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射线能量色散谱表征纳米多层膜的调制结构
1
作者 李戈扬 许俊华 +2 位作者 田家万 金燕萍 戎咏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097-1100,共4页
提出并讨论了采用 X射线色散谱 ( EDX)技术表征纳米多层膜调制结构的原理和方法 ,对Ti N/ Nb N纳米多层膜的调制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 ,并与横截面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表征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对于多层膜的调制比 ,EDX是一种更为... 提出并讨论了采用 X射线色散谱 ( EDX)技术表征纳米多层膜调制结构的原理和方法 ,对Ti N/ Nb N纳米多层膜的调制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 ,并与横截面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表征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对于多层膜的调制比 ,EDX是一种更为精确和方便的方法 .采用 EDX结合 X射线衍射 ( XRD)技术可以准确、方便地表征纳米多层膜的调制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色散谱 纳米多层膜 调制结构 薄膜
下载PDF
空间差分方法在钛酸锶基陶瓷晶界的X射线能量色散谱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邢娟娟 王贤浩 顾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分析方法在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空间差分方法应用到EDS分析中,能够突破电子束斑的限制,大大扩展其分析材料微小区域组分的能力。本文以钛酸锶基陶瓷材料中晶界纳米颗粒和晶界偏析为例,简要介绍了与EDS分... 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分析方法在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空间差分方法应用到EDS分析中,能够突破电子束斑的限制,大大扩展其分析材料微小区域组分的能力。本文以钛酸锶基陶瓷材料中晶界纳米颗粒和晶界偏析为例,简要介绍了与EDS分析相关的空间差分方法,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能量色散(EDS) 空间差分 SRTIO3 晶界偏析 纳米颗粒
下载PDF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在宝玉石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盛克平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介绍了在低真空模式下扫描电子显微镜配装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检测宝玉石的原理与方法。对比与评估了宝玉石样品的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的无标样定量分析数据与其标准数据,讨论了扫描电子显微镜配装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在宝玉石检测分析中存在... 介绍了在低真空模式下扫描电子显微镜配装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检测宝玉石的原理与方法。对比与评估了宝玉石样品的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的无标样定量分析数据与其标准数据,讨论了扫描电子显微镜配装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在宝玉石检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其它宝玉石检测分析仪器如X射线荧光分析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激光拉曼光谱仪比较后认为,扫描电子显微镜配装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对宝玉石无损分析鉴定是最方便、有效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能量色散 扫描电子显微镜 宝玉石 无损分析
下载PDF
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在涂层脱落现象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漪涛 王福光 +2 位作者 崔树林 李航 何德水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388-1392,共5页
通过对某型ZM5铸造镁合金产品表面防热涂层脱落实际案例的分析,介绍了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在该类现象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在该案例的分析中,首先使用SEM对涂层脱落界面分别进行低倍和高倍显微形貌观察,确定脱落界面的... 通过对某型ZM5铸造镁合金产品表面防热涂层脱落实际案例的分析,介绍了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在该类现象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在该案例的分析中,首先使用SEM对涂层脱落界面分别进行低倍和高倍显微形貌观察,确定脱落界面的位置以及各区域的粘接情况。而后利用EDS对脱落界面的粘接异常位置与粘接正常位置的表面元素成分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脱落界面上粘接异常位置过高的硫元素含量是导致涂层脱落的原因,而硫源自镁合金氧化处理槽液中硫酸镁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镁合金 防热涂层 脱落 扫描电镜 x射线能量色散 微观形貌 故障排除
下载PDF
能谱法和催化光度法测定无机纤维中铁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广健 尚德库 +2 位作者 胡琳娜 张楷亮 郭亚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08-1011,共4页
