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储层原油裂解过程中的钙、硫分子地球化学研究——同步辐射XANES技术的应用
1
作者 罗厚勇 刘文汇 +6 位作者 腾格尔 王万春 梁明亮 苏龙 韩元红 曹涛涛 赵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8-677,共10页
为了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原油裂解过程中硫、钙元素赋存状态的变化,采集塔河油田TK772井奥陶系鹰山组产层的原油,通过半开放实验体系"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仪"开展仿真地层条件的成气模拟实验,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物(X... 为了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原油裂解过程中硫、钙元素赋存状态的变化,采集塔河油田TK772井奥陶系鹰山组产层的原油,通过半开放实验体系"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仪"开展仿真地层条件的成气模拟实验,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物(XANES)技术对固体产物中的硫、钙元素的化学赋存状态进行精确检测。结果表明,原油直接裂解(原油+灰岩实验(系列1))固体产物中含硫化合物以噻吩类和硫酸钙为主,是原油裂解过程中部分噻吩类物质被氧化的结果;含钙化合物以碳酸钙为主。有溶解硫酸盐存在的原油裂解(原油+灰岩+硫酸镁实验(系列2))固体产物中含硫化合物以硫酸钙为主,噻吩类为辅,可能是溶解硫酸盐(硫酸镁)的加入、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和溶蚀-沉淀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系列2中伴随着温压的升高,H2S的生成和硫酸钙相对百分含量增加,指示原油裂解过程中发生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硫酸钙的生成和富集表明,TSR过程产生的酸性流体可以对碳酸盐岩储层产生明显的溶蚀作用,同时可能会生成次生膏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吸收近边(xanes)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原油裂解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碳酸盐岩储层
下载PDF
利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NES)研究水泥窑共处置产品中Ni和Cd的微观组成
2
作者 薛靖川 黄启飞 杨玉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18-2522,共5页
在模拟水泥窑中高温煅烧掺有Ni、Cd化学试剂的水泥生料,并由制取的水泥熟料制备水泥净浆片.利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NES)对水泥窑共处置产品中Ni、Cd的微观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在水泥窑煅烧过程中发生了较为彻底的化学变化... 在模拟水泥窑中高温煅烧掺有Ni、Cd化学试剂的水泥生料,并由制取的水泥熟料制备水泥净浆片.利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NES)对水泥窑共处置产品中Ni、Cd的微观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在水泥窑煅烧过程中发生了较为彻底的化学变化,形成了Ni-Mg化合物,该化合物可能是以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水泥净浆中Ni的存在形态和水泥熟料中基本相同,表明水化过程对Ni的形态影响较小;水泥净浆中存在的Cd化合物及其比例分别为:CdSO442.4%,CdO40.4%,CdCO317.1%;Cd化合物在水泥净浆中可能以吸附、包容等方式存在于Ca(OH)2晶体中,较难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窑共处置产品 x射线吸收近边构光谱(xanes) 重金属 微观组成
原文传递
沙尘暴对上海大气颗粒物中S、Cl、Ca化学种态的影响
3
作者 龙时磊 刘可 +5 位作者 曾建荣 曹玲玲 包良满 林俊 李燕 马陈燕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共8页
为研究沙尘暴对上海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的贡献,本文连续采集了沙尘暴前、中、后期的颗粒物样品,使用同步辐射XRF以及XANES技术解析样品颗粒物中元素浓度以及S、Cl、Ca化学组成在沙尘暴过程中的变化。元素浓度变化结果显示,大气颗粒物样... 为研究沙尘暴对上海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的贡献,本文连续采集了沙尘暴前、中、后期的颗粒物样品,使用同步辐射XRF以及XANES技术解析样品颗粒物中元素浓度以及S、Cl、Ca化学组成在沙尘暴过程中的变化。元素浓度变化结果显示,大气颗粒物样品地壳元素(Si、Al、Ca、K、Mg、Fe、Ti)随沙尘暴的到来大幅度增加,但是本地污染元素(S、Zn、Pb、Cu、V、Cr、As)却由于沙尘暴的"清洁"作用而降低。沙尘暴前后颗粒物样品中S元素主要以(NH4)2SO4的形式存在,Cl元素主要以有机氯的形式存在,而Ca元素主要以石膏形式存在。而沙尘暴期间的样品S元素主要存在形式是石膏(CaSO4·2H2O),Cl元素存在形式是有机氯及无机氯(–1价),Ca元素主要存在形式是CaCO3。结合后向轨迹,无机氯的来源可能是沙尘暴沿途(海面)携带的海盐成分,而石膏则是沙尘中富含的CaCO3在传输途中与SO42发生反应形成的。沙尘暴不仅给上海大气颗粒物带来了丰富的地壳颗粒物,而且沿途携带颗粒物,使得原本滞留的颗粒物随着沙尘暴输送到上海大气环境中,沙尘颗粒在传输过程中还会与当地污染颗粒物发生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后向轨迹 x射线吸收近边构(xanes)谱 颗粒
下载PDF
水泥窑共处置含Cr废物中Cr在不同温度下的形态转化 被引量:8
4
