SN向、NNE-SSW向与近SN向、NNE-SSW向与近EW向及NNW-SSE至近SN向与NNE向等四套共轭X节理。在此基础上对节理所反映的构造应力场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 通过碧痕营穹窿内220余条节理的观察、统计、分析,该区发育NWW-SEE与NNW-SSE至近SN向、NNE-SSW向与近SN向、NNE-SSW向与近EW向及NNW-SSE至近SN向与NNE向等四套共轭X节理。在此基础上对节理所反映的构造应力场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能发生了NW-SE、NWW-SEE、NE-SW及NNE-SSW向四次应力作用,其中NW-SE向、NWW-SEE向为两期主要应力场,NNE-SSW向和NE-SW向可能为后期局部应力场。根据应力场演化分析,近EW向右行走滑断层形成时,它指示的主应力方向为NW-SE向,当近EW向和NE向右行走滑断层连接过程中,研究区从走滑背景转化为转换挤压背景,这过程中主应力发生逆时针方向旋转为NWW-SEE向,在此应力场背景下,形成了轴向为NNE向的碧痕营穹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型共轭节理 构造应力场 构造解释 碧痕营穹窿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140
2
作者 徐黎明 周立发 +1 位作者 张义楷 党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462,共8页
通过大量断层和褶皱的野外观测以及构造形成序列的确定,同时考虑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板块动力学背景,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研究表明盆地区域主压应力场方向在加里东期呈NNE-SSW向和近SN向,主要... 通过大量断层和褶皱的野外观测以及构造形成序列的确定,同时考虑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板块动力学背景,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研究表明盆地区域主压应力场方向在加里东期呈NNE-SSW向和近SN向,主要是晚奥陶世以来秦岭洋盆向北俯冲并与华北板块碰撞的结果;印支期主要呈NW-SE向和NNE-SSW向、SN向,主要受中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中羌塘地块与欧亚大陆碰撞拼贴产生的远程构造效应影响;燕山期主要呈NW-SE向,主要受古太平洋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远程构造效应影响,盆地西南缘呈NE-SW向;喜马拉雅期呈NNE-SSW向,主要受新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和今太平洋构造动力体系联合作用影响,即今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应力场 x共轭节理 显微构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义楷 周立发 +1 位作者 党犇 孙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5-219,共5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野外、井下节理、断层和褶皱观测以及构造形成序列确定,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研究,并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的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印支期主压应力场主要呈NW—SE向、NNE—SSW向和SN向,...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野外、井下节理、断层和褶皱观测以及构造形成序列确定,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研究,并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的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印支期主压应力场主要呈NW—SE向、NNE—SSW向和SN向,控制了古生界油气的第一次运聚与成藏;燕山期主压应力场主要呈NW—SE向,盆地西南缘呈NE—SW向,控制了古生界油气的第二次运聚与成藏;喜马拉雅期主压应力场主要呈NNE—SSW向,该时期为油气运聚调整和最终就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共轭节理 油气聚集 构造应力场 中新生代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