本文研究了铁(Ⅲ)在酸性介质中催化抗坏血酸(Vc或H2A)还原4-硝基-3’-甲基-氨基偶氮苯的褪色反应,拟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探讨了反应机理,建立了催化动力学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98×10^(-11)g·mL-1,线性范围为... 本文研究了铁(Ⅲ)在酸性介质中催化抗坏血酸(Vc或H2A)还原4-硝基-3’-甲基-氨基偶氮苯的褪色反应,拟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探讨了反应机理,建立了催化动力学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98×10^(-11)g·mL-1,线性范围为0-200 ng·(25 mL)-1。比较了X射线能量色散谱法和催化光度法在玄武岩纤维样品中铁含量的测定,结果误差为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光度法 测定 无机纤维 含量 玄武岩纤维 x射线能量色散
下载PDF
EDXRF法在铁氧体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翟娟 赖万昌 +2 位作者 王卓 郭成 汪清浩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25-1427,共3页
提出了EDXRF法分析锰锌铁氧体的基本思路和样品重峰的解决方法,分析样品中基体效应形成原因以及提出基体效应的解决办法,使样品中MnO、ZnO、Fe2O3的分析精度(RSD)分别达到0.6%、0.45%、0.36%,从而达到生产需要。
关键词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铁氧体 重峰 基体效应
下载PDF
双元共掺杂Bi_(1-x)La_x(Fe_(0.95)Mn_(0.05))O_3多铁性材料的磁性研究
7
作者 李永涛 周小洪 +5 位作者 王舒民 王慧娜 王鑫 张庆强 苏宇 李兴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i1-xLax(Fe0.95Mn0.05)O3(x=0,0.10,0.15)多晶样品。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La、Mn离子共掺杂没有改变样品的四方晶格结构。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显示样品的化学组分几乎不变。Mn离子掺杂或者是(La、Mn)离子共掺杂,导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i1-xLax(Fe0.95Mn0.05)O3(x=0,0.10,0.15)多晶样品。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La、Mn离子共掺杂没有改变样品的四方晶格结构。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显示样品的化学组分几乎不变。Mn离子掺杂或者是(La、Mn)离子共掺杂,导致铁酸铋材料的磁性增强。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实验表明Mn3+的局域结构的改变是样品磁性增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铁性材料 磁性 x射线能量色散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下载PDF
一类典型的仿海水养殖金色珍珠的UV-Vis吸收光谱及其微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仙超 汪涛 +4 位作者 严雪俊 邵惠萍 刘晋华 余思逸 严俊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0-44,共5页
以海水养殖金色珍珠(以下简称:金珠)为参比样品,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能量色散X射线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 以海水养殖金色珍珠(以下简称:金珠)为参比样品,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能量色散X射线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X)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对一类仿海水养殖金色珍珠的微结构与鉴定筛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类仿金珠具备内核与外层单元的分区结构,且外表面与外层结构的断面分别呈现"叠瓦"状与"砖-浆-砖"的层状堆砌结构特征;外层结构单元中主要的无机物相组成为生物成因文石,即外层结构单元为珍珠层结构;该仿金珠表层的UV-Vis吸收光谱中,出现约420 nm处的吸收主峰;外层单元的EDX分析表明该仿金珠的珍珠层呈现富Mn、贫Sr特征,与淡水珍珠中微量金属元素Mn、Sr的量化大小特征相同。基于上述结果,该类仿金珠可定性为经改色处理的淡水养殖有核金色珍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金色珍珠 仿金珠 珍珠层 微结构 紫外-可见吸收光 能量色散x射线
下载PD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upled with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 for quick detection of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in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 被引量:1
9
作者 SUN Chengjun JIANG Fenghua +5 位作者 GAO Wei LI Xiaoyun YU Yanzhen YIN Xiaofei WANG Yong DING Haibing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85-191,共7页
Detection of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has largely been dependent on targeted gene sequencing technology or traditional cell cultivation, which usually takes from days to months to carry out. This clearly does not mee... Detection of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has largely been dependent on targeted gene sequencing technology or traditional cell cultivation, which usually takes from days to months to carry out. This clearly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nalysis for time-sensitive samples and/or complicated environmental samples. Since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EDS) can be used to simultaneously detect multiple elements in a sample, including sulfur, with minimal sample treatment, this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detect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using their high sulfur content within the cell.