作者 范兴广 杨玉飞 +2 位作者 黄启飞 李忠武 于泓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2-278,共7页
将Na2CrO4加入生料中模拟含Cr入窑物料[掺加比例为0.048%(以W计)],以探索水泥窑共处置含Cr废物过程中Cr的形态转化.将含Cr入窑物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煅烧,消解煅烧样品以分析Cr在不同温度下的残留率并利用XANES(X射线吸收近... 将Na2CrO4加入生料中模拟含Cr入窑物料[掺加比例为0.048%(以W计)],以探索水泥窑共处置含Cr废物过程中Cr的形态转化.将含Cr入窑物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煅烧,消解煅烧样品以分析Cr在不同温度下的残留率并利用XANES(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技术分析煅烧样品中Cr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对应900、1000、1100、1200、1300和1450℃煅烧条件下,熟料中Cr的残留率分别为88.2%、70.7%、73.7%、67.2%、69.5%和67.8%.由于窑尾温度为1050—1100℃,并且Cr的残留率在1100℃较高,因此从窑尾添加含Cr废物可以减少水泥窑共处置含Cr废物过程中的Cr逸放.在900~1450℃煅烧条件下,所有样品中的Cr主要以CrO3、Cr2O3和CaCrO4的形式存在.1000℃煅烧温度下存在K2Cr2O7,但不存在K7CrO4;900℃和1100~1300℃煅烧温度下有K2CrO4存在,但不存在K2Cr2O7.1100~1450℃煅烧温度下,Cr元素进入到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中,并主要以CrO3和Cr2O3的形式与其他物质结合生成了较为复杂的Ca4A16O12CrO4、Ca6Al4Cr2O1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窑共处置 xanes(x射线吸收近边构光谱) 重金属 形态转化
下载PDF
近三十年农田土壤磷分子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瑾 杨建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8-567,共10页
农田土壤磷的赋存形态决定迁移、转化及归趋过程,单单通过全磷或有效磷含量并不能全面、准确、长效地评估土壤磷的养分供应能力和生态环境风险,探索可持续的农田磷素管理措施迫切需要能够科学表征、准确认识土壤磷形态。随着分析测试技... 农田土壤磷的赋存形态决定迁移、转化及归趋过程,单单通过全磷或有效磷含量并不能全面、准确、长效地评估土壤磷的养分供应能力和生态环境风险,探索可持续的农田磷素管理措施迫切需要能够科学表征、准确认识土壤磷形态。随着分析测试技术发展,农田土壤磷形态领域经历了以传统连续提取法为主的分级组分研究,到目前基于先进光谱技术的分子形态研究的发展历程。液相磷-31核磁共振技术(P-NMR)、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技术(P-XANES)是当今土壤磷分子形态表征的主流技术,分别促进土壤多种有机磷和无机磷(铁磷/钙磷/铝磷)分子形态的有效识别。借助Histcite软件进行引文网络分析,梳理了近三十年(1990—2019年)土壤磷分子形态研究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借鉴意义的关键性成果,基于此综述了该领域的发展脉络,归纳发现农田土壤磷分子形态研究最初主要借助P-NMR技术侧重有机磷分子形态表征,而后过渡至与同步辐射XANES以及X射线微探针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土壤磷分子形态的全面认识。最后,对多谱学技术联用推动土壤磷分子形态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形态 液相磷-31核磁共振(P-NMR) 同步辐射 x射线吸收近边构谱(xanes) x射线微探针
下载PDF
XAFS study of Cu^(2+) in aqueous solution of CuBr_2 被引量:3
6
作者 DAI Binbin WANG Qian MA Jingyuan LI Jiong ZHANG Shuo HUANG Yuying HUANG Wei WU Guozhong ZOU Yang JIANG Zheng XU Hongjie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29-133,共5页
Copper ion is the essential microelement to many organisms. In this paper, the local structure of Cu2+ in CuBr2 aqueous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Copper ion is the essential microelement to many organisms. In this paper, the local structure of Cu2+ in CuBr2 aqueous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XAFS) technique. XANES (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tructure) spectra indicate that charge transfer from Br- to Cu2+ decreases with th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which lead to a shift of the absorption edge. The shoulder appearing at the rising edge proves to be characteristic of a tetragonal distortion. The Fourier transform magnitudes of EXAFS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data of Cu species suggest that more Cu-Br bonds may exist in high concentrations. A fivefold coordination configuration like a pyramid is used as the fitting parameter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ion numbers, the proportion of Cu-O and Cu-Br is 4:1 in the saturated solution. The Br atom is on the equatorial plane of the model. The fitting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AFS 水溶液 x-射线吸收精细 x射线吸收精细 x射线吸收近边 xanes 傅立叶变换 微量元素
下载PDF
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s coated by surfactant sodium bis(2—ethylhexyl) sulphosuccinate(AOT):local atomic structures and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ic studies 被引量:2
7
作者 ZhonghuaWu RobertEBenfield +3 位作者 LinGuo HuanjunLi QinglinYang Didier 《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2001年第2期61-75,共15页
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s coated by sodium bis(2-ethylexyl) sulphosuccinate(AOT) were prepared by using a microemulsion metho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an average particle siae of 2-3nm.X-ray diffrac... 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s coated by sodium bis(2-ethylexyl) sulphosuccinate(AOT) were prepared by using a microemulsion metho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an average particle siae of 2-3nm.X-ray diffraction showed that the 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s retain the CeF2-type cubic structures like the bulk crystal.The intermediate valence offormally tetravalent compounds had been detected by x-ray-absorption near-edge structetravalent compounds had been detected by x-ray-absorption near-dege structure(XANES) spectra of Ce LIII absorption in bulk CeO2 and the 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s.Two well resoved white lines can be assigned to the electron configurations of 4f^0L and 4f^1L,respectively,where L denotes a ligand hole.At the same time,the 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s also showed the structural featres of trivalent compounds,in comparison to the trivalent Ce(NO3)3·6H2O.Fuor Lorentzian functions and two arctan functions were used to fit the normalized XANES spectra.The extended x-ray-absorption fine-structure(EXAFS) technique was used to probe the local atomic structures around the absorber Ce.The multielectrorn excitation effect on the EXAFS spectra was eliminated.A cor-shell model was used to deduce the near-neighbour structural parameters around cerium.Bulk CeO2 with eight oxygen atoms located at 2.343A was used as the reference sample to extract the backscattering amplitude and phase shift of the Ce-O bond.One half of the atome locate at the core part with the CeF2-type cubic structures(eight oxyens at 2.343A around Ce),the other half of the atoms are amorphous phase located in the shell part (surface of the nanoparticles) with approximately Ce2O3 structural features (averageed seven oxygens at 2.50A around 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纳米晶 表面活性剂 x射线近边吸收谱分析 xanes ExAFS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 硫代丁二酸
下载PDF