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ing coupled with EDS mapping for quick detection of sulfur oxidizers in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 with minimal sample handl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ing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dense granules within the bacterial cells, while EDS identified large amounts of sulfur within them. EDS mapping localized the sulfur to these granules. Subsequent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 detected in our samples belonged to the genus Chromatium, which are sulfur oxidizers. Thus, EDS mapping made it possible to identify sulfur oxidizer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based on localized sulfur within their cells, within a short time(within 24 h of sampling). This technique has wide ranging applications for detection of sulfur bacteria in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ur bacteria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bacteria detection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 16S rRNA sequencing
下载PDF
EDS在涂层脱落界面含量异常的元素来源分析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漪涛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2,共7页
为分析某ZM5铸造镁合金产品表面抗烧蚀涂层脱落界面中含量异常的硫元素的来源,使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分别对底漆、涂层、遮蔽物、氧化镁保护层、铸造镁合金基体等5种可能会造成脱落界面硫元素含量异常的来源进行检测。最终确定氧... 为分析某ZM5铸造镁合金产品表面抗烧蚀涂层脱落界面中含量异常的硫元素的来源,使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分别对底漆、涂层、遮蔽物、氧化镁保护层、铸造镁合金基体等5种可能会造成脱落界面硫元素含量异常的来源进行检测。最终确定氧化镁保护层是真正来源。给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镁合金 抗烧蚀涂层 脱落 界面分析 x射线能量色散 硫元素
下载PDF
针对黏性土胶质联结特征的SEM-EDS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先伟 孔令伟 王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95-203,共9页
采用"整区→微区→胶结点"的逐步分区测试方法,对湛江原状黏土与重塑土开展SEM-EDS试验研究,观察土体微观结构的胶质联结特征,确定胶结物质的元素组分及其空间分布状态,建立微观结构-化学物质-宏观力学行为的相互关系与灵敏... 采用"整区→微区→胶结点"的逐步分区测试方法,对湛江原状黏土与重塑土开展SEM-EDS试验研究,观察土体微观结构的胶质联结特征,确定胶结物质的元素组分及其空间分布状态,建立微观结构-化学物质-宏观力学行为的相互关系与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土的基本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层面的颗粒联结特征。湛江黏土的结构单元实际上是以许多黏土矿物薄片堆叠而成的黏土畴,开放式的絮凝结构加上以游离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胶质联结特征是导致湛江黏土具有高灵敏性、强结构性的根本原因。当应力水平超过土体的结构屈服应力后,力学性能迅速劣化,结构单元体逐步转为联结强度弱,分散性强的凝聚体或叠聚体。研究还表明,土的颗粒联结强度、结构形态特征及其对结构强度的贡献是导致原状土与重塑土性质差异的本质,天然状态下的湛江黏土土性受控于微观结构特征,而重塑土土性受控于黏土矿物颗粒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联结 湛江黏土 微观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能量色散 游离氧化铁
下载PDF
铌酸盐材料的透射EDS定量分析及自校正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贤浩 顾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8-324,共7页
由于在TEM中薄试样厚度测量有难度,致使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定量分析的相关校正难以有效进行。厚度吸收效应的自校正方法,可以不需要测量试样厚度也能进行EDS定量校正。该方法要求在谱线中包含同一元素两个不同线系,其强度比与理论值... 由于在TEM中薄试样厚度测量有难度,致使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定量分析的相关校正难以有效进行。厚度吸收效应的自校正方法,可以不需要测量试样厚度也能进行EDS定量校正。该方法要求在谱线中包含同一元素两个不同线系,其强度比与理论值的差异就会体现出厚度效应,从而可以"间接"开展吸收的定量校正,无需通过其它途径测量试样厚度。本文通过具有固定组分的铌酸钡钠微晶验证该方法,发现铌的自校正效应可较有效地用于校正重元素钡的含量,而对于轻元素钠的校正还需考虑其它误差的作用。同样方法定量分析相同结构的铌酸锶钡织构化陶瓷,可以更为准确地测定和判定晶粒内部微区的化学组分,从而为进一步开展陶瓷材料内部微观"扩散相图"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微分析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能量色散(EDS) 钨青铜型铌酸盐 定量分析 厚度吸收校正