红壤不同粒级组分中砷的形态——基于连续分级提取和XANES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士杏 骆永明 +3 位作者 章海波 黄玉娟 李柱 韦婧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33-2739,共7页
土壤固相由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构成.研究砷在土壤不同粒级组分中的形态,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移动性及其环境风险.本文以砷吸附能力很强的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化学提取法研究了砷在各粒级组分(50~250μm,5~50μm,... 土壤固相由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构成.研究砷在土壤不同粒级组分中的形态,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移动性及其环境风险.本文以砷吸附能力很强的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化学提取法研究了砷在各粒级组分(50~250μm,5~50μm,1~5μm和<1μm)中的含量和形态,并采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光谱法表征了不同铁氧化物对红壤砷吸附的贡献.结果表明:红壤粒级组分中砷含量随着粒径减小而增加.铁铝元素含量和颗粒比表面积是影响不同粒级组分中砷含量的主要因素.在各粒级组分中,仅有0.6%以下的砷以非专性吸附态存在,有25.0%~38.5%的砷以可被磷酸盐交换的专性吸附态存在,有31.0%~50.8%的砷以较稳定的铁铝氧化物结合态存在,稳定的残留态砷的比例为17.8%~40.2%.随粒径减小,粒级组分中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砷的比例减小,而残留态砷比例增加.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光谱的分析结果显示,1~5μm和<1μm的粒级组分中砷的形态类似,主要与针铁矿和无定形氧化铁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粒级组分 x射线吸收近边构光谱(xanes)
原文传递
DDAB修饰纳米氧化锌的合成及XANES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吉云亮 胡蓉 +5 位作者 吴自玉 郭林 徐惠彬 张静 谢亚宁 胡天斗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用改进的反胶束法合成了半导体纳米级氧化锌 ,表面由DDAB(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 )修饰 .改进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区别是反胶束法中所需要的水是由含水的锌盐直接提供 ,在有机溶剂中直接形成了微反应池 .TEM(透射电子显微镜 )照片证实... 用改进的反胶束法合成了半导体纳米级氧化锌 ,表面由DDAB(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 )修饰 .改进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区别是反胶束法中所需要的水是由含水的锌盐直接提供 ,在有机溶剂中直接形成了微反应池 .TEM(透射电子显微镜 )照片证实了氧化锌的尺寸为纳米级 ,其粒径可由锌盐和DDAB的使用量之比来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 合成 xanes 纳米材料 氧化锌 DDAB 反胶束法 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 x射线吸收近边构谱
原文传递
利用橄榄石中的钒研究洋中脊玄武岩的氧逸度
10
作者 夏群科(编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6-896,共1页
氧逸度是控制变价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和岩浆去气过程中挥发分行为的关键参数。因此,了解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氧逸度有助于约束大气和地慢化学演化过程。迄今为止,诸多手段可用于研究玄武岩氧逸度,如针对Fe在玄武岩熔体中价态变化的分析、... 氧逸度是控制变价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和岩浆去气过程中挥发分行为的关键参数。因此,了解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氧逸度有助于约束大气和地慢化学演化过程。迄今为止,诸多手段可用于研究玄武岩氧逸度,如针对Fe在玄武岩熔体中价态变化的分析、V在橄榄石-玄武岩之间的分配系数、全岩V/Sc变化和锆石Ce异常等。其中,Fe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Fe-XANES)因其高精度和空间分辨率而得到重视。全球MORB的Fe-XANES分析结果显示其氧逸度分布范围是FMQ-0.18士0.16。然而,一旦玄武岩经历较强的风化蚀变、变质作用,Fe-XANES便未必能够给出可靠的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中脊玄武岩 氧逸度 化学演化 x射线吸收近边 变质作用 橄榄石 空间分辨率 xanes
下载PDF
陈皮对土壤中六价铬的去除效果及机理
11
作者 刘增俊 许贺峰 +1 位作者 郭彦旭 樊艳玲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获取廉价、易得且环境友好的高效修复药剂是Cr(Ⅵ)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工作之一.基于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陈皮添加量和土壤中Cr(Ⅵ)初始浓度对Cr(Ⅵ)去除过程的影响,通过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X射线近边吸收光谱(XANES)... 获取廉价、易得且环境友好的高效修复药剂是Cr(Ⅵ)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工作之一.基于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陈皮添加量和土壤中Cr(Ⅵ)初始浓度对Cr(Ⅵ)去除过程的影响,通过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X射线近边吸收光谱(XANES)等方法初步探讨了陈皮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机理.结果表明:当土壤中Cr(Ⅵ)初始浓度为(1 600.13±298.11) mg/kg、Cr(Ⅵ)浸出浓度为(143.20±13.5) mg/L、陈皮添加量为5%时,培养30 d后,土壤中Cr(Ⅵ)浓度及其浸出浓度分别降至(10.07±2.98)mg/kg和(1.02±0.30)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9.37%和99.29%.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率随陈皮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Cr(Ⅵ)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添加陈皮后土壤中的Cr(Ⅵ)转化为生物有效性较低的Cr(Ⅲ).此外,陈皮的添加丰富了土壤细菌的营养底物,缓解了Cr(Ⅵ)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最优菌门,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土壤球菌属(Agr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4种Cr(Ⅵ)还原菌不同程度富集.研究显示,陈皮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污染土壤中Cr(Ⅵ)浓度及其浸出浓度,并影响了污染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组成;陈皮去除土壤中Cr(Ⅵ)的机制可能是其在土壤中水解的小分子有机物直接将Cr(Ⅵ)还原为Cr(Ⅲ),以及作为碳源驱动Cr(Ⅵ)还原菌的富集进而间接降低Cr(Ⅵ)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Cr(Ⅵ) 细菌群落 去除机制 修复 x射线近边吸收光谱(xanes)
下载PDF
土壤中硒形态研究进展
12
作者 周彧琛 李光一 +2 位作者 汪岸 肖玉芳 贾正勋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6期234-236,共3页
对近年来关于土壤样品中硒的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土壤中硒形态的提取方法,硒的检测手段包括: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LC-AFS)、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仪(HPLC-ICP-MS)等通过色谱分离与检测仪器... 对近年来关于土壤样品中硒的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土壤中硒形态的提取方法,硒的检测手段包括: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LC-AFS)、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仪(HPLC-ICP-MS)等通过色谱分离与检测仪器联用测定硒的形态组分。此外,对土壤样品中的硒形态进行无损分析可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分析方(XANES),并与连续化学提取液中硒的形态与研究进行比对,二者结果基本一致。概述了土壤的pH值、Eh值和腐殖质对硒形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形态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LC-AFS) 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HPLC-ICP-MS) 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构分析(xanes) 影响因子
下载PDF
砷氧化菌对胡敏酸络合As(Ⅲ)的氧化作用
13
作者 李泽姣 崔岩山 +3 位作者 尹乃毅 蔡晓琳 都慧丽 王鹏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778-4782,共5页
土壤砷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是土壤砷形态转化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为了研究砷氧化菌对胡敏酸络合三价砷[HA-As(Ⅲ)]的作用,设置了不同p H值反应体系,研究砷氧化菌HN-2对HA-As(Ⅲ)作用下,砷的形态变化及其在固液两相中的分配.结果... 土壤砷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是土壤砷形态转化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为了研究砷氧化菌对胡敏酸络合三价砷[HA-As(Ⅲ)]的作用,设置了不同p H值反应体系,研究砷氧化菌HN-2对HA-As(Ⅲ)作用下,砷的形态变化及其在固液两相中的分配.结果表明,在HA与As(Ⅲ)络合过程中,HA可以将一部分游离态As(Ⅲ)氧化为As(Ⅴ).其中,在p H=7的体系中,As(Ⅲ)被HN-2和HA氧化成As(Ⅴ)的效率最高.在含有砷氧化菌株和不含砷氧化菌株的体系中,0~10 h振荡过程中,HA-As材料均可以释放一部分As(Ⅲ)及As(Ⅴ)进入液相中,同时砷氧化菌可以快速地将As(Ⅲ)氧化为As(Ⅴ),而胡敏酸可以较缓慢地将As(Ⅲ)氧化为As(Ⅴ);反应10~24 h期间,HN-2砷氧化菌可以将络合态HA-As(Ⅲ)转化为游离态As(Ⅲ)并氧化为As(Ⅴ);48 h后反应逐渐达到平衡.固相同步辐射结果可以进一步证明HN-2砷氧化菌对络合态As(Ⅲ)的释放及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砷氧化菌 砷氧化 x射线吸收近边构光谱(xan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