下载PDF
纳米碳纤维化学镀镍-铁-钴-磷合金镀层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瑞霞 谢广文 柳木桐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铁片试样上研究了化学镀Ni-Fe-Co-P合金镀层的工艺,利用此工艺在经过敏化、活化处理后的纳米碳纤维表面沉积出Ni-Fe-Co-P合金镀层。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分析得出镀层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镀层形貌。结果表明,镀层的... 在铁片试样上研究了化学镀Ni-Fe-Co-P合金镀层的工艺,利用此工艺在经过敏化、活化处理后的纳米碳纤维表面沉积出Ni-Fe-Co-P合金镀层。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分析得出镀层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镀层形貌。结果表明,镀层的沉积速率随镀液中氯化镍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硫酸钴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通过控制镀液中c(Co2+)/c(Ni2+)的比值,可控制沉积速率及镀层中镍、钴元素的相对含量;镀后的纳米碳纤维分散性好,获得了连续、均匀的Ni-Fe-Co-P合金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纤维 化学镀 Ni-Fe-Co-P合金 能量色散x射线 扫描电子显微镜 镀层形貌
下载PDF
髁支持接骨板的断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海波 李凡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3-493,共1页
关键词 髁支持接骨板 断裂失效 钢板质量 x-650扫描电子显微镜 PV-9100 x射线能量色散 仪器分析
下载PDF
烟气脱硫石膏粉化学物相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黎涛 于亮 +1 位作者 宋文吉 冯自平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共5页
介绍了燃煤发电厂产出的烟气脱硫石膏粉中的化学组分分析方法。根据烟气脱硫石膏粉的特性,采用X射线能谱(EDS)仪对样品进行半定量分析,样品经过水洗去除50%的主成分后,不溶于水的物质用X射线衍射(XRD)仪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定性和半定量... 介绍了燃煤发电厂产出的烟气脱硫石膏粉中的化学组分分析方法。根据烟气脱硫石膏粉的特性,采用X射线能谱(EDS)仪对样品进行半定量分析,样品经过水洗去除50%的主成分后,不溶于水的物质用X射线衍射(XRD)仪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结果,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离子色谱(IC)法和重量法进行元素和组分的定量分析,综合分析结果,确定了烟气脱硫石膏粉是由82.2%CaSO4·0.5H2O,3.0%CaCO3,1.0%CaMg(CO3)2,11.1%SiO2,1.4%Al2SiO5和1.3%Fe2O3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石膏粉 组分分析 x射线衍射(xRD) 色散x射线(EDS) 电感耦 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ICP-AES) 离子色(IC) 重量法
下载PDF
短脉宽Er:YAG激光处理对牙本质表层性质及粘接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蒲珏 黄文燕 +1 位作者 曾素娟 杨雪超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50-56,共7页
目的:探讨短脉冲Er:YAG激光处理后人牙本质表层化学成分、显微硬度的改变及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的改变。方法:以人无龋磨牙为实验样品,制备牙本质圆盘,50μs、300μs短脉宽单脉冲Er:YAG激光分别垂直照射牙本质表面(激光组),球钻组采用... 目的:探讨短脉冲Er:YAG激光处理后人牙本质表层化学成分、显微硬度的改变及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的改变。方法:以人无龋磨牙为实验样品,制备牙本质圆盘,50μs、300μs短脉宽单脉冲Er:YAG激光分别垂直照射牙本质表面(激光组),球钻组采用金刚砂球钻处理。切削后的牙本质表面涂布自酸蚀粘接剂或分别在不酸蚀、酸蚀15、30 s后涂布全酸蚀粘接剂,扫描电镜观察混合层的表面形貌,筛选更有利于粘接的激光脉宽,进一步测量激光组与球钻组表层钙磷比例,显微硬度仪测量两者表面下层30μm处的硬度。结果:扫描电镜显示,激光组牙本质表面无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放,自酸蚀粘接系统或直接涂布全酸蚀粘接系统后的牙本质表面可见均匀的粘接界面,而在磷酸蚀刻后涂布粘接剂时,牙本质表面均可见散在的孔隙,300μs激光组的牙本质表面较50μs激光组有更多孔隙。能谱仪显示,50μs激光组与球钻组间牙本质下层0~30μm范围内钙磷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度测试显示,50μs激光组牙本质下层30μm处显微硬度高于球钻组(P<0.05)。结论:与传统机械预备方法相比,短脉宽50μs Er:YAG激光处理未改变牙本质的表层性质,相对于磷酸蚀刻后涂布全酸蚀粘接系统,自酸蚀粘接系统或直接涂布全酸蚀粘接系统在与铒激光处理后牙本质结合中提供了更好的粘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AG激光 牙本质 粘接 脉冲持续时间 显微硬度 x射线能量色散
下载PDF
Ignition-proof mechanism of ZM5 magnesium alloy added with rare earth 被引量:3
17
作者 饶劲松 李华基 薛寒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28-33,共6页
The ignition-proof mechanism of ZM5 magnesium alloy added with 0.1% (mass fraction) rare earth (RE) was investigated. The oxide scales and substra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 X... The ignition-proof mechanism of ZM5 magnesium alloy added with 0.1% (mass fraction) rare earth (RE) was investigated. The oxide scales and substra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EDS) and tensile test. And an oxidation model of ZM5 alloy with RE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ZM5 alloy is particularly elevated from 654 to 823 ℃, the microstructure is refined,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is slightly improved from 168.2 to 174.6 MPa by adding 0.1% RE. A double-layer oxidation film formed on the alloy surfac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mainly consists of MgO, RE203 and A1203, which is 2.5-3.5 μm in thickness. It is found that the forming of protective oxidation film on the thermodynamics is attributed to RE elements congregating on the surface of molten Mg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RE) magnesium alloy oxidation film ignition-proof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calcium phosphate coatings on Mg-1.0Ca alloy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春艳 曾荣昌 +2 位作者 陈荣石 刘成龙 高家诚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B07期655-659,共5页
The calcium phospha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virtue of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g-1.0Ca alloys in simulated body fluids.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structures and mo... The calcium phospha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virtue of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g-1.0Ca alloys in simulated body fluids.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structures and morphologies of the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b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X-ray diffractometry(XRD)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respectively.The potentiodynamic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bio-degradation behavior of Mg-1.0Ca alloys with Ca-P coatings in Hank's solution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osited coatings predominately consist of flake-shape brushite(DCPD,CaHPO4·2H2O)crystallites.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substrates with coatings is improved in Hank's solutions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TING magnesium alloy CORROSION BIOMATERIALS simulated body fluids
下载PDF
含银敷料的表征和银的体外释放实验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程祥 赵玉云 +5 位作者 邵安良 王健 白茹 蒋兴宇 屈树新 徐丽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1-499,共9页
目的:建立含银敷料的表征和银体外释放及鉴别释放液中纳米银和银离子的实验方法;探讨其在相关产品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含银敷料进行形貌及银颗粒价态分析表... 目的:建立含银敷料的表征和银体外释放及鉴别释放液中纳米银和银离子的实验方法;探讨其在相关产品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含银敷料进行形貌及银颗粒价态分析表征;采用摇床法及往复支架法考察含银敷料在纯水和模拟体液(SBF)中的释放特性。通过体外细胞毒性研究,讨论材料表征与细胞毒性风险评价的相关性。结果:通过使用10 k D滤膜的超滤管实现了纳米银颗粒的有效分离,并通过调整释放液中氯离子/银离子的浓度比排除了SBF释放液中可能存在的氯化银颗粒物的干扰。利用所建立的规范性试验方法对实验所用的2种含银敷料进行了评价。其结果显示2种含银敷料均含纳米银,往复支架法体外释放试验显示含银烧烫伤贴24 h内在纯水和SBF中释放总银分别为5.24、12.41μg·cm-2,表明在SBF中的总银释放量高于纯水中释放量(约2倍);且SBF中银颗粒的释放比例略高于纯水中的释放比例。细胞毒性评价(MTT、LDH)的结果显示含银烧烫伤贴细胞毒性大于含银创伤贴,与总银释放量呈正相关。结论:本课题建立的含银敷料表征和银释放特性的实验方法,能够有效地判定敷料中是否含有纳米银及是否有纳米银颗粒的释放,为正确地对含银敷料进行风险评估及合理有效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银敷料 体外银释放 银离子 纳米银 模拟体液(SBF)释放特性 风险评估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能量色散仪(EDS) x射线光电子能仪(